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幽默小品”
答:指林语堂的幽默、闲适、独抒性灵的小品文创作。
林语堂主张以看客的心态,写人间可笑之处,去除讽刺的尖酸刻薄和挑刺批评而以和解、理解甚至慈悲友情的眼光看芸芸众生,在作品中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2、论语派
现代文学流派。
因《论语》半月刊而得名。
主要代表人物为林语堂、周作人。
林语堂始办《论语》,即提倡幽默,倡言“不谈政治”自命“言志派”,反对涉及“党派政治”的“载道派”。
《论语》初期文章尚多对国民党统治下黑暗社会的讽刺。
至《宇宙风》时期,林语堂则进一步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自命为“性灵派”与“语录体”的继承者。
论语派提倡的“无所为的幽默小品文”,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30年代前期,实际起了麻痹人民群众、导致青年逃避现实斗争的不良作用。
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文学阵营对“论语派”主张进行了必要的批评和揭露。
3、《画梦录》
答:《画梦录》是何其芳的散文集,是其心灵的独语。
这本散文集反映了他的散文观:散文是独立创作的,有抒情性,有情调,通过诗情画意达到心灵幽深的意境,用文字构筑的唯美世界对抗现实的不美好。
4、《包身工》
答:《包身工》是夏衍的一篇报告文学。
作者以阶级分析的眼光,鲜明地表现了完全真实的新闻故事,用细致的描写,揭露出东洋纱场这个人间地狱里的包身工惨绝人寰的生活真相。
16/33页
第十六章30年代的戏剧
一、名词解释
1、南国社
答:南国社是一个现代戏剧团体,由田汉创办并领导。
在1924年,田汉与妻子易漱渝在上海创办《南国》半月刊。
1926年,田汉成立南国电影剧社,后又改名南国社,演出了许多小型剧目,展开了南国戏剧运动。
南国社在中国戏剧史上具有崇高地位。
2、“国防戏剧”
答:“九一八”事变后,为适应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需要,上海文艺界提出“国防戏剧”的口号并发动“国防戏剧”运动,创作了一批“国防戏剧”。
“国防戏剧”强调“反帝抗日反汉奸,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充分发挥戏剧的宣传作用,在艺术形式上提倡“通俗化”、“方言化”、“戏剧化”,代表作有《放下你的鞭子》、《我们的故乡》等。
二、思考题
1、曹禺的“四大戏剧”
要点:曹禺的“四大戏剧”指曹禺创作的四部剧本:《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雷雨》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前后30年的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的描写,暴露了具有强烈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写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畸形社会的某些侧面,揭示了资产阶级必然灭亡的命运。
《日出》以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都市生活为背景,暴露了大都市的黑暗糜烂面,控诉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
《原野》表现生命的蛮性与非理性的复仇。
《北京人》通过描写曾家的腐朽、没落表达了作者埋葬旧生活、走向新生活的愿望。
2、《雷雨》的人物形象分析
要点:1、周朴园:专制、冷酷、自私、虚伪、狡猾、凶狠是其主要性格,也是《雷》
17/33页
中罪恶的总根子和制造者;但其对妻儿也有一定的关心,人性尚未丧尽。
2、蘩漪:性格复杂,但十分真实。
她是周朴园的对立面,受
过“五四”新思潮的影响,受周家两代人的摧残和玩弄,有反抗性,勇于追求个人幸福。
蘩漪体现了资产阶级女性在巨大封建魔掌下追求个性解放的悲剧命运。
3、侍萍、四凤:被剥削、被损害的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
她们朴实,善良,易于受骗;但觉醒后却很坚强。
4、鲁贵:趋炎附势、不知羞耻的奴才,既奴性十足,又阴险狡诈,人性丧尽而不知羞耻。
5、周萍:封建性资产阶级家庭造就的自私懦弱的畸型儿,也是中国第二代资产阶级的代表,其精神特征是空虚颓废。
6、周冲:纯洁无瑕的“间色人物”,是“夏天里一个春梦”。
7、鲁大海:工人,有坚定的斗争精神,但尚不成熟,他体现着作家的社会理想。
第十七章40年代的文学运动与思潮
一、名词解释
1、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答: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是国共两党作家的大联合,是中国文学界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
1938年在武汉成立,发起人和各方面的代表97人,名誉理事周恩来、孙科等,理事老舍、郭沫若、朱自清、郁达夫等人,由老舍主持日常工作,出版会刊《抗战文艺》,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鼓励作家深入战争现实生活,创作反映现实,鼓舞抗战的作品。
2、沦陷区文学
答:沦陷区文学指抗日战争时期沦入敌手的地区的作家的文学活动与创作。
比较典型的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沦陷区文学,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以北平为中心的华北沦陷区文学,以及1941年以后的上海及其他沦陷区的文学。
3、“主观战斗精神”说
答:“主观战斗精神”是胡风的一个理论主张。
它从创作论的角度重视研究和发挥作
18/33页
家的主体性,强调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包括观察体验以及反映生活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方面的能动作用。
胡风把“主观精神”更确切地解释为现实主义创作的态度和胸怀。
他的这一理论在
当时受到普遍的怀疑和批判,今天看来有其正确的内容。
4、“战国策派”
答: 40年代初期,林同济、陈铨、雷海宗在昆明创办《战国策》半月刊,在重庆版《大公报》上办《战国》,遂形成“战国策派”。
他们倡导民族主义,提倡“力”的文学,并与抗战文化界发生争论,受到进步文艺界的批判。
随后“战国策派”停止了活动。
二、思考题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要点:《讲话》的中心问题是文艺为什么人以及如何为的问题。
《讲话》明确提出我们的文艺是为工农兵的。
《讲话》接着解决了作家与艺术家的立场、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和文艺与生活的关系等问题。
第十八章40年代小说
一、名词解释
1、“七月派”
答:抗战时期,文艺理论家胡风主编的文学刊物《七月》和《希望》而形成的一个流派,它因《七月》杂志而得名。
主要代表人物有路翎、鲁藜、绿原、阿垅、曾卓、孙钿、化铁、方然和牛汉等。
七月派在创作上坚持现实主义原则,发扬“主观战斗精神”,并表现出主客观的密切结合,他们虽强调艺术性但是不作唯美的追求,要求诗人在生活中发现美并创造美。
19/33页
2、张爱玲
答:张爱玲,四十年代是活跃在上海沦陷区的著名小说女作家。
主要作品有《金锁记》、《倾城之恋》等。
她的创作不同于现代文学中的启蒙话语和革命话语,是一种女性的私人话语。
她的女性写作是主流文学之外的重要收获。
二、思考题
1、华威先生形象分析
要点:华威先生是张天翼的短篇小说《华威先生》的主人公,是国民党的文化官僚。
他整天四处开会,拚命抓权,只对限制和控制抗
日工作的领导权感兴趣,而对加强和促进抗日的实际工作不感兴趣。
作品用漫画式的笔法刻画了华威先生浅薄无聊,却又自命不凡,官气十足,好摆领导架子的精神特征。
其形象的典型意义,就特定历史而言,是揭露讽刺了国民党的抗日政策及其官僚政客的所作所为。
华威先生的形象有普遍意义,只要“领导迷”、“开会迷”和官僚政客存在,华威先生就有现实意义。
2、谈谈《围城》的主题意蕴
要点:《围城》的主题即围城意象:城外的人想走进去,城里的人想冲出来,明指婚姻,实指人生。
人生的一切都如同一座围城。
第十九章解放区小说
一、名词解释
1、“赵树理方向”
答:赵树理的小说以全新的视角塑造了新型的农民形象,歌颂了新的生活内容,创造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成为了大众化的艺术,1947年,延安文艺界提出了“赵树理方向”,号召作家向赵树理学习,努力创作具有中国气派、中国作风的民族文艺。
20/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