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特殊句式(解析版)-备战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文言文阅读备考秘籍(七年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4 特殊句式
★考点分析★
所谓特殊句式,就是句子的结构与平常的结构组成存在着区别和不同。

初中文言文的特殊句式重点考察以下四类:
1.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很少用判断动词“是”。

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

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①“也”表判断
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诫子书》)
②“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例:非人哉!(《陈太丘与友期行》)
即公大兄谢无奕女(《咏雪》)
2.倒装句
常见的倒装句有以下四种:
①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位置,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例:“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应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②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例:“白雪纷纷何所似”的“何所似”,疑问句宾语“何”前置,应调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③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句中“花之隐逸”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④状语后置。

第一类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为介宾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非于井中得一人也”,将介宾结构“于井中”后置。

第二类
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翻译时,一般都前置作状语。

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将介词短语后置做状语,原句应是“愿陛下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

3.省略句
常见的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有时也省略数量词和定语等。

①省略主语。

如:(太丘)去后乃至。

(《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省略谓语。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二章》)
③省略宾语。

如:人不知(之)而不愠。

(《论语十二章》)
投(之)以骨 (《狼》)
④省略量词。

(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

如:一(只)狼洞其中。

(《狼》)
⑤省略介词。

如:场主积薪(于)其中(《狼》)
5.被动句
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二是没有被动词,但意思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习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补充括号内省略的内容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解析】友人;太丘;友人;家君
2.下列句子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 )
A.尊君在不?
B.非人哉!
C.过中不至。

D.门外戏。

【解析】A项是疑问句,不属于特殊句式;B项判断句;C项省略句,省略了“友人”;D
项省略句,省略了“于”。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品德。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如果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如果意志不坚定就不能学有所成。

③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实战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习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下列选项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A )
例句:可以为师矣。

A.人不知而不愠。

B.三军可夺帅也。

C.一箪食,一瓢饮。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解析】例句:省略句,“可以”后省略宾语“之”;A项是省略句,“人不知”之后省略“之”;B项判断句,“也”表判断的语气;C项是倒装句,宾语前置,应是
“食一箪,饮一瓢”;D项不属于特殊句式,是反问句。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 )
A.学而时.习之元方时.年七岁(《陈太丘与友期行》)
B.不亦乐.乎公大笑乐.(《咏雪》)
C.吾日三省吾身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咏雪》)
D.不舍昼夜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解析】A项按时/当时;B项快乐;C项每天/日子;D项停留/舍弃。

3. 翻译
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泛地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凭这点当老师了。

4.请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句中“乐”的理解。

“乐”字体现了安贫乐道的思想,即一个有思想、有道德的人不会为了物质享受而损害道德,只要心中有梦想追求,即使是粗茶淡饭也可以欣然下咽,体现了孔子对富足的精神世界的追求。

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含义?
比喻,把逝去的一切喻为昼夜不停流逝的河水,叹息时间流逝、生命短暂,告诫人们时光易逝,一定要珍惜眼前的一切。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习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1.下列选项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
例句:求闻之若此。

A. 常一人居外。

B. 丁氏穿井得一人。

C.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D.非得一人与井中也。

【解析】例句:倒装句,状语后置,若此求闻之;A项B项C项不属于特殊句式;D项特殊句式,状语后置,非于井中得一人。

2.解释加点的字
①及.其家穿井:待,等到②国人道.之:讲述
②丁氏对.曰:应答,回答④得一人之使.:使唤
3.翻译句子
①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②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