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锐角三角函数(带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锐角三角函数与解直角三角形
【考纲要求】
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应用,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的求法,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多以中、低档题出现;
2.命题的热点为根据题中给出的信息构建图形,建立数学模型,然后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C =90°,∠A 所对的边BC 记为a ,叫做∠A 的对边,也叫做∠B 的邻边,∠B 所对的边AC 记为b ,叫做∠B 的对边,也是∠A 的邻边,直角C 所对的边AB 记为c ,叫做斜边.
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sin A a
A c ∠=
=的对边斜边;
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cos A b
A c ∠=
=的邻边斜边;
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即tan A a
A A b
∠=
=∠的对边的邻边.
同理sin B b B c ∠=
=的对边斜边;cos B a
B c
∠==的邻边斜边;tan B b B B a ∠=
=∠的对边的邻边.
要点诠释:
(1)正弦、余弦、正切函数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反映了直角三角形边与角的关系,是两条线段的比值.角的度数确定时,其比值不变,角的度数变化时,比值也随之变化. (2)sinA ,cosA ,tanA 分别是一个完整的数学符号,是一个整体,不能写成


B C
a b c
,不能理解成sin与∠A,cos与∠A,tan与∠A的乘积.书写时习惯上省略∠A的角的记号“∠”,但对三个大写字母表示成的角(如∠AEF),其正切应写成“tan∠AEF”,不能写成“tanAEF”;另外,、、常写成、、.
(3)任何一个锐角都有相应的锐角三角函数值,不因这个角不在某个三角形中而不存在.
(4)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知:
当角度在0°<∠A<90°之间变化时,,,tanA>0.
考点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可求出0°、30°、45°、60°、90°角的各三角函数值,归纳如下:
要点诠释:
(1)通过该表可以方便地知道0°、30°、45°、60°、90°角的各三角函数值,它的另一个应用就是:如果知道了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就可以求出这个锐角的度数,例如:若,则锐角

(2)仔细研究表中数值的规律会发现:
sin0︒、、、、sin90︒的值依次为0、、、、1,而cos0︒、
、、、cos90︒的值的顺序正好相反,、、的值依次增大,
其变化规律可以总结为:
当角度在0°<∠A<90°之间变化时,
①正弦、正切值随锐角度数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②余弦值随锐角度数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考点三、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
(1)互余关系:,;
(2)平方关系:;
(3)倒数关系:或;
(4)商数关系:.
要点诠释:
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式可由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推导得出,常应用在三角函数的计算中,计算时巧用这些关系式可使运算简便.
考点四、解直角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直角除外)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5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
设在Rt△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有:
①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勾股定理).
②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③边角之间的关系:
,,,
,,.
④,h为斜边上的高.
要点诠释:
(1)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元素为定值(直角为90°),是已知的值.
(2)这里讲的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指的是等式,没有包括其他关系(如不等关系).
(3)对这些式子的理解和记忆要结合图形,可以更加清楚、直观地理解.
考点五、解直角三角形的常见类型及解法
已知条件解法步骤
Rt△ABC 两
边两直角边(a,b)
由求∠A,
∠B=90°-∠A,
斜边,一直角边(如c,a)
由求∠A,
∠B=90°-∠A,
一边一一直角边
和一锐角
锐角、邻边
(如∠A,b)
∠B=90°-∠A,


锐角、对边
(如∠A,a) ∠B=90°-∠A,

斜边、锐角(如c ,∠A) ∠B=90°-∠A,

要点诠释:
1.在遇到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问题时,最好是先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草图,按题意标明哪些元素是已知的,哪些元素是未知的,然后按先确定锐角、再确定它的对边和邻边的顺序进行计算.
2.若题中无特殊说明,“解直角三角形”即要求出所有的未知元素,已知条件中至少有一个条件为边.
考点六、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应用很广泛,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化归为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关键.
解这类问题的一般过程是:
(1)弄清题中名词、术语的意义,如仰角、俯角、坡度、坡角、方向角等概念,然后根据题意画出几何图形,建立数学模型.
(2)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几何图形中的边、角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3)根据直角三角形(或通过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元素(边、角)之间的关系解有关的直角三角形.
(4)得出数学问题的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拓展:
在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会用到以下概念:
(1)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用字母表示.
坡度(坡比):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距离的比叫做坡度,用字母表示,则,如图,坡度通常写成=∶的形式.
(2)仰角、俯角: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中水平线上方的叫做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叫做俯角,如图.
(3)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如图①中,目标方向PA,PB,PC的方位角分别为是40°,135°,245°.
(4)方向角: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如图②中的目标方向线OA,OB,OC,OD的方向角分别表示北偏东30°,南偏东45°,南偏西80°,北偏西60°.特别如:东南方向指的是南偏东45°,东北方向指的是北偏东45°,西南方向指的是南偏西45°,西北方向指的是北偏西45°.
要点诠释:
1.解直角三角形实际是用三角知识,通过数值计算,去求出图形中的某些边的长或角的大小,最好画出它的示意图.
2.非直接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要观察图形特点,恰当引辅助线,使其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或矩形来解.例如:
3.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题时,首先弄清题意(关键弄清其中名词术语的意义),然后正确画出示意图,进而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求解.
【典型例题】
类型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1.(1)如图所示,在△ABC中,若∠C=90°,∠B=50°,AB=10,则BC的长为( ).
A.10·tan50° B.10·cos50° C.10·sin50° D.
10 sin50°
(2)如图所示,在△ABC中,∠C=90°,sinA=3
5
,求cosA+tanB的值.
(3)如图所示的半圆中,AD 是直径,且AD =3,AC =2,则sinB 的值等于________.
【思路点拨】
(1)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用某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和一条边表示其他边. (2)直角三角形中,某个内角的三角函数值即为该三角形中两边之比.知道某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就知道了该角的大小,可以用比例系数k 表示各边.
(3)要求sinB 的值,可以将∠B 转化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中. 【答案与解析】 (1)选B .
(2)在△ABC ,∠C =90°,
3
sin 5
BC A AB ==. 设BC =3k ,则AB =5k(k >0).
由勾股定理可得AC =4k , ∴ 4432
cos tan 5315
k k A B k k +=
+=
. (3)由已知,AD 是半圆的直径,连接CD ,可得∠ACD =90° ∠B =∠D ,所以sinB =sinD =
2
3
AC AD =. 【总结升华】
已知一个角的某个三角函数值,求同角或余角的其他三角函数值时,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定义,根据三角函数值,用比例系数表示三角形的边长;
(2)题求cosA 时,还可以直接利用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式sin 2 A+cos 2
A =1,读者可自己尝试完成.
举一反三:
【变式】Rt △ABC 中,∠C=90°,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那么c 等于( ) (A) a cosA bsin B + (B) asin A bsin B + (C)
a b sin A sin B + (D) a b
cos A sin B
+ 【答案】 选B.
过点C 作CD ⊥AB 于D,在Rt △ACD 中, AD AD
cos A AC b
=
=
,所以AD=bcosA,同理,BD=acosB,所以c=AB=AD+BD=bcosA+acosB,又∠A+∠B=90°,所以cosA=sinB,cosB=sinA,所以c=asinA+bsinB.
类型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解答下列各题: (1)化简求值:
tan 60tan 45sin 45sin 30sin 60cos30cos 45--++°°°
°°°°

(2)在△ABC 中,∠C =9012sin cos A A -
【思路点拨】
第(2)题可以先利用关系式sin 2 A+cos 2
A =1对根号内的式子进行变形,配成完全平方的形式. 【答案与解析】 解 (1)
tan 60tan 45sin 45sin 30sin 60cos30cos 45--++°°°
°°°°
31331
1123233
=
-+=-++
13-23
=
(2)12sin cos A A -22sin cos 2sin cos A A A A =+-2(sin cos )|sin cos |A A A A =-=-,
12sin cos A A -cos sin (045)
sin cos (4590)
A A A A A A -<⎧=⎨
-<<⎩°≤°°°.
【总结升华】
由第(2)题可得到今后常用的一个关系式:1±2sin αcos α=(sin α±cos α)2
. 例如,若设sin α+cos α=t ,则2
1sin cos (1)2
t αα=-. 举一反三: 【变式】若3sin 2α=,cos sin βα=(2α,β为锐角),求2
tan()3
β的值. 【答案】 ∵3
sin 22
α
,且2α为锐角, ∴2α=60°,α=30°.
∴12cos sin 22
βα==
=, ∴β=45°. ∴23tan()tan 3033
β==°.
3. (1)如图所示,在△ABC 中,∠ACB =105°,∠A =30°,AC =8,求AB 和BC 的长;
(2)在△ABC 中,∠ABC =135°,∠A =30°,AC =8,如何求AB 和BC 的长? (3)在△ABC 中,AC =17,AB =26,锐角A 满足12
sin 13
A =,如何求BC 的长及△ABC 的面积? 若AC =3,其他条件不变呢?
【思路点拨】
第(1)题的条件是“两角一夹边”.由已知条件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B =45°;过点C 作CD ⊥AB 于D ,则Rt △ACD 是可解三角形,可求出CD 的长,从而Rt △CDB 可解,由此得解;第(2)题的条件是“两角一对边”;第(3)题的条件是“两边一夹角”,均可用类似的方法解决. 【答案与解析】
解: (1)过点C 作CD ⊥AB 于D . ∵∠A =30°,∠ACD =105°, ∴∠B =45°.
∵AC ·sinA =CD =BC ·sin B , ∴sin 8sin 3042sin sin 45AC A BC B =
==°
°

∴AB =AD+BD =AC ·cosA+BC ·cosB =8cos30°+42cos45°=443+.
(2)作CD ⊥AB 的延长线于D ,则AB =434,42BC = (3)作BD ⊥AC 于D ,则BC =25,ABC S =△204. 当AC =3时,∠ACB 为钝角,BC =25,36ABC S =△.
【总结升华】
对一个斜三角形,通常可以作一条高,将它转化为两个直角三角形,并且要尽量使直角三角形中含有特殊的锐角(如30°、45°、60°的角),然后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得到原来斜三角形的边、角的大小.
类型三、解直角三角形及应用
4.如图所示,D 是AB 上一点,且CD ⊥AC 于C ,:2:3ACD CDB S S =△△,4cos 5
DCB ∠=, AC+CD =18,求tanA 的值和AB 的长.
【思路点拨】
解题的基本思路是将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转化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构造可解的直角三角形;二是利用已知条件通过设参数列方程. 【答案与解析】
解:作DE ∥AC 交CB 于E ,则∠EDC =∠ACD =90°.

4
cos 5
CD DCE CE =∠=, 设CD =4k(k >0),则CE =5k ,由勾股定理得DE =3k . ∵△ACD 和△CDB 在AB 边上的高相同, ∴AD:DB =:2:3ACD CDB S S =△△.
即55
3533
AC DE k k =
=⨯=. ∴44
tan 55
CD k A AC k =
==. ∵AC+CD =18, ∴5k+4k =18,解得k =2. ∴2241241AD AC CD k =
+==.
∴AB =AD+DB =AD+3
2
AD =541 【总结升华】
在解直角三角形时,常用的等量关系是:勾股定理、三角函数关系式、相等的线段、面积关系等.
专题总结及应用
一、知识性专题
专题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专题解读】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的考查多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
例1 如图28-123所示,在Rt △ABC 中,∠ACB =90°,BC =1,AB =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sin A 3 B .tan A =12 C .cos B 3
D .tan B 3
分析sin A=BC
AB

1
2
,tan A=
BC
AC
3
,cos B=
BC
AB

1
2
.故选D.
例2 在△ABC中,∠C=90°,cos A=3
5
,则tan A等于( )
A.3
5
B.
4
5
C.
3
4
D.
4
3
分析在Rt△ABC中,设AC=3k,AB=5k,则BC=4k,由定义可知tan A=
44
33
BC k
AC k
==.故选
D.
分析在Rt△ABC中,BC2222
54
AB AC
--3,∴sin A=
3
5
BC
AB
=.故填
3
5

专题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专题解读】要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例4 计算|-3|+2cos 45°-31)0.
分析cos 452

解:原式=3+2×
2
2
-122.
例5 计算-
1
2
⎛⎫
- ⎪
⎝⎭
9+(-1)2007-cos 60°.
分析cos 60°=1
2

解:原式=1
2
+3+(-1)-
1
2
=3-1=2.
例6 计算|2+(cos 60°-tan 30°)08
分析cos 60°=1
2
,tan 30
3
,∴cos 60°-tan 30°≠0,∴(cos 60°-tan 30°)0=1,
21十+2=2+1.
例7 计算
3
1
2
-
⎛⎫

⎝⎭
-(π-3.14)0-|1-tan 60°|
32
-
.
分析tan 603
解:原式=8-13132=10.
专题3 锐角三角函数与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专题解读】锐角三角函数常与其他知识综合起来运用,考查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8 如图28-124所示,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E为AC边的
中点,BC=14,AD=12,sin B=4
5

(1)求线段DC的长;
(2)求tan∠EDC的值.
分析在Rt△ABD中,由sin B=AD
AB
,可求得BD,从而求得CD.由直角三角
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DE =12
AC =EC ,则∠EDC =∠C ,所以求tan ∠EDC 可以转化为求tan C .
解:(1)∵AD 是BC 边上的高,∴AD ⊥BC
在Rt △ABD 中,sin B =
AD AB . ∵AD =12,sin B =45
,∴AB =15, ∴BD 22AB AD -221512-9.
∵BC =14,∴CD =5.
(2)在Rt △ADC 中,∵AE =EC ,∴DE =
12
AC =EC , ∴∠EDC =∠C ∵tan C =
AD DC =125,∴tan ∠EDC =tan C =125
. 例9 如图28-125所示,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tan B =cos ∠DAC .
(1)求证AC =BD ; (2)若sin C =
1213
,BC =12,求AD 的长. 分析 (1)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AC =BD .(2)利用锐角三角函数与勾股定
理可求得AD 的长.
证明:(1)∵AD 是BC 边上的高,∴AD ⊥BC ,
∴∠ADB =90°,∠ADC =90°.
在Rt △ABD 和Rt △ADC 中, ∵tan B =
AD BD ,cos ∠DAC =AD AC ,tan B =cos ∠DAC , ∴AD BD =AD AC
,∴AC =BD . 解:(2)在Rt △ADC 中,sin C =
1213,设AD =12k ,AC =13k , ∴CD 22AC AD -5k .
∵BC =BD +CD ,AC =BD ,
∴BC =13k +5k =18k .
由已知BC =12,∴18k =12,k =
23, ∴AD =12k =12×23
=8. 例10 如图28-126所示,在△ABC 中,∠B =45°,∠C =30°,BC =30+3求AB 的长.
分析 过点A 作AD ⊥BC 于D ,把斜三角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利用AD 是两个
直角三角形的公共边,设AD =x ,把BD ,DC 用含x 的式子表示出来,再由BD +CD
=BC 这一等量关系列方程,求得AD ,则AB 可在Rt △ABD 中求得.
解:过点A 作AD ⊥BC 于D ,设AD =x .
在Rt△ADB中,tan B=AD
BD
,∴BD=
tan tan45
AD AD
B
=

=x,
在Rt△ADC中,tan C=AD
CD
,∴CD=
tan
AD
C

tan30
AD

3.
又∵BD+CD=BC,BC=30+3∴x3=30+3,∴x=30.
在Rt△ABD中,sin B=AD AB

∴AB=
30
sin sin45
AD
B
=
︒2
2
专题4 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专题解读】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是当今数学改革的方向,围绕本章内容,纵观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题,与解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应用问题逐步成为命题的热点,其主要类型有轮船定位问题、堤坝工程问题、建筑测量问题、高度测量问题等,解决各类应用问题时要注意把握各类图形的特征及解法.
例13 如图28-131所示,我市某中学数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所学知识去测
量沱江流经我市某段的河宽.小凡同学在点A处观测到对岸C点,测得∠CAD=45°,
又在距A处60米远的B处测得∠CBA=30°,请你根据这些数据算出河宽是多少?(结果
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分析本题可作CE⊥AB,垂足为E,求出CE的长即为河宽.
解:如图28-131所示,过点C作CE⊥AB于E,则CE即为河宽,
设CE=x(米),则BE=x+60(米).
在Rt△BCE中,tan30°=CE
EB
3

60
x
x+
,
解得x=31)≈81.96(米).
答:河宽约为81.96米.
【解题策略】解本题的关键是设CE=x,然后根据BE=AB+AE列方程求解.
例14 如图28-132所示,某边防巡逻队在一个海滨浴场岸边的A点处发现海中
的B点有人求救,便立即派三名救生员前去营救.1号救生员从A点直接跳入海中;2
号救生员沿岸边(岸边可以看成是直线)向前跑到C点再跳入海中;3号救生员沿岸边向
前跑300米到离B点最近的D点,再跳入海中,救生员在岸上跑的速度都是6米/秒,
在水中游泳的速度都是2米/秒.若∠BAD=45°,∠BCD=60°,三名救生员同时从A
点出发,请说明谁先到达营救地点B.(2 1.43 1.7)
分析在Rt△ABD中,已知∠A=45°和AD,可求AB,BD,在Rt△BCD中,可利用求出的BD 和∠BCD=60°求出BC,然后根据计算出的数据判断谁先到达.
解:在Rt△ABD中,∠A=45°,∠D=90°,AD=300,
∴AB=
AD
cos452
=

=2.
BD
AD
=tan 45°,即BD=AD·tan 45°=300.在Rt△BCD中,∠BCD=60°,∠D=90°,
∴BC =sin 603
BD =︒=3CD =tan 60BD ︒33 . 1号救生员到达B 30022≈210(秒), 2号救生员到达B 30010032003-502503≈192(秒), 3号救生员到达B 点所用的时间为3006+3002
=200(秒). ∵192<200<210.∴2号求生员先到达营救地点B .
【解题策略】 本题为阅读理解题,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多,正确分析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例15 如图28-133所示,某货船以24海里/时的速度将一批重要物资从A 处运往
正东方向的M 处,在点A 处测得某岛C 在它的北偏东60°方向上,该货船航行30分钟
后到达B 处,此时再测得该岛在它的北偏东30°方向上;已知在C 岛周围9海里的区
域内有暗礁,若货船继续向正东方向航行,该货船有无触礁危险?试说明理由.
分析 本题可作CD ⊥AM 于点D ,在Rt △BCD 中求出CD 即可.
解:过点C 作CD ⊥AM ,垂足为点D ,
由题意得∠CBD =60°,∠CAB =30°,
∴∠ACB =30°,∠CAB =∠ACB ,
∴BC =AB =24×12
=12(海里). 在Rt △BCD 中,CD =BC ×sin 60°=3海里).
∵39,∴货船继续向正东方向航行无触礁危险.
【解题策略】 此题实际上是通过⊙C (半径为9海里)与直线AM 相离判断出无触礁危险.
例16 如图28-134所示,某幢大楼顶部有一块广告牌CD ,甲、乙两人分别在相
距8米的A , B 两处测得D 点和C 点的仰角分别为45°和60°,且A ,B ,F 三点在
一条直线上,若BE =15米,求这块广告牌的高度.3 1.73,结果保留整数)
分析 由于CD =CE -DE ,所以可分别在Rt △AED 和Rt △BEC 中求DE ,CE 的
长,从而得出结论.
解:∵AB =8,BE =15,∴AE =23.
在Rt △AED 中,∠DAE =45°,∴DE =AE =23.
在Rt △BEC 中,∠CBE =60°,∴CE =BE ·tan 60°=3
∴CD =CE -DE =323≈3,
即这块广告牌的高度约为3米.
例17 如图28-135所示,某水库大坝的横断面是梯形,坝顶宽AD =2.5m ,坝
高4 m ,背水坡的坡度是1:1,迎水坡的坡度是1:1.5,求坝底宽BC .
分析 坡度即坡角的正切值,所以分别过A ,D 两点向坝底引垂线,把梯形转化
为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矩形.
解:过A 作AE ⊥BC 于E ,过D 作DF ⊥BC 于F ,
由题意可知tan B =1,tan C =11.5

在Rt △ABE 中,AE =4,tan B =AE BE
=1,∴BE =AE =4, 在Rt △DFC 中,DF =AE =4,tan C =11.5
DF CF =, ∴CF =1.5DF =1.5×4=6.
又∵EF =AD =2.5,
∴BC =BE +EF +FC =4+2.5+6=12.5.
答:坝底宽BC 为12.5 m .
【解题策略】 背水坡是指AB ,而迎水坡是指CD .
例18 如图28-136所示,山顶建有一座铁塔,塔高CD =30m ,某人在点
A 处测得塔底C 的仰角为20°,塔顶D 的仰角为23°,求此人距CD 的水平距
离AB .(参考数据:sin 20°≈0.342,cos 20°≈0.940,tan 20°≈0.364,sin 23°
≈0.391,cos 23°≈0.921,tan 23°≈0.424)
分析 要求AB 的值,由于两个直角三角形中都只有角的已知条件,不能直
接求解,所以设AB 为未知量,即用AB 表示BD 和BC ,根据BD -BC =CD =30,列出关于AB 的方程. 解:在Rt △ABC 中,∠CAB =20°,
∴BC =AB tan ∠CAB =AB tan 20°.
在Rt △ABD 中,∠DAB =23°,
∴BD =AB tan ∠DAB =AB tan 23°.
∴CD =BD -BC =AB tan 23°-AB tan 20°=AB (tan 23°-tan 20°).
∴AB =
tan 23tan 20CD ︒-︒≈300.4240.364
-=500(m). 答:此人距CD 的水平距离AB 约为500 m .
二、规律方法专题
专题5 公式法
【专题解读】 本章的公式很多,熟练掌握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例19 当0°<α<9021sin α- 分析 由sin 2α+cos 2α=1,可得1-sin 2α=cos 2α
解:∵sin 2α+cos 2α=1,∴cos 2α=1-sin 2α.
221sin cos |cos |cos αααα
-==. ∵0°<a <90°,∴cos α>0.
∴原式=
cos cos αα
=1. 【解题策略】 以上解法中,应用了关系式sin 2α+cos 2α=1(0°<α<90°),这一关系式在解题中经常用到,应当牢记,并灵活运用.
三、思想方法专题
专题6 类比思想
【专题解读】 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求直角三角形中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因此对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的理解可类比解方程的概念.我们可以像解方程(组)一样求直角三角形中的未知元素. 例20 在Rt △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5,b 15,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分析 已知两直角边长a ,b ,可由勾股定理c =22a b +求出c ,再利用sin A =
a c
求出∠A ,进而求出∠B =90°-∠A .
解:∵∠C =90°,∴a 2+b 2=c 2.
∴c 222515+522a b +=2()() 又∵sin A =5
122
5a c ==,∴∠A =30°. ∴∠B =90°-∠A =60°.
【解题策略】 除直角外,求出Rt △ABC 中的所有未知元素就是解直角三角形.
专题7 数形结合思想
【专题解读】由“数”思“形”,由“形”想“数”,两者巧妙结合,起到互通、互译的作用,是解决几何问题常用的方法之一.
例21 如图28-137所示,已知∠α的终边OP ⊥AB ,直线AB 的方程为y 3x 3,则cos α等于 ( ) A .12
B 2
C 3
D 3 分析 ∵y 3x 3,∴当x =0时,y 3,当y =0时,x =1,∴A (1,0),B 3⎛ ⎝⎭
,∴OB 3,OA =1,∴AB =22OB OA +=23cos ∠OBA =12
OB AB =. ∴OP ⊥AB ,∴∠α+∠OAB =90°,又∵∠OBA +∠OAB =90°,∴∠α=∠OBA .∴cos α=cos ∠OBA =12
.故选A. 专题8 分类讨论思想
【专题解读】 当结果不能确定,且有多种情况时,对每一种可能的情况都要进行讨论.
例22 一条东西走向的高速公路上有两个加油站A ,B ,在A 的北偏东45°方向上还有一个加油站C ,C 到高速公路的最短距离是30 km ,B ,C 间的距离是60 km .要经过C 修一条笔直的公路与高速公路相交,使两路交叉口P 到B ,C 的距离相等,求交叉口P 与加油站A 的距离.(结果可保留根号) 解:①如图28-138(1)所示,
在Rt △BDC 中,∵CD =30,CB =60,∴∠B =30°. 又PC =PB ,∴∠CPD =60°,∴DP =3
故AP =AD +DP =(30+3.
②同理,如图28-138(2)所示,可求得AP =(30-3,
故交叉口P 与加油站A 的距离为(30+3或(30-3.
【解题策略】 此题针对P 点的位置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即点P 在线段AB 上或点P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上.
专题9 转化思想
例24 如图28-140所示,A ,B 两城市相距100 km .现计划在这两座城市中间修筑
一条高速公路(即线段AB ),经测量,森林保护中心P 在A 城市的北偏东30°和B 城市
的北偏西45°的方向上.已知森林保护区的范围在以P 点为圆心,50 km 为半径的圆形
区域内.请问计划修筑的这条高速公路会不会穿越保护区.为什么?(31.7322 1.414)
解:过点P 作PC ⊥AB ,C 是垂足,
则∠APC =30°,∠BPC =45°,
AC =PC ·tan 30°,BC =PC ·tan 45°,
∵AC +BC =AB ,
∴PC ·tan 30°+PC ·tan 45°=100,
∴3+1)PC =100, ∴PC =50(33≈50×(3-1.732)≈63.4>50.
答:森林保护区的中心与直线AB 的距离大于保护区的半径,所以计划修筑的这条高速公路不会穿
越保护区.
例25 小鹃学完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后,给同桌小艳出了一道题:“如图28-141所示,把一张长方形卡片ABCD 放在每格宽度为12 mm 的横格纸中,恰好四个顶点都在横格线上.已知α=36°,求长方形卡片的周长.”请你帮小艳解答这道题.(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sin 36°≈0.6,cos 36°≈0.8,tan 36°≈0.7)
解:作BE ⊥l 于点E ,DF ⊥l 于点F .
∵α+∠DAF =180°-∠BAD =180°-90°=90°,
∠ADF +∠DAF =90°,
∴∠ADF =α=36°.
根据题意,得BE =24 mm ,DF =48 mm .
在Rt △ABE 中,sin α=
BE AB , ∴AB =sin36BE ︒≈240.6
=40(mm). 在Rt △ADF 中,cos ∠ADF =
DF AD , ∴AD =cos36DF ︒≈480.8
=60(mm). ∴矩形ABCD 的周长=2(40+60)=200(mm).
例26 如图28-142所示,某居民楼I 高20米,窗户朝南.该楼内一楼住
户的窗台离地面距离CM 为2米,窗户CD 高1.8米.现计划在I 楼的正南方
距1楼30米处新建一居民楼Ⅱ.当正午时刻太阳光线与地面成30°角时,要使
Ⅱ楼的影子不影响I 楼所有住户的采光,新建Ⅱ楼最高只能盖多少米?
解:设正午时光线正好照在I 楼的一楼窗台处,此时新建居民楼
Ⅱ高x 米.
过C 作CF ⊥l 于F ,
在Rt △ECF 中,EF =(x -2)米,FC =30米,∠ECF =30°,
∴tan 30°=230
x ,∴=2.
答:新建居民楼Ⅱ最高只能建2)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