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著名茶人茶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代著名茶⼈茶事
在中国⼈⼼中,茶占有独特的地位。
⽇常⽣活中,许许多多话题都可以与茶相关,因为茶可以雅俗共赏,也可谓⽼少皆宜。
以下的这些茶界先贤,都是为我国的茶业发展做出了⾮常重要贡献的⼈。
汉唐茶⼈
王褒、左思、杜育、王蒙、王肃释、皎然、陆⽻、常伯熊、裴汶、刘禹锡、⽩居易、李约、卢仝、温庭筠、⽪⽇休、陆龟蒙、释齐⼰。
宋元茶⼈
丁渭、叶清⾂、⽂彦博、梅尧⾂、欧阳修、范仲淹、蔡襄、曾⼏、苏轼、苏辙、耶律楚材、黄庭坚、赵佶、陆游、杨万⾥、马钰、周必⼤、萨都剌、倪瓒。
明清茶⼈
朱权、⽂征明、钱椿年、顾元庆、徐献忠、⽥艺蘅、张源、许次纾、屠隆、屠本畯、罗廪、闻龙、龙膺、徐勃、陈继儒、⽂震亨、张⼤复、⾼濂、周⾼起、释超全、李渔、杜睿、冒辟疆、冯可宾、查慎⾏、袁枚、乾隆、汪⼠慎、郑板桥、施闰章。
现代茶⼈
吴觉农、周作⼈、柯永涛、王泽农、陈椽、陈学、庄晚芳、张天福、王镇恒、詹罗九、童启庆、程启坤、姚国坤、朱⾃振、刘勤晋、阮浩耕、陈⽂华、余悦、滕军、蔡荣章、范增平、罗庆江、施兆鹏、曹席宾、徐⾦华、吴赜宇(墩台茶⼈)。
茶圣陆⽻(唐)
最先创⽴了中国茶道,为茶⽂化开创了⼀个新时代。
陆⽻⾃少年起便与茶结缘,以茶道为信仰,终其⼀⽣遍寻各地名茶。
尤其他耗尽⼼⾎编写的世界第⼀部茶叶著作——《茶经》,为茶叶发展做出了极⼤的贡献,其意义⾮同⼀般。
张⼜新(唐)
唐代除了有茶学家陆⽻,还有张⼜新这位品茶家。
张⼜新是历史上17位“连中三元”的状元之⼀,是在朝为官的公务员,平时善于烹茶,对茶和⽔的关系有所研究。
他编撰的《煎茶⽔记》是茶史上最早论述茶汤品质和适宜喝茶⽤⽔的著作。
强调茶汤与⽔质的关系,将喝茶⽤⽔按等级划分开来,提出了烹茶⽤⽔的标准。
这才掀起了我国茶学史上有关鉴别烹茶⽔质的学术争论。
以⾄于我们现在喝茶,也会更多地关注喝茶⽤⽔,对后世影响深远。
茶僧——皎然(唐)
他与陆⽻可说是不相伯仲,或者说是更淡泊更洒脱的⼈物,皎然是唐代最有名的诗僧、茶僧,
也是中国⼭⽔诗创始⼈谢灵运的后代。
虽然皎然并没有关于茶叶的论著,但是他却将茶、诗、佛家有机结合,以茶⼊诗,以茶⼊禅。
他的诗中提倡以茶代酒的茶饮风⽓,也便是最早提出“茶为国饮”的理念。
其中最为著名的茶诗之⼀《九⽇与陆处⼠⽻饮茶》最为出名,“九⽇⼭僧院,东篱菊也黄;俗⼈多泛酒,谁解助茶⾹。
”
茶仙——卢仝(唐)
唐中期著名的诗⼈卢仝诗风浪漫,爱茶成癖。
卢仝著有《茶谱》,被世⼈尊称为“茶仙”。
他的《⾛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传唱千年⽽不衰,其中的“七碗茶诗”之吟,最为津津乐道。
茶帝——宋徽宗赵佶(宋)
宋徽宗虽然不懂做皇帝,却精于茶艺,最⼤贡献便是撰写了中国茶书经典之⼀的《⼤观茶论》,后为历代茶⼈所引⽤、借鉴。
由于宋徽宗等上层阶级的爱茶之风盛⾏,⼤⼤带动了宋代茶事演进,出现了点茶、⽃茶以及茶百戏。
别茶⼈——⽩居易(唐)
⽩居易除了喝酒吟诗外,终⽣、终⽇与茶相伴,早饮茶、午饮茶、夜饮茶、酒后索茶,有时睡下后还要品茶。
他不仅爱饮茶,⽽且善辨别出好茶坏茶。
为此,朋友们称他为“别茶⼈”。
⽩居易爱好饮茶,更喜欢⽤茶诗抒发情怀,把茶⽂化传⼊寻常百姓家。
据统计,⽩居易存诗2800⾸,酒主题的有900⾸,茶主题的有8⾸,⽽叙及茶事、茶趣的则有50多⾸。
欧阳修(宋)
他不仅精通茶道,并留下了很多诗咏的美⽂,还为北宋政治家、书法家和茶学专家蔡襄的《茶录》作了后序。
除了品茶、诗茶外,欧阳修还深⼊研究茶学。
继唐代陆⽻的《茶经》和张⼜新的《煎茶⽔记》后,欧阳修写下了论茶⽔的专⽂《⼤明⽔记》,对泡茶⽤⽔进⾏系统论述,对茶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些⾜见欧阳修当时在茶界的地位和声望之⾼。
朱权(明)
⼜是⼀位皇室成员,这是朱元璋的第⼗七个⼉⼦。
但如今介绍他时,⼀般头衔是“剧作家”,这是由于他和他的兄弟——明成祖朱棣之间的历史原因⽽导致的。
被封为“宁王”的朱权,只能将⼼思寄托于戏剧、⽂学、茶道等。
但就是这样,好学的朱权还在茶道⽅⾯颇有建树。
他也写了本书,叫《茶谱》,反对茶中掺⾹料,⼒主喝茶要清饮,提倡喝散叶茶。
这是当时喝茶的创新主张,我们现在不⽤和⽼外⼀样调饮,也许就是因为受朱权的主张所影响呢。
苏轼(宋)
苏轼不仅以诗词名闻天下,⽽且还精通茶道。
他认为,品茶的最⾼⼼境是“静中⽆求,虚中不留。
”他在品茶中讲究⼼境和虚静,写出豪放柔美的诗词。
苏轼品茶,对茶友和茶具有较⾼的要求和品位,正如在《扬州⽯塔试茶》中写道“坐客皆可⼈,⿍器⼿⾃洁。
”他对茶的养⽣作⽤也⼗分注重,正如在《物类相感志》中写道:“吃茶多腹胀,以醋解之。
”此外,他还⽤陈茶驱蚊⾍。
每当夏季,他都会把陈茶点燃,然后吹灭,以茶烟驱蚊⾍。
苏轼对煮⽔的器具和茶具也有深⼊的研究。
他谪居宜兴蜀⼭讲学时,提出“饮茶三绝”之说,即茶美、⽔美、壶美,惟宜兴兼备三者。
他认为“铜腥铁涩不宜泉”,泡茶最好⽤⽯烧⽔。
茶神——陆游(宋)
陆游⼀⽣,是与诗、词、⽂、书、茶、酒、琴相伴的,⽽茶为尤甚。
陆游⽤⼤量篇幅咏茶与诗词、茶与书法、茶与琴棋、茶与友情以及茶事活动,被后⼈喻为“重谱茶经⼜⼀篇”。
⼀⽣寄深情于茶的陆游对建茶⼀向倾慕。
《建安雪》把建茶描绘到了极致。
该诗云:“建溪官茶天下绝,⾹味欲全须⼩雪。
雪飞⼀⽚茶不忧,何况蔽空如舞鸥。
银瓶铜碾春风⾥,不枉年来⾏万⾥。
从渠荔⼦腴⽟肤,⾃古难兼熊掌鱼。
除了诗茶外,陆游对茶的烹饮之道⾮常在⾏。
他总是⾃⼰动⼿烹煮,以此为乐。
如何掌握煎饮的⽕候?他曾对“效蜀⼈煎茶法”和“忘怀录中法”做了深⼊研究,其创作的《效蜀⼈煎茶戏作长句》、《北岩采茶⽤<忘怀录>中法煎饮,欣然忘病之未去也》等诗中⾜以佐证。
茶怪——郑板桥(明)
扬州⼋怪之⼀居然清茶⾥悟⼈⽣,顶峰之极,⽽悟出了“难得糊涂”千古流传,真怪!他的画怪,六分半书也怪,“曲曲溶溶漾漾来”,穿沙隐⽵破莓苔,此间清味谁分享,只合⾼⼈⼊茗杯。
诗⼈认为世间难得有清泉、清茶这样的芳洁之物,这世间珍品只配⾼⼈享⽤,他与其朋友的爱茶,爱⽵,爱梅、爱兰、爱⽯、爱紫砂来显其君⼦之得。
板桥也是写茶联最多之⼈,“汲来江⽔煮新茗买尽清⼭当画屏”,“⾹⽂古⿍把九个,⽇著新茶两三碗”,“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但若是我们也⽤茶品悟⼀下板桥的⼈⽣,就是“糊涂”⽽真,见怪不怪了!
罗廪 [lǐn](明)
这是明代的⼀位对茶⾮常感兴趣的公务员。
罗廪根据⾃⼰亲⾃采茶、制茶的实践,写成了《茶解》⼀卷。
这本书提出茶树种植⽅式,茶园间作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茶易吸收异味的特性及其保存⽅法,以及炒青绿茶的加⼯技术,内容⼗分详细。
对如今的茶叶⽣产技术提供了宝贵经验。
茶皇——乾隆(清)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最爱茶的皇帝之⼀。
他主张品茶要“咀嚼回⽢”,⽤细啜慢饮去品味茶之清⾹。
他以茶论道,⽤茶沟通,以茶驭⼈,他认为茶是⽔中君⼦,酒是⽔中⼩⼈。
⾸创“三清茶”⽤梅花佛⼿、松仁⼊茶,警⽰为⾂要清如茶⽔,勤政廉明。
为招揽⼈才创办“经筵茶典”,亲⾃讲学并赐茶宴。
施展茶外交,送茶给边陲少数民族加强民族团结。
周作⼈
周作⼈的⼀⽣⽤茶来概括的话那便是“清茶”和“苦茶”,周作⼈的喝“清茶”可以从他少年时期开始,⼀直到⼆⼗世纪三⼗年代,在这段时期内周作⼈向往闲适平淡的⽣活,追求“茶禅⼀味”的精神境界,他的作品《周作⼈⾃编集:苦茶随笔》让读者能体会到的也是⼀份清幽、恬淡。
从⼆⼗世纪三⼗年代开始,因打油诗事件,让他慢慢便转向了喝“苦茶”,他的⽣活不再悠闲,充满了苦涩和⽆奈,他只能“苦中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