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基金逆势崛起:模式、问题与对策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产业基金逆势崛起:模式、问题与对策5篇
第一篇:文化产业基金逆势崛起:模式、问题与对策
文化产业基金逆势崛起:模式、问题
与对策
经济下行时期,逆周期的文化产业呈现出独有的生命力。
再加上其整合多行业资源与技术产业链的复合型特征,使文化产业成为当下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引擎,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也迎来最好的时代。
文化产业的发展由于具有“逆周期”的特点,即经济整体下行时,文化产业却有可能发展,如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报告,2009 年后世界经济出现了衰退,这是自二战后全球经济出现的首次负增长,但文化产业却呈现出强劲上扬势态,反经济周期发展的特点可见一斑。
另外文化产业具有复合型特征,整合多行业资源与技术,形成产业链,让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
如日本的动漫产业,其发展涵盖漫画出版、动画制作播出、版权衍生品生产及销售、以及主题园区或主题店,多模式的发展在增加就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近几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也在加速发展,相应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十分迅速。
一、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现状:蓬勃发展却又分布不均
根据新元文智报告统计,自2007年至2014年底有93只文化产业综合股权投资基金,其中仅2014年一年新增加51支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2015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设立数又上一个新的台阶,从对清科私募通数据的初步整理结果看,2015年成立了128家文化产业投资基金,59家披露募资金额,其中首期募资金额约464.3651亿元。
(一)、2015年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区域分布
2015年128支文化产业基金中有80支分布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福建地区,占总基金数的62.5%,其中北京地区以新增25家基金独占鳌头,上海以新增21家基金数紧随其后,由此可见,一线城市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地区。
(二)、2015年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拟投资行业
根据新元文智报告知2014年文化产业基金主要投资领域集中在影视、移动互联网、旅游等行业,而2015年略有不同的是投资领域前三名分别是影视、文化创意、与旅游,三者
占比分别为27.14%、16.19%、10.95%,传媒与互联网紧随其后,居第四与第五名。
可见,在文化产业的“抗衰”性及我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基金也聚焦于影视、文化创意与旅游等文化行业。
具体占比情况如下:
(三)文化投资基金的模式
通过对2007年以来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梳理可知,目前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模式主要有三种:政府财政主导模式、国有资本主导模式及创投机构主导模式。
1.政府财政主导模式
该模式是以中央或者地方财政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以直接出资方式联合文化企业、金融机构等发起设立,目的是引入新的财政投入方式、落实我国的产业政策,其投资行为受政策导向因素的影响较大,基金的规模较大。
如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是唯一的一支国家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由财政部、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等联合发起,总规模200亿元,首期募集41亿元。
其成立目的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文化产业振兴发展规划,探索财政投入方式转变等。
重点投资于新闻出版和发行、广播影视、文化艺术、文化科技、文化休闲、网络文化及其他细分文化及相关行业内符合国家法规、政策和政治导向的未上市企业进行投资,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域、跨行业改制重组和并购以及文化资源的整合和结构调整。
已经投资了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百事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教育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几十家公司与项目。
2.国有资本主导模式
该模式基金的发起人通常以大型国有文化企业或集团为主,具有较强的国资和行业背景,通常围绕主要发起人的产业链战略布局、集
团内企业发展壮大以及区域文化产业发展重点任务而展开投资,政府对该类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影响是通过国有资本间接实现的。
如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成立于2009年4月,基金规模50亿元人民币,是中国第一家专注于媒体及泛文化产业的大型产业投资基金,致力于国内外TMT及泛文化产业的投资。
基金的主要发起方及出资方,包括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原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控股的上海东方惠金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国家开发银行下属的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大众公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上海大众集团资本股权投
资有限公司、招商局中国基金下属的深圳天正投资有限公司、宽带资本等机构。
3.创投机构主导模式
该模式通常由创投机构为主要发起人,发起人投资经验丰富、资金管理能力较强,基金规模一般不大,投资行为以市场为导向,有的基金为整合地区或产业资源,还会引入具有政府或国资背景的机构作为联合发起人。
如芒果海通创意文化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成立于2014年,目标规模5.00亿人民币,海通开元、芒果传媒、厦门建发、中南重工四方共同发起设立,各方分别出资5000万元、1.5亿元、1亿元及1亿元,各占10%、30%、20%及20%;其余1亿元投资额由四方共同向其他投资者募集,芒果传媒和海通开元(或其指定方)各自成立一个全资的投资管理公司,共同管理该文化投资基金。
二、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前景广阔、经久不衰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蓬勃发展的原因一是因为近十多年业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加,居民消费处于转型期,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二是因为文化产业“抗衰”性,吸引众多基金投入。
(一)、收入增加、消费转型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的提高,人们的消费也会升级,如从食品、服饰等生活必需品到汽车等耐用品的升级,再到文娱需求的升级,这一升级模式不可避免的对影视、旅游、文化创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如下面几幅图所示,随着城镇就业人员
的工资水平提高,十年间工资水平提升了3倍,在这一收入水平的提升下,消费升级模式也再次上演。
国内旅游消费直线上长,国内游客人数从2005年的12.12亿人次上升到2014年36.11亿人次,旅游总花费也从5285.8亿元上升到30311.86亿元。
而电影票房收入在近几年更是呈现爆炸性增长,2002年国内总票房9.2亿,国产影片票房5亿元,而到2015年国内总票房440.69亿,增长了40多倍,国产电影票房收入达到271.36亿,增长了54倍。
另外历年票房排行榜第一名的票房金额近年来也创出节节新高。
如图所示,在2003年,电影票房收入低谷时,电影票房第一名《手机》收入不过0.53亿元,而2015年《捉妖记》电影票房收入为24.38亿,这一纪录保持了不到半年便在2016年初被《美人鱼》以33.82亿的票房超越。
收入增加、消费转型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吸引了众多基金对文化产业的青睐。
(二)、文化产业的“逆周期”性 1.文化产业的逆周期性
文化产业的“逆周期”性指在经济下滑或其它行业经济增长不振,增长率急剧下降,甚至负增长时,文化产业却以远高于其它产业平均增长率的速度发展,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文化产业之所以具有这种效应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第一,“口红效应”,所谓“口红效应”,指在经济下滑人们收入降低时对低价产品偏爱的趋势。
在经济整体下滑时,社会的总消费将趋于谨慎,会减少或推迟对汽车等耐用品的消费,相反,却会增加口红、化妆品等相对廉价商品的购买,这种行为即不会降低消费者的财务安全感,又可以让消费者获得精神放松和美感。
与此类似文化消费满足的是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使人获得心理安慰,因此在经济下滑时消费者会增加对文化产品的消费,此时影视业、娱乐业会因“口红效应”而逆势增长。
第二,文化产业可以吸收其它行业最新的科技与优点,进行产业整合,实现一条龙的产业化。
如近期制作水平的提升、互联网因素均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又如日本的动漫产业,其发展涵盖漫画出版、动画制作播出、版权衍生品生产销售、以及动漫主题园区或主题店,多模式的发展在增加就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第三,文化产业具有相对稳定性。
房地产、汽车等耐用品消费产业会因原材料价格的涨落而波动,而文
化产业是智力型为主的产业,是知识和技术创新为主的产业.它的发展主要依靠人们对知识的开发和应用,关键在于创新能力,受生产资料价格波动的影响不大。
2.文化产业“逆周期”性的表现
文化产业“逆周期”性的表现,远可追溯到大萧条后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行过百万份、好莱坞的诞生与发展、米老鼠系列的流行、卓别林、秀兰·邓波儿等一批电影明星的产生。
近可看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日韩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如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始发于泰国,随后扩散到日本、韩国等国,作为东南亚国家的主要投资国和产品出口国,日本制造业受到重创,经济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
为了尽快克服经济危机,日本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重点从制造业转向文化产业,到2003年,日本销往美国的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是出口到美国钢铁总收入的4倍,而韩国的影视业也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迅速发展,影视剧出口巨增,1995到2003年间增长了近150倍,目前,韩国已成为世界文化产业大国。
三、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主体单
一、区域布局同质化
毫不讳言,文化产业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政治属性,这造成了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财政和国有独资公司为投融资主体的现象,民营资本、外资、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占比有待提高。
另外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在区域布局上也趋于同质化、且区域分布集中,如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遍地开花,文化产业园区雷同,区域性文化产业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现象较严重。
(二)、可投标的企业少、投资领域集中
近几年来,文化产业基金发展迅速,但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影视、游戏娱乐和文化创意方面,同质化问题严重。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因为这些产业产出快、投资周期短,二是因为其他细分产业可投标的企业过少,因此基金过热的集中在某几个细分领域,这种状况不利
于整体产业健康和快速发展。
从产业本身角度来讲,国内文化产业企业整体不成熟,文化创意不足、盈利模式不清晰,也使得国内文化产业基金与可投项目之间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从投资基金角度讲,资本逐利,大多数投资基金偏好投资于未来两三年能上市的企业,但我国文化产业市场化起步晚、条条框框限制多,受行政体制的影响比较大,成长性较弱,因此考虑到政策风险,投资基金对一些行业保持观望态度。
(三)、文化产业投资环境不够完善
文化产业投资环境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完成,限制较多,社会资本进入我国通讯社报刊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新闻媒体行业被严格限制,即便细分行业允许社会资本进入,也有比例要求,不少优质文化资源仍未能进入市场,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对象还有待进一步扩大。
二是税收、财政政策扶持不足;三是退出机制不完善。
四、国外经验借鉴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模式上受各国经济、政治、文化与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各有其独特的特点。
如在欧美国家,中央政府成立了专项基金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支持,而在亚洲,以韩国为代表,文化产业专项基金在该国的文化产业崛起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韩国总统朴槿惠在2014年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创意经济的概念,明确韩国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作为战略目标。
(一)美国:种子基金模式
美国的文化产业十分发达,这与其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以及完善的投融资体制密不可分。
总体看,美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是政府引导、民间资本为主的融资体系。
其运作机制和模式体现了“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的特点,以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NEA(National Endowment for Arts)的运作模式为例,该基金成立于1965 年 9 月 16 日,主要经费来源是国会拨款,组织结构定位为非行政序列,以基金资助、协议信托方式为主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但在资助的同时,为降低资助对象对拨款的过度依赖,NEA注重受资助机构自身的筹资能力,申请者
需要证明其创意得到社会认可并获得捐赠,若社会捐款没有达到一定比例,申请者很可能无法通过艺术委员会的评审。
背后的运营逻辑非常简单,资助标准是申请者的文化创作及创意已经得到市场或社会认可,反过来看若得到NEA的资助,证明其是经过重重审查,是可行的。
因此这种模式也动员了社会力量来对艺术项目的资助,进而发挥了NEA 作为种子基金的示范功效。
这种“种子基金”的示范效应非常强大,往往一美元的 NEA 资助,可能为受助对象带来更多的捐助。
(二)英国:彩票筹资模式
在欧盟,彩票基金是国家对文化的资金支持的重要来源,如芬兰、意大利、英国的文化资金三成以上来源于彩票基金。
以英国为例,为了弥补政府财政资金的不足,英国设立了国家彩票基金,每年彩票总收入中近三分之一的资金用来支持文化、艺术、体育、教育的发展。
但管理模式与美国不同,英国的筹资和资金运用是分开管理的,彩票的发行和管理由国家彩票委员会负责,而资金分配由12家非政府机构负责,如英国电影协会、英格兰艺术委员会、英格兰体育理事会等。
这 12 家机构将负责分配彩票收入的具体投向,并且每家机构有各自重点资助的项目。
(三)法国:合作社型模式
这种模式的是以行业自身收入为主、资金自给自足又抱团取暖,主要特征是从文化产业子行业的营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形成专项基金进行管理和分配,以法国影视产业基金为例,设立了影视产业发展的专项资助基金。
该专项资金由法国电影中心负责管理,按比例抽取影视作品在影院、电视台等媒介播放所产生的收入作为资金来源,并严格限定基金的用途,规定资金只能用于电影产业内的持续生产和经营,根据特定条件进行分配,并返还给生产、发行,以及放映三个环节的主要参与者,资助的重点对象包括本国故事长片、合拍片、外语片、短片等影片的拍摄。
申请者必须是获得了拍摄许可的法国影片,制片人拍摄新片时,可以从该基金账户中获得资助。
(四)韩国:“大文化”产业资产配置型
这一模式主要通过成立一个大型的文化产业基金项目,对文化产
业各个子行业基金进行统筹运作,如韩国文艺振兴基金成立于1972年,由韩国文化艺术委员会负责具体管理和运营,资金来源包括政府拨款、个人或企业法人捐赠、以及基金运营获得的收益。
另外还成立“文化产业专门投资组合”,这种组合会以风险投资的形式,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文化产业,拓展了文化产业的筹资渠道,让政府和社会资本良性互动共同对文化产业进行投资运作。
五、文化产业基金发展建议
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在运作上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多沦为资本运作平台,在企业上市之前突击进入,而不是资源整合平台。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功能在于通过挖掘有潜质的文化企业,使它们占有更多的资源,推动其发展壮大,因此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应为文化企业提供咨询、管理、创意发展与并购等各类服务,毕竟文化产业是复合型企业,需要吸纳多行业最新技术与创意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从国家层面看,我国应完善资本退出机制,加快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拓宽文化产业基金退出路径。
另外还需要完善财税制度,完善融资体系,以及构建知识产权与文化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为知识产权资产化、证券化打下基础。
从投资角度看,文化产业基金应加大对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的投资。
文化产业中好的知识产权意味着好的内容,好内容的影响会经久不衰,且具有“网络效应”,受众面会越来越广,甚至代代相传。
如《西游记》被翻拍多次,金庸一系列的小说也被翻拍多次,时代在变,其内容却经久不衰。
【版权说明】文章来源:元立方金服
第二篇:文化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和对策
刘朝来重写稿
实文化强省战略部署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民进安徽省委
一、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文化强省战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指导思
想、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步伐不断加快,文化产业连续5年增幅30%以上,创造了全国瞩目的“安徽现象”。
但是从整体上看,我省文化的产业基础仍然十分薄弱,文化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的跨越任务十分艰巨。
一是规模和经济总量不足。
2009年,我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不到40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约为3%, 而同期北京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接近GDP的10%,上海约占8%、广东为6.7%、湖南为5.1%。
即使在中部地区,我省也处于中后位次。
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十二五”末,文化产业要实现增加值1000亿,任务艰巨;二是特色和优势产业不足。
文化领域条块分割,规模普遍偏小,规模大、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高、具有规模效应和带动作用的市场主体数量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文化产品区域特色不显,品种不多,竞争力不强。
文化资源、文化企业、文化品牌的培育整合、配置优化、引导管理力度不够,低层次运作、小环境发展、松散性管理导致资源优势很难转化为品牌优势和产业优势。
影响我省文化产业化进程的因素很多,与文化强省的要求比,主要表现在“四个不适应”。
一是文化产业化意识不适应。
调研显示,关注文化的教化、喉舌、阵地等社会效益,轻视甚至漠视文化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运作的现象仍然存在,在这种思维定式之下,文化建设在一些地方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中难以摆上应有的位置。
相关管理部门习惯于在从政治角度和社会效益上“定条例、设门槛”,重事业、轻产业,重评奖、轻市场,重投入、轻产出的工作模式仍未彻底改变。
文化产业意识的淡薄,直接1导致文化建设缺乏市场视角与考量,许多有产业价值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现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二是人才队伍建设不适应。
我省文化人才总量不大,结构呈现为“三多三少”,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人才较多,现代创意文化人才少;专业研究的人才较多,熟悉文化市场、擅长资本运作的经营人才少;具备基本专业素质的人才较多,高层次和复合型领军人才少。
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三是投融资的体制和总量不适应。
一方面,我省文化建设投入基数偏低,据文化厅的统计,2006-2008年,我省年人均文化事业费分别为5.85、7.4、8.5元,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居全国第30、28、29位,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
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大多实行的准入制,部门、行业、地域及所有制的准入限制、不计投资回报的事业型单一投资方式、加之文化产业法规体系的不完善,都造成民间资本和外资对文化产业只能望而却步。
四是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不适应。
我省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也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尽管如此,管理体制的改革仍然任务繁重。
就文化产业发展而言,目前急需解决的有各自为政,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缺位与越位并存的问题;严重影响资源和要素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制约市场微观主体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的行业壁垒问题;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三项制度建设问题;投融资渠道不畅、法律政策不完善的问题;运行机制僵化,管理体制缺乏活力的问题;人才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方式与手段落后的问题等等。
二、加快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落实“文化强省”战略,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氛围。
落实文化强省战略,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前提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文化在促进经济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建议省委、省政府将文化建设、包括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各级党政机关的工作目标和考核体系,使“文化强省”战略目标,具化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指标和各项政策措施,细化为各级政府的工作任务、各级领导的考核评价指标。
积极实践和破解我省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和氛围,2.整合文化资源,打造一批特色园区和重点产业集团。
我省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已初显成效,报业、出版、发行、演艺、广电五大集团发展势头迅猛。
我们认为,应依托这些大型集团和省“861”规划项目,重点支持优势企业的立体联合和跨越发展,推动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的资源整合和战略重组,组建一批集约化水平高、产业集中度好、技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