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本质论文理论教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本质论文理论教学论文
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实施后,完成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科学转化,成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键。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其教学体系的构建对“概论”课程的完善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教学思路的梳理,初步构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教学体系。
Abstract:The accomplishment of scientific transmission from material system to teaching system become the key of improving the pragmatic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curriculum program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Socialist Essence Theo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Deng Xiaoping's Theory. And construction of its teaching system is essential to perfect of the "Outline" course. Based on the review of teaching idea of Socialist Essence Theory, 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built the teaching system of Socialist Essence Theory.
关键词:新课程方案;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教学体系;构建
Key words:new curriculum programs; Socialist Essence Theory;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0引言
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实施后,完成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科学转化,成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键。
这里,笔者拟从基本教学方法,即系统讲授式教学的角度,谈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程中一个重点问题——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搞不懂这个问题,就不可能了解邓小平理论。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讲些什么、侧重哪些方面,笔者认为应大致分为四个部分。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1 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是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的,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是经典作家们一直在探讨的,是科学社会主义最基本的理论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著作中,都有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
讲清楚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并不是无源之水,而是在前人基础上经过深入思考做出的新的理论概括。
1.2 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根本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实践中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遇到阻力和疑虑、困扰的重要原因。
这部分首先要说明邓小平为什么反复强调这个问题。
第一,它关系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问题。
我们传统的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主要来自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苏联模式,而二者
与时代和现实社会主义的差距,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第二,它关系到如何在新的实践中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问题。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不能老是重复老祖宗的话,要有所发展和创新。
其次要指出为什么长期以来两个基本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这可以从三方面分析原因:第一,多年来,在我们的社会主义观念中,严重存在着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的倾向。
第二,把苏联模式神圣化,照抄照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相应的社会主义观念。
第三,把一些不属于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附加在社会主义上。
如计划经济、“平均主义”、“普遍贫穷”都不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但我们曾一度将这些等同于社会主义,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1.3 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首先,应说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新概括的基础和原因,这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
过去长时间指导思想的错误,导致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没有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第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的。
在改革的过程中,每前进一步,都会受到一些质疑和阻力,而也正是为了打破质疑、消除阻力,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问题才逐渐清晰起来。
第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在深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逐步提出来的。
从1980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出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到1992
年对社会主义本质做出明确的概括,经历了12年的时间,这是邓小平长期思考后得出的结论。
其次,可简要分析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思考探索的特点。
说明这种思考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建立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之上,运用通过否定达到肯定的思维方式而得出的。
最后,明确归纳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新概括。
邓小平概括的“社会主义的本质”五句话,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个方面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第二个方面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两个方面的概括,既讲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也讲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既讲了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也讲了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既讲了社会主义在客观运动规律上的本质要求,也讲了社会主义在主体价值目标上的本质要求。
这是在深层次上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新概括,也是在马克思主义史上对社会主义本质观的重大发展。
对此可以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
2.1 分析“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形态运动规律的体现”指出邓小平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明确提出来,是以新的思想、观点,解决了人们长期没有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和认识问题。
这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解释:第一,这个新概括使人们看清了社会主义存在的根据。
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存在,就
在于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有着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
第二,这个新概括使人们看清了体现于社会主义全过程的本质要求。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是社会主义某一发展阶段的要求,而是全过程的要求。
第三,这个新概括揭示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过去人们认为只有革命是解放生产力,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时提出,大大深化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总之,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方面概括的实质,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在运动规律方面的本质要求。
2.2 分析“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体价值目标的体现”如果说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方面概括,是从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规律和客观要求方面揭示其本质,那么他对社会主义本质第二方面概括,则是从历史活动主体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和最终目的角度揭示其本质。
这里侧重说明,社会主义在解放发展生产力上与资本主义没有本质区别,但在社会主体的价值追求上则完全不同。
资本主义的社会财富只是少数人拥有,不是一个健全合理的社会。
而社会主义是以共同富裕为前提发展生产力的,离开人们的根本利益,发展生产力就没有任何意义。
2.3 说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二者的关系首先,二者是统一的。
前者是第一位的,是基础和前提。
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就只能是贫穷基础上的平均主义,就谈不上共同富裕。
后者是目的,离开了这
个目的,就成了为了生产而生产,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
其次,二者是矛盾的。
最后,二者互为条件。
为了便于理解,后两个方面可以在下面第四个问题中详细阐述。
2.4 分析“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发展过程”
必须明确,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将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初级阶段尽管有些特征不体现社会主义本质,但它们在初级阶段有存在的必要性,到发达社会主义时将会不复存在。
这也就涉及到社会主义本质两大目标的关系之二,二者在现实社会中经常发生矛盾。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该如何处理?即两大目标的关系之三,二者互为条件、相互制约。
生产力不发达将制约共同富裕,不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这样的剥削现象存在又会制约生产力发展。
处理二者关系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主要矛盾,因为没有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一切都谈不上。
我们可以实施先富带动后富的发展战略,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而且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不能只从初级阶段这一时期来理解,它是一个动态的、逐步实现的长期过程。
3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第一方面,它突出了生产力的首要基础地位。
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突出特点。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不同于传统的认识,而是有极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可以从“总结教训”和“面对现实”两个角度理解。
“总结教训”指突出
生产力是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而提出,如忽视解放生产力,只讲发展生产力;忽视发展生产力,强调阶级斗争;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改变生产关系。
“面对现实”指突出生产力是针对现实中时代和国情的要求而提出。
从国情来看,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落后,目前的任务理所当然是发展生产力。
从时代来看,当前的时代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我国也要顺应这一时代潮流。
总之,邓小平强调将生产力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有极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正确认识这个问题,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提高人们搞经济建设的自觉性。
第二方面,它突出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即“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里可以将马克思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追求目标的表述进行比较。
应该说,二者的表述都包含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
马克思“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论述无疑更深刻,而邓小平“实现共同富裕”的论述则是结合中国具体条件而提出的,更具有中国特色。
4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意义
在理论上,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具体可分为三点:第一,它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的命题,把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由特征层次提高到目标层次,使人们从根本上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来抽象谈论
社会主义的错误观念。
第二,它为坚持、完善和发展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指明了方向。
第三,它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在实践上,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清楚,从而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出一条更好的道路,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王炳麟.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0).
[2]陈秉公.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规律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