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版《审计法》几个要点之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订版《审计法》几个要点之解读
[ 摘 要 ] 把握和理解修订后的《审计法》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是每个审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正确理解修订后的 《审计 法》,应把握的三个要点:一是要正确理解审计机关的执法依据;二 是要正确理解审计机关职责的调整; 三是要正确理解审计机关的新增 权限。

[ 关键词 ] 执法依据;职责调整;新增权限
2006年 2 月 28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对《审计法》的修订,并于 2006 年 6 月 1 日起施 行。

本次修订是我国国家审计事业中的一件大事, 它标志着我国国家 审计法制建设又向前跨出了一步, 它必将对我国国家审计事业发展产 生巨大的推动作法》 ( 简称新《法》 )
用。

把握和理解修订后的《审计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是我们每个审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 务。

为此,笔者就如何正确理解新 《法》中有关审计机关的执法依据、 职责调整和新增权限等问题,谈一谈个人的学习心得。

作者 :
单位: 邮编 :
rH
、正确理解审计机关的执法依据
与修订前的《审计法》(简称旧《法》)相比,新《法》在
第三条中增加了一款,即“审计机关依据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进行审计评价,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

这从法律高度进一步明确了审计机关的执法依据和审计机关的执法主体资格,并强调了审计机关的法定职权范围。

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进行审计评
价、作出审计决定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这是依法审计的必然要求。

我国关于调整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关系的法律规范是分散在财政、税务、海关、金融、投资、物价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之中的,这些法律规范分别规定了一些不同的违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行为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比如《预算法》、《税收征管法》、《会计法》、《证券法》、《保险法》、《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等等。

这些法律规范对
被审计单位均有效力,均应成为审计机关在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时对被
审计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所依据的法律规范。

审计法》及其法规规定
是审计机关的执法依据,其他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也是审计机关的执法依据。

审计机关作为专司综合性经济监督职能的专门监督机关,
不但要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活动,还要监督对这些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负有专业性监督职能的主管部门,对主管部门所管理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活动承担着再监督的职责。

为此审计机关与有关主管部门都应当成为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的执法主体。

然而在我国许多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法律规范中,往往没有将审计机关明确为共同的执法主体。

对此新《法》的
“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规定明确指出了,凡是属于审计机关法定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也就是违反国家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规定的行为,审计机关都有权依据相关法律规范作出处理处罚的审计决定。

作为拥有执法主体资格的审计机关,在作出审计处理处罚
决定时,不能超出自身的“法定职权范围”。

第一,审计机关只能对依法属于审
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作出审计决定,不能对不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进行处理处罚,否则就超出了审计机关的职权范围。

比如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时,有权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以及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取证,但却不能对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等不属于其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作出审计决定。

第二,审计机关只能对违反国家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规定的行为作出审计决定,不能对不直接涉及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行为作出审计决定。

比如: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会计法》上规定的“未按照规定立建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任用会计人员不符合本法规定”等问题,审计机关就不能直接作出处理处罚, 而应移送财政部门来处理。

第三,审计机关作出审计处理、处罚的种类和幅度,应当符合《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的审计机关有权作出的处理、处罚的种类和幅度。

新《法》规定,审计机关可采取的处理措施包括有:责令限期缴纳应当上缴的款项、责令限期退还被侵占的国有资产、责令限期退还违法所得、责令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和其他处理措施;《审计法实施条例》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规定, 审计机关有权作出的处罚种类包括警告、通报批评、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

因此,如果审计机关作出了吊销被审计单位营业执照之类的审计决定,就超出了审计机关的法定职权范围。

二、正确理解审计机关职责的调整
新《法》对审计机关职责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将使用财政
资金的其他事业组织、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金融机
构、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纳入了审计监督范围,确立了审计机关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拓宽了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的单位范围,确立了审计机关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的法律地位。

将“国家的事业组织”调整为“国家的事业组织和使用财
政资金的其他事业组织”,拓宽了事业组织审计监督的范围。

审计机关对事业组织的审计主要是为了监督其能否通过合理有效使用财政资金,完成好所承担的事业任务,创造出应有的社会效益。

因此,不能再以国家投资多少为标准来确定是否需要审计监督,而应将国家的事业组织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事业组织一并纳入审计监督范围。

同样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客观形
势需要,新《法》将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金融机构、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纳入了审计监督范围。

与纯粹国有的金融机构、纯粹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一样,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金融机构、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也接受、占用了国家财政资金,或者说使用了纳税人的钱。

如果不将其纳入审计监督范围,大量的国有资产将得不到有效的审计监督。

所谓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金融机构,是指国有资本占资本总额的比
例超过百分之五十,或者国有资本占资本总额的百分之五十(含)以下,但国有资本投资者实质上拥有控制权的金融机构。

所谓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是指财政预算投资资金、政府专项建设资金(基金)、政府债务资金以及其他财政资金占概算总投资的比例超过百分之五十,或者占概算总投资的百
分之五十(含)以下,但政府实质上拥有项目建设或者运营控制权的建设项目。

新《法》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其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这里的“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将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事业组织、国有资本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等也都纳入了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的单位范围,从而拓宽了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的单位范围。

新《法》增加一条规定:“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
定,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 这一规定意义重大,它确立了审计机关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

几年的审计发展,经济责任审计已成为审计机关的主要工作之一。

为了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促进领导干部认真履行职责,本次修改就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加以规定,以适应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要求。

在具体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除了执行《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作出的一般性规定外,还应当按照国
家有关规定进行。

这里的主要负责人具体包括有省部级(含)以下的行政机关、国家的事业单位、国有及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和金融机构,以及地方党委、法院、检察院等机关、团体的主要负责人;而且是指由组织、人事等部门管理的国家工作人员,不涉及国有及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和金融机构中的外籍负责人等非国家工作人员。

新《法》将旧《法》的“对依法独立进行社会审计的机
构的指导、监督、管理,依照有关法律和国务院的规定执行”修改为
社会审计机构审计的单位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审计机关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有权对该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核查。

”这一修改意义重大,它标志着审计机关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的法律地位的确立。

今后,作为社会中介机构
的社会审计机构,其工作质量的保证,不仅需要业内自律,而且还需要业外的国家机关即审计机关的监督。

值得注意的是:审计机关负责核查的审计报告,仅限于社会审计机构对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出具的审计报告;如果是社会审计机构对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以外的单位出具的审计报告,审计机关不应对其进行核查。

并且审计机关在确定要核查的审计报告的具体对象及审计方法时,应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来操作。

三、正确理解审计机关的新增权限
新《法》在审计机关权限方面增加了许多。

主要体现为“查
电子权”、“查账户权”、“封存权”和“提请协助权”等四个方面。

新《法》规定,审计机关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运用
电子计算机储存、处理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电子数据和必要的电子计算机技术文档”,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的“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电子数据的系统”。

这就是所谓的“查电子权”。

这一权限的理解,第一,审计机关可以在实施审计时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电子数据和计算机技术文档等资料,也可以在非审计时要求被审计单位定期提供。

第二,审计机关检查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管理系统并不仅仅局限于财务会计核算系统,所有可能影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电子数据的系统都有权检查。

第三,审计机关在检查电子数据管理系统时,要确保该系统的安全,一般不要在实时运行的系统上进行检查,而应该建立起备份系统或者测试系统进行检查。

新《法》规定:“审计机关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
负责人批准,有权查询被审计单位在金融机构的账户。

”“审计机关有证据证明被审计单位以个人名义存储公款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有权查询被审计单位以个人名义在金融机构的存款。

”这就是所谓的“查账户权” 。

首先,它是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在金融机构的账户进行有效监督、发现挪用公款等严重违法犯罪问题、很好履行审计职责的必然要求。

其次,审计机关查询被审计单位在金融机构的账户,不仅包括正在使用的账户,还包括审计期间内曾用过的账户;不仅包括交易频繁的账户,还包括长期不发
生交易的账户;不仅包括银行账户,还包括在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开立的账户;并且做到账户余额、开户日期、开户经办人、预留印鉴、销户日期、交易记录、交易对方账号、交易对方账户名称等信息内容的全面审查。

第三,审计机关查询被审计单位以个人名义在金融机构的存款,必须事先有证据证明被审计单位以个人名义存储公款,以防滥用查询权侵犯公民隐私。

比如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将单位公款转入个人存款账户,从个人存款账户中频繁支付应由单位公款支付的款项,或者将个人存折存放在单位财务部门保险柜内等情形且无合法理由。

第四,审计机关查询被审计单位在金融机构的账户和公款私存的
账户时,应该执行严格的程序。

查询被审计单位账户,必须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正职或副职)签发的查询通知书;查询被审计单位以个人名义存储公款的账户,必须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
机关主要负责人(正职)签发的查询通知书,此外,审计人员查询金融账户还应持工作证件和审计通知书,应当提供金融机构名称、账户名称及账号。

第五,审计机关在查询时,可以抄录、复印或者拍照,但不得将原件借走。

最后,审计机关查询被审计单位在金融机构的账户和公款私存的账户,负有保密义务。

新《法》规定,对被审计单位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
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或者转移、隐匿所持有的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的行为,审计机关“有权予以制止;必要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有权封存有关资料和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对其中在金融机构的有关存款需要予以冻结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理解这一所谓的“封存权” ,第一,它是审计机关查清事实、顺利取证、维护国家利益的客观需要,是审计机关分清责任、提高效率的必然要求。

第二,有前提地行使这一权力。

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转移、隐匿所持有的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的行为,首先应予以制止,只有在制止无效,并充分考虑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前提下,才能采取封存有关资料和违规资产的强制措施;对其中在金融机构的有关存款需要予以冻结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第三,有针对性地行使这一权力。

被封存的资产,特指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 。

比如弄虚作假骗取的财政拨款、银行贷款以及物资;违反国家规定享受国家补贴、补助、
贴息、免息、减税、免税、退税等优惠政策取得的资产;违反国家规定向他人收取的款项、实物;违反国家规定处分国有资产取得的收益等。

第四,谨慎行使这一权力。

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必须持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
人(正职或副职)签发的封存通知书;
高度关注被封存的资料和资产的安全;不得影响被审计单位合法的业务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

新《法》规定:“审计机关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可以提请
公安、监察、财政、税务、海关、价格、工商行政管理等机关予以协助。

”这就是所谓的“提请协助权” 。

它的行使,要以实现有效的审计监督为目的;要在有证据表明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对象存在违反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并且审计机关依靠自身的力量难以行使审计监督的情况下行使。

它对于充分发挥整个经济监督体系的经济监督职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