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漏斗伞属分类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漏斗伞属(Infundibulicybe Harmaja)是Harma⁃ja [1]基于杯伞属的漏斗杯伞[Clitocybe gibba (Pers.)P.Kumm.]为模式种建立的,目前隶属于担子菌门、蘑菇纲、蘑菇目、未定科,是一类具有漏斗形菌盖、长延生菌褶和水滴形光滑担孢子的腐生伞菌[1]。

该属真菌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及亚热带地区[1-5]。

戴芳澜
[6]
报道了产自我国的肉色杯伞[C.
geotropa (Bull.)Quél.]和膜质杯伞[C.infundibuli⁃formis var .membranacea (Vahl)Massee]这两个种,分别为肉色漏斗伞[I.geotropa (Bull.)Harmaja]和漏斗伞[I.gibba (Pers.)Harmaja]的异名,是漏斗伞属种类在我国最早的报道。

赵琪等[7]报道了产于我国四川的红褐漏斗伞(I.rufa Q.Zhao,K.D.Hyde,J.K.Liu &Y.J.Hao),是我国的第一个漏斗伞属新种。

刘虹等[8]基于产自山西的模式发表了又一新种———红银盘漏斗伞(I.hongyinpan L.Fan &H.Liu)。

徐济责等[9]发表了产自我国东北地区的粗糙漏斗伞(I.trachyspora J.Z.Xu,J.C.Qin &Yu Li)。

He 和Yang [10]报道了我国分布的双孢漏斗伞(I.bispora Z.M.He &Zhu L.Yang)和椭孢漏斗
伞(I.ellipsospora Z.M.He &Zhu L.Yang)两个新种,以及另外5个漏斗伞属种类。

此外,臧穆和夏榆[11]报道了阿尔泰漏斗伞[I.altaica (Singer)Har⁃maja]。

魏铁铮等[12]也报道了我国的碱紫漏斗伞[I.
alkaliviolascens (Bellù)Bellù]。

在对内蒙古东部地区大型真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漏斗伞属种类5种,其中双孢漏斗伞、红银盘漏斗伞和细鳞漏斗伞为内蒙古新记录种。

本文对这5种漏斗伞属真菌予以描述和讨论。

1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收集与形态鉴定
标本采自内蒙东部地区,同时针对中国科学院
微生物所菌物标本馆(HMAS)馆藏的产自内蒙古自治区的漏斗伞属标本进行整理和重新观察鉴定。

依据标本野外照片和采集记录信息,观察和整理标本的宏观特征。

借助光学显微镜,主要观察干标本的担孢子、菌盖表皮等重要的显微特征。

用手术刀片切取各部分组织,浸没在5%的KOH 溶液,置于1000倍显微镜下观察。

参照漏斗伞属各相关物种的核心形态分类文献的描述,对标本进行形态分类
鉴定。

1.2
DNA 提取、ITS 序列扩增和测序
运用CTAB 法[21]提取干标本DNA。

使用PCR 仪,以提取物为模板,选择ITS5(5′-ggaagtaaaagtcg⁃taacaagg-3′)/ITS4(5′-tcctccgcttattgatatgc-3′)[13]为扩增引物,对其ITS 片段进行扩增。

PCR 产物由擎科生物有限公司测序。

参照和对比已发表文献中各相关物种的可靠的ITS 序列(相关序列的NCBI 登录
内蒙古漏斗伞属分类研究
杨丽枫1,王科2,杜卓2,郭耀宾3,魏铁铮2
(1.通辽市林业和草原局
森林公园管护中心,内蒙古通辽
028000;2.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3.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866)摘
要:运用形态分类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确认采自内蒙古自治区的漏斗伞属5个种,其中
双孢漏斗伞、红银盘漏斗伞和细鳞漏斗伞为内蒙古新记录种。

本文描述这5个物种,并分析了每个种与其近缘种之间的形态差异。

关键词:担子菌;蘑菇目;分类;内蒙古中图分类号:Q949.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3)10-0023-06
收稿日期:2023-07-27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经典分类学青年人才项目(ZSBR-001)
Vol.39No.10Oct.2023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39卷第10期2023年10月
号见表1),使用MEGA-X(V10.2.6)[14],基于最大似然性分析法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1000次重复的序列回归递进(Bootstrap)得到分枝支持率。

2结果
学名凭证材料产地GenBank编号参考文献Infundibulicybe alkaliviolascens13243意大利(Italy)JF907807Osmundson et al.2013
I.alkaliviolascens HMAS279979中国(China)OR540634*
I.bispora HKAS115963(主模式,holotype)中国(China)OP983929He&Yang2023
I.bispora HKAS115962中国(China)OP983928He&Yang2023
I.bispora HMAS255506中国(China)OR540635*
I.bispora HMAS255508中国(China)OR540636*
I.bispora HMAS290092中国(China)OR540637*
I.bispora HMAS290112中国(China)OR540638*
I.bresadoliana16016意大利(Italy)JF907810Osmundson et al.2013
I.ellipsospora HKAS115960(主模式,holotype)中国(China)OP983926He&Yang2023
I.ellipsospora HKAS56965中国(China)OP983923He&Yang2023
I.geotropa IZS189意大利(Italy)MZ005561Giusti et al.2021
I.gibba AFTOL-ID1508美国(USA)DQ490635Matheny et al.2006
I.gibba HMAS255494中国(China)OR540639*
I.gibba HMAS279938中国(China)OR540640*
I.gibba HMAS290061中国(China)OR540641*
I.gibba HMAS290169中国(China)OR540642*
I.hongyinpan BJTC FM187(主模式,holotype)中国(China)MH581239Liu et al.2019
I.hongyinpan HMAS255493中国(China)OR540643*
I.hongyinpan HMAS255499中国(China)OR540644*
I.kotanensis LAH IB159(主模式,holotype)巴基斯坦(Pakistan)MN017278Ishaq et al.2019
I.macrospora LAH35863(主模式,holotype)巴基斯坦(Pakistan)MN066565GenBank
I.macrospora LAH35864巴基斯坦(Pakistan)MN066566GenBank
I.mediterranea isolate O意大利(Italy)HM631724Vizzini et al.2011
I.mediterranea IZS118意大利(Italy)MZ005521Giusti et al.2021
I.rufa HKAS87741(主模式,holotype)中国(China)KX239806Zhao et al.2016
I.rufa HKAS87727中国(China)KX239807Zhao et al.2016
I.squamulosa CBS:128.63法国(France)MH858237Vu et al.2019
I.squamulosa HMAS255505中国(China)OR540645*
I.squamulosa HMAS255510中国(China)OR540646*
I.squamulosa HMAS255512中国(China)OR540647*
I.trachyspora HMJU744(主模式,holotype)中国(China)MW736885Xu et al.2022
I.trachyspora HMJU850中国(China)MW880701Xu et al.2022
Lepista irina CBS:366.47法国(France)MH856287Vu et al.2019
L.irina CBS:551.87法国(France)MH862097Vu et al.2019
表1用于漏斗伞属系统发育分析的ITS序列
注:*表示出自本研究。

2.1
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本研究获得源自内蒙古自治区漏斗伞属5个
种14份标本的ITS 序列。

从GenBank(https://)下载了上述物种及其近缘种的可靠的ITS 序列19条,作为系统发育分析的参照序列。

以肉色香蘑[Lepista irina (Fr.)H.E.Bigelow]的2条ITS 序列作为外群。

全部35条ITS 序列组成矩阵,通过手工比对进行排序后,采用MEGA-X 进行
最大相似性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

用于系统发育分析的各物种ITS 序列及相关信息见表1.经手工比对和排序的矩阵的每条ITS 序列有882个碱基(包含缺失的碱基位点),最大相似性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见图1。

从系统发育树可以看出,
本文报道的内蒙古自治区分布的漏斗伞属种类所在分支都具有较高的支持率。

根据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结合形态分类研究,将本文所研究的漏斗属标本鉴定为碱紫漏斗伞、双孢漏斗伞、漏斗伞、红银盘漏斗伞和细鳞漏斗伞[I.squamulosa (Pers.)Harmaja]等5个种,其中双孢漏斗伞、红银盘漏斗伞和细鳞漏斗伞3个种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次报道。

2.2
分类学
碱紫漏斗伞
Infundibulicybe alkaliviolascens
(Bellù)Bellù,
Bresadoliana 1(2):6(2012)
菌盖直径3-4.5cm,初期平展,中央有较浅的
凹陷,成熟后漏斗状,边缘有时成波状;表面褐黄
色、浅褐色至黄褐色,中央有时略深,有放射状条纹,湿润时有时轻微水浸状,变干后有轻微裂纹。

菌褶宽至3mm,长延生,近白色至奶油色,间距近,不等长,有时有分岔和横脉,边缘平滑。

菌柄3-5×0.3-0.5cm,中生,近圆柱形,基部有时膨大,与菌盖同色或略浅,纤维质,有丝光,有纵向细条纹;实心至松软。

菌肉白色至污白色,薄,肉质,松软;气味有菌香味,味道淡。

担孢子印近白色。

遇KOH 溶液(20%)菌盖和菌柄表面紫色。

担孢子7-9.5×3.5-5μm,近椭圆形至水滴状,无色,薄壁,表面光滑。

担子22-30×5-7μm,棒状,无色至近无色,薄壁,有4个担孢子梗。

囊状体未见。

子实层菌髓规则,菌丝直径3-10μm,近圆柱形,无色,薄壁。

菌盖表皮单层,菌丝直径5-10μm,平伏,有浅黄褐色至浅褐色的内含物,索状联合常见。

研究标本: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黄岗梁自然保护区,43°33′32.07″N,117°37′21.12″E,海拔1743m,白桦林,2018年9月3日,魏铁铮、彭泽文、庄剑云和刘铁志,8670,HMAS 279979。

碱紫漏斗伞的典型特征是子实体表面遇KOH 溶液变紫色。

这个种与常见的漏斗伞宏观形态很相似,但其担孢子长度可达9.5μm,而漏斗菇的担孢子长度体内过程小于6μm。

从系统发育分析的结果来看,碱紫漏斗伞与I.kotanensis M.Ishaq,Fiaz &A.N.Khalid 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二者宏观形态也较为相似,但后者的担孢子3.8-6.7×2.6-3.6μm
(Ishaq et al.2019),显然小于碱紫漏斗伞的担孢子。

双孢漏斗伞
Infundibulicybe bispora Z.M.He &Zhu L.Yang,Mycologia 115:702(2023)
菌盖直径3-6cm,初期平展,中央有凹陷,后凹
陷加深,成熟呈漏斗形,有时边缘呈波曲状;表面中央浅褐色,周围略显褐色至浅黄褐色,边缘颜色浅,不黏,光滑,湿润时呈轻微水浸状,边缘有时有放射状的沟纹。

菌褶宽至3mm,长延生,近白色至奶油色,间距近,不等长,边缘平滑。

菌柄3-6.5×0.3-0.8cm,中生,近圆柱形,基部有时略有增粗;表面不黏,有微小纤维状绒毛,湿润时轻微水浸状,有细小纵向条纹,有时有丝光;近白色、
奶油色至略显褐
图1基于内蒙古自治区漏斗伞属种类ITS 序列构建的最大相似性系统发育树。

超过50%的支持率标注于对应分支的上方
色;中央松软,纤维状。

菌肉薄,近白色至污白色,肉
质,松软;气味不显著,味道淡。

担孢子印近白色至
奶油色。

担孢子4-6×3-4.5μm,近椭圆形至水滴形,
无色,薄壁,表面光滑,稀少。

担子16-24×4.5-6.0μm,棒状,无色至半透明,薄壁,多数有2个孢子梗,少数4个孢子梗。

囊状体未见。

子实层菌髓规
则,菌丝直径3-10μm。

菌盖表皮单层,菌丝直径4-10μm,近圆柱形,平伏,内含浅褐色色素。

索状联合常见。

研究标本: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白音敖包自然
保护区,43°31′09.58″N,117°11′03.23″E,海拔1315 m,沙地云杉林,2018年9月4日,8778,HMAS 255506;魏铁铮、彭泽文、庄剑云和刘铁志,8782, HMAS290092;8791,HMAS255508;43°30′51.16″N,117°10′45.80″E,海拔1342m,沙地云杉林,2018年9月4日,魏铁铮、彭泽文、庄剑云和刘铁志, 8826,HMAS290112。

双孢漏斗伞的典型特征是担子通常具有2个
担孢子梗,仅少数情况下有4个担孢子梗。

He& Yang(2023)描述这个种的菌盖黄褐色至红褐色,担孢子大小为6-11.5×4-6μm。

本研究发现的标本菌盖颜色较浅,呈轻微水浸状,推测是由于浸水造成的脱色。

另外,本研究标本的子实体不成熟,担孢子数量稀少且较小。

这个种在宏观形态和系统发育上与漏斗伞、红银盘漏斗伞和大孢漏斗伞(Infundibul⁃icybe macrospora M.Ali,J.Khan,Niazi&Khalid)等种类相近。

然而,双孢漏斗伞的担孢子明显比漏斗伞和红银盘漏斗伞的担孢子大,而大孢漏斗伞的
担孢子可达10-13×6.2-9μm(Ali et al.2020),明
显大于双孢漏斗伞的担孢子。

菌盖直径3-7cm,初期浅漏斗状,成熟后漏斗
状,边缘有时成波状;表面奶油色、浅黄褐色,浅褐
色至黄褐色,中央有时略深,边缘有放射状条纹,湿
润时有时轻微水浸状,变干后有有时有轻微裂纹。

菌褶宽至3mm,长延生,近白色至奶油色,间距近,
不等长,有时有分岔和横脉,边缘平滑。

菌柄3-5×0.3-0.5cm,中生,近圆柱形,基部有时膨大,近白色至与菌盖同色或略浅,纤维质,有丝光,有纵向细条
纹;实心、松软至中空。

菌肉白色至污白色,薄,肉
质,松软;气味有菌香味,味道淡。

担孢子印近白色。

担孢子4.5-7×3.5-4.5μm,近椭圆形至水滴形,无
色,薄壁,表面光滑。

担子23-27×5-7μm,棒状,无
色至近无色,薄壁,有4个担孢子梗。

囊状体未见。

子实层菌髓规则,菌丝直径4-15μm,近圆柱形,无
色,薄壁。

菌盖表皮单层,菌丝直径3-8μm,平伏,
有略显褐色的内含物,索状联合常见。

研究标本: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黄岗梁自然保
护区,43°31′23.06″N,117°34′07.47″E,海拔1280m,
落叶松、白桦和柳属混交林,2018年9月2日,魏铁
铮、彭泽文、庄剑云和刘铁志,8603,HMAS279938; 117°32′12.53″N,43°32′44.29″E,海拔1673m,白桦林,2018年9月3日,魏铁铮、彭泽文、庄剑云和刘铁志,8722,HMAS255494;8728,HMAS290061; 8744,290068;巴林右旗,赛罕乌拉保护区,正沟, 44°13′05.99″N,118°44′23.74″E,海拔1168m,白桦、黑桦和山杨阔叶林,2018年9月7日,彭泽文、庄剑云和刘铁志,31,HMAS290169。

漏斗伞的菌盖和菌柄的颜色变化很大,可以从
奶油色至红褐色。

He&Yang(2023)的系统发育分
析的结果表明目前界定的漏斗伞为复合种,存在5
个进化分支,其中在我国分布的漏斗伞存在3个进
化分支。

本研究的所依据的序列与产自北美的漏斗
伞的序列也存在一定差异。

这个种与大孢漏斗伞有
较近的亲缘关系,但后者的担孢子明显大于漏斗伞
的担孢子。

红银盘漏斗伞
Infundibulicybe hongyinpan Shanxi Univ.J.,
图2内蒙古自治区漏斗伞属
A.双孢漏斗伞(Infundibulicybe bispora);
B.细鳞漏斗伞(I. squamulosa);
C.红银盘漏斗伞(I.hongyinpan)。

标尺=2cm
Nat.Sci.,Edit.2019(1):277(2018)
菌盖直径6.5-11cm,成熟后漏斗状,边缘有时呈波状,有时开裂;表面肉褐色至褐色,有时因潮湿而褪色成浅褐色至黄褐色,边缘有轻微放射状条纹。

菌褶宽至3mm,长延生,近白色至奶油色,间距近,不等长,边缘平滑。

菌柄3-5×0.3-0.5cm,中生,近圆柱形,基部有时膨大,与菌盖同色或略浅,纤维质,有丝光,有纵向细条纹;实心、松软至中空。

菌肉白色至污白色,薄,肉质,松软;气味不显著,味道淡。

担孢子印近白色。

担孢子6-8×4.5-6μm,近球形至水滴形,无色,薄壁,表面光滑。

担子28-38×5-8μm,棒状,无色至近无色,薄壁,有4个担孢子梗。

囊状体未见。

子实层菌髓规则,菌丝直径4.0-15μm,近圆柱形,略膨大,无色,薄壁。

菌盖表皮单层,菌丝直径3-8μm,平伏,有浅黄褐色至浅褐色内含物,索状联合常见。

研究标本: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黄岗梁自然保护区,117°32′12.53″N,43°32′44.29″E,海拔1673m,白桦林,2018年9月3日,魏铁铮、彭泽文、庄剑云和刘铁志,8708,HMAS255493;8743,HMAS255499。

红银盘漏斗伞的典型特征是有较大的子实体,菌盖通常为较深的褐色,担孢子近球形至水滴形。

这个种在形态和系统发育上与I.geotropa(Bull.) Harmaja的较为接近,二者都有近球形的担孢子,但后者菌盖的颜色通常较前者浅。

本研究发现受环境条件影响,这个种不同个体的菌盖颜色可以存在很大的颜色差异,因此,其准确鉴定主要基于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的结果。

细鳞漏斗伞
Infundibulicybe squamulosa(Pers.)Harmaja, Annales Botanici Fennici40(3):217(2003)菌盖直径3-6.5cm,初期平展且中央凹陷,后凹陷加深,成熟后宽漏斗形至漏斗形,边缘通常呈波曲状,有时开裂;表面黄褐色、红褐色至褐色,中央与四周颜色差异不明显,不黏,光滑至有纤维状绒毛,成熟后有细微纤维状小鳞片,湿润时呈轻微水浸状,边缘有放射状的条纹。

菌褶宽至4mm,长延生,近白色至奶油色,间距近,右二分叉,边缘平滑。

菌柄3-5.5×0.3-0.7cm,中生,近圆柱形,基部有时略有增粗;表面浅褐色、红褐色至褐色,不黏,有微小纤维状绒毛,有细小纵向条纹,有时有丝光湿
润时轻微水浸状;中央松软至空心,纤维状。

菌肉
薄,近白色至污白色,肉质,松软;气味不显著,味道
淡。

担孢子印近白色至奶油色。

担孢子6.0-10×3.5-4.5μm,近椭圆形至长椭圆形,无色,薄壁,表面光滑。

担子16-22×5.0-6.0μm,棒状,无色至半透明,
薄壁,有4个孢子梗。

囊状体未见。

子实层菌髓规
则,菌丝直径4-10μm。

菌盖表皮单层,菌丝直径3-10μm,近圆柱形,有时略膨大,平伏,内含浅褐色色素。

索状联合常见。

研究标本: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白音敖包自然
保护区,43°31′09.58″N,117°11′03.23″E,海拔1315 m,沙地云杉林,2018年9月4日,魏铁铮、彭泽文、庄剑云和刘铁志,8762,HMAS255505;8765, HMAS290079;8795,HMAS255510;43°30′51.16″N,117°10′45.80″E,海拔1342m,沙地云杉林,2018年9月4日,魏铁铮、彭泽文、庄剑云和刘铁志, 8804,HMAS255512。

细鳞漏斗伞的典型特征是菌盖表面黄褐色、红
褐色至褐色,有纤维状小鳞片。

在系统发育上,这个
种与漏斗伞和大孢漏斗伞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但后
二者菌盖都缺乏显著的纤维状小鳞片。

He和Yang[10]在报道我国漏斗伞属真菌时,引证了一份产自云南的细鳞漏斗伞的标本(ZMHe74)及其ITS序列(OP964651),但未提供形态描述及其他相关信息。

本文提供了这个种的形态特征。

3讨论
漏斗伞属种类在形态上的变化范围较大,给这
个属物种的形态鉴定造成很大困难。

同一物种的菌
盖颜色易受子实体含水量和环境湿度的影响,不同
采集物,甚至不同个体之间可能存在很大的色差,
在鉴定时,需要结合其他形态特征,加以仔细甄别。

另外,子实体的发育状态,尤其是担孢子的成熟度,
也影响着这个属的准确鉴定。

此外,基于ITS序列
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的分子鉴定可以有效地区分
大多数漏斗伞属种类,为相似种的区分和解决复合
种等分类问题提供了有效手段。

与我国西南地区等
主要林区相比,内蒙古和华北地区的漏斗伞属真菌
的资源调查和分类研究相对薄弱。

随着研究的不断
深入,可以预见本地区将有更多的该属真菌种类被
Taxonomy of Infundibulicybe from Inner Mongolia,China
YANG Li-Feng 1,WANG Ke 2,DU Zhuo 2,GUO Yao-Bin 3,WEI Tie-Zheng 2
(1.The Forest Park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 Center,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of
Tongliao City,Tongliao 028000,China;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ycology,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01,China;3.College of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enyang,110866,China)
Abstract:Taxonomic study of Infundibulicybe in Inner Mongolia was carried out using the methods of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combined with phylogenetic analysis,and five species were confirmed,among which,I.bispora,I.hongyinpan and I.squamulosa are firstly recorded in Inner Mongolia.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five species and analyzes the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each species and its closely related species.Keywords :Basidiomycetes;Agaricales;Taxonomy;Inner Mongolia
发现。

———————————————————参考文献:〔1〕Harmaja H.Notes on Clitocybe to (Agari⁃
cales)
[J].Annales Botanici Fennici,2003,40:
213-218.
〔2〕Bigelow HE.North American species of Clito⁃cybe.Part I [J].Beihefte zur Nova Hedwigia,1982,72:1-280.
〔3〕Bigelow HE.North American species of Clito⁃cybe .Part II [J].Beihefte zur Nova Hedwigia,1985,81:281-471.
〔4〕Ishaq M,Khan MB,Ullah S,et al.Infundibu⁃licybe kotanensis sp.nov.(Tricholomataceae),a new species from Buner,Pakistan [J].Phyto⁃
taxa,2019,418:195-202.
〔5〕Ali M,Khan J,Bashir H,et al.Infundibuli⁃cybe macrospora sp.nov.,a new and notewor⁃thy species from Himalayan moist temperate forests of Pakistan [J].Phytotaxa,2020,452:
268-277.
〔6〕戴芳澜.中国真菌总汇[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9.
〔7〕Zhao Q,Hao Y-J,Liu J-K,et al.Infundibu⁃licybe rufa sp.nov.(Tricholomataceae),a red⁃dish brown species from southwestern China [J].Phytotaxa,2016,266:134-140.
〔8〕刘虹,郭尚,范黎.山西著名野生食用蘑菇红银
盘:漏斗伞属新物种[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2(03):275–280.
〔9〕Xu J-Z,Zhao W,Yu X-D,et al.Infundibu⁃licybe trachyspora ,a new species from north⁃eastern
China
based
on
morphology
and
molecular phylogeny [J].Current Microbiology,2022,79:130.
〔10〕He Z-M,Yang Z-L.A contribution to the
knowledge of the genus Infundibulicybe (Tri⁃cholomatineae,Agaricales)in China:two new species and five redescribed taxa [J].Mycolo⁃gia,2023,115:693-713.
〔11〕臧穆,夏榆.西昆仑山区高等真菌的研究[J].云
南植物研究,1989,6(11):397-406.
〔12〕Wei T-Z *,Li B-B,Wang W-J,et al.In⁃
fundibulicybe alkaliviolascens ,a new agaric record of China
[J].Journal of Fungal Re⁃
search 2015,13:170-174.
〔13〕White TJ,Bruns T,Lee S,et al.Amplifica⁃
tion and direct sequencing of fungal ribosomal RNA genes from phylogenetics [C].in Innes MA,Gelfand DH,Sninsky JS,White TJ (ed).PCR
protocol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London:Academic Press,1990,315-322.〔14〕Tamura K,Stecher G,Peterson D,et al.
MEGA6: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6.0[J].Cancer Informatics,2013,30:2725-27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