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第八单元学习任务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第八单元
学习任务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属于“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的要求,本任务群旨在培养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在观察、探究语言文字现象,发现语言文字运用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积累语文知识,探究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提高探究、发现的能力,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词语是语言学习中需要特别给予关注的。
王宁老师:“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特别强调字与词是语言建构的起点。
”(王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及其主要特点》)顾振彪老师:“语汇是语言的根本。
学生使用语言能力的高低,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于掌握语汇能力的高低。
国外甚至认为,一名学生的智力能力同语汇量的多少成正比。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学生语言,主要是扩充语汇,增强运用语汇的素养。
”(顾振彪《关于中学语言知识教材的反思与设想》)词语是说话写文章的基本元素,词语丰富才有可能使说话流利文章通顺,才能更好的发挥语言的表现力。
本单元的学习,意在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关于词汇的相关知识,把握词义理解和词语使用的相关规律,具体来讲就是引导学生关注词汇的系统性,增强积累词语的意识,建构积累的方法,积累尽可能丰富的词语,形成自己的词语库;掌握词语解释常用方法;探究词义变化规律,提高词语
解释的准确性,探究词语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增强语感,懂得语理,感受语境。
本单元建议学习活动时间为9课时,学习方式主要是在语言情境中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
结合单元导语,学习活动和学习资源,设计以下学习项目任务(说明:这里的学习项目指向的就是课本上的学习活动)。
具体见下表: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汉语词语的基本特点,增强积累词语的意识,能运用多种方法积累词语,扩大词汇量。
汉语中的词语数量巨大,加强联想,在零散的词语之间建立起联系,建构起词语的“家族”和“系统”,提高效率。
还要掌握熟语中成语的特点,丰富词语积累。
关注新词语,了解与其相关的文化现象。
2.探究一词多义现象,通过具体语境把握多义词的含义,并学会运用词义引申的知识,探究多义词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理解一词多义是词义引申的结果。
关注古今词义发展演变的现象,了解词义发展中词义扩大、缩小、转移等情况,建立古今词义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的观念。
把握常用词语古今意义变化的情况,避免以今律古。
学习现代汉语中的词语,尤其是成语,要避免望文生义。
3.准确理解词语的概念义,学会通过不同的方式,辨析词义的细微差异,把握词语的用法,尤其是与其他词语的搭配;理解词义除了概念义,还有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词语的选择和运用要与表达的需要相协调,符合语境。
在阅读实践中,要认真揣摩,仔细领会作家选词炼字的艺术。
三、学习评价
为丰富词语积累,促进学生恰当地使用词语,在教学中综合采用纸笔测试、现场观察、对话交流、小组分享、自我反思、学生互评等评价方式以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中准确合理艺术地使用词语为标准对学生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增强自觉自主积累的意识,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建构词语,准确理解词语恰当使用词语,激发学生使用词语的兴趣,提高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四、学习任务设计
学习项目一:丰富词语积累
1.了解词语“家族”,让积累更加有效
活动:班级举行词语梳理大赛,该比赛分为二个板块。
现在请你自选其中一个板块的活动参加。
(设计说明:平时学习词语是零散的,通过词语梳理大赛意在引导学生增强积累的意识,养成积累的习惯。
)
板块一:课内词语梳理赛。
任务一:根据示例总结特征;任务二:根据此特征梳理指定范围内的词语(这一任务是指让学生进入教材梳理,比如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等),并阐释梳理后新的发现(规律)。
【示例1】理解理由整理办理梳理条理
【示例2】
讲演——演讲合适——适合
正常——异常非凡——平凡
首先——其次开始——最后
「明确」发现示例中所举词语具有相同的语素(示例1),以及不同词语之间存在的不同语义关系(示例2),如同义关系、反义关系、顺序关系等。
板块二:比较谁的方法更有效。
任务:写一段文字,说说自己从前是怎样积累词语的,现在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写成后与同学交流。
(说明:这两板块的设计思路是由知识到方法,思维有一个提升的过程。
)
2.丰富熟语积累,让语言多姿多彩
活动:学校要举办一次“领略成语魅力”的主题学习活动。
活动分为以下几项任务,请你选择其中一项参加。
(说明:这个活动是依据课本上提供的建议发展改编而来,意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在由词语知识积累到词语理论探究的过程中进行由现象到理论由浅到深思维的训练。
)
任务1:分组学习,每组分别搜集五个意思相近或意思相反的成语或歇后语,轮流出示,让其他同学以必答和抢答的形式回答与之意思相近(相反)的成语,进行竞答。
必答题:
【示例1】意思相近的成语: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意思相反的成语:忐忑不安/泰然自若
【示例2】芝麻掉到针眼里——巧上加巧
抢答题:
【示例3】忐忑不安:热窝上的蚂蚁——团团转(或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任务2:梳理一些成语,讨论成语中保留了哪些古代语音、语义、语法特征,或者借助工具书或其他媒介手段探究成语在语音、语义和语法方面的特点。
【示例】暴虎冯河、被发纹身、博闻强识
「明确」这些字是通假字,要按照本字的音来读。
不刊之论、赴汤蹈火、休戚相关、短兵相接
「明确」这些加下划线的字都跟现在常见词义不同。
刊:消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
汤:热水。
休:喜悦。
兵:兵器。
星罗棋布、闭月羞花、时不我待
「明确」这些加下划线的词体现出文言语法、句式的特点。
如星、棋,都是名词作状语,闭、羞是使动用法,“时不我待”是宾语前置句式。
任务3:从爱国、民本、诚信、荣辱、世情、师友、读书、岁月、动物、植物等,或者自己拟定的主题中选择其一,以《成语中的文化》为题,写一则语言札记,在课前跟同学分享。
3.关注新词语,让语言鲜活生动
活动:《新华新词语词典》向社会征集新词语收入词典,请你向其推荐5个新词语,并说明推荐的理由(来源、含义、反映的社会变化文化现象及其影响等)。
(说明:这个活动看似简单,但是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新词语,关注社会生活的变化,关
注词语背后的文化。
这一活动如果开展得好,不仅能让语言鲜活生动,而且能让人鲜活有趣。
)
【示例】推荐词语:雄安新区。
推荐理由:位于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是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的新区。
这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燕赵文化一脉相承。
它的发展模式具有开创性,承担着创新的使命,是中国成为创新型现代化国家的心脏区域,是中国的“硅谷”。
学习项目二: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1.探究一词多义
活动:语文组要编写校本化一词多义学习资料,需要同学们贡献智慧和力量,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供资料。
(说明:结合现在校本课程开发,创设了这个活动,要同学们贡献智慧和力量,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学生参与活动应该会比较积极。
)
第一方面:知识
任务:梳理你所学的古诗文中一词多义的例子,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句中的含义。
(如课本上提到的“绝”“信”等)
第二方面:规律
任务:参考“学习资源”《语言的演变》和“资料摘编
(2 )”,从所学的古诗文中梳理一词多义的例子,探究词义引申的规律。
【示例】信(释义)
《说文•言部》:“信,诚也。
”本义为语言真实,引申泛指诚实有信用。
引申泛指真实、确凿。
又引申为相信、信任。
相信则听从、任随,又引申为任从、任随。
现代人说信件的“信”,古代叫“书”,而称送书者即送信的人为“信”。
后来,“信”由送信人引申指音讯、消息。
第三方面:心得
任务:将梳理一词多义语言现象、探究其引申规律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写成语言札记。
2.把握古今词义的不同
活动:为了探寻古今词义的奥秘,以便在生活中正确理解,恰当使用,班级要进行一次词义发展演变的发现之旅,过程中你需要特别关注古今词义的不同,避免以今律古望文生义。
任务1:用表格形式梳理课本所例举词语词义变化情况,在班级展示、讲解。
【示例】
词语古义今义
菜称呼可作菜食的草本植物总称包括能作副食品的植物,还包括经过烹调可以下饭下酒的蛋品、鱼、肉等
宫房屋的通称专指帝王居所
汤热水多指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或烹调后汁儿特别多的副食
走狗本指猎狗多比喻受人豢养而帮助作恶的人,谄媚的人或阿谀奉承的人
结合“学习资源”,学生能够发现古今词义出现了扩大、缩小、转移和感情色彩变化的现象。
3.避免以今律古,望文生义
(这项任务与前一项任务把握古今词义的不同关系紧密,因此设计活动时设计在一个活动里进行)(一共设计了两个具体任务)
任务1:参照“地方”等特殊的古今异义词形式,梳理课内的古时为两个单音节词现代为一个双音节词的古今异义词,制作成词语档案,与同学分享交流。
任务2:查找资料,搜集容易错误理解的成语,分小组进行讨论,全班交流:这些成语的来历、含义,如何避免误用?
学习项目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1.准确理解词义,把握词语的用法
活动:本期“读书分享会”主题为“准确理解词义,把握词语的用法”,你可以从下面的选题中任选其一,读后跟大家分享。
(说明:读书分享涉及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学习活动,将主题明确为“准确理解词义,把握词语的用法”就把学习活动的方向确定在词语这一块上,使读书不至于无目放矢,漫无边际。
)
选题1:
任务:比较辨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中鲁迅先生使用的词语,体会使用词语的准确和对词义细微差别的把握。
(“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原稿:脊背)”,“梁”的一个意思是物体中间隆起呈长条的部分,如“鼻梁”“山梁”,虽然在词典中“脊背”与“脊梁”的意思相同,但比较起来,这里“脊梁”比“脊背”更加形象、准确。
)
选题2:
任务:结合史铁生《我与地坛》的例子,探究作家在动词或形容词使用上的特点。
(如剥蚀、淡褪、坍圮、散落,浮夸、炫耀等词语)
孤立地看,这样运用词语可能造成语病,然而一旦它与特定的语境相联系,可能不但无语病,可能还是绝妙的佳句。
让学生明白要有语境意识,在具体的上下文中理解和运用词言,选择和锤练词语。
选题3:
任务:从课文中搜集、梳理一些例子,作点评:词语选用如何“最恰当、最合适”?
2.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活动:世界有色彩,生活有色彩,承载了世间生活与文化的词语也有色彩,本次“给词语添色彩”活动分成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和把握词语的语体色彩两个色系进行,你可以选择色系体会感受把握词语的色彩。
任务1:分组讨论课本例举句子加点词语中鲁迅先生表达的强烈的感情。
任务2:搜集典型的段落和语句,小组讨论探究如何利用词语的褒贬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
任务3:写一段文字,使用褒贬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表达出自己强烈的情感,在班级进行交流。
3.把握词语的语体色彩
(说明:因此任务与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同属词语的色彩问题,所以设计活动时设计在一个活动里进行,之前也说明了这一点。
)(这里设计了3个具体的任务)
任务1:指出下面便条有哪些问题,了解词语的语体色彩。
【示例】
金馆长:
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商谈我班同学光临贵馆参观一事,因我有点急事,现决定改期。
具体改在何时,另行磋商。
周华,5月18日
(三个问题:一是语体不符。
便条通常都是口语语体的,而这里的“贵处、商谈、光临、贵馆、何时、磋商”等都是书面词语。
二是语体杂糅。
除了书面词语,又出现“您约我,我有点急事”等口语表达,显得不伦不类。
另外,一些词语的使用不得体。
如“光临”宜改为“前往”;语气也非常不妥,如“现决定改期”的口气,与写条人的身份不符,可以说“不得不改期”之类。
)
任务2:《蒲柳人家》和《溜索》都是富有地域特色的小说,请梳理出一些词语选用的示例,探究两篇小说在词语选用上的特点,体会其中表现出的语言风格。
【示例】《蒲柳人家》
“拴贼扣儿”“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
子”“拍花子”“白眼珠儿”等词语有明显的口语特征,准确传神地表现出劳动人民生动活泼的形象,富于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人配衣裳马配鞍”“好狗不挡道”“捅了马蜂窝”“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等丰富的民间熟语的运用,体现出小说熔口语与古典于一炉的独特语言风格,既简洁洗练又生动形象。
任务3:选择一位自己喜欢的作家,研读其作品,探究词语使用的艺术,写一则语言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