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柯氏模型”的混合式教学评价模式研究——以延边大学数字化化学实验课程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期2023年11月现代教育科学
ModernEducationScienceNo 6
Nov 2023
[收稿日期]2023-09-10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23年吉林省高教科研课题“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大学化学实验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
JGJX2023D88)。

[作者简介]朱楠嵩(1988-),男,吉林长春人,博士,延边大学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化学教育、有机功能材料。

基于“柯氏模型”的混合式教学评价模式研究
———以延边大学数字化化学实验课程为例
朱楠嵩
(延边大学,吉林延吉 1
33002) [摘 要]高校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普遍开展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混合式教学时代,建立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价值追求。

“大学化学实验”是探究性强、操作技能要求高的课程,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推动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的创新改革。

借助成熟的柯氏评价模型开展全过程的教学评价,通过评价对教学活动不断进行反思和改进,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素养,实现混合式教学评价的数字化转型。

[关键词]化学实验;评价体系;柯氏模型;评价思考;SMART原则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3)06-0115-07 [
DOI]10 13980/j cnki xdjykx 2023 06 017随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国家政策的实施,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数字化为导向的信息技术,正在持续促使教育教学的转型与变革,形成新型的数字化教学环境,推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的创新改革。

如何开展“大学化学实验”混合式教学评价,本文拟借鉴柯氏模型,提出构建混合式教学评价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影响混合式教学评价的关键因素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是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文件,“在我国教育评价政策体系中所处层级最高、系统性最强、调整范围最
广”[1]
的文件,提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
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
向”
[2]。

国家颁布的《教师法》第七条第三种权利是“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
成绩”[3]
,以法律的形式作为教师的一项权利加以
规定。

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学生评价是教学评价的基础环节,不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进步幅度、毕业生发展、用人单位满意度。

教师要提升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构建数字化、智能化、专业化的的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
改进”[4]。

“教育评价的本质应当是推动教育活动
的改进,评价能够完成的最大贡献是使得被评价者能更清晰地识别问题并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这应
该是教育评价最大的价值所在。

”[5]然而,现阶段混合式教学评价考核基本沿用传统的评价模式,“重结果,轻过程”,评价功能单一,不能有效建立以目标为导向,持续改进的“全员评价,全面评价”的评价制度机制。

开展混合式教学评价关键的因素有以下三点。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由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RansomRogers)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高等教育需要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在学校层面最核心的体现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

2018年9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强调健全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估与反馈机制。

高校应积极从“课堂、教师、教材”三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7]。

迈克尔·霍恩在(MichaelB Horn)《混合式学习》中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由两个相关的教学目标理念组成:“个性化学习和基于能力的学习(熟练掌握为基础的学习)”[8],个性化学习实现“量体裁衣式”的学习效果,实现自主性、创造性的学习目标;基于能力的学习实现在进入新课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教学目标任务,具备一定的挑战性学习能力,以最大限度的缩小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为目标。

拉尔夫·泰勒(RalphW Tyler)认为,“教育目标成为材料选择、内容规划、教学程序开发、测试以及考试准备等过程的指标”,“阐明目标的目的是表明将带给学生的各种变化,从而规划和开发可能实现这些目标的教学手段”[9]。

混合式教学目标设计是关键,目标是运转个性化学习的发动机,为教学活动指明方向,目标的实现程度决定着结果评价的增值幅度———学生“转化、发展、成长”的程度。

混合式教学评价是对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学习效果、行为改变和现实结果的系统的、全面的评价。

教师在混合式教学中进行着不同角色的转换,如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学目标的设计者和改进者,学生学习成长的指导者、促进者,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评价者,学生职业发展的咨询师等,并以持续不断的教学改进、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增值。

(二)基于目标管理的教学目标设计原则
国家新课标制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是混合式教学目标设计的根本遵循。

随着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发展,教学目标设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动态性、开放性。

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设计是混合式教学设计的灵魂,对后续阶段起着统领的作用。

混合式教学目标要进行分类设置,将具体目标转化为可预见的结果,结果又对目标的调整改进提供了依据。

“设计思维是教育数字转型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10],教师按照教育的认知规律进行混合式教学目标的创新设计,可借鉴的目标管理理论的相关工具方法,如SMART原则(目标设定评价法)、MECE原则(目标拆分法)、5W2H原则(七问分析法)、黄金圈法则(目标聚焦法)、OKR(目标和关键成果)等,同时按照教育目标分类规律进行科学规范。

混合式教学目标设计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完成,体现数字化、智能化、专业化特点的目标设计方案,是混合式教学活动的“指挥棒”,是实现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要素组成教学系统达到最佳目标的保障,是对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学习结果等方面评价的标准依据(详情见表1)。

表1 混合式教学目标设计遵循的SMART原则模型
维度具体化Specific可度量Measurable可实现Attainable相关性Relevant时效性Time bound
原则教学目标要具体、明
确,师生能够准确的
理解目标,避免笼
统、模棱两可。

涉及
知识与技能目标、过
程与方法目标、情感
与态度等
教学目标要有明确的
数据作为衡量是否达
成目标的依据。

目标
通过实践、测试、考
核、评价等是可度
量的
教学目标要通过教
师、学生的一致行动
和努力是可以实现
的,目标不能过低和
过高,可具有一定的
挑战性
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制
定的结果目标是有关
联的。

如果完全不相
关或者相关度很低,
实现了这个目标,意
义不是很大
教学目标依据教
学计划的时间节
点教师和学生限
时完成的任务
方法目标主体是学生,制
定层次化目标体系,
明确要做什么、能做
什么、怎么做、做到
什么程度、产生哪些
改变
绘制目标的可视化数
据或制定描述性的衡
量标准
对目标的实现性进行
可行性分析,包括学
情分析、资源配置、
技术手段等
对标分析教学目标与
预期结果目标的相
关性
分类拟定教学目
标是短期、中期
还是长期,完成
目标的时间要求,
定期检查,处理
异常情况
(三)混合式教学评价中的信息技术支撑
学习技术是一种新的教育生产力,是老师的一个新的能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要运用新技术。

技术与教学新的融合将引发一场新的学习革命,混合式教学正在成为今后高等教育的教学新常态。

[11]延边大学《“双一流”高校整体建设方案(2021—2025)》提出,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以“延边大学智慧新型学习空间平台”(简称“智慧平台”)为支撑,构建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提高评价效果,确保评价数据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客观性,实施全过程的、多维度的、“过程+结果”的评价活动。

通过智慧平台实现信息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确认、信息处理的实现:一是预习评价方面,收集学生课前学习需求信息,评价学生课前的学习效果,掌握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预习、了解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虚拟仿真实验等信息。

二是反应评价方面,统计分析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反馈信息,掌握学生化学实验课堂学习效果,为教师依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设计提供支持。

三是学习评价方面,获取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教学内容和关键操作技能掌握程度的信息,为教师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四是行为评价方面,对课前、课中、课后学生在态度行为上的转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五是结果评价方面,能进行预设目标和结果目标的对标比较分析,为教师形成综合性的评价分析报告提供帮助。

二、基于柯氏模型的混合式教学评价转换
(一)“柯氏模型”理论概述
柯氏四级评价模型是由唐纳德·柯克帕特里克(Donald·Kirkpatrick)教授提出,柯氏获得美国培训与开发协会的工作场所学习与绩效终身成就奖。

柯氏的四级评价模式———第一级,反应评价;第二级,学习评价;第三级,行为评价;第四级,结果评价———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培训评估工具。

反应评价(Reaction):评估学员的培训满意程度,对培训人员的培训项目、培训条件、课程安排、培训方式、培训资料等进行评价。

学习评价(Learning):测定学员的学习获得程度,对学员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上的转变进行评价。

行为评价(Behavior):考察学员的行为转变程度,对学员工作表现和行为转变进行评价,对学员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行为方面的改变进行评价。

结果评价(Result):衡量培训取得的最终绩效结果,对学员的个人绩效和对组织的贡献度进行评价,如质量改进、产量提升、安全改善、效率提高、利润增加等。

柯氏模型的四个层级评估中,每个级别都会对下一级别具有影响,难度也逐渐加大,评估程序和流程更复杂,所需时间相对要多,但能得到更多的重要信息。

培训人员不能随意跨越、省略某个级别直接跳转到某个重要的级别上。

柯氏模型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现场跟踪法、绩效评价法、观察法、比较法等。

柯氏模型构建基于两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对培训组织者来说,通过怎样地评估才能对以后的培训进行改善和提高?如何确定一个培训项目应该继续还是选择放弃?如何可以证明培训人员的价值所在?另一方面,对培训学员来说,学员学到的内容与工作是否有紧密联系?学习效果怎样,能够持续多久?学员会有怎样的不同行为地表现和改变?会让学员获得什么样更好的结果呢?
(二)“柯氏模型”在混合式教学评价中的转换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数据分析能力、科学问题建模能力、思维方法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化学实验教学评价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延边大学化学实验课程面向化学、生命科学、医学、药学等专业的学生开设。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等方面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优势,学生不仅仅从课堂、教材、教师那里获取知识,而且通过混合式教学资源系统获取
丰富的、个性化的知识。

建立在传统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基础上的评价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混合式教学评价的要求。

“传统的化学实验评价方式主要采用实验报告与实验过程相结合的方式评出平时成绩,以任课教师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为主,再结合出勤、平时表现、实验态度等为依据增减分数,期末考试通常采用教学计划中某一合成实验作为考核内容,以产品收率、状态等实验结果以及报告工整美观作为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

”[12]构建基于数字化的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混合式教学质量,确保学生个性化学习效果的必然选择,“提升诊断分析的精度,是教育评价科学化的核心”[13]。

为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避免线上线下教学流于形式,2022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对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提出规范要求,“主讲教师及教学团队应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实施完整的教学活动,并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做好在线服务,确保上线课程质量”。

“做好在线服务”关键举措之一是评价工作的“前置”,前置评价意味着要在教学开始前就实施评价,而不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中或结束时进行。

在课前教师要掌握学生需求和学生实际认知水平之间的差距,再开展确定教学目标、评估教学目标实现的难易程度、预设结果目标、设计教学策略等准备工作。

同时,学生明确通过学习要达到的具体预期目标,以及如何选择线上学习资源等。

本文阐述如何将柯氏模型的“反应—学习—行为—结果”闭环评价模式转换为化学实验混合式教学评价的模式。

1.反应评价是学生对教师教学满意度的评价。

反应评价的目标是评价学生对教师混合式教学的整体满意度。

在设计实施第一级别评价时要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和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经过认真地思考,必须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他们每个人的反应都是教学持续改善的重要因素和根本遵循。

“教师通过学生评价来了解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诊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反思教学计划是否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传授是否清晰准确、教学方法和技术是否得当,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改进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14]学生对化学实验教学态度评价。

对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满意度评价,包括对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评价,对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报告和指导评价,对实验演示的规范性、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生动性评价,对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和数据采集评价,对纠正不规范的实验操作评价;对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的评价;对实验课堂纪律评价(安全教育、严肃纪律、实验态度等);对实验设施和实验环境的满意度评价。

学生对教学目标与任务的评价。

依据SMART原则,对是否达到了化学实验的预期目标的评价,包括对设定的目标是否具体、清晰进行评价;对采用的实验、考核、测验等评价方法评价,对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评价,对教学目标是否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评价,对完成化学实验截止期限评价。

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评价。

针对实验教学内容和预习内容的难易程度评价,对不同的内容采取的教学方法评价,包括对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兴趣性、关联性的评价;对基础实验和基础技术实验、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探究实验和创新实验采取的实验教学法评价,对网络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评价等。

在反应评价方案设计、学生反应、教师改进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坚定持续改善的理念。

“持续改善”理念是当今世界制造企业应用最广泛的先进生产理念,源自日本丰田生产方式TPS(ToyotaProductionSystem),坚信客户的满意度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认为每个员工都是持续改进的关键,鼓励员工参与改善活动,并尊重每个人的贡献和意见,能够推动组织不断进步,包括提高质量和效率、激发创新和创造力。

2.学习评价是测定学生的学习获得程度。

学习评价是教师通过观察、收集、分析学生的学习信息和对教学前后测试结果进行对比,测定学生的表现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即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态度的改变、知识的增长和技能提升的程度。

“学生的动机与兴趣很大程度上受到评价结果反馈的影响,对学生的评价是实现激励学生持续发展目的的重要手段。

评价结果能为学生改进学习提供重要信息,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取得的成就和不足,成功的学习体验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学生评价也是对学生学习的是一种督促,它能使学生产生一定的焦虑感和压力,而适度的压力和焦虑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15]学习评价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实施。

在课前阶段,分析学生通过慕课在线检测、测试系统的反馈数据,评价学生实验预习报告,掌握学生实验装置、实验原理、方法步骤、操作技能的
程度,通过评价为教师明确课堂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讲解、答疑、讨论提供依据。

在课中阶段,评价学生在智慧平台的实验数据和实验过程记录,教师纠正和规范实验步骤和操作不当的现象,对实验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重点讲解,评价学生实验课堂互动、小组讨论、实验经验交流等学习过程,评价实验完成率和测试效果等。

在课后阶段,评价学生在智慧平台提交的实验报告、理论知识测试、讨论区师生互动、实验的分析和思考、团队协作攻克实验难关等。

评价结果用于教师教学诊断和教学改进,完善学生自主学习目标方案设计,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详情见表2)。

表2 化学实验混合式教学学习评价模型评价阶段评价内容
实验前1.实验课程自主学习计划2.实验方案设计
3.在线实验资源学习掌握程度4.线上虚拟实验预演
5.实验课前预习报告
实验中6.实验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测试7.实验的成功率和实验效率8.实验数据和实验过程记录准确率9.挑战性问题提出、思考与分享10.团队经验与学习体验展示
实验后11.实验报告撰写
12.理论知识测试
13.讨论区师生互动的频率
14.自主学习方案、实验方案持续改善
15.网络搜集教学资源,制作微课视频创新性
3.行为评价是考察学生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

“现代教育评价之父”拉尔夫·泰勒(RalphW.Tyl er)提出:“评价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

但教育目标本质上是指人的行为变化,因此,评价是一个确定行为发生实际变化的程度的过程。

”[16]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H.C.Kelman)认为,态度的转变经过服从、同化、内化三个阶段,即迫于外部环境压力表现的服从阶段,内心开始接受他人态度观点的同化阶段,真正从内心深处彻底地改变态度的内化阶段。

柯氏模型认为,学生行为转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学生有转变的愿望,二是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三是促进转变的氛围,四是在转变中得到的激励,其中前两个条件最重要,即行为转变是因为学生通过教师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具备了预期行为转变的积极态度、行为转变的行动目标和行动方案。

学生获得的帮助、鼓励、肯定和赞扬以及氛围是他们行为改变的外在因素,不是决定因素。

由于学生行为的改变是渐进的,不是立即显现的,所以行为评价比前两个级别的评价更为动态、复杂和艰巨。

行为评价指标维度有:实验情感因素、实验思维方法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调控能力等行为评价观测维度;情感因素方面,学生实验兴趣和态度、实验探究和创新精神;实验思维能力方面,学生实验设计方案、分析现象并形成结论、规范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技能方面,学生实验药品和仪器地选用、实验装置连接、实验效果观测、实验数据处理;评价实验过程调控方面,学生实验过程监控、实验调节和反思。

行为评价关键内容有:如何精准、熟练地连接仪器装置;如何反复观察、比较实验现象并系统地测量数据;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何对实验采集数据进行分析描述并形成自己的结论;如何对自己的实验工作提出反思和改进意见;如何利用实验结论、模型和经验完善自己的探究学习;如何根据科学的实验问题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策略;如何确定和解释观察到的实验异常现象;如何为自己的探究性、创新性实验选择知识信息。

反应评估和学习评估能够立即进行评估,行为评价现需要考虑:何时评估,多长时间评估一次,怎样评估?柯氏模型建议课程前后都要进行评价,衡量比较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等行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课程结束后2—3个月内进行第二次评价,6个月后进行第三次评价。

对于行为评价结果是“改变不大”的学生,教师需要充分地沟通,分析原因,制定对策,采取行动。

行为评价采用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行为观察法、角色扮演法、团体影响法等,也可参考霍夫兰德(Hovland)的态度转变模型,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的“P—O—X”的“平衡理论”设计行为评价量表。

4.结果评价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和对组织的贡献度地评价。

结果评价是“反应—学习—行为—结果”最后一个层级的评价,是对个人进步成长和对组织的贡献度地评价。

通过结果评估帮助学生实现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