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原文及翻译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菊》原文及翻译赏析
《野菊》原文及翻译赏析1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翻译
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
正因为在野外更有清幽淡色。
哪肯因为无人,剪掉自己的幽香。
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腰中与野菊相逢。
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
野菊花也许会冷笑那些家养的菊花,因为家菊们竟然向陶渊明寻求恩宠。
注释
骚人:屈原作《离骚》,因称屈原为骚人。
后将骚人墨客称那些风雅文人。
糗粮:干粮。
指被文人赏识。
糗,炒熟的米、麦等谷物。
政缘:正因为。
政,即“正”。
肯为:怎肯因为,难道因为。
黄:指黄菊。
东篱族:篱边人种的菊花。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
是年四月,拿干薪到了截止期限。
五月,召赴杭州,辞;六月,奉旨不许,再辞;八月,除焕章阁待制(仍是虚衔),再与祠禄。
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的言志之作。
野菊花是似菊而小的黄色小花,与菊花相比,它并不太引人注目。
但诗人却给了它诗情画意,让它在诗坛上占一席之位。
诗的前半用先抑后扬的笔法写。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屈原《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所指的.秋菊是菊而不是野菊。
重阳有赏菊的习俗,两句写野菊在世默默无闻,既未被文人采用以登上文坛,更未受世俗钟爱。
“况”字使次句的语气紧连首句,有更进一层的意思。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两句,既写形态又写精神,对野菊的姿色、芳香和品性作了生动的描绘。
“在野”与“在庭”相对。
因不为人赏识,便任其在野自生自灭。
不似一般之菊在庭院中有人着意栽培。
这也许是野菊的憾事,但诗人却把这看成是快事,因为它可以避免栽培人的束缚剪裁与观菊者的诸多采摘,即不受人们的干扰,因而显得幽闲自若,别有丰彩。
以至于诗人面对着它,“任是无情也动心”,情不自禁地要采来观赏——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半山碧”写出野菊生长、繁衍的旺盛,也表现野菊的生活环境是在野外山上。
“已晚”写时间,“便忙”写情状。
诗人旅途之中到了傍晚,本该忙于归宿,但山中野菊的丰姿与妙香,逗得诗人即使在匆忙之中也要去折取一枝来加以观赏,诗写至此,已流露出对野菊的浓厚兴趣,而尾联更以写野菊花的自豪感来进一步表达对它的赞美: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陶渊明酷爱菊花,于宅边东篱下种菊颇多,还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
这两句是说,野菊花一定冷笑那些篱边的黄菊——它们正向陶渊明一类的诗人邀宠,以取得诗人吟赏的荣光。
言下之意,诗人们的眼光只向着庭菊,并不转向野菊;而野菊自有不邀宠争光的品行,对那些邀宠争光的庭菊不屑一顾,惟以冷笑置之。
在无人看重的情况下,幽闲自得,不减妙香,不慕赏识,有意将它与菊花对比,并倾注了自己的关切赞美之情。
这也许另有所指。
诗写得脱俗、婉转、流畅,给人很深的印象。
在大量的咏菊诗中,这是颇有独创性的。
《野菊》原文及翻译赏析2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
紫云新苑移花处,不敢霜栽近御筵。
古诗简介
《野菊》是唐朝诗人李商隐所做的七言律诗。
诗人自桂幕归京后,暂代京兆府某曹参军。
京兆府掾曹位卑职微,此期生活相当困窘。
李商隐借咏菊表达对自身命运的感喟,他欣赏菊花的高洁,以菊自比,但表述更多的却是孤芳自赏的寂寞,以及想要摆脱这一处境却无能为力的压抑无奈。
翻译
从一片苦竹园漫步向南,来到起伏的椒坞边。
野菊的微香四处飘散,花上的秋露似泪珠点点。
令人同情的野菊寂寞无伴,如同寒风中飞行的孤雁。
满腹惜花的心情有口难言,怎忍心托付傍晚的暮蝉?夕阳中有一条弯曲的小路,我独自走
来徘徊无数。
一只酒杯与我亲密相伴,乘着酒兴将往事浮想联翩。
紫云东来,随风飘荡,御苑移花,充满吉祥。
但是野菊却受人轻待,无人选栽排斥在御筵之外。
注释
①苦竹:指野菊托根在辛苦之地。
竹为苦竹,而椒味辛辣,皆以喻愁恨。
②椒:灌木名。
坞:四周高中间低的地方。
③泪涓涓:形容花上的露珠、水滴。
④节物:具有季节性的景物。
⑤芳心:惜花之心。
与:同。
⑥清尊:指当年顾遇。
省:察记。
⑦省他年:回忆往事。
⑧紫云:指中书省。
开元元年曾改中书省为紫薇省,令日紫薇令。
此指令狐绚移官内职,任中书舍人。
⑨不取:对令狐绚不加提携表示怨望。
霜栽:指傲霜的秋菊。
⑩御筵:宫中筵席。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大中三年秋天(公元849年),此时李商隐任京兆很留参军,精神上正处于非常苦闷的阶段。
在仕途上他进取不利。
开成四年,他二十八岁,开始担任宏农尉。
到此时他已三十七八岁,也只任个京兆假留参军,中间虽曾一度机缘巧合,署为昭州太守。
不料就在这否泰生屯的关键时刻,党局参差,朝烈变化,府主郑亚被贬,李商隐上进希望又成泡影,不得已,他寻求当时深簪宙索穷住韵冬孤绸蕊引。
可自从他随郑亚至岭南,并被署为昭州太守,便和李党关系密切,本来令狐绚对他娶李党王茂元之女为妻就已愤怒非常,这下成见更深了。
李
商隐无论如何陈情自剖,都得不到谅解。
至于援引,那更谈不到。
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
诗词赏析
开篇点出野菊生长环境的压抑,“苦竹”与“椒坞”,虽有“微香”但已难禁孤独之泪。
“已悲节物同寒雁”把生于寒秋看成是菊花的悲惨命运。
抒情主人公形象自颈联介入,“细路独来”点明其与野菊同命相怜之苦,最后一句“不取霜栽近御筵”尽显怨愤压抑的情绪。
全诗触景感怀,咏物托意,很能反映诗人当时的思想状况。
诗一开头:“苦竹园南椒坞边”,点出野菊所处的环境:它的北面是苦竹园,而且还有椒坞在旁。
竹的味道那么苦,椒的味道又那么辣,苦、辣之味包裹着菊花。
托根在这样的辛苦之地。
它的处境多么艰辛啊!所以,诗便很自然地引出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
”由于环境恶劣。
本来花气袭人的野菊只能散发出细细的微香,所以它难免要清泪涓涓。
不断洒落了。
同时,野菊的辛苦遭逢还不仅仅是境遇不好.它又生不逢时:它生于萧飒衰败的寒秋,蓓蕾一开,便受风刀霜剑的摧残,实在太不幸了。
不过,菊花毕竟是花中的强者,它是决不会甘于寂寞的,因此诗又生出下边两句:“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在诗人看来,菊,作为百花之一,它也应该得到温暖,也应该有其“春风得意”之时,可是它却处于寒秋,“蕊寒香冷”(黄巢《菊花》),备受风霜困扰,如同寒雁羁栖,这已经是够可悲可叹的了,可它又怎么能够敛香隐迹,甘心与暮秋的寒蝉一样寂寞下去呢?
以上四句,明里句句写的是野菊,但实际上句句都是在写自己:野菊托根于辛苦之地,花发于西风落叶之时,倍受苦寒,这是诗人命运的生动写照。
李商隐生于晚唐末世,可谓生不逢时。
入仕以后.又一直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后又被牵连进去,遭受排挤和打击,郁郁不得志。
但是又不甘潦倒长终,内心充满痛苦和烦闷。
“已悲节物”、“忍委芳心”两句诗就有屈原“老冉冉其将至,恐
修名之不立”(《离骚》)之意,感叹时不我予,想有所作为,但现实情况不允许,实在无可奈何。
五、六两句笔法一变,由隐到显,追忆自己受令狐楚恩遇的往事。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樽相伴省他年。
”小路独来,回思往事,早年在重阳节自己曾伴令狐公同饮。
想令狐公在日。
对自己积极奖掖。
大力提拔,“每水槛花朝,菊亭雪夜,篇什率徽于继和。
杯觞曲赐萁尽欢。
委屈款言,绸缪顾遏”(《上令狐相公状》)。
那时自己多么惬意啊!令狐楚的这些恩顾,诗人是念念不忘的。
大中二年重阳节就专门写过《九日》一诗,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曾共山翁把酒卮,霜天白菊绕阶墀。
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
”
七、八两句是对诗人此时想起令狐楚一个交待:“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
…‘紫云”一作紫微,指中书省。
唐开元元年改中书省为紫微省。
后虽在开元五年复旧称,但人们此后常以“紫微”代中书省。
“紫云新苑移花处”指令狐绚官中书舍人。
令狐绚是令狐楚之子,又是李商隐的故交,《新唐书·令狐楚传》记载令狐楚帅河南之时,十分欣赏李商隐之文,并“使诸子游”。
照理,他总该对李商隐有所汲引了吧?可是李商隐娶李党王茂元之女为妻之后,令狐绚认为他“背恩”,根本不予理睬。
诗人一再陈情,也得不到谅解,所以在诗的最后说他“不取霜栽近御筵”,即不向朝廷荐举他。
正是由于令狐绚的冷遇和排挤,所以诗人才一再提起令狐楚,表现自己的不满和埋怨。
在大中二年的《九日》一诗中,诗人在回顾令狐楚的恩顾之后。
就指责令狐绚“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篱。
”因此,此诗在抒写自己沉沦困境的同时,便流露出对令狐如此冷漠的怨望。
这首诗突出特点是构思精密,立意高迈。
诗人自己似乎很清楚。
有意识地避实就虚,采用象征的手法,不作平直语。
字面上除五、六两句外,句句写菊,又句句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别开生面,不落窠臼。
尤其三、四两句“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含意精警,令人回味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