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合肥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各类媒介载体逐渐打破彼此间的对立竞争关系,实现扬优互补、融合发展、合作共赢,构建起一种全新的媒体运作模式和传播体系,预示着融媒体时代的正式来临。
跨文化传播是指各种文化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中流动、共享和互动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的跨文化、跨区域的一种“延伸”过程。
在融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提升我国跨文化传播能力,优化跨文化传播效果,成为构建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融媒体时代给跨文化传播带来了先进的媒介技术,但是如果陈旧的思维不革新,再先进的媒介技术也难以发挥作用。
所以,归根到底,改变传播思维是重中之重。
要坚持“受者本位”的传播原则。
研究海外受众对中国形象的接受途径和认知要素,摒弃“秀肌肉”“大喇叭”“高音炮”式的传播方式,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化“硬传播”为“软传播”,将文化以更持久的方式潜入受众头脑。
特别是要融通中外概念、范畴、表述,强调“说理”的同时注重“陈情”将宏大叙事转化为故事性叙述,以小见大,润物无声,从而淡化宣教、灌输的色彩,消解海外受众对不同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等异文化的抵触感。
要注重运用非语言和视觉传播的技巧。
非语言和视觉传播运用非语言传播符号,其视觉听觉的感染力往往优于语言传播,可以有效减少海外受众在语言转化过程中对文化符号的误读,增强传播的有效性。
融媒体时代,随着媒介技术革新,“内容为王”的观念受到一定冲击。
但在新媒体语境下,要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变的是信息技术、传播环境、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不变的是“内容为王”的信条。
跨文化传播既不能“自说自话”,只传播政治性、严肃性内容,也不能过分依赖经典的传统文化符号。
一方面,要探求异质文化之间的共性,打破受众认知要素障碍。
共通性是传受双方进行传播行为的前提,所以在内容选取上注重普世价值和共通理念,将时代发展进步和国家繁荣富强,浓缩到一个个具体可见的普通人身上,让“浮动的符号”在进入不同语境后,也可以实现落地,从而引起不同文化背景下受众的情感共鸣,获得普遍的文化认同。
我国2017年制作的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国进入新时代》以七个普通人为切入点,
充分运用“平民化”视角,用讲故事的方式,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的时代发展和价值理念,
有力提升了我国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要注重文化的差异性,挖掘优质的传播内容。
坚定文化自信是跨文化传播的前提和基础,作为拥有5000年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我国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但是,大量优质的传统文化资源还没有被挖掘和开发。
所以,要深挖传统文化的精髓,避免机械输出海外受众熟知的经典文化符号,要突出内容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增强吸引力,激发海外受众的好奇心。
如中国的茶文化、酒文化、古建筑以及经典古籍等,这些带有浓浓中国元素的文化内容,都是海外受众感兴趣的传播内容,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跨文化传播的障碍和隔阂。
(摘编自段龙江《我国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优化路径》)材料二
任何对文本的理解和解释都依赖于理解者和解释者的前理解,任何解释一开始就有先入之见。
适用于文本的前理解是理解的助力,反之会成为阻碍。
没有人可以在不具备任何相关知识的前提下去真正理解文本,正是这些偏见本身可能成为阐释过程中的再创造,它不会使我们与文本分离,而是使文本向我们开放。
前理解为理解者和阐释者提供了特殊的视域。
在现代哲学解释学的创始人伽达默尔看来,理解者和阐释者的任务就是扩大自己的视域,并使之与其他视域相交融,从而实现“视域融合”,而理解和阐释的过程就是一个视域融合的过程,一个全新视域构建的过程。
国际传播的目的在于使对方理解并接纳。
面对西方社会的刻板成见,我国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着眼点,一方面在于调整我们的传播策略,改变单向度的传播惯性;另一方面在于研究西方的社会“偏见”因素,并相应地进行传播策略的积极调适。
在此基础上,寻找共情的传播结合点,以西方社会可以“共情”的理解文本和解释文本,转译中国故事的话语表达,阐释他们陌生而又富有价值、有趣的中国经验。
这些丰富的信息,定然会引致其扩大视域,并与之交融,从而实现“视域融合”,实现一个全新视域的构建。
(摘编自张芳芳《加强国际传播力建设的文本阐释》)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改变陈旧的传播思维,才能有效发挥先进媒介技术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B.在融媒体时代,海外受众熟知的经典文化符号不属于优质传播内容,无法满足需求。
C.新媒体语境下“内容为王”的信条不变,充分说明内容是跨文化传播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D.研究西方社会“偏见”因素,并相应调整传播策略,是构建全新视域不可缺少的条件。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提高跨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应坚持“受者本位”的传播原则,重“陈情”而轻“说理”,
消解海外受众的抵触感。
B.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跨文化传播的障碍和隔阂,就必须选择那些具有文化独特性和差异性,包含中国元素的内容。
C.探求异质文化之间的共性,应注重所选内容的普世价值和共通理念,从而获得不同文化背景下受众的文化认同。
D.如果把西方社会对我国的刻板成见看作对我国国际传播文本的前理解,那么这种前理解会阻碍中西方之间的互相理解。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伽达默尔观点的一项是()
A.据设计者介绍,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诞生经历了一个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的过程,他自己先后创作了500多个卡通形象,绘制了上万张草图。
B.学习课文《中国建筑的特征》时,某班同学按照老师要求,先去自行选择参观一些古建筑,然后在班内交流探讨,加深了对古建筑艺术的认识。
C.多年来,中国政府和高校与相关国家和高校先后签署了数百份互派留学生协议,这些留学生为国际文化交流、为各自国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D.一位网络博主在短视频中生动活泼地讲解各地的文化景点,每个视频最后他都邀请网友推荐当地景点,网友反响十分热烈,他的视频也越做越好。
4.材料一在语言运用方面很有特点,请以第2段为例进行分析。
5.老木匠“阿木爷爷”擅长中国传统榫卯技术,不用一根钉子、一滴胶水,就能把寻常木头打造成精致的工艺品。
他的视频不用一个英文字性,却圈了无数海外粉丝,被评为“中华国际传播案例”。
请结合材料对这一传播案例加以分析。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姑妈的书
[俄]安德烈·马卡罗夫
科利亚·瑟罗耶戈夫继承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
半年前,他的姑妈去世了。
“这是上帝赏给我们的,”妻子说,“因为我们受的折磨。
”
“你胡说什么!”科利亚项了妻子一句,“我们受了什么折磨?是上帝收去了。
”
“上帝把她收去了,”妻子也不甘示弱,“可赏赐了我们,就是那套房子,以示公平。
一家三口共居一室,难道不是一种折磨?”科利亚没有再争辩,公平就公平吧。
半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哀痛渐渐淡忘,现在科利亚在这套房子里来来回回地踱步,四处
打量着,手里拿着一串钥匙,脸上是灿烂的笑容,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上去了。
姑妈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
可她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个老式圆角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动洗衣机。
现在他们要把这些宝贝当垃圾扔掉。
妻子想把这些书也一块扔了,但科利亚没同意。
“我要在整面墙上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科利亚说,“这样我们家也有藏书了,也有文化气息了,终于像个书香门第了。
”
他说完,像个孩子似的坐在了这堆书旁。
“没有带图的。
”妻子调侃了一句,就去厨房了。
怎么没有!科利亚真的找到了几本图画书,小时候姑妈亲自给他读过,有《一只小灰鸭》《小红帽》《一个士兵》等。
这几本书薄薄的,没多少页码。
科利亚突然笑了起来,想起了故事里那个士兵是怎么在一个吝啬的老太太家里用锤子煮粥的。
科利亚把这几本书摞在了一起,心想,给儿子讲是晚了,孙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呢。
他挪了挪身子,又翻弄起各种文学典籍。
他拿起一本涅克拉索夫的诗集使劲儿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在中学教学大纲中那首《大门前的沉思》。
普希金的诗还算强点儿,《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他零零碎碎地记得几个片段,可也都是两三行而已。
科利亚着实埋怨了一番自己没文化,刚要潜心阅读,填补一下大脑的空白,妻子就喊他把那台洗衣机先拖走扔掉。
他们举家迁入后,科利亚立刻叫来了一位师傅,让他测量了一下墙上要定做的书柜的尺寸,计算了定做费用。
那位师傅很快就给出了预算,但科利亚家的第一笔支出买的却是一台新电视机。
他们选的那台电视机大得简直就像一块电影银幕,于是这些书暂时被挪到另一面墙边去了。
一个月后,妻子又买了一套床具,那套床具实在太宽太大了,这些书只好又换了地方。
又过了一个月,妻子偶然在一个展销会上买了一套壁柜,带梳妆台,梳妆台镜子上方还安装着一盏镜前灯。
“儿子,”科利亚恳求道,“把书放在你的房间里吧,能占一整面墙,看着多有文化。
”
“什么?”儿子把一只耳机从耳朵里拿出来说,“不行,我这整面墙上就挂一辆自行车。
你还是给我买电子书吧,最好是一部新款的iPad。
”
儿子说完又把耳机塞进耳朵,伴着音乐迈着舞步走了。
“怎么搞的!”科利亚把这些书一摞摞地塞进了电视机对面的角落里,百思不得其解。
“原来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房间里都住得下,可现在一整套房子竟然连一本书都放不下了,老婆!”他怒吼道,“我们家就不能有点儿文化吗?”
“那就看第五频道的文化台吧!”妻子回敬道。
后来科利亚出差了两个星期。
他回来时,姑妈的那些书已经没了踪影。
他出差的时候,妻子发了一则启事:“藏书出售,传世经典。
”书当天就被人运走了,而卖书的钱妻子则买了一只小转角沙发,正好摆在了电视机对面。
只有三本书幸免于难,这三本书一直在科利亚的床底下放着,他从来没拿出来过,但名字似乎还记得。
第一本是《鼠疫》,很有哲理,但非常枯燥,一看就犯困,而且作
者的名字也很可笑,叫加缪,像白兰地的名字,所以他记住了。
还有一本是爱伦坡的,一位美国作家。
他的故事适合夜里读,比任何一部恐怖片都纯净。
最后一本是幽默作品,叫《三十只狗崽》,是一个叫米哈伊尔的人写的,里面的故事很有意思,但是关于狗的
话一句也没有,写的都是形形色色的野蛮人,史前的。
这不难理解,不管是电视,还是互联网,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都没有,只有带着一个圆圆的小喇叭的收音机。
科利亚难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像从前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了,不再想什么文化。
(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科利亚的妻子看来,他们能够继承姑妈的一套房子是上天给予的补偿,而与姑妈没有任何关系,由此可知她是一个不知感恩的人。
B.面对姑妈留下的书籍,科利亚坐在旁边,“像个孩子似的”,其原因由下文妻子的话
揭示出来:他的文化水平不高,只能看懂带图的书籍。
C.科利亚想把姑妈的书放到儿子的房间,但遭到了儿子的拒绝,儿子追求的是流行事物,他对传统的纸质书籍是排斥、抵触的。
D.科利亚的妻子最终还是把姑妈留下的书卖掉了,因为在她看来,这些书是没有用的东西,这体现了妻子的追求倾向。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对人物的刻画很成功,通过个性化的语言,体现了科利亚和他妻子的不同形象特点,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小说的主旨。
B.小说语言比较有特色,一些语段庄谐并出。
比如,科利亚“百思不得其解”“怒吼”是“谐”,他把书“一摞摞地”“塞进”“角落”以及妻子调侃式的“回敬”是“庄”。
C.小说具有反讽意味,妻子看不上书籍却标为“传世经典”,五大橱书只换来一只小转
角沙发,极具批判色彩。
D.小说中多次提到电视,把“影像化”生活与“文字化”生活做对立,彰显两种不同的生
活追求的矛盾冲突。
8.“姑妈的书”作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9.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说“检验一个人物是否圆形的标准,是看它能否以令人信
服的方式让我们感到意外。
”据此标准,请判断“科利亚”是否为圆形人物,并阐明理由。
三、文言文阅读
C.弊,对自己或自己一方的谦称。
与“以兴利除弊”中“弊”含义相同。
D.矫,假托的意思。
与成语“矫枉过正”中的“矫”字含义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襄王接受齐王的放归条件,愿意献出东地五百里只是权宜之计,从后面的内容可以看出他并不真想把土地献出去。
B.楚襄王善纳言,善用人。
在齐国使者前来索要东地的时候,他召集群臣谋划;并利用三个人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帮助解除危机。
C.子良、昭常、景鲤三人虽然在是否应该献出东地的问题上意见不同,但都主张不能失信于天下,落下不义之名。
D.楚国深知只靠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抵御齐国,于是联合秦国共同对付齐国,终使齐国畏惧退兵,楚国不战而保全了东地。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
(2)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14.材料一和材料二对齐王放归楚太子的原因表述不同,请简要说明。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和答木庵英粹中35
(金)段成己②
四海疲攻战,馀生寄寂寥。
花残从雨打,蓬转任风飘。
有兴歌长野,无言立短桥。
敝庐①犹在眼,殊觉路途遥。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北渡之后。
英粹中:号木庵,金末著名诗僧,诗人好友。
①段成己:金正大七年(1230)词赋进士,北渡后避居龙门山中。
元世祖忽必烈曾降诏起用他,遭到拒绝。
①敝庐:故乡居室的谦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酬答诗,诗人借此向好友表明自己身处兵戈不息的乱世,选择避居的人生态度。
B.诗人以“残花”“转蓬”自比,“从”“任”两字生动形象地写出其在风雨中随波逐流之态。
C.颈联中“歌长野”与“立短桥”两个画面,一有声一无言,动静结合,令诗人形象立体可感。
D.尾联中诗人觉得“敝庐”“犹在眼”,而“路途”却很遥远,这一对比展现了其复杂心情。
16.有人评价段成己的诗有“陶(潜)之达,杜(甫)之忧”,请结合本诗对此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真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估计自己终究不会被对方理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王安石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枉自感叹兴亡的荣耀和耻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比喻自己心地光明高洁,与上片“____________”虚实相映,写人写景内外一片澄明纯净。
六、简答题组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
(曹植)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詹天佑)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崔卫平著名学者,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学校拟于5月4日举行“强国有我”主题演讲活动,你将作为选手参加比赛,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