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临聘人员现状将六稳六保工作落到实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我市临聘人员现状,将六稳六保工作落到实处
赵景秀十一支部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六稳六保的工作方针,二十大后又将就业和民生这两个问题,纳入首要解决的事宜。临时聘用工作人员,是解决人员就业的可行之路。
临时聘用人员是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人事编制总量外,临时聘用的岗位替代人员。这些人员由所在单位管理,经费来源一般有财政支出、单位自筹等形式。临聘人员的类别五花八门,以劳务派遣、志愿者、政府购买服务、零就业、40.50、临时聘用等形式。工种涉及保洁安保、临时教师、医务人员、社区网格等种类。在现有条件下,这些人员不仅解决了单位人手不足,还满足了特殊岗位的需要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
以我市回民区的临聘人员作为调研分析模板,此次共调研了27家委办局、学校等用工单位,涉及到的临聘人员达3200多人,工种近30多种。据调查发现,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临时聘用人员在用工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用工数量难以控制。这几年以来,虽然我市加大了各级机关整合的力度,人员编制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各单位实际上是缺乏科学合理的定员定岗标准的,为缓解单位的燃眉之急和工作压力,各单位的临时聘用人员就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尤其是城管、环卫、公安交警等单位所聘用的临时人员相对数量较大。
2.用人程序不够规范,用工情况复杂。从调查摸底的情况来
看,临时聘用人员的随意性较大,基本实行“一年一聘”的管理,脱岗、离职比较平凡。他们没有明确的考核方案,责任和义务没有明确界定,有的单位甚至都没有签订劳务用工合同,只是口头的用工协议。还有些临时聘用人员被借调和雇请的时间长了,退也退不掉,进又进不来,造成了一系列遗留问题,容易引发劳务纠纷。
党政机关聘用的临时人员主要为后勤服务岗位,但单位内部还混杂着各种各类情况的工作人员。有人事编制部门审核批准后聘用的,也有各科室自行聘用的;还有从区、市随意借调的,也有临时雇请的;有长期聘用、借用的,也有短期雇用的;有签订合同的,也有未签合同的。
3.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用人单位使用临时聘用人员可降低用人成本,减少在职人员工作量。因此,临时聘用人员被大量充实在工作的第一线,入口宽松,培训少,人员素质不齐,有的甚至在执法岗位。
4.用人待遇没有保障。临时聘用人员和公职人员一样,风里来雨里去,但他们的工资标准远低于公务员的工资。多数单位靠自筹经费的办法支付报酬。而且支付报酬的多少和时间往往由用工单位决定,支付报酬自主性较大,同工同酬难于落实。
多数临时聘用人员没有基本社会保障,不能按照编制内人员的待遇享受退休、医疗等社会保障。经调研各单位的3200人中,175人,没有任何保险,2069人,只有雇主责任险,其余的人员
为四险或五险,都没有住房公积金这一社会保障。
针对以上问题,特提出几点建议:
1.明确管理权限解决好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必须研究出台我市临时聘用人员的管理办法,减少聘用的随意性。人事劳动部门要合理确定临聘人员的工种类别和工资待遇水平,在人员素质上切实把关。编制部门要严格控制临聘人员的使用数量。财政部门要对临聘人员经费进行总额控制,尽量减少公共支出。
2.实施计划管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原则上不能使用临时工作人员,特别是执法部门。确有需要使用临时工作人员的,也必须纳入临时聘用人员计划管理范围。按照先批后用的原则,再下达临时聘用人员的用人计划。
3.临时聘用人员的经费来源纳入单位或财政预算管理,用人单位不得以劳务发票等形式支付临时聘用人员工资。
4.实行合同聘用。逐步取消后勤服务人员身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新增临时聘用人员一律实行合同聘用。逐步建立人编分离、人员自聘、合同管理的机制。
人事劳动部门确定用人单位临时聘用人员岗位数,用人单位在下达的指标内按照公开、平等的原则,自行考核,确定临时聘用人员,与受聘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
5.加大推行劳务派遣。临时聘用人员可以实行人才派遣制度,来规范临时用工行为,保障临时聘用人员的合法权益。临时聘用人员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签
订劳务协议。从制度上切断了劳动者与用工单位的依附关系,只用不管,单位可以获得选人用人的自主权,择优而用。
6.加强检查监督。严肃组织人事纪律。各级机关、事业单位要对现有临时聘用人员进行全面清查。人事劳动、纪检、财政和机构编制等部门要加强对单位聘用管理工作检查监督,要视情节追究相关责任人的纪律责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岗位设定报酬,劳动者凭借自己的技能和素质上岗,这样才能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应。因此,规范临时聘用人员管理,控制行政运行成本,保障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临时聘用人员的合法权益,使临时聘用人员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已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