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微生物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菌种资源的开发
菌种筛选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步骤: 采集菌样:了解目标菌分布情况、首选样品是土壤 富集培养:利用选择性培养基的原理,向所采土样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并创造一些有利于待分离对象生长的条件,使样品中少量的能分解利用该营养物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以提高其在群体中的比例,使之便于分离。 纯种分离(参见第四章) 性能测定
(1)开发利用新的微生物资源,包括特异性的基因资源; (2)为微生物生理、遗传和分类乃至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领域(功能基因组学、生物电子器材等)的研究提供新的课题和材料; (3)为生物进化、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研究意义:
(五) 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
工业产品上的霉腐 大量的工业产品都是直接或间接用动植物作原料制成的,例如木制品、纤维制品、革制品、橡胶制品、卷烟、化妆品、中成药等。 有些工业产品如塑料、建筑涂料等很多微生物可以分解、利用。 光学仪器上的镜头,建筑泥浆、钢缆、地下管道、金属材料等,各种电讯器材、文物、书画等也可被多种特殊微生物所破坏。
两种可独立生活的生物,当它们生活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一种生活方式。
一)根际微生物(教材P242)
什么叫根际? 也称根圈,指生长中的植物根系直接影响的土壤范围,包括根系表面至几毫米的土壤区域。 它是植物根系有效吸收养料和水分的范围,也是根系分泌作用旺盛的部位,因而是微生物和植物相互作用的界面。
淡水的pH值变幅从3.7到10.5,多数为6.5-8.5,因而适合于多数水生微生物的生长。
海洋微生物具有耐压、嗜冷和低营养要求的特点。
(三) 微生物在空气中的分布
一)空气不是微生物良好的生存场所 没有营养物质、充足水分,有紫外线。 二)空气中微生物的来源 土壤、水、动植物体上的微生物随气流运动被携带至空气中。
(1)有机物含量 洁净的水体:少,以自养型为主——清水型微生物 污染的水体:多,以异养型为主——腐败型微生物 (2)温度:中温水体﹥低温水体 (3)溶解氧 表层水——好氧微生物较多 中层水——兼性微生物较多,微需氧菌,光合细菌等 深层水——厌氧微生物较多
影响水体微生物分布的因素
耐热菌:最高45~55℃,最低<30℃ 兼性嗜热菌:最高50~65℃,最低<30℃ 专性嗜热菌:最适65~70℃,最低42℃ 极端嗜热菌:最高>70℃,最适>65℃,最 低>40℃ 超嗜热菌:最高113℃,最适80~110℃, 最低~55℃
嗜热菌
采取土壤样品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土质肥,微生物含量高,特别肥沃的土壤中细菌多,放线菌少;在植物残体枯枝落叶下的土壤中较多含有拮抗性真菌。 离地面5-20cm处的土壤通气良好、不受阳光直射,含菌量最高。 采土季节以春秋两季最好。 采土方法:选择适当地点、铲除表土、取土样数十克,盛入事先准备的无菌防水袋中,其上记录采土时间、地点、植被情况等。 多点采土、混合分离,可以代表每一地块上的微生物分布平均情况。
很多微生物在食品、农产品上生长后会产生对人有害的毒素(肉毒毒素、黄曲霉素);
不利影响:
由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腐烂、变质,不能再食用或使用;
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的重要途径,引起传染性疾病;
有利影响:
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制备风味食品,如酱制品、米酒、腌酸菜等;
可采用多种方法防止微生物对食品等的破坏
人类生态学
微生物生态学
研究微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各种环境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分布;
微生物和其它生物的关系;
微生物与物质循环;
前 言
研究微生物的分布规律——发掘丰富的菌种资源,推动进化、分类的研究和开发应用; 研究微生物与其它种生物的关系——开发新的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和微生物制剂,发展生态农业 ,为防治人和动、植物病虫害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为探矿、冶金、提高土壤肥力、治理环境污染、开发生物能源和促进大自然生态平衡提供科学的基础。
四)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1)参与土壤中几乎所有的生物化学变化,异养微生物分解有机质,自养微生物转化矿质养分存在状态。 (2)微生物是合成土壤腐殖质的主要成员,因此成为土壤肥力和土壤结构的决定者之一。 (3)光合微生物能增加某些环境中有机碳素的含量,尤其在无植被的环境中,藻类是土壤形成或恢复的先行者。
(四) 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极端环境:不利于一般生物生长的特殊环境。主要有极端高温、低温、高盐、高压、高酸、高碱等。 例如火山与温泉、极地或高山冰川、盐湖、深海底层等。
高温型微生物中以细菌居多,只有少数真菌。如水生嗜热杆菌、酸热芽孢杆菌等。
嗜热微生物 一类生活在高温环境中的微生物,如火山口及其周围区域、温泉、工厂高温废水排放区等。
(二) 微生物在水中的分布
水也具备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成为微生物广泛分布的第二个理想环境。
多数是嗜盐菌
(一)水体中微生物的来源 土壤、空气、动植物尸体、人和动物的排泻物、工业及生活污水。 (二)种类 水中存在的微生物90%为革兰氏阴性菌,主要有弧菌、假单胞菌、黄杆菌等。鞘细菌及有柄附生细菌也常见于水体中。 (三) 微生物在水体中的分布 表现为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规律。此外,相同水域的不同浓度微生物的含量及分布也不同。 (四)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 通过水体传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沙门氏菌属(伤寒 )、志贺氏菌属(细菌性痢疾)、霍乱弧菌等。因此,做好水的卫生学检查至关重要。
控制其温度、湿度、氧气和养料 采用有效的化学抑菌剂、杀菌剂或物理杀菌剂 在工业产品加工、包装过程中,尽量保持环境卫生并严防杂菌污染
霉腐微生物的控制
2.食品上的微生物
食品上微生物的来源:食品原料的采收、运输、加工和包装过 程中被微生物污染,食品原料在土壤中生长所正常带有的微生物。 污染食品的微生物种类:主要是一些耐热的、厌氧或兼性微生物(青霉、 木霉、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沙门氏菌、乳酸杆菌、酿酒酵母)。 微生物污染的危害:除引起食品变质外,还可能含有各种致病菌和毒素等有害代谢产物,会引起人类的各种严重疾病 防止霉腐的方法: (1)在加工、制造、包装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清洁卫生 (2)控制保藏条件——采用低温、干燥、密封等措施 (3)添加少量无毒的化学防腐剂——如苯甲酸、山梨酸、脱氢醋酸、维 生素K、丙酸等
三)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分布和种群组成特点
1.数量分布特点 (1) 尘埃越多的空气,微生物数量就越多。 (2)空气的温度、湿度影响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3)空气中微生物可随气流传播到很远处,太空中也有微生物存在。
2.种群组成特点 是一些抗逆性较强的微生物。 细菌:产芽孢菌、产色素细菌,各类球菌 放线菌、真菌:孢子 一些酵母菌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
一)土壤环境条件 营养、水分、空气、酸碱度、渗透压和温度条件都适于微生物的生活,是微生物的大本营、也是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
二)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与数量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按种类递减 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藻类—原生动物 ~108 ~107 ~106 ~105 ~104 ~103个/g 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物 质转化,因此,土壤微生物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
水
淡水 海水:
地下水:无色杆菌、黄杆菌、革兰氏阳性杆菌、微球菌、诺卡氏菌 地表水
溪水:营养少、主要是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生丝微菌 河水:出现假单孢菌、芽孢、肠杆菌、弧菌、螺菌、硫细菌、微球菌、八叠球菌、诺卡氏菌、链球菌、螺旋体等 污水
生活污水:荧光、绿脓、变形、枯草、阴沟、大肠、粪链球菌、病毒和噬菌体 生产污水:与所含污物有关
根际释放物质的类型: (1)渗出物 (2)分泌物 (3)植物粘液 (4)粘质 (5)溶胞产物
(三)微生物-植物生态系
植物粘液
植物粘液
渗出物和分泌物
粘质
植物粘液
渗出物
植物粘液
溶胞物质
(1)根际效应
(2)根土比
根际与根际外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相比,生活在植物根际中的微生物,在数量、种类和活性上有明显不同,表现出特异性,这种现象称为根际效应。
霉腐微生物的作用机理: 通过微生物酶系分解工农业产品中的相应组分产生危害。 在矿物油中生长,不仅因大量菌体阻塞机件,代谢产物会 腐蚀金属器件 硫细菌、铁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会对金属制品、管道和船 体外壳等产生腐蚀 菌体和代谢物属于电解质,对电讯、电机器材等会危及其 电学性能 有些霉菌分泌的有机酸能腐蚀玻璃以致严重降低光学仪器 的性能
四)空气中微生物的杀灭与去除 紫外线照射、甲醛熏蒸、药物喷雾、过滤除菌等,常用的过滤介质有棉花、纱布、石棉滤板、活性炭或超细玻璃纤维过滤纸等。
不同场所空气中的细菌数
场所
空气中的细菌数/(个/m3)
蓄舍
1~2×106
宿舍
2×104
城市街道
5×103
公园
200
海面
1~2
北极
0~1
高温环境中的微生物 高热环境--高温环境喷发的火山、地热蒸汽、沸腾或过热的温泉以及高温堆肥、热水器和取暖用热水循环系统等是常见的天然或人工的高温环境。
前 言
研究意义:
研究 范围
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一、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 (二)水中的微生物 (三)空气中的微生物 (四)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五)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
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菌种资源的开发
土壤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① 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 ② 土壤的保水性,使微生物生长 有充分的水供应 ③ 土壤颗粒间的空隙,保持了良好的通气条件 ④土壤的pH约5.5~8.5,是大多数微生物的最适pH ⑤ 土壤具有保温性,使土壤中温度变化不大
第二节 微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互生关系 共生关系 竞争关系 寄生关系 猎食关系 拮抗作用
一、互生关系 特点:可分可合,合比分好。 “和睦相处” (一)微生物间的互生: 例如:好氧性自生固氮菌(N源)与纤维素分解菌(有机酸) (二)人体肠道中正常菌群与人的互生人体肠道有60-400种微生物可以排阻、抑制外来的肠道致病菌、提供维生素、酶、微量的氮素、产生气体和粪臭物。 (三)微生物-植物的互生 (四)互生现象与发酵工业的混菌培养 例如:“二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需要弱氧化醋酸杆菌和生黑葡糖酸杆菌。
3.农产品上的微生物
主要菌种:主要是一些霉菌(曲霉属、镰孢霉属),许多能产毒素。 真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 单端孢烯族毒素T2 凡是被霉菌严重污染的 粮食一般都含有多种真菌毒素,因此,“防癌必先防霉”。
剧毒致癌剂
本章重点掌握: 1、微生物与生物的五种关系 2、微生物在自然界碳素循环和氮素循环中的作用 了解 1、各种环境中的微生物分布 2、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系统与其环境条件间相互作用规律性的科学。
生态学
植物生态学
动物生态学பைடு நூலகம்
土壤中微生物的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直接关系 耕作层和施肥区中微生物含量较多,地表土受阳光直接照射,其中微生物含量较少。 采取土样时一般要刮开表土2~3cm后采样。
有机质层
淀积层
碳酸盐积累
疏松母质
淋溶层
土体层
三)土壤中微生物分布特点
1.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主要受到营养物、含水量、氧、温度、pH等因子的影响,并随土壤类型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 2.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受季节影响, 春秋季上升,冬夏季下降。 3.微生物的数量也与于土层的深度有关,一般土壤表层微生物最多,随着土层的加深,微生物的数量逐步减少。 4.土壤中的微生物以细菌最多,其次为放线菌和霉菌。
菌种筛选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步骤: 采集菌样:了解目标菌分布情况、首选样品是土壤 富集培养:利用选择性培养基的原理,向所采土样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并创造一些有利于待分离对象生长的条件,使样品中少量的能分解利用该营养物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以提高其在群体中的比例,使之便于分离。 纯种分离(参见第四章) 性能测定
(1)开发利用新的微生物资源,包括特异性的基因资源; (2)为微生物生理、遗传和分类乃至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领域(功能基因组学、生物电子器材等)的研究提供新的课题和材料; (3)为生物进化、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研究意义:
(五) 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
工业产品上的霉腐 大量的工业产品都是直接或间接用动植物作原料制成的,例如木制品、纤维制品、革制品、橡胶制品、卷烟、化妆品、中成药等。 有些工业产品如塑料、建筑涂料等很多微生物可以分解、利用。 光学仪器上的镜头,建筑泥浆、钢缆、地下管道、金属材料等,各种电讯器材、文物、书画等也可被多种特殊微生物所破坏。
两种可独立生活的生物,当它们生活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一种生活方式。
一)根际微生物(教材P242)
什么叫根际? 也称根圈,指生长中的植物根系直接影响的土壤范围,包括根系表面至几毫米的土壤区域。 它是植物根系有效吸收养料和水分的范围,也是根系分泌作用旺盛的部位,因而是微生物和植物相互作用的界面。
淡水的pH值变幅从3.7到10.5,多数为6.5-8.5,因而适合于多数水生微生物的生长。
海洋微生物具有耐压、嗜冷和低营养要求的特点。
(三) 微生物在空气中的分布
一)空气不是微生物良好的生存场所 没有营养物质、充足水分,有紫外线。 二)空气中微生物的来源 土壤、水、动植物体上的微生物随气流运动被携带至空气中。
(1)有机物含量 洁净的水体:少,以自养型为主——清水型微生物 污染的水体:多,以异养型为主——腐败型微生物 (2)温度:中温水体﹥低温水体 (3)溶解氧 表层水——好氧微生物较多 中层水——兼性微生物较多,微需氧菌,光合细菌等 深层水——厌氧微生物较多
影响水体微生物分布的因素
耐热菌:最高45~55℃,最低<30℃ 兼性嗜热菌:最高50~65℃,最低<30℃ 专性嗜热菌:最适65~70℃,最低42℃ 极端嗜热菌:最高>70℃,最适>65℃,最 低>40℃ 超嗜热菌:最高113℃,最适80~110℃, 最低~55℃
嗜热菌
采取土壤样品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土质肥,微生物含量高,特别肥沃的土壤中细菌多,放线菌少;在植物残体枯枝落叶下的土壤中较多含有拮抗性真菌。 离地面5-20cm处的土壤通气良好、不受阳光直射,含菌量最高。 采土季节以春秋两季最好。 采土方法:选择适当地点、铲除表土、取土样数十克,盛入事先准备的无菌防水袋中,其上记录采土时间、地点、植被情况等。 多点采土、混合分离,可以代表每一地块上的微生物分布平均情况。
很多微生物在食品、农产品上生长后会产生对人有害的毒素(肉毒毒素、黄曲霉素);
不利影响:
由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腐烂、变质,不能再食用或使用;
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的重要途径,引起传染性疾病;
有利影响:
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制备风味食品,如酱制品、米酒、腌酸菜等;
可采用多种方法防止微生物对食品等的破坏
人类生态学
微生物生态学
研究微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各种环境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分布;
微生物和其它生物的关系;
微生物与物质循环;
前 言
研究微生物的分布规律——发掘丰富的菌种资源,推动进化、分类的研究和开发应用; 研究微生物与其它种生物的关系——开发新的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和微生物制剂,发展生态农业 ,为防治人和动、植物病虫害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为探矿、冶金、提高土壤肥力、治理环境污染、开发生物能源和促进大自然生态平衡提供科学的基础。
四)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1)参与土壤中几乎所有的生物化学变化,异养微生物分解有机质,自养微生物转化矿质养分存在状态。 (2)微生物是合成土壤腐殖质的主要成员,因此成为土壤肥力和土壤结构的决定者之一。 (3)光合微生物能增加某些环境中有机碳素的含量,尤其在无植被的环境中,藻类是土壤形成或恢复的先行者。
(四) 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极端环境:不利于一般生物生长的特殊环境。主要有极端高温、低温、高盐、高压、高酸、高碱等。 例如火山与温泉、极地或高山冰川、盐湖、深海底层等。
高温型微生物中以细菌居多,只有少数真菌。如水生嗜热杆菌、酸热芽孢杆菌等。
嗜热微生物 一类生活在高温环境中的微生物,如火山口及其周围区域、温泉、工厂高温废水排放区等。
(二) 微生物在水中的分布
水也具备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成为微生物广泛分布的第二个理想环境。
多数是嗜盐菌
(一)水体中微生物的来源 土壤、空气、动植物尸体、人和动物的排泻物、工业及生活污水。 (二)种类 水中存在的微生物90%为革兰氏阴性菌,主要有弧菌、假单胞菌、黄杆菌等。鞘细菌及有柄附生细菌也常见于水体中。 (三) 微生物在水体中的分布 表现为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规律。此外,相同水域的不同浓度微生物的含量及分布也不同。 (四)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 通过水体传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沙门氏菌属(伤寒 )、志贺氏菌属(细菌性痢疾)、霍乱弧菌等。因此,做好水的卫生学检查至关重要。
控制其温度、湿度、氧气和养料 采用有效的化学抑菌剂、杀菌剂或物理杀菌剂 在工业产品加工、包装过程中,尽量保持环境卫生并严防杂菌污染
霉腐微生物的控制
2.食品上的微生物
食品上微生物的来源:食品原料的采收、运输、加工和包装过 程中被微生物污染,食品原料在土壤中生长所正常带有的微生物。 污染食品的微生物种类:主要是一些耐热的、厌氧或兼性微生物(青霉、 木霉、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沙门氏菌、乳酸杆菌、酿酒酵母)。 微生物污染的危害:除引起食品变质外,还可能含有各种致病菌和毒素等有害代谢产物,会引起人类的各种严重疾病 防止霉腐的方法: (1)在加工、制造、包装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清洁卫生 (2)控制保藏条件——采用低温、干燥、密封等措施 (3)添加少量无毒的化学防腐剂——如苯甲酸、山梨酸、脱氢醋酸、维 生素K、丙酸等
三)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分布和种群组成特点
1.数量分布特点 (1) 尘埃越多的空气,微生物数量就越多。 (2)空气的温度、湿度影响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3)空气中微生物可随气流传播到很远处,太空中也有微生物存在。
2.种群组成特点 是一些抗逆性较强的微生物。 细菌:产芽孢菌、产色素细菌,各类球菌 放线菌、真菌:孢子 一些酵母菌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
一)土壤环境条件 营养、水分、空气、酸碱度、渗透压和温度条件都适于微生物的生活,是微生物的大本营、也是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
二)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与数量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按种类递减 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藻类—原生动物 ~108 ~107 ~106 ~105 ~104 ~103个/g 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物 质转化,因此,土壤微生物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
水
淡水 海水:
地下水:无色杆菌、黄杆菌、革兰氏阳性杆菌、微球菌、诺卡氏菌 地表水
溪水:营养少、主要是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生丝微菌 河水:出现假单孢菌、芽孢、肠杆菌、弧菌、螺菌、硫细菌、微球菌、八叠球菌、诺卡氏菌、链球菌、螺旋体等 污水
生活污水:荧光、绿脓、变形、枯草、阴沟、大肠、粪链球菌、病毒和噬菌体 生产污水:与所含污物有关
根际释放物质的类型: (1)渗出物 (2)分泌物 (3)植物粘液 (4)粘质 (5)溶胞产物
(三)微生物-植物生态系
植物粘液
植物粘液
渗出物和分泌物
粘质
植物粘液
渗出物
植物粘液
溶胞物质
(1)根际效应
(2)根土比
根际与根际外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相比,生活在植物根际中的微生物,在数量、种类和活性上有明显不同,表现出特异性,这种现象称为根际效应。
霉腐微生物的作用机理: 通过微生物酶系分解工农业产品中的相应组分产生危害。 在矿物油中生长,不仅因大量菌体阻塞机件,代谢产物会 腐蚀金属器件 硫细菌、铁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会对金属制品、管道和船 体外壳等产生腐蚀 菌体和代谢物属于电解质,对电讯、电机器材等会危及其 电学性能 有些霉菌分泌的有机酸能腐蚀玻璃以致严重降低光学仪器 的性能
四)空气中微生物的杀灭与去除 紫外线照射、甲醛熏蒸、药物喷雾、过滤除菌等,常用的过滤介质有棉花、纱布、石棉滤板、活性炭或超细玻璃纤维过滤纸等。
不同场所空气中的细菌数
场所
空气中的细菌数/(个/m3)
蓄舍
1~2×106
宿舍
2×104
城市街道
5×103
公园
200
海面
1~2
北极
0~1
高温环境中的微生物 高热环境--高温环境喷发的火山、地热蒸汽、沸腾或过热的温泉以及高温堆肥、热水器和取暖用热水循环系统等是常见的天然或人工的高温环境。
前 言
研究意义:
研究 范围
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一、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 (二)水中的微生物 (三)空气中的微生物 (四)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五)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
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菌种资源的开发
土壤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① 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 ② 土壤的保水性,使微生物生长 有充分的水供应 ③ 土壤颗粒间的空隙,保持了良好的通气条件 ④土壤的pH约5.5~8.5,是大多数微生物的最适pH ⑤ 土壤具有保温性,使土壤中温度变化不大
第二节 微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互生关系 共生关系 竞争关系 寄生关系 猎食关系 拮抗作用
一、互生关系 特点:可分可合,合比分好。 “和睦相处” (一)微生物间的互生: 例如:好氧性自生固氮菌(N源)与纤维素分解菌(有机酸) (二)人体肠道中正常菌群与人的互生人体肠道有60-400种微生物可以排阻、抑制外来的肠道致病菌、提供维生素、酶、微量的氮素、产生气体和粪臭物。 (三)微生物-植物的互生 (四)互生现象与发酵工业的混菌培养 例如:“二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需要弱氧化醋酸杆菌和生黑葡糖酸杆菌。
3.农产品上的微生物
主要菌种:主要是一些霉菌(曲霉属、镰孢霉属),许多能产毒素。 真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 单端孢烯族毒素T2 凡是被霉菌严重污染的 粮食一般都含有多种真菌毒素,因此,“防癌必先防霉”。
剧毒致癌剂
本章重点掌握: 1、微生物与生物的五种关系 2、微生物在自然界碳素循环和氮素循环中的作用 了解 1、各种环境中的微生物分布 2、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系统与其环境条件间相互作用规律性的科学。
生态学
植物生态学
动物生态学பைடு நூலகம்
土壤中微生物的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直接关系 耕作层和施肥区中微生物含量较多,地表土受阳光直接照射,其中微生物含量较少。 采取土样时一般要刮开表土2~3cm后采样。
有机质层
淀积层
碳酸盐积累
疏松母质
淋溶层
土体层
三)土壤中微生物分布特点
1.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主要受到营养物、含水量、氧、温度、pH等因子的影响,并随土壤类型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 2.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受季节影响, 春秋季上升,冬夏季下降。 3.微生物的数量也与于土层的深度有关,一般土壤表层微生物最多,随着土层的加深,微生物的数量逐步减少。 4.土壤中的微生物以细菌最多,其次为放线菌和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