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化学统练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C、Y为N、Z为O、W为Cl。
A.工业上可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氯气,同时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故A正确;
B.N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硝酸是强电解质,故B正确;
C.N、O与氢组成的化合物若为硝酸铵,属于离子化合物,是离子晶体,故C错误;
D.B中含有酚羟基,A不含有,则可用FeCl3溶液可鉴别A和B,故D正确;
故选D。
5.黑木耳中富含铁元素,欲测定黑木耳中铁元素含量,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对应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称量
灼烧
酸溶
过滤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托盘天平称量时遵循‘左物右码’,操作错误,A错误;
B.灼烧固体时应用坩埚,B错误;
C.用烧杯溶解固体,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正确;
C.桐油是天然植物油,其主要成分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酯类,C正确;
D.鼓环常与手接触,易沾上汗液,使铁与铜形成原电池,铁钉作负极,被腐蚀,故铜质鼓环不宜采用铁质铆钉固定,D正确;
故选A。
2.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H2O的VSEPR模型: B.次氯酸的电子式:
C.中子数为20的硫原子: SD.乙醛的结构简式:CH3COH
B 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SO2+Br2+2H2O=2HBr+H2SO4
C.CuSO4溶液与闪锌矿(ZnS)反应生成铜蓝(CuS):Cu2+(aq)+ZnS(s) Zn2+(aq)+CuS(s)
D.工人将模具干燥后再注入熔融钢水,防止反应:2Fe+H2O Fe2O3+3H2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碘离子能被氧气氧化,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I-+O2+4H+=2I2+2H2O,A正确;
B.二氧化硫和溴水反应生成溴化氢和硫酸,溴水褪色,反应方程式为SO2+Br2+2H2O=2HBr+H2SO4,B正确;
C.硫化铜的溶度积小于硫化锌,故CuSO4溶液与闪锌矿(ZnS)反应生成铜蓝(Cu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aq)+ZnS(s) Zn2+(aq)+CuS(s),C正确;
D.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3Fe+4H2O Fe3O4+4H2,D错误;
故选B。
12.下列实验过程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检验某铁的氧化物含二价铁
将该氧化物溶于浓盐酸,滴入KMnO4溶液,紫色褪去
B
检验乙醇中含有水
向乙醇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产生无色气体
C
证明酸性:H2SO3>HClO
在Ca(ClO)2溶液中通入SO2,产生白色沉淀
D
证明:CO2有氧化性
将点燃的镁条,迅速伸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且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III中产生白色沉淀
6滴饱和KCl溶液
IV中产生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I中的c(Ag+)较小,不足以与Cl-沉淀
B.II中存在平衡:AgI(s) Ag+(aq)+I-(aq)
C.III说明NH3与H+的结合能力小于与Ag+的结合能力
D.配离子与其它离子能否反应,其本质是平衡移动的问题
【答案】C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甲分子的官能团为羟基、酯基,故A正确;
B.由结构简式可知,乙分子含有的酚羟基和酚酯基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1mol乙最多消耗3mol氢氧化钠,故B错误;
C.由结构简式可知,丙分子中含有的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正确;
D.由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可知,甲转化为乙的反应为取代反应,乙转化为丙的反应为取代反应,故D正确;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水分子中氧原子以sp3杂化,故其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 ,A正确;
B.次氯酸分子中氧原子分别和氢原子氯原子形成共价键,故电子式为 ,B错误;
C.中子数为20的硫原子: ,C错误;
D.乙醛的结构简式:CH3CHO,D错误;
故选A。
3.氨硼烷(BH3NH3)分子结构和乙烷相似,是一种固体储氢材料。下列关于氨硼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根据I和II的现象,可以得出配离子与其它离子能否反应,其本质是平衡移动的问题,故D正确。
这是啥,答案为C。
11.羟甲香豆素(丙)是一种治疗胆结石的药物,部分合成路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的官能团为羟基、酯基B.1mol乙最多消耗4molNaOH
C.丙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上述转化涉及的反应类型有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答案选D。
B.由分析可知,过程II发生的反应为2Ni3++2O—=2Ni2++O2↑,则过程II中每生成1molO2时,转移电子的数目约为2×6.02×1023,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过程I和过程II涉及的反应均有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均为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消除氮氧化物的总反应为2NO O2+N2,整个过程中镍离子作反应的催化剂,故D正确;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详解】A.高锰酸钾会和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紫色褪去,A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乙醇和水都会和钠反应生成氢气,B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Ca(ClO)2会氧化SO2从而生成CaSO4,不能由此比较出亚硫酸和HClO的酸性大小,C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CO2和Mg反应生成MgO和C,C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CO2具有氧化性,D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A.工业上可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W的单质
B.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电解质
C.Y、Z与氢三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晶体类型一定是分子晶体
D.用FeCl3溶液可鉴别A和B
【答案】C
【解析】
【分析】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的单质常温下是黄绿色气体,可知Z为O、W为Cl;化合物A中X形成4个共价键,Y与X形成三键,结合原子序数可知X为C、Y为N,以此来解答。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过程I发生的反应为2Ni2++2NO=2Ni3++2O—+N2,过程II发生的反应为2Ni3++2O—=2Ni2++O2↑,总反应为2NO O2+N2。
【详解】A.由分析可知,过程I发生的反应为2Ni2++2NO=2Ni3++2O—+N2,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则一氧化氮既作反应的氧化剂又作反应的还原剂,故A正确;
顺义区2023届高三第二次统练
化学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1页,共两部分,第一部分,14小题,共42分;第二部分,5题,共58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姓名、班级和教育ID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故选B。
7.S2Cl2是橙黄色液体,少量泄漏会产生窒息性气体,喷水雾可减慢其挥发,并产生酸性悬浊液。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S2Cl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结构式为Cl-S-S-Cl
B.是含有极性键 非极性分子
C.与S2Br2结构相似,熔、沸点:S2Br2>S2Cl2
D.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2S2Cl2+2H2O=SO2↑+3S↓+4HCl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S2Cl2的分子结构图可知,其结构式为Cl-S-S-Cl,A正确;
B.S2Cl2分子中两S-Cl键分处在不同平面上,结构不对称,分子的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B错误;
C.S2Cl2与S2Br2结构相似,且均为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则熔沸点:S2Br2>S2Cl2,C正确;
C.途径2中200℃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l2 2CuO+2HCl↑
D.CuCl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4H++SO =2Cu2++SO2↑+2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热分解CuCl2•2H2O制备CuCl,为抑制CuCl2水解,要在HCl气流下加热,加热温度大于300C,发生 ,直接加热CuCl2•2H2O会生成Cu2(OH )2Cl2,Cu2(OH )2Cl2加热到200C生成CuO。据此解答。
【解析】
【详解】A.根据I和IV得到I中没有沉淀产生,说明I中的c(Ag+)较小,不足以与Cl-沉淀,故A正确;
B.II中产生黄色沉淀即生成AgI沉淀,AgI沉淀存在溶解平衡即:AgI(s) Ag+(aq)+I-(aq),故B正确;
C.根据I和III的现象,产生的沉淀说明[Ag(NH3)2]Cl和氢离子反应,有大量银离子生成,银离子和氯离子反应生成AgCl沉淀,说明III中NH3与H+的结合能力大于与Ag+的结合能力,故C错误;
A.N和B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的p区B.第一电离能:N<B
C.分子中N原子与B原子间形成了配位键D.氨硼烷固态时为分子晶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原子序数可知,氮原子和硼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分别为2s22p,3和2s22p2,则氮元素和硼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的p区,故A正确;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则氮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硼元素,故B错误;
A.氯化铜水解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氢,X气体是HCl,可抑制CuCl2•2H2O加热时水解,A正确;
B.氯气能被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污染,也可以将其转化为氯化氢,回收循环利用,B正确;
C.途径2中200℃时反应生成氧化铜,由原子守恒可知,还生成氯化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l2 2CuO+2HCl↑,C正确;
A.牛皮面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耐高温B.竹钉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
C.桐油是从桐籽中提炼出来的油脂,属于酯类D.铜质鼓环不宜采用铁质铆钉固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A.牛皮面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有机物,不耐高温,A错误;
B.竹钉 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正确;
D.S2Cl2中S为+1价,化合价既可升高,表现还原性,又可降低,表现氧化性,根据题给信息,喷水雾可产生酸性悬浊液,因此S2Cl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2S2Cl2+2H2O=SO2↑+3S↓+4HCl,D正确;
故选B。
8.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的单质常温下是黄绿色气体。由这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是一种重要的脱氢剂,化合物A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化合物B,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故选C。
9.氯化亚铜(CuCl)是白色粉末,微溶于水,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印染等行业。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热分解CuCl2•2H2O制备CuCl的过程,并进行相关物质转化的探究。
已知:酸性条件下Cu+不稳定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气体是HCl,可抑制CuCl2•2H2O加热时水解
B.途径1中产生的Cl2可以回收利用,也可以通入饱和NaOH溶液中除去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P-31 Ni-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齐天圣鼓”又称“猴鼓”,起源于唐朝,堪称中原一绝,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猴鼓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氯化亚铜不溶于水,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开,D错误;
故选D。
10.某同学设计下述实验检验[Ag(NH3)2]Cl溶液中的Ag+,实验如表:
实验
试剂
现象
试管
滴管
2mL[Ag(NH3)2]Cl溶液
6滴0.1 mol∙L−1KCl溶液
I中无明显现象
6滴0.1 mol∙L−1KI溶液
II中产生黄色沉淀
6滴0.1 mol∙L−1HCl溶液
C.氨分子中具有孤对电子的氮原子能与硼化氢分子中具有空轨道的硼原子通过形成配位键而反应生成氨硼烷,故C正确;
D.氨硼烷为氨分子与硼化氢分子通过配位键形成 熔沸点低的分子晶体,故D正确;
故选B。
4.下列方程式与所描事实不相符的是
A.硫酸酸化的KI淀粉溶液久置后变蓝:4I-+O2+4H+=2I2+2H2O
D.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D错误;
故选:C。
6.氮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如图为科研人员探究消除氮氧化物的反应机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I中NO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B.过程II中每生成1molO2时,转移电子的数目约为4×6.02×1023
C.过程中涉及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D.整个过程中Ni2+作催化剂
A.工业上可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氯气,同时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故A正确;
B.N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硝酸是强电解质,故B正确;
C.N、O与氢组成的化合物若为硝酸铵,属于离子化合物,是离子晶体,故C错误;
D.B中含有酚羟基,A不含有,则可用FeCl3溶液可鉴别A和B,故D正确;
故选D。
5.黑木耳中富含铁元素,欲测定黑木耳中铁元素含量,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对应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称量
灼烧
酸溶
过滤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托盘天平称量时遵循‘左物右码’,操作错误,A错误;
B.灼烧固体时应用坩埚,B错误;
C.用烧杯溶解固体,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正确;
C.桐油是天然植物油,其主要成分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酯类,C正确;
D.鼓环常与手接触,易沾上汗液,使铁与铜形成原电池,铁钉作负极,被腐蚀,故铜质鼓环不宜采用铁质铆钉固定,D正确;
故选A。
2.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H2O的VSEPR模型: B.次氯酸的电子式:
C.中子数为20的硫原子: SD.乙醛的结构简式:CH3COH
B 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SO2+Br2+2H2O=2HBr+H2SO4
C.CuSO4溶液与闪锌矿(ZnS)反应生成铜蓝(CuS):Cu2+(aq)+ZnS(s) Zn2+(aq)+CuS(s)
D.工人将模具干燥后再注入熔融钢水,防止反应:2Fe+H2O Fe2O3+3H2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碘离子能被氧气氧化,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I-+O2+4H+=2I2+2H2O,A正确;
B.二氧化硫和溴水反应生成溴化氢和硫酸,溴水褪色,反应方程式为SO2+Br2+2H2O=2HBr+H2SO4,B正确;
C.硫化铜的溶度积小于硫化锌,故CuSO4溶液与闪锌矿(ZnS)反应生成铜蓝(Cu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aq)+ZnS(s) Zn2+(aq)+CuS(s),C正确;
D.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3Fe+4H2O Fe3O4+4H2,D错误;
故选B。
12.下列实验过程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检验某铁的氧化物含二价铁
将该氧化物溶于浓盐酸,滴入KMnO4溶液,紫色褪去
B
检验乙醇中含有水
向乙醇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产生无色气体
C
证明酸性:H2SO3>HClO
在Ca(ClO)2溶液中通入SO2,产生白色沉淀
D
证明:CO2有氧化性
将点燃的镁条,迅速伸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且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III中产生白色沉淀
6滴饱和KCl溶液
IV中产生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I中的c(Ag+)较小,不足以与Cl-沉淀
B.II中存在平衡:AgI(s) Ag+(aq)+I-(aq)
C.III说明NH3与H+的结合能力小于与Ag+的结合能力
D.配离子与其它离子能否反应,其本质是平衡移动的问题
【答案】C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甲分子的官能团为羟基、酯基,故A正确;
B.由结构简式可知,乙分子含有的酚羟基和酚酯基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1mol乙最多消耗3mol氢氧化钠,故B错误;
C.由结构简式可知,丙分子中含有的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正确;
D.由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可知,甲转化为乙的反应为取代反应,乙转化为丙的反应为取代反应,故D正确;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水分子中氧原子以sp3杂化,故其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 ,A正确;
B.次氯酸分子中氧原子分别和氢原子氯原子形成共价键,故电子式为 ,B错误;
C.中子数为20的硫原子: ,C错误;
D.乙醛的结构简式:CH3CHO,D错误;
故选A。
3.氨硼烷(BH3NH3)分子结构和乙烷相似,是一种固体储氢材料。下列关于氨硼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根据I和II的现象,可以得出配离子与其它离子能否反应,其本质是平衡移动的问题,故D正确。
这是啥,答案为C。
11.羟甲香豆素(丙)是一种治疗胆结石的药物,部分合成路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的官能团为羟基、酯基B.1mol乙最多消耗4molNaOH
C.丙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上述转化涉及的反应类型有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答案选D。
B.由分析可知,过程II发生的反应为2Ni3++2O—=2Ni2++O2↑,则过程II中每生成1molO2时,转移电子的数目约为2×6.02×1023,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过程I和过程II涉及的反应均有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均为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消除氮氧化物的总反应为2NO O2+N2,整个过程中镍离子作反应的催化剂,故D正确;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详解】A.高锰酸钾会和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紫色褪去,A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乙醇和水都会和钠反应生成氢气,B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Ca(ClO)2会氧化SO2从而生成CaSO4,不能由此比较出亚硫酸和HClO的酸性大小,C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CO2和Mg反应生成MgO和C,C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CO2具有氧化性,D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A.工业上可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W的单质
B.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电解质
C.Y、Z与氢三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晶体类型一定是分子晶体
D.用FeCl3溶液可鉴别A和B
【答案】C
【解析】
【分析】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的单质常温下是黄绿色气体,可知Z为O、W为Cl;化合物A中X形成4个共价键,Y与X形成三键,结合原子序数可知X为C、Y为N,以此来解答。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过程I发生的反应为2Ni2++2NO=2Ni3++2O—+N2,过程II发生的反应为2Ni3++2O—=2Ni2++O2↑,总反应为2NO O2+N2。
【详解】A.由分析可知,过程I发生的反应为2Ni2++2NO=2Ni3++2O—+N2,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则一氧化氮既作反应的氧化剂又作反应的还原剂,故A正确;
顺义区2023届高三第二次统练
化学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1页,共两部分,第一部分,14小题,共42分;第二部分,5题,共58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姓名、班级和教育ID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故选B。
7.S2Cl2是橙黄色液体,少量泄漏会产生窒息性气体,喷水雾可减慢其挥发,并产生酸性悬浊液。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S2Cl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结构式为Cl-S-S-Cl
B.是含有极性键 非极性分子
C.与S2Br2结构相似,熔、沸点:S2Br2>S2Cl2
D.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2S2Cl2+2H2O=SO2↑+3S↓+4HCl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S2Cl2的分子结构图可知,其结构式为Cl-S-S-Cl,A正确;
B.S2Cl2分子中两S-Cl键分处在不同平面上,结构不对称,分子的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B错误;
C.S2Cl2与S2Br2结构相似,且均为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则熔沸点:S2Br2>S2Cl2,C正确;
C.途径2中200℃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l2 2CuO+2HCl↑
D.CuCl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4H++SO =2Cu2++SO2↑+2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热分解CuCl2•2H2O制备CuCl,为抑制CuCl2水解,要在HCl气流下加热,加热温度大于300C,发生 ,直接加热CuCl2•2H2O会生成Cu2(OH )2Cl2,Cu2(OH )2Cl2加热到200C生成CuO。据此解答。
【解析】
【详解】A.根据I和IV得到I中没有沉淀产生,说明I中的c(Ag+)较小,不足以与Cl-沉淀,故A正确;
B.II中产生黄色沉淀即生成AgI沉淀,AgI沉淀存在溶解平衡即:AgI(s) Ag+(aq)+I-(aq),故B正确;
C.根据I和III的现象,产生的沉淀说明[Ag(NH3)2]Cl和氢离子反应,有大量银离子生成,银离子和氯离子反应生成AgCl沉淀,说明III中NH3与H+的结合能力大于与Ag+的结合能力,故C错误;
A.N和B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的p区B.第一电离能:N<B
C.分子中N原子与B原子间形成了配位键D.氨硼烷固态时为分子晶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原子序数可知,氮原子和硼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分别为2s22p,3和2s22p2,则氮元素和硼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的p区,故A正确;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则氮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硼元素,故B错误;
A.氯化铜水解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氢,X气体是HCl,可抑制CuCl2•2H2O加热时水解,A正确;
B.氯气能被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污染,也可以将其转化为氯化氢,回收循环利用,B正确;
C.途径2中200℃时反应生成氧化铜,由原子守恒可知,还生成氯化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l2 2CuO+2HCl↑,C正确;
A.牛皮面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耐高温B.竹钉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
C.桐油是从桐籽中提炼出来的油脂,属于酯类D.铜质鼓环不宜采用铁质铆钉固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A.牛皮面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有机物,不耐高温,A错误;
B.竹钉 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正确;
D.S2Cl2中S为+1价,化合价既可升高,表现还原性,又可降低,表现氧化性,根据题给信息,喷水雾可产生酸性悬浊液,因此S2Cl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2S2Cl2+2H2O=SO2↑+3S↓+4HCl,D正确;
故选B。
8.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的单质常温下是黄绿色气体。由这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是一种重要的脱氢剂,化合物A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化合物B,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故选C。
9.氯化亚铜(CuCl)是白色粉末,微溶于水,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印染等行业。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热分解CuCl2•2H2O制备CuCl的过程,并进行相关物质转化的探究。
已知:酸性条件下Cu+不稳定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气体是HCl,可抑制CuCl2•2H2O加热时水解
B.途径1中产生的Cl2可以回收利用,也可以通入饱和NaOH溶液中除去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P-31 Ni-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齐天圣鼓”又称“猴鼓”,起源于唐朝,堪称中原一绝,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猴鼓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氯化亚铜不溶于水,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开,D错误;
故选D。
10.某同学设计下述实验检验[Ag(NH3)2]Cl溶液中的Ag+,实验如表:
实验
试剂
现象
试管
滴管
2mL[Ag(NH3)2]Cl溶液
6滴0.1 mol∙L−1KCl溶液
I中无明显现象
6滴0.1 mol∙L−1KI溶液
II中产生黄色沉淀
6滴0.1 mol∙L−1HCl溶液
C.氨分子中具有孤对电子的氮原子能与硼化氢分子中具有空轨道的硼原子通过形成配位键而反应生成氨硼烷,故C正确;
D.氨硼烷为氨分子与硼化氢分子通过配位键形成 熔沸点低的分子晶体,故D正确;
故选B。
4.下列方程式与所描事实不相符的是
A.硫酸酸化的KI淀粉溶液久置后变蓝:4I-+O2+4H+=2I2+2H2O
D.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D错误;
故选:C。
6.氮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如图为科研人员探究消除氮氧化物的反应机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I中NO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B.过程II中每生成1molO2时,转移电子的数目约为4×6.02×1023
C.过程中涉及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D.整个过程中Ni2+作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