心理测量与心理评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测量与心理评估
心理测量是指用量表作为工具的测量,对个体的行为加以数量的描述,也包括对个体的心理困扰和行为问题做出诊断、评估,为个体行为提供有效的解释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建议。

心理诊断是用心理学方法评定人的心理和行为,它有如下一些特点:
第一、心理诊断的对象既包括在心理或行为方面存在缺陷或障碍的人,也包括心理正常的人。

这一点是同医学诊断不一样的,医学诊断的对象是患有某种疾病或症状的病人。

心理诊断除了要对心理缺陷者进行分析、鉴别外,还负有对正常个体或群体的测查评估的任务。

第二、心理诊断是在多层次、多维度上进行的,因而运用系统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对于获取较全面的诊断结果具有重要作用。

心理诊断常用的方法除了心理测验以外,还有观察法、会谈法、个案法等。

第三、在心理诊断中,不宜简要地套用医学诊断方法进行非此即彼的类别划分、而应根据被诊断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小心谨慎的推断与预测。

第四、心理测量是心理评估的基础,心理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测量的目的是为评估提供依据,只有将测量与评估有机地结合,诊断过程才能显现出应有的价值。

心理评估是指根据心理测验或其他方法所搜集的资料、信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这些资料、信息作价值判断的过程。

即对个体心理和行为所进行的评价。

心理评估包括对个体信息的收集,对心理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的确定,对心理或行为问题的诊断,对个体行为的详细描述、解释和评价等。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心理评估。

人是非常复杂的,但凭一次测量所得到的一堆数据,是很难对个体做出准确评价的。

评估过程往往强调几种不同的评估方法结合使用,采取“成套评估”的策略。

只有这样,才能对个体行为做出准确的描述和适当的评价。

心理测量是一个过程,实施心理测量不能只是停留在测验上,每一次测量都应当完成心理测量的全过程。

第一步,要明确心理测量的目的。

确定目的是整个心理测量的开端。

也就是心理测量要达到什么目的。

一般来说,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的测量方法或测量工
具。

第二步,全面收集与个体有关资料、信息。

目的确定之后,接下来就要根据目的去收集各种有用的资料、信息。

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尽可能地了解个体的基本背景资料。

如身心健康史、与遗传有关的家族病史,家庭环境,重大生活事件等。

收集资料越充分,对以后的诊断、评估越有益。

资料可以通过会谈、观察、心理测验、个案分析等方法获取。

会谈是收集资料的最基本的渠道之一。

通过会谈可以直接了解到当事人的背景资料和问题情况。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对当事人进行观察,从而获得对方包括行为表现、情绪状态、身体动作、言语特点等信息。

如当前生理、心理状态如何,当前的行为反应是否异常或独特,学习态度如何,人际关系如何等。

也可运用心理测验的方法,了解当事人的心理特征,获取可靠的资料。

此外,案例和作品分析等也可以提供有益的信息。

第三步,综合分析资料、信息。

当资料收集的工作告一段落后,就需要对其进行综合分析。

首先,要对资料的真实性进行评估。

只有保证资料尽可能的真实,才可避免在其他环节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

分析和综合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整体性原则,即把当事人放到其生活环境中考察,从多方面因素人手,在整体上把握和探讨其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

二是具体化原则,即在分析综合过程中要找到外显的表层问题和内隐的深层问题,尽可能地从质和量两方面作具体分析,为干预目标的建立和干预技术的选择提供基础。

第四步,诊断与评估。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综合,干预者可以初步判断当事人心理问题的大致类型:是行为方面的,情感方面的,还是认知方面的。

如学习困难、过度焦虑、交往障碍、神经衰弱等。

当然,也有可能是以某方面问题为主,伴随有其他问题,如学习困难伴随记忆减退,社交恐怖伴随焦虑抑郁等等。

确定问题类型后,还要分析问题是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还是器质性因素造成的。

关键在于对诊断对象的疑点、矛盾之处查找问题的症结和线索,根据已知现象、结果挖掘深层的原因和特征。

如发现一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就可以从是否智商低,是否学习动机有问题,是否学习方法不正确,是否学习习惯不良,是否有家庭原因,是否有特殊事件的影响等方面人手。

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对这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行为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解释,也才能有针对性地向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建议。

心理健康很难确定明显的客观标准,无法根据某些数据作为基准,衡量个体的实际状况。

另外,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也很难以明确的二分法予以理清。

但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一般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5个方面:第一,了解自我,接受自我。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正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肯定自己,也觉得自己能为他人所接纳。

能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并对此有适当的自我评价。

心理不健康的人,则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缺点上,以至于对自己的感受总是很差,缺乏自信。

心理健康的人有遵循社会行为规范的愿望,不过分的压抑自己。

心理健康的人能真实的感知自己并能正确的看待自己。

第二,能正确的知觉现实并适应现实。

心理健康的人能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

心理健康的人可与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对环境做正确的、客观的观察,并能有效的适应。

心理健康的人可以通过切实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企图逃避问题。

能忍受生活中的打击与挫折,而不是遁入幻想,逃避现实。

同时,心理健康的人在不违背社会集体原则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不过分谄媚,也不过分求赞扬。

第三,有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人能爱人也能被人爱;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赞美、喜悦等正面态度多于仇恨、疑惧、嫉妒、厌恶等反面态度,所以能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并不一定有许多好朋友,但却能与他接近的人保持亲密的关系;且有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在和别人交往时感到舒服自在,并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朋友间能彼此信任、情投意合,也愿意尽一己之力帮助对方,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惠基础之上。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个人思想、目标、行动能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能重视团体需要,接受团体传统,并能控制为团体所不容的欲望。

第四,能平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比重。

心理健康的人,能活在现实生活中,吸取过去经验以策划未来。

能对目前周围的环境、现实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冷静的思考。

重视现在且能预见即将来临的困难并事先设法解决,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且能平衡过去、现在、未来的比重,对生命做最好的利用。

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能不断进取。

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是十全十美的,而是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学习,逐步迈向成熟的人。

第五,能控制自我感受与情绪情感。

心理健康的人能真实的感受情绪并能
恰如其分的控制情绪,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会所有情绪。

其感受快乐、愉悦、爱与感受忧伤、罪恶感、愤怒一样自然。

真实而实际的情绪经验是接近现实,即个体对环境能真实的感知,且能如实的感受,并能恰如其分的控制,不至于太过或不及。

心理健康的人不会过于冷酷或无情,他在情绪方面能恰当的估量并表现的合乎情境。

当然,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也会有矛盾、不安、彷徨的感觉,甚至也难免有许多有心与无心的过失。

不过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他不会让自己跌倒,即使跌倒,他也会马上站起,勇敢的摆脱困扰、不论那是什么样的问题,他一定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于心理健康水平通常有三种标准:
一种是统计学标准:利用心理测验和统计学的方法,找出正常行为和数值分布。

如果其数值分布接近平均状态,其行为则被认为是健康的。

如果其数值分布偏离平均状态,其行为则被认为是不健康的。

一种是社会学的标准:它是以社会规范作为标准,其行为符合社会公认的规范则是健康的,偏离公认的社会规范则被视为不健康或异常。

一种是医学的标准:没有心理疾病症状者是健康的,否则被判定为心理不健康。

由于医学标准侧重在健康的病理方面,因此其所界定的范围过窄。

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判断。

一是从心理健康所包含的内容来判断:智力是否正常;情绪反应是否适度;意志品质是否坚强;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心理特征是否符合其年龄层。

这可以采用心理测验的方法。

二是从行为表现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观察一个人的客观的自我态度,即具有现实、准确的自我知觉;观察一个人的客观的社会知觉和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的能力,即具有准确地从别人的语言、行为中体察出思想、愿望感受,并能了解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观察一个人是否具有生活的热情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一个人是否能有效地使自我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需要注意是:第一,心理测验作为一种工具,可以用来检验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讲,用心理测验法所获取的信息更准确一些;第二,单靠一次心理测验是不够的。

我们知道,医疗诊断是比较准确的和完善的,但在医疗过程中,
某项诊断发现了问题常常还需要其他诊断方法的左证。

心理诊断相对医疗诊断要复杂,所以更需要其他诊断方法的左证。

第三,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心理健康水平、标准是有差异的。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心理健康水平、标准也是有差异的。

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适用于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年龄层的健康诊断量表。

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几个量表,如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16PF),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等,都不是适用于所有人的。

各学校一定要选择适合本地区、本年龄阶段的心理测验量表。

第四,心理测验是心理诊断的第一个环节,选择适宜的量表可以保证获取资料的科学性。

在心理诊断过程中,心理评估更重要,为了保证解释和评价的科学性,应当用其他量表再测,并把心理测验获取的资料与用其他方法获取的信息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

在实施心理测验时,应当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明确心理测验的目的,并依此选择适宜的量表。

第二,事先说明心理测验的内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怎样利用测验的结果等。

事先得到对方的同意。

第三,注意实施心理测验的场所,如桌子和椅子的配置、照明是否适合等。

第四,尽可能不要同时进行多种测验。

第五,测试时注意对方的身心状态。

第六,准备足够的心理测验时间。

第七,有些需长时间的心理测验,要注意疲劳度,必要时要安排休息时间。

第八,严格按照心理测验指导手册实施心理测验。

第九,没有得到当事人的同意不得将测验结果泄漏给其他人。

最后一点,也是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分数解释要合理。

心理测量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评价功能,即对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点及其相对长处和弱点、发展状况等进行评价。

因此,对测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要谨慎周到。

应充分考虑到测验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告诉对方测验结果不仅仅是一个分数。

而是这个分数背后的含义。

如果发现对方在能力、人格、人际或生活方面存在某种问题时,要设法提供咨询和帮助。

对测验的分数解释要特别防止“贴标签”现象,不然会带来消极影响。

该如何选择测量工具呢?
凡是公开发行的非学术性的图书、杂志,包括网站所刊登的量表,都不是严格的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是控制使用的,根本不允许公开发行。

一般图书、杂志中的测量量表,都属于自测或简测,很不准确。

如果把它作为一种娱乐,或者把它作为一种心理训练手段,或者用它来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是可以使用的,决不能靠它来进行心理测验,更不能靠它来进行科学研究。

心理热线中所谓的心理测验,更不可信,那只能作为一种娱乐来看待。

另外,平时经常见到的根据面相判断性格、根据血型判断性格、根据体型判断性格、根据笔迹判断性格等,目前并没有找到科学依据,不可完全相信。

而根据属相判断性格、根据星座判断性格、根据姓名判断性格则更不可信。

至于有些单位出售心理测验量表的问题,可以这样看:第一,作为一种知识产权,可以靠出售来体现其经济价值。

第二,心理测量工具不能公开发行,只能靠出售来实现其社会价值。

第三,问题是目前有些单位所出售的量表不是自己的成果,这就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嫌疑。

第四,有些单位在出售量表时,有鱼龙混杂的现象,把一些过时的、没经过修订的、没经过检验的、用于自测的等都放在一起,甚至有的没有常模或评价说明,依据这类测验所得结果是缺乏效度的。

另外,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随便购买心理量表。

国外对购买量表者需具备一定的资格,一般必须接受过专业培训。

目前,我国缺乏相应标准,但也应当事先接受相应的培训,以保证心理测验结论的科学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