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德育课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5页word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校德育课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学生由于心理不健全而自杀或犯罪的现象频繁曝光于大众传媒。
刚进入职专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对新的环境和更频繁的学习任务,他们在人知、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的素质正在形成过程中,各种心理矛盾错综复杂,迫切需要教育引导。
因此,如何根据中职校高一新生的心理变化,营造良好氛围,开发潜能,引导他们树立信心,学会自我调控,培养健全的心理品质,进而促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德育课教学所面临的新课题。
在长期的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应试教育使得教师们只看见学生的成绩,不管学生的心理需求;只重学生智力发展,忽视学生的心理发展。
长期的教育偏颇造成学生人格的缺陷。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具备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要求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为主线,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教育有机整合起来,其中七年级要侧重于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整合。
根据这个精神,近年来,学校大多相继对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其中把心理辅导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在各种学科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最基本的途径之一。
然而,在中职校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有相当部分学生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障碍,主要源于职专生在初中时大多不被重视、受歧视,可能产生一些心理、人格缺陷。
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德育的功能。
因此,帮助学生克服德育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是每位德育课教师
面临的问题。
一、中职校学生学习德育的现状
1. 中职校学生家长对他们的孩子的学习不重视。
一方面,家长的观念没有转变,他们对中职校有偏见,孩子没能考上重点高中或普通高中而就读中职校,家长对孩子感到失望,在家长态度的影响下,孩子对自己上中职校缺乏自信心,多数学生来中职校的唯一目的是学校为他们推荐一份职业。
另一方面,家长教子意识淡薄,他们认为孩子交给学校,就是学校的事,学校和教师包办、代替一切。
做生意的家长只顾赚钱,没时间管教孩子,孩子上网、打游戏、逃课;农村的家长,为解决温饱奔小康,没时间没办法管教孩子,孩子无所事事。
2. 中职校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意志力薄弱,畏难心理严重。
由于中职校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大多偏差,存在轻文化课、重专业课的现象。
随着课程的深入,缺漏的知识难以弥补,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加上缺乏意志力、坚持性,久而久之,对学习文化课失去信心,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遇到困难采取回避态度,成绩越来越差,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
3.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德育课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把知与行作为“落脚点”,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以增强德育课教学的生命力。
要善于组织学生运用课内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付诸实践,从亲身实践中达到知与行的统一和升华,从而使思想政治内容真正落实到学生思想觉悟和实际能力的提高上,最终达到“育人为本”的根本目的。
然而,在现实德育课教学过程中,确实有不少这样的老师存在,他们思想观念陈旧、教学内容枯燥、教
学方法手段单一,课堂教学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致学生一看到又是德育课,就采取玩手机、趴在桌面上睡觉或者是干脆逃课、旷课等办法。
二、中职校德育课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 现在的德育课课堂教学中,就是以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和源泉,为师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感性知识积累,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自己感悟生活体验。
而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智能的培养、心理的发展,大部分在这一特定的时间内完成。
因此,这一时间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间。
2. 德育课教材本身也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可以充分挖掘利用。
如《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中第四章“职业兴趣”,让学生了解到一个人具有良好的、稳定的兴趣,可使人奋发向上,终身受益;反之不良而持久的兴趣,终将害人害己,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兴趣,择求自己的专业。
3. 在德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教师自觉地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在课堂上营造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氛围。
三、在中职校德育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 创设健康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赖于整个教育和教学环境的优化。
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础。
因此,应该重视良好环境、教学环境的营造,让学生在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和谐气氛下学习、成长。
(1)让学生在鲜活的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与课堂教学面对
面的直接教育不同,其教育作用是潜在的、间接的。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每月主题活动、学校的科艺节、元旦师生共同参与、同台献艺;“向日葵”心理咨询室……鲜活、健康的文化氛围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十分有利。
(2)努力营造健康民主的家庭教育氛围。
家庭环境氛围对孩子的性格、心理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学生知识的获得、思想品德的陶冶,都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对于刚刚升入职专的孩子,家长要克服心理不平衡的心态,客观、冷静、正确地认识孩子,了解孩子,帮助孩子学会调整情绪,完善自身的心理品质。
2. 教师要提高心理辅导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以情动情,形成积极、和谐的教学情境,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中,教师的真情实感会引发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这种动力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心理感受,进而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作为中职校学生,他们自卑又自尊,也会因为学习不好而焦虑。
作为教师,要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水平出发,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和鼓励,掌握教育的时机和分寸,让学生展示才华,体验成功;适时地肯定和赞许,使学生获得满足和喜悦的心理感受,带学生走出一个个成长中的误区,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
相反,过多地指责和批评,只会使学生感到沮丧无助,失去信心,产生厌学心理,远离群体和同伴,所以,教师心理健康对营造学生健康心理至关重要。
3. 帮助学生提高对学习德育的认识,端正学生学习德育的动机和态度。
在学习德育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对德育有偏见,尤其是中职校学生,他们认为德育课只是一门学科,并非工具学科,况且德育的功能也不是能立竿见影,所以学不学无所谓。
针对学生认识上的偏差,中职校的德育教师要端正学生学习德育的动机。
告诉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一个人仅有一手好手艺、好技能是不够的,关键还要有良好的品德和崇高的理想。
4.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学习德育的兴趣。
首先,兴趣直接引发学习动机,并使人产生追求目标的动力。
其次,兴趣可以使人产生精神满足感,使人体验到学习过程的快乐,内心的满足感会驱使学生去维持这种学习活动。
再次,兴趣能推进学习进程,使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2、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
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3、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
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