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武 侯 祠 图 片
-22-
武 侯 祠 图 片
-23-
武 侯 祠 图 片
■ 称颂诸葛亮的诗句
-24-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杜甫《八阵图》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 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修身名言,请选一个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14-
·
道出了“志”与“学”的关系,“志”是成才的前提 和基础,胸怀大志方能成才。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两

句话有什么作用?

点明“淫慢”“险躁”的不利之处,从反面补充论述
,使论证更加充分有力。

■“文章最后一段话表达了什么?
诸葛亮劝诫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有所作为。
■ “静”与“俭”关系是怎样的?。
文题解读
《诫子书》——“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 写给儿子,旨在告诫、劝勉的信。以此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 容,简洁明了。
诫子书
-7-
夫(fú)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dàn


bó)/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词类活用
1.非淡泊无以明志(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
2.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
3.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4.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5.多不接世(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多数人)


特殊句式
-12-
·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倒装句,宾语前置,正确语序为:"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为武乡候,领益州牧。谧忠武侯,后世
简 介
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
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
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这篇文章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
-4-

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

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

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

[淫慢] 放纵懈怠。淫,放纵。慢,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懈怠。 [励精] 振奋精神。励,振奋。 [险躁] 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 相对而言。险,轻薄。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 种;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 情。
[治性] 修养性情。治,修养。
原文
注释
译文
-10-
·
译 文 注
年与时驰,意与 日去,遂成枯落,
远。
[致远] 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自己远大的目标。
原文
注释
译文
-9-
·
夫学须静也,才
学习必须宁静专一,增
译 文
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
[静] 宁静专一 [以] 连词,用来 [广才] 增长才干。
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刻 苦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 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无法使

学业成功。

诸诫 子 葛

集书

汉 末 三 国 诸 葛 亮
·
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体会重点语句内涵
-2-
学习目标
理解内容,把握“志”“学”“才”的联系
感悟文中父对子的殷勤期望,体会其教子智慧
诸葛亮(181一234),字孔明,琅
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
-3-
汉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于刘

备称帝后任蜀国丞相。刘禅继位,封他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2)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3)险躁则不能治性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25-
• 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 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
课后作业
◎背诵
◎默写
用课文原句填空。
(1)《诫子书》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yín)慢/则/不

能/励精,险躁( zào ) /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suì)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原文
注释
译文
-8-
·
夫君子之行, [夫]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静以修身,俭以养 [君子] 品德高尚的人 。 [行] 行为操守

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
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文学常识——书
一种应用性文体—书。“书”,即书信,如手书、家书等。古人 的书信又叫“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它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 件和感情,也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完 美结合起来,形成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
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
[穷庐]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悲
[将复何及] 又怎么来得及。
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
通假字
险躁则不能治性(“治”通“冶”,修治,修养。)
-11-
·
古今异义

1. 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指安静,精力集中 今义: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

2.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浮 今义:危险,不安全
[驰] 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去] 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遂] 最终 。 [枯落]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 志衰,没有用处。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 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最终像枯枝落叶般凋落、衰 残,

多不接世,悲守 [多不接世] 意思是,大多对社会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

穷庐,将复何及!
没有任何贡献。
语句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非志无以成学”。文章很重

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 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谓没有志向,

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探 究
■“怎样理解文中的“静”?

“静”是修身的基础。“静以修身”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静

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告诫儿子生活要节俭;劝勉儿子勤学励志,淡泊宁
静;希望儿子珍惜光阴,志存高远。
提出论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18-
非淡泊无以明志,
课 文 结
诫子书
正(静)反(躁)两方面 论证(治学、修身)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温和包容,并考取功名。
谢 谢 大 家
君子的品行,以宁静专 一来涵养德行,以节俭生活

德。
[静]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来培养品德。

[以]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非淡泊无以明 [淡泊]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不能够内心恬淡,不慕

志,非宁静无以致
[无以]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 [明志] 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不能够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
”是学习的前提。“静”指的是一种摒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
在这种状态中,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可以静静地沉思,可以安静地反思自己
的作为。
■ 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 有什么关系?
-17-
·
三个条件:一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

3.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怠惰散漫 今义:指速度缓慢

一词多义

1.静以修身(介词,表目的) 非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
2.非淡泊无以明志(远大志向)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3.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
4.非志无以成学(完成,实现) 遂成枯落(变成,成为)
-15-
·
(1) “静”就是淡泊、宁静。“静以修身”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

方能自省、自察。不会为贪图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修身养德的要求。 (2) “俭”就是节俭、俭朴。“俭以养德”意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

用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炼的关键性作用——修身养德的途径。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
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
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节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 《书》①曰:“满招损,谦受益。”丁丑在京,与冯开之②同处,见其虚己敛
要惜时,有所为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语言智慧理性,简洁精警
这篇文言文虽只86个字,却道出了诸如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多种关系, 富有人生智慧,因此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19-
• 感情真挚

本文以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读书修身,静心养德,保国爱民,平治天下,既有
2.夫学需静也(判断句, “……也”表判断。)
3.将复何及?(倒装句,宾语前置,应为:"将复及何" )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放在文章首句有 什么作用?
-13-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它强调了

“静”和“俭”对于培养君子美好品性的重要性。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
,非志无以成学”;二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三是惜时,“年

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三者的关

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 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 本文文短意长,言辞谆谆。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意图是什么?

容,大变其幼年之习。李霁岩,直谅③益友,时④面责其非,开之闻而不愠。予告
-28-

之曰:“福有福始,祸有祸先,此心果谦,天必相之,兄今年决第⑤矣。”已而果 然。壬辰岁,子入觐⑥,晤夏建所,见其人气虚意下,谦光逼人。归而告友人曰:

“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建所温

话有何表达效果?

这句话中的“淡泊”紧承上句中的“俭”字,“宁静
”紧承上句中的“静”字,再次强调俭朴节约、淡泊
名利与内心安定清静对于君子的重要性。运用双重否
定句,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达了诸葛亮对儿子的谆
谆教诲与无限期望。
■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 无以成学。”这几句话讲了什么内容?
■“非淡泊以明志,非宁静以致远。”“静”与“明志”“致远”有什么关系?

“静”就是淡泊、宁静,即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只有这样,才能明确
志向,进而达到远大目标,所以,淡泊宁静是明志和致远的基础。
■ 找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 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16-
·
良若此,天启之矣。”及开榜,果中式。
(节选自袁黄《了凡四训》,有删节)
【注释】①《尚书》。②姓冯,字开之。③诚信。④时常。⑤考科举被录取。⑥朝
见天子。
问题:两文都是诫子家训,请结合原文分别简述他们对求学中的儿子有怎样
-29-
的期待。


答案:

诸葛亮希望儿子宁静专一,淡泊名利,立定志向,珍惜时间,增长才干,对社

慈父的殷殷期望,又有圣贤的谆谆教诲,感人肺腑。


• 骈散结合
本文除开头“夫君子之行”和最后的“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
守穷庐,将复何及”外,中间运用了多组骈句。骄散句的结合,使得
本文节奏明快、舒缓自如,读起来朗朗上口,且富有气势。
文本主旨
《诫子书》中作者概括了自己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 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 险躁。表达了自己对后代寄予志存高远的厚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