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复习课件 粤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业
灾害性天气:洪涝、干旱、寒潮、台风、沙尘暴
3、地区分布
东西差异 南北差异 垂直差异
因地制宜 发展农业
4、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
1、地位——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
2、类型、部门
二 3、分布特点:东多西少;沿海、沿江河、
沿铁路线分布
工 业
辽中南——重
4、四大工业基地
京津唐——北方最大综 沪宁杭——全国最大综
第 二 节
数量
人口 增长特点
人口政策——计划生育(内容、目的)
分布特征
人 口 民族 和
构成(汉族、少数民族) 分布(状况、特点)
民 族
华人和华侨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特点
第 地势 阶梯间的分界线
一
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节
特点及五种基本地形的比重
地 势
地形
山脉及走向 四大高原
和 地 形
五种地形 四大盆地 名字和特点 三大平原
1、饮食、民居、服饰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2、主要的世界遗产及
(1)禁止过度捕捞
(2)防止海洋污染 4、保护 (3)加强立法保护
(4)休渔制度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1、地位——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
陆上疆界和海岸线的长度
一 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山地多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4、存在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特点及五种基本地形的比重
种植业
自
然 资 源
2分类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概
况 3特点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破坏和浪费严重
1、类型
二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特点 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山地多
土 地
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
资 源
3、分布(P48活动2)
4、存在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草场退化、滥伐森林、乱占耕地
5、基本国策
1、水体构成
主要支流
第 三
气温
冬季 夏季
(南北差异及其原因)
节 温度带:北 南(五个类型)和高原气候区
复 杂
降水 空间分布规律
干湿区的分布(影响因素)
多 样 的
季风
冬夏季风:源地、风向、特点、首先影响 优越性、分界线
气 灾害性天气:洪涝、干旱、寒潮、台风、沙尘
候
暴
秦岭——淮河一线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 1含义
源 4、解决时空分布不均的方法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特点及五种基本地形的比重
1、饮食、民居、服饰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山地多
(1)节约用水
5、保护 (2)防止水污染
(3)法律保护
四 1、管辖海域范围(内海、领海、
大陆架、专属经济区)
海 洋 2、分类(课本P59)
期末复习
考试范围: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半球位置(了解)
第
➢位置
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
及其优越性
一 节 位
➢疆域
陆地面积 管辖海域 领土的四至点 陆上疆界和海岸线的长度
置
和 ➢临海和主要岛屿
疆 域
➢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了解)
➢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形状、名称、
简称、行政中心P8
三 2、水资源状况
特点及五种基本地形的比重
京杭运河沟通的五大水系
水 3、分布 6、现代工业(开发重点)
粮食作物(小麦、水稻) 4、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
资 发源地、注入、长度、流域面积
第一节 位置和疆域 1、地位——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
空间 时间
6、管道(运输对象和特点) 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了解)
主要丘陵
第 二 节
湖泊 和
咸水湖和淡水湖(5大淡水湖) 分布特点
运河 京杭运河沟通的五大水系
外流河:额尔齐斯河、雅鲁藏布江
河 内流河:塔里木河
流
发源地、注入、长度、流域面积
与 黄河 上中下游划分、流经省区、地形区
湖
主要支流、水电站、治理措施
泊
长江
发源地、注入、长度、流域面积、流量 上中下游划分、流经省区、地形区
粮食作物(小麦、水稻) 经济作物(油料、糖料)
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发源地、注入、长度、流域面积、流量 4、解决时空分布不均的方法
农 2生产部门 6、现代工业(开发重点)
人口政策——计划生育(内容、目的)
业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林业(三大林区) 牧业(四大牧区)
名称和分布
4、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1、饮食、民居、服饰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珠江三角洲——轻为主综
5、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特点和核心地区) 6、现代工业(开发重点)
1、重要性
特点
三 2、铁路
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主要铁路干线
交
主要铁路枢纽
通 运 输
3、公路
特点 高速公路
业 4、航空(优缺点)
5、水路(分类和海运中心)
6、管道(运输对象和特点)
7、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四 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