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学习心理)-试卷1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学习心理)-试卷11
(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简答题(总题数:8,分数:16.00)
1.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外部条件:①家庭环境教育。

家庭环境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影响儿童:家庭的气氛;父母的表率作用;父母的态度和教育方式。

②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由社会舆论、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各种榜样的作用等构成。

③同伴群体。

学生的归属感试图使自已的言行态度与同伴群体保持一致,以得到同伴群体的接纳和认可。

④学校环境敦育。

它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影响学生:校风和班风的影响;教师教书育人的方式、方法及自身的楷模作用;学校的德育及各科教学影响学生态度和品德的形成发展。

(2)内部条件:①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②念度定势。

个体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甭接受有关信息和接受的量。

③道德认识。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自己的道德水平。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
解析:
2.简述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态度的实质。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2)态度的结构。

态度的结构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
解析:
3.简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安德森根据知识的不同表征形式,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1)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2)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后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

)
解析:
4.简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问题情境。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原型启发。

(4)已有知识经验。

(5)情绪与动机。

此外,个体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以及问题的特点等也会影响问题解决。

)
解析:
5.简述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按学习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可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1)内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

外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外部的某种因素,即在学习活动以外由外部的诱因激发出来的学习动机。

外部学习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学习的内部动力。

(2)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学习动机,也不忽视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

老师应一方面逐渐使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另一方面又应利用外部动机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

)
解析:
6.简述元认知策略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元认知计划策略。

(2)元认知监控策略。

(3)元认知调节策略。

)
解析:
7.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环境。

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以及衬托化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

(2)智力。

创造性的研究表明,创造性与智力并非成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存整体上呈正相关趋势。

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3)个性。

创造性与个性二者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

)
解析:
8.简述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2)替代经验。

(3)言语暗示。

(4)情绪唤醒。

) 解析:
二、案例分析题(总题数:6,分数:16.00)
9.有些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专门开设了学习策略课程,但发现这对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作用并不明显。

试用“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学习策略教学中应该发挥和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

它既是学习策略训练的目的,又是必要的方法和途径,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依赖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2)内化性原则。

内化性原则是指在学习策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逐步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熟练掌握并达到自动化的水平,从而能够在新的情境中灵活应用。

(3)特定性原则。

特定性原则是指学习策略一定要适合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

同样的策略,不同的学生使用起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及学习动机类型,帮助学生选择学习策略或改善对其学习不利的学习策略。

(4)生成性原则。

生成性原则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的材料重新进行加工,产生某种新的东西。

也就是说,学习者应该利用学习的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生成性加工,而不是简单地利用别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5)有效监控原则。

有效监控原则是指学生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之间的关系上,监控自己使用每种学习策略所导致的学习结果,以便确定所选策略是否有效。

(6)个人效能感原则。

个人效能感原则是指学生在执行某一任务时对自己胜任能力的判断和自信程度,它是影响学习策略选择的一个重要动机因素。

)
解析:
10.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在重要的考试中,往往平常会做的题目在考试过程中却不会做,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中怎么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心理学研究发现,动机与情绪是影响问题理解的重要因素。

“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果(工作效率)随着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也就是说,当解决较简单的问题时,动机越强效率越高;而在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过大,情绪过度紧张,反而会使问题解决的效率明显下降。

在重要的考试中,由于我们过度紧张,动机强度过大,所以常常会出现平常会做的题目在考试过程中却不会做的情况。

)
解析:
11.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三个班中将成绩排名后六位的学生抽出来,组成一个18名学生的班级,心理学家对这18名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发现每一名学生智商都在正常范围。

于是要求这18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几点:(1)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

(2)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

(3)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对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

(4)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后来这18名同学在半年以后学习大有进步,已经不再是差生了。

请结合以上材料试用动机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景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的状态变成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本案例从以下四个方面对18名后进生进行了动机的激发:(1)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人们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
功或遭受失败的原因。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他把人经历过事情的成败归结为六种原因,即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外界环境。

又把上述六项因素按各自的性质,分别归入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不仅是解释了以往学习结果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

(2)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

这是冈为:①学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

②学生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加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③如果在提供定量的信息反馈基础上,再加上定性的评价,效果会更明显,这就是奖励与惩罚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根据问题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因此。

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

但是,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问题难度密切相关;问题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问题难度中等,最佳激起水平也适中;问题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4)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而要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
解析:
明明是一个小学生,英语老师关注他,他上课就积极举手发言,后来换了一位英语老师,不了解明明的情况,关注他少了。

他上课就不积极了,而且英语成绩一落千丈。

问题:(分数:4.00)
(1).明明属于什么学习动机,属于哪种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依据奥苏贝尔的动机分类,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

它既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也不把学业成就看作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为了从长者或同伴那里获得赞许和接纳。

附属内驱力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明明的学习动机属于外部的附属内驱力。

)
解析:
(2).你如果是这位英语老师,你应该怎么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如果我是这位英语老师,我会努力将明明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将附属内驱力转化为认知内驱力。

我会帮助明明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并激发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为理解掌握英语知识、运用英语知识而学习。

具体做法:课堂上继续关注明明,提高他上课的积极性,课下与他探讨有关英语知识的趣闻,并推荐一些有趣的英语读物培养他的兴趣,让他在阅读中提高认知内驱力,最后达到在课堂上逐渐减少对他的关注,也能让他积极学习英语的效果。

)
解析:
12.陈老师是一名新教师,她认为自己年轻活泼、大方、热心、口才好、有感召力、语言表达能力好,很有当教师的天赋。

这天她要上的第一堂课是初一年级的政治课,讲授“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为此,她早已做好了准备。

她按照教参精心准备了教案,制作了课件。

可课后大家却说她在背教案。

她自己也感到上课时,离开教案就不知道说什么。

更可气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成就,她设置了问题:“你认为我国哪个时期的文化最繁荣?”要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回答虽很踊跃,但说着说着,就说跑了题,说到哪个朝代最强大、哪个将军打仗最厉害等。

为什么就跑题了呢?陈老师真的很困惑。

问题:学生的回答为什么与陈老师的期望不同?试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学生对知识没有理解透彻,所以在老师要求学生把所学知识迁移到现实中时,出现了偏差,导致结果与老师的期望不一致。

我们不可否认陈老师在备课时确实很用心,以至会背教案了;但离开教案就不知道该讲什么,可见陈老师自己对所教内容理解得也不是很好。

(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认知结构的特点等都会影响知识的迁移,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存在对新知识的概括程度不高、原有认知结构中没有相关知识等问题,都会导致迁移困难。

)
解析:
作弊是每个老师不能容忍的事情,但是在一次测验中,一个化学老师发现有学生作弊,他没有批评学生,允许学生下次考试带一张A4纸到考场,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学生都特别认真地准备。

考试后老师让学生把A4纸展览在后黑板上,所有的同学都好奇地去看。

有的学生抄的题目,有的学生抄的公式,有的学生写的提纲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

同学们看了别人的A4纸之后,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的学生学习好,有的学生成绩落后。

然后他们通过彼此交流,观摩分析,不断地修改自己纸上的内容。

在第二次考试时,老师让每个学生带二分之一的A4纸,第三次,带四分之一的A4纸,最后带的纸越来越小。

(分数:4.00)(1).谈谈你对这位老师做法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位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

首先,测验的目的是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是鼓励师生、促进教学的于段,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该教师大胆创新,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动态发展,允许学生“公然作弊”,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有的学生学习好,有的学生成绩落后”,这正是体现了测验的这种价值和目的。

其次,该教师采取了斯金纳行为塑造的方法来改变学生作弊的不良行为。

行为塑造法称连续接近法,指通过强化每一个小的进步来达到预期行为目标的有效方法。

该教师允许学生在第一次考试时带整张A4纸,在第二次考试时带二分之一的A4纸,第三次带四分之一,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逐渐改变了学生带小抄作弊的不良行为。

)
解析:
(2).结合案例谈谈促进学习策略的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该教师符合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具体表现在:①主体性原则。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即“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②生成性原则。

即要对所学材料进行深层次加工,生成某种新东两。

案例中学生采用了层次不同的学习策略,是他们学习成绩差异的主要原因。

③有效监控原则。

指学生应当知道何时、如何应用他们的学习策略并能反思及描述自己对学习策略的运用过程。

本案中“明白了为什么有的学生学习好,有的学生成绩落后”即体现了这一点。

④个人效能感原则。

教师创设了适当的机会让学生感受策略的效力,有助于树立学生学习策略学习的个人效能感。

)
解析:
三、论述题(总题数:10,分数:20.00)
13.论述应当怎样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学习动机的培养:①利州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②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2)学习动机的激发: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
解析:
14.论述应该如何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示范和讲解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像,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运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

一般来说,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动作的精确性、速度、协调性等会逐步提高。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反馈分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两个方面,外部反馈也称结果反馈。

准确的结果反馈可以引导学生矫正错误动作,强化正确动作,并鼓励学生努力改善其操作。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由于运动知觉的模糊性,经常会发生学习者对自己的错误动作不能意识的现象。

这样就容易导致技术水平不稳定,难以找出动作失误的确切原因,操作性能的学习陷入盲目状态。

因此,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动觉训练,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清晰性,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

)
解析:
15.论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过程加以培养的。

柯尔柏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
德发展阶段论。

分别是: (1)前习俗水平。

根据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认为道德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人或准则,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

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衡量是非的标准是由惩罚决定的,对成人或准则采取服从的态度,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判断好坏只注意行为的结果,而不注意动机。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是一种朴素的利己主义,判定某一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禽自己的要求和利益,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性,认为符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2)习俗水平。

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和认识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此阶段的儿童主要是考虑社会或成人对“好孩子”的期望与要求,并力求达到这一标准。

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服从权威,遵守公共秩序,接受社会习俗,尊重法律权威,有责任感和义务感。

(3)后习俗水平。

以普遍的道德原则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准则,能从人类正义、良心、尊严等角度判断行为的对错,并不完全受外在的法律和权威的约束,而是力图寻求更恰当的社会规范。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认识到法律或习俗的道德规范是一种社会契约,大家可以相互承担义务和享有权利,利用法律可以维持公正。

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

即以良心、正义、公平、尊严、人权等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去进行道德判断,行为完全自律。

研究表明,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处于前习俗道德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处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一般要到20岁以后才能出现,而且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

)
解析:
16.试述影响迁移的重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学习材料内容的相似性。

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

共同成分既可以是学习材料、学习中的环境线索,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学习目标等方面的,也可以是态度、情感等方面的。

迁移的产生既受到客观相似性的影响,也受到主观相似性的影响。

(2)原有认知结构。

原有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

首先,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其次,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次,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心向与定势是同一种现象,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定势的形成往往是由于先前的反复经验,它将支配个体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后继的同类问题,正因如此,定势在迁移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定势既可以成为积极的正迁移的心理背景,也可以成为负迁移的心理背景,或者成为阻碍迁移产生的潜在的心理背景。

除以上基本因素外,年龄、智力、学习者的念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
解析:
17.试述操作技能形成的各个阶段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操作定向。

操作定向就是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2)操作模仿。

模仿是掌握操作技能的开端,需要以认知为基础。

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具有以下特点:①动作品质方面,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

②动作结构方面,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

③动作控制方面,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

④动作效能方面,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

(3)操作整合。

操作整合是把构成整体的各动作要素,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成整体,形成操作活动的序列,获得有关操作活动的完整的动觉映像的过程。

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具有以下特点:①动作品质方面,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稳定性和精确件,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

②动作结构方面,各个动作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

③动作控制方面,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步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的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

④动作效能方面,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

(4)操作熟练。

操作熟练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

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具有以下特点:①动作品质方面,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都能顺利完成动作。

②动作结构方面,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