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生物的进化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生物生物的进化试题
1.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的层次内容有:( )
①物种多样性②种群多样性③生态系统多样性④基因多样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2.祖国宝岛台湾蝴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变异是岛上蝶类新种形式和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下列变异中不能成为蝶类进化内因的是()
A.基因结构改变引起的变异B.染色体数目改变引起的变异
C.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D.生物间杂交引起的变异
【答案】C
【解析】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和变异,变异具有不定向性;外因是:环境的定向选择.可遗
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
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ABD属于生物进化的内因,C属于生物进化的外因,ABD错误,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进化,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
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

其中,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是 ( )
A.基因突变B.选择C.物种分化D.生殖隔离
【答案】D
【解析】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知,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4.下列对生物进化理论的认识正确的是()
A.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新物种的诞生
B.共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
C.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D.青霉素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的突变体
【答案】B
【解析】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A错;共同
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故B正确;四倍体
和二倍体杂交产生的三倍体,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因此四倍体和
二倍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故C错;变异是不定向的,抗药性的产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
内在联系的能力。

5.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符合的是()
A.进化地位越高等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B.生物体所发生的变异都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喷洒农药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逐代增强
D.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答案】C
【解析】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而只有可遗传变异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
材料,故B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农药对害虫进行的定向选择,使抗药性不断增强,故C正确;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故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
内在联系的能力。

6.已知A、a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图①~③分别表示某种动物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不同的种群的
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3个种群的初始个体数依次为26、260和2600。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种群越小基因的丧失对该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大
B.②在125代时aa个体约占总数的25%
C.150代后3个种群之间可能出现生殖隔离
D.自然选择使A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答案】B
【解析】从图示看出,种群①到50代时则只有A基因,说明种群越小基因的丧失对该基因频率
的影响越大,A正确;②在125代时a基因频率为25%,而aa基因型频率不能确定,B错误;150代后3个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导致基因库差异扩大,因此可能会出现生殖隔离,C正确;自然选择可使A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

7.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菌因接触青霉素而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向着抗药能力强的方向进化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A
【解析】细菌的抗药性产生于接触青霉素之前,青霉素的使用仅起选择作用,使具有抗药性的细
菌生存下来,再通过增殖使具抗药性的细胞数量增多,而不具抗药性的细菌淘汰掉,因此A选项
错误。

8.下列关于种群和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一种群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并将基因传给后代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
D.两个生物个体交配成功产生了后代,说明这两个生物个体属于同一物种
【答案】D
【解析】同一物种个体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可以相互交配,并将基因传给后代,A正确;种群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是指同一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而物种可以包括多个种群,它们之
间可能存在地理隔离,所以繁殖的基本单位应为种群,B正确;由于种群不断的进化,所以种群
的基因频率在不断变化,C正确;两个生物交配只有产生可育的后代,才能说明是
同一物种,D错误。

9.关于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会使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有所差别
B.同一种群的雌雄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雌雄个体之间不能相互交配
并产生后代
C.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D.一个种群中,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不断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答案】A
【解析】自然选择会选择优良基因(适应环境基因),淘汰不良基因(不适应环境基因),故能
改变基因频率,故A错。

同一物种的雌雄个体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故
B错。

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是基因频
率的改变,故C错。

一个种群中,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不断改变,并不意味基因频
率改变,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
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0.假设一对等位基因A和a的基因频率为A=0.9,a=0.1,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基因频率
下降,下列对后代中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规律的分析错误的是()
A.当A的基因频率为0.6时,Aa的基因型频率最大
B.aa的基因型频率上升
C.Aa的基因型频率先上升后下降
D.AA的基因型频率下降
【答案】A
【解析】当A的基因频率为0.6时,a基因频率为0.4,Aa的基因型频率=2×0.6×0.4=0.48,而当
A的基因频率为0.5时,a基因频率为0.5,Aa的基因型频率=2×0.5×0.5=0.5,为最大,故A错。

A基因频率上升,故aa的基因型频率上升,故B正确。

A和a的基因频率为A=0.9,a=0.1,这
时Aa的基因型频率最小,为0.18,随着A的基因频率下降,a基因频率上升,Aa的基因型频率
上升,到A的基因频率为0.5时,Aa的基因型频率最大,随着A的基因频率继续下降,Aa的基
因型频率考生下降,到A的基因频率为0.1时,Aa的基因型频率最小,为0.18,呈抛物线变化,故C正确。

由于A基因频率不断下降。

故AA的基因型频率也不断下降,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
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11.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乙物种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
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
C.甲物种的基因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的基因突变,反之亦然
D.甲乙两物种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说明两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答案】B
【解析】乙物种灭绝不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甲物种的基因突变和乙物种的基因突变是独立事件;两种群基因频率可能改变。

【考点】本题生物进化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

12.下面是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要点,按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的正确顺序()
①祖先生活在缺草的环境中
②祖先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有的个体颈、前肢较长而有的较短
③为了吃到高处的树叶而促进颈和前肢逐渐变长
④只有长颈鹿和长肢的个体能吃到高处的树叶而得以生存繁殖,而颈、前肢较短的个体因吃不到
食物而遭淘汰
⑤获得性的颈和前肢变长可遗传
⑥代代选择以漫长年代进化而来
⑦经过许多年代的用进废退而发展进化的结果
A.①→③→⑤→⑦
B.①→②→⑤→⑦
C.①→②→④→⑥
D.①→③→⑤→⑥
【答案】C
【解析】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前肢长和前肢短的变异,这些
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前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前肢
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
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前肢和
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
此长颈鹿的长颈和高前肢的形成就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为吃到高处树叶不断伸长颈子形成的
变异是环境因素形成,长颈鹿的变异总是朝着有利于生存的方向进行的.综上所述,C符合达尔
文自然选择学说。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
能力。

13.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
5人,男性患者11人。

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
A.8%B.10%C.6%D.11.7%
【答案】C
【解析】人类红绿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无对应等位基因,故在计算基因频率时,全部等位基因数量要注意不算Y染色体的等位基因数,这是解题关键。

据题意,设色盲基因为X b,每位女性携带者有一个,共15,每位女性患者有二个,共5×2=10,每位男性患者有一个,共11个;全部等位基因=200×2+200×1则其频率=(15+5×2+11)/(200×2+200×1)= 6%,故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但要注意色盲基因的特殊性,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数学方式表
达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力。

14.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答案】B
【解析】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有: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据题图,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不只基
因突变,故A错;突变和基因重组以及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这生物进化的实质,B
正确;通常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的生殖隔离。

才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错;生殖隔离,指不
同物种不能相互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对物种形成基本环节的理解,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
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15.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使种群之间停止基因交流
D.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改变了基因频率
【答案】D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所以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的实质是阻断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是生殖隔离的形成。

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16.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
C.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D.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
【答案】B
【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A错误;长期的地理
隔离导致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因此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B正确;新物种的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C错误;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与生
物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D错误。

【考点】生物进化
点评:本题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17.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
A.DNA具有多样性B.RNA具有多样性
C.蛋白质具有多样性D.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A
【解析】自然选择导致生物具有多样性,而生物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DNA(基因)具有多样性,直接原因是蛋白质具有多样性。

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不育。

以物18.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
1
理撞击的方法使F
在减数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至同一个配子中,再让这样的雌雄配子结合产
1
生F。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2
A.F
1
正常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各为2种
B.物理撞击的方法最终产生的F
2
为二倍体
C.植物甲和乙能进行有性杂交,说明它们属于同种生物
D.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
1
幼苗,则得到的植株是可育的
【答案】D
【解析】二倍体与二倍体杂交产生的F
1
仍然是二倍体,但是甲乙两种生物不是同一物种,因此二
倍体的F
1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不能正常的进行减数分裂,A错误;以物理撞击的方法使F
1
在减数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至同一个配子中,该配子有两个染色体组,再让这样的雌雄配子
结合产生F
2,F
2
属于四倍体,B错误;植物甲和乙能虽然能进行有性杂交,但是得到的F
1
不育,
说明它们存在生殖隔离,它们不属于同一物种,C错误;秋水仙素可以使染色体数加倍,因此若
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
1幼苗,F
1
变为四倍体,此时存在同源染色体,该植株是可育的,D
正确。

【考点】物种和生殖隔离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种和生殖隔离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

19.现代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⑦
【答案】C
【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合理地解释了生物的进化和适应性、多样性,但没有阐述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及自然选择对遗传和变异如何起作用。

现代生物进化论是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主要包括以下四点内容: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种群是进化的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论的联系及区别。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20.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如下所示。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图中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则Z是隔离
B.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和蜥蜴新种间不能再进行基因交流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该岛上蜥蜴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
D.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控制有利性状的基因从而保留有利性状
【答案】D
【解析】图中X表示变异、Y表示自然选择、Z表示隔离,这三者是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蜥蜴原种和蜥蜴新种是两个物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生物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自然选择过程中保存有利性状,淘汰不利性状,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

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以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图为载体,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
力、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21.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B.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C.种群不同表现型所占比率的改变就说明进化
D.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答案】C
【解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

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表现型所占比率的改变,故C不正确。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

2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不包括
A.突变和基因重组B.自然选择
C.生存斗争D.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答案】C
【解析】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手段,与物种形成无关。

【考点】考查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23.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现率为7%。

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是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那么他们所生男孩中,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A.1/44B.1/88C.7/2 200D.3/800
【答案】A
【解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色盲用B、b表示。

这对夫妇都表现正常,妻子为这两种病的携带者,所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aX B X b×A_X B Y。

已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即aa基因型的概率为1%,由此可以计算出a基因的频率为10%,A基因的频率为90%,利用基因频率算基因型频率:AA基因型的频率为90%×90%=81%,Aa基因型的频率为2×90%×10%=18%,所以正常个体中,AA基因型而概率为81%/(81%+18%)=9/11,Aa 基因型而概率为18%/(81%+18%)=2/11.利用逐对分析法:Aa×A_(9/11AA、2/11Aa)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4×2/11=1/22;X B X b×X B Y后代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2。

所以这对夫妇后代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22×1/2=1/44.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定律的应用和基因频率的计算。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应用能力和计算能力,有一定难度。

24.(一)如图为对一块甲虫成灾的农田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试分析:
(1)曲线回升是通过之间的来实现的。

(2)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了作用,这种作用是(定向、不定向)的,结果导致甲虫的抗药性(增强、减弱)。

(3)根据以上分析,使用杀虫剂治虫有其缺点,主要有:
①。

②。

针对这些缺点,你认为消灭甲虫应采用什么方法较好?。

(二)下图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

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和a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
图2所示。

请据图回答:
(1)在种群Ⅰ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________。

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Ⅰ基因库中的________发生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2)由图1可知,种群Ⅰ和种群Ⅱ(选填“是”或“不是”)________同一物种。

【答案】(一)(1)甲虫与杀虫剂生存斗争(2)选择定向增强
(3)①使具有抗药性害虫的比例上升②对环境造成污染生物防治等
(二)(1)基因突变基因频率(2)是
【解析】
(一)从图中可以看出使用杀虫剂在早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甲虫的种群密度都明显下降,但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又会增加,说明杀虫剂的使用没有杀死有抗药能力的甲虫,而这部分有抗药能力的甲虫大量繁殖导致种群密度上升。

曲线回升是通过甲虫与杀虫剂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了选择作用,这种作用是定向的,导致甲虫的抗药性增强。

使用杀虫剂治虫的缺点:①使具有抗药性害虫的比例上升;②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而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等方法治虫。

(二)A′基因是A基因的等位基因,最可能是由A基因突变形成的。

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Ⅰ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由图1中种群Ⅰ和种群Ⅱ之间虽然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仍能交配产生可育后代,所以这两个种群属于同一个物种。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25.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0%,Aa的个体占20%,aa的个体占10%。

A基因和a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70%、30%B.50%、50%C.90%、10%D.80% 、 20%
【答案】D
【解析】种群中A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70%+10%=80%,a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10%+10%=20%。

【考点】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

26.随着全球范围内抗生素的广泛和大量使用,抗药细菌不断出现,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抗生素产生抗性,抗生素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成为一堆废物。

请分析抗生素对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A.抗生素的不断使用,使细菌逐渐适应而产生抗药性
B.细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
C.细菌的变异是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
D.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定向变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