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典型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辅导案例(一)想揍人的男孩
[案例]
吴某,男,15岁,我校高二年级学生。

入学初,他发现自己看到不顺眼的同学就不由得握紧拳头,想揍人。

他明知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但他控制不住自己。

这种冲动十分强烈,使他苦恼不堪,以致不得不整天躲在宿舍里,连课也害怕上。

[分析]
小吴主观上能感觉到有一种不能克制,不可抵抗的冲动(想揍人)存在,而且也意识到这种冲动是不合情理的,没必要的,但不能控制自己,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强迫症。

因为,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使他极度焦虑、恐惧,因此,这是一种典型的冲突性心理疾病。

访谈中,我了解到一年前小吴在初中时,因考试成绩落后从加强班调到普通班,坐在他后面的男生颇爱玩恶作剧,经常在他背上贴胶带、涂墨水,小吴与那位男生经常闹矛盾。

矛盾愈演愈烈,有一次,那位男生叫来一帮弟兄在下晚自习的时候将小吴打倒在地,并且每人向他挥了一拳。

从那以后,小吴满脑子都是那晚的情景,他在日记里发誓:以后只要有人欺负我,我一定要复仇。

[辅导]
第一步,通过启发式谈话,引导小吴发现自己思维上的不合逻辑的因素。

“小吴,每个人无故被当众欺侮后,心里总是特别难受,我能理解你当时的心情,一个人的心灵受伤远比他的身体受伤更为严重。

特别是像你这样自尊心很强的男孩,你当时一定想找个缝钻进去,永不出来。

是吗?”
为拉近与患者的心理距离,与患者进行共情是必要的。

“那样的奇耻大辱我受不了,现在大家都知道我是个懦夫,我要报仇,要让他们知道我不是懦夫。


在患者自我暴露的基础上,分析其深层的认知结构,不难看出,他对被人打这件事的负性影响评价过高。

“可是你现在换了环境,没有人知道你的过去。


“这所学校有我的老乡,我原来班上的同学肯定告诉了他们,他们肯定把这件事告诉了我现在的同学,所以大家都知道。


小吴在认知过程中犯了逻辑错误,因此导致了他不合情理的情绪和行为。

“小吴,当你看到别人无故被欺,你会站到哪一方,支持谁?”
“应该是有理的一方。


“一般说来,人都是有正义感的,肯定会站到有理的一方。

据我所知,你当初是无故被人欺负的,你想想你的同学会支持谁?”
“现在想来应该是我。


“这就对了,既然他们支持你,他们还会嘲笑你吗?能不能告诉我,你从初中到现在看到过多少次打架,每次被打的人穿什么衣服,长得怎样,叫什么名字?”
“记不太清了。


“是啊,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情太多了,我们要记的东西很多,我们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对于那些与我们毫不相干的事情,我们是不会去记的。

像你一样,别人也不会把你被打这件事放在心上,因为这与他们也是毫不相干的。

事实上,你的同学也许早已忘记了这件事,而你却坚信他们一直记得,并且逢人就说,还嘲笑你是个懦夫,这就是你的病因所在。

你过分夸大被打的消极影响,这是一种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观念,这种错误的观念继而导致了你不适应的情绪和行为。


“老师,听您这么讲,我现在觉得这件事真的不值一提,只是我想得过于严重而已。

您不愧是心理辅导老师。


第二步,用过度校正法来治疗强迫行为。

当小吴认识到自己认知上的偏差后,我采用过度校正法,对其进行治疗。

所谓过度校正法,是厌恶疗法中的一种,其原理是“物极必反”,由渴望抡拳头揍人到反复揍人,引起生理疲劳,心理厌恶,多次以后就会对揍人产生恐惧反应,利用这种恐惧反应,使患者形成对这种不良行为的逃避或者避免。

因此,建议小吴每次想揍人的时候,不要控制,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去揍人,直到疲劳为止。

这样持续一
段时间,症状会自然减少或消失。

当然,我不是让他揍真人,而是让他去心理宣泄室揍沙袋、橡皮模拟人。

[效果]
一周以后,小吴的班主任来告诉我小吴的情况有所好转,能坚持上课了。

小吴后来也找过我两次,主要是同我闲聊,我把第一次见面时是他交给我的那一篇日记还给他,并祝他以后心情愉快,学有所成。

[思考]
本案中,小吴产生强迫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固然有他自己性格上的原因,但他在高中时,一帮同学将他打倒在地,每个人都对他挥拳头的事情对他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他产生这种强迫行为的直接诱因。

心理辅导案例(二)觉得读书没用的男孩
案例概述:
钱某,16岁,我校高二年级学生。

此案例中的男孩,第一次进入心理咨询室并不是自愿的,他认为自己没有心理问题,是班主任非让他找老师的聊聊的,他坦率地告诉老师,他觉得读书没有什么用,理由如下:首先,他觉得高中所学的知识以后工作跟本就用不着。

其次,他列举许多大企业家都只有初中或小学毕业,而读过大学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人却比比皆是。

第三,他认为能力比知识、学历更重要,而现行的教育体制培养出的人大多是高分低能的“残疾”人,他不愿将时间花在努力学习变成书呆子上。

男孩前来咨询,显然是有备而来,针对他这种振振有词的观点,老师得用巧妙的方法进行引导与驳斥,老师先让孩子做一个测试:如果有个地方藏着无价宝藏,但要到那地方必须过一条水流湍急、地势险要的河,问这个孩子是否愿意为过河花时费力建造一艘大船?男孩当然愿意。

老师接着问他,过了河后,这艘船再也用不着了,是否会后悔?是否认为造船无用?
老师以这个形象的比喻启发男孩,事实上,中学所有学习过程正如造船,而无尽的宝藏是人生的未来,中小学的学习锻炼了人的思维,而思维的锻炼需要一定的载体,那就是学科知识,再者,现在的课本与生活联系还是较紧密的,现在用不着并不代表以后也用不着。

老师让孩子认可中学知识还是有用的之后,又继续引导男孩:“现在你高二了,与那些只小学初中的亿万富豪相比,学历已算高了,既然认为读书无用,何不退学创业,没准若干年后又是一个亿万富豪。


男孩认为这不现实,因为时代不同了,老师又引导男孩说出这个时代创业成就亿万富豪的人,像张朝阳、李彦宏、杨致远、马云等人,在引导讨论中,让男孩认识到:1、能力与学历并不矛盾,如果能力强,加上高学历,就如虎添翼;2、成绩好,意味着某些能力较好,因为学习更是非智力因素的体现,比如自控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意志力等;3、中学是人生学习大好时机,错过很难补上的,更要抓
紧时间;4、学历低的成功人士并非青少年学习不努力,而很多人是因为社会或家庭原因不能继续读书的。

第一次心理辅导,老师让男孩对读书重要性有所了解。

随后的心理辅导,老师则针对男孩子产生读书无用论的心理原因进行挖掘,在交谈中,得知男孩刚上高一时也满怀梦想,希望在这所重点中学努力学习三年,能考上心目中的名牌大学,但梦想却在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失利中击得粉碎,经过几个反复的“调整-努力-失望-调整”后,他彻底放弃了,开始否认自己,破罐子破摔,成绩也
直钱下滑。

这样到高二下学期,他对学习变得无所谓,不但不学习,甚至认为学习没用,讥笑那些努力但成绩不能提升的同学……男孩说到这里,停顿下来,困惑地问老师:“您是不是觉得我无药可救了?”
老师告诉男孩,恰恰相反,他内心深处依然怀有希望,只是经过重重打击后,内心无法承受,选择这种心理学被称为‘合理化’的方式来求得内心安慰。

这种“合理化”又称为“文饰作用”指一个人
无意识用一种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自己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使其变得可以接受。

这种合理化有
两种表现:一是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不好的;二是甜柠檬心理,即当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柠檬时,就说柠檬是甜菜的,这两种心理都是掩盖其错误,以保持内心安宁。

老师通过剖析,让男孩明白,他表面看来厌恶学习,实质上是屡受打击后形成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这种防御机制像毒品一样麻醉他,如果他不断应用这种防御机制,长期不愿面对现实,会让现状变得越来越糟,以致形成恶性循环,不能自拔。

老师在辅导男孩的过程中,帮男孩打破恶性循环后,再通过关在玻璃水箱中的鲨鱼经过多次挫折后,连近游在身边的热带鱼都不去吃的故事,让男孩认识到,自己先成绩无法提高的原因在于学习方法
不对,后来是因为缺乏信心,实质上,他本身的实力并不差,从而帮他树立自信心,在后来的辅导中,与男孩一起探讨好的学习方法,
逐步引导成绩进步,而进步的成绩,又激发男孩下一步的自信心,男孩不再厌学了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三)我是全班最自卑的人案例介绍
王红红,女,某中职学生。

“我感到自己是全班最自卑的人。

”这是王红红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我细细地咀嚼着她这句话的意思,等待她做出进一步的解释。

“真的,我不知道怎样才能讲得清我此刻的心情。

”王红红接着对我说:“我自己长得不好看,我很自卑。

在班上男同学、女同学都用一种轻视的眼光看我,当我语文作文写得好,老师表扬,让我在班上宣读时,下面就有人窃窃私语地说些难听的话,‘这个作文是她写的吗?’‘我看是别人帮写的吧?’当我拾金不昧,做了好事不留名,后来失者通过其他渠道将感谢信送到学校,我受到学校表彰,上台领奖,下面却有人说道,‘她怎么也能上台领奖,为什么这样的好事都给她遇上。

’我听了心理很不好受,难道我就不能与别人一样生活吗?‘我就低人一等吗?’”
说着,王红红忍不住淌出泪来,她用手捂着脸,鼻子一抽一抽的。

我连忙给她递上纸巾,轻声说道:“别着急,慢慢讲。

”她仍饮泣不止,双眉紧锁,一直擦着眼泪。

趁这工夫,我仔细端详了她。

身材瘦小,穿着很宽松的校服,显得有些发育不良似的,她的脸瘦长瘦长的,布满了粉刺,她的皮肤颇为粗糙,头发有些蓬乱,她的神态显得很疲倦,眼圈略有些发黑,表明她连日来睡眠不足。

凭直觉,我感到王红红是那种对自我十分敏感的人。

案例分析
通过王红红的述诉,运用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她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认为是自卑的个人的“理想我”与“实际我”失调的结果。

大多数人都在心中构想一个“理想我”希望自己能尽善尽美,希望自己的学习出类拔萃,自己的容貌人见人爱,希望老师经常表扬自己,父母在日常的言谈之中,对自己倍加赞赏。

一旦自己的现实中的表现达不到“理想我”的要求,“理想我”与“现实我”严重失调,就会感到心理紧张,产生“我不如人”的感觉,产生自卑心理。

辅导方法
针对王红红的心态,我采取了三个咨询步骤。

1、帮助王红红宣泄出她的不良情绪,调整她的心态,使她能够积极地面对新生活的挑战。

王红红已经陷入了自卑的沼泽中,认定自己是全班最自卑的人,这表明,她过于扩大了自己精神痛苦的程度,看不到自己在新的环境中的生存价值。

因此,我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促使她宣泄出内心的精神痛苦,并对此尽量表现出同感与理解。

“王红红,你现在真是活得很辛苦,我非常理解你此刻的苦闷心情,我想如果我面临你现在的处境,我也会感觉很不好受的。

”这是我常用的一句话,也是我的由衷之言。

听了这句话,王红红紧锁的眉头在渐渐地松展,同时,我还肯定了她来寻求心理咨询的举动。

“当一个人面临如此巨大的精神压力时,他也需要得到专业人员的帮助,以更快,更有效地摆脱精神压抑,重振起来……”
我讲了几个实例给她听,使她产生了这种“原来许多人也同我一样呵”的平常感,对于王红红不良情绪的宣泄十分重要,它使王红红意识到,在社会上还有许多人也像她一样感到自卑,感到压抑。

所以,她无需过于看重个人精神痛苦。

我在她面前体现出这样的亲切感,平易感,为的是使她在不知不觉中重建自信心。

2、我竭力引导王红红把比较的视野从别人身上转向自己,这是使她重建信心的关键。

王红红的自卑是在与同学相比中形成的,她感到自己好像是天鹅群中的一只丑小鸭,相貌平庸,别人瞧不起。

我跟她谈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当我只想着与别人比较时,我永远会感到自卑,不如人;而当我想着与自己比较时,我才会感到自信,此时此刻,需要学会与自己相比来维持自己的干劲。

相貌不代表一切,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

你认真学习,品德优良,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自己的骄傲,你应该为此而自豪。

不管别人怎么说,你学会向自我挑战,向自卑挑战。

3、我通过和她父母沟通,让家长给予她更多的关爱,用火热的心去融化她内心的坚冰。

我到她家进行家访,把事情跟她父母反映,争取家长们的支持,希望父母亲更多的给予她父爱、母爱,我用实际行动关心她的生活,她父母亲为之感动不已,表示要好好地关心、爱护她,帮助她克服自卑感,重振自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王红红从自卑的漩涡中爬出来,去拥抱自信的阳光。

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心理辅导案例(四)——我用拳头保护自己【辅导个案】
强悍的外表通常是为了掩饰一颗脆弱的心灵。

而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在那些背景比较特殊的学生身上出现,他们难以融入集体,他们会选择一些特殊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下面的故事只是许多故事中的一个,却已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对于这些孩子的责任。

同时,我也更深切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心理教师,更需要微笑面对挫折的勇气。

第一次见面他没有说一句话
我认识阿辉是在去年9月的一个闷热的下午。

“金老师,你看看,阿辉又打人了,上次我已经警告过他了,再这样下去,就要他回老家了。

你看,现在还摆这张脸给我看,真是气死人了……”高二年级的
班主任王老师气呼呼地拉着个男生冲进了我的办公室,气愤地诉说着。

其实,阿辉这个名字我早有耳闻,因为他平时卫生习惯较差,经常一周不洗澡,晚自修总是在看武打书,而且常常说谎,据说有好多老师受过他的骗,因此在学生中颇有名气。

我一边听王老师诉说,一边仔细打量站在班主任身后的他:健硕的身体,一张异常苍白的脸,头始终低着,我甚至看不到他的眼睛,头发乱糟糟的,看得出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洗了,两只手垂在身体两边不停地晃动着。

王老师讲了一会,看了一眼身后的阿辉,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他把我单独拉出了办公室,轻声对我说:“小金,这孩子已经几次违反
校纪校规了,同学们都不愿理睬他,学校已经考虑劝其退学了。

我真为他可惜,从农村考到我们学校不容易呀!为了他读书,他妈妈受了不少苦,真的退学了,他妈妈怎么受得了!唉……我也说过他很多次了,没用。

只能拉到你这里来,你和他谈谈,希望有点儿用。


“我试试看吧!王老师你别生气了,小心自己的身体。

”目送着王老师走远,我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家长为孩子付出了很多,老师又何尝不是呢!
回到办公室,我搬了张椅子让阿辉坐在我的对面。

这是我作为心理辅导老师一直坚持的原则(即便学生做错了什么事):以真诚、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来询的学生。

我面带微笑地说:“我想,你应该认识我……”我首先作了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但我对你并不是很熟悉,你能谈谈你自己吗,比如
说兴趣、爱好?”
他看了我一眼,很快又低下了头,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看着他不以为然的表情,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为了缓和一下气氛,我站起来,倒了一杯水给他:“来,喝口水,是不是刚才王老师批评你,你心里不舒服?”我看着他,期望能有所
转机。

他慢慢拿起水杯喝了一口,然后不停摆弄着那只一次性纸杯,仍然保持着沉默。

就这样僵持了几分钟,我虽然还是面带着微笑,但心理已经异常慌乱了。

虽然我的咨询经历不是很长,但接触到的个案也不少,像今天这样沉默的会谈还是第一次碰到。

“我该怎么办呢?”我
不断地问自己。

这时,我忽然想起大学心理咨询课中老师曾经讲过会谈中的沉默,老师告诉我们,沉默往往是人思考最深入的时候,因此,允许来访者保持沉默是对他最好的精神支持。

阿辉是班主任拉来的,并不是自己主动来访的,肯定有抵触心理,因此,他有保持沉默的权利。

于是,在一个闷热的下午,我和阿辉面对面坐着,一句话也没有。

我惟一做的就是给了他一包纸巾,因为他满头是汗。

就这样,坐了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我开口了:“阿辉,今天你先回寝室吧,如果你
愿意的话,我们再约时间谈谈。


阿辉抬起头,带着一种怀疑的眼神看着我,在我微笑的目光中,他离开了。

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里,忽然感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奇怪的味道,阿辉可能有好几天没有洗澡了。

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是非常关注自己外表的,为什么他不是?难道就因为这个原因,同学们不愿意接受他吗?为什么明知打人是错的,他还要屡次犯呢……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一连串的问题。

一个星期后的家访,使我找到了一些问题的答案。

家访
为了更了解阿辉,我特意和他的班主任到阿辉家家访,也是去通知阿辉被停宿的事。

那是在气候宜人的10月,我第一次来到了那个美丽的小岛,对于久居城市的人来说,小岛之行应该是一次不错的放松机会,但是我的心情异常沉重,甚至有一丝难以名状的痛楚。

坐在阿辉家简陋的房间里,听着他母亲的讲述,我想,我已经找到了阿辉问题的症结。

阿辉从小体弱多病,父亲长期在外工作,他始终处在母亲的严格保护之中,母亲的过分保护使他缺少最基本的人际交往,逐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内心也希望有正常的人际沟通与交往,可是缺乏必要的技巧和手段,缺少自信心,想与人交流可又害怕。

因此他始终处在心情压抑的状态中。

当他受到不良的游戏以及武打书的刺激后,就产生了一定的攻击倾向。

而攻击行为又使一向不受人关注的他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使他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甚至有种前所未有的欢悦感。

另外,从小在偏僻的农村长大的阿辉,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面对周围的繁华和各种物质上的诱惑以及身边同学优越的家庭环境和较
高的消费水平,他的心理渐渐产生了不平衡,这是很正常的,可惜的是他没有积极地去调整这种不平衡,而是采取了消极的办法去弥补这种心理上的不平衡。

离开阿辉的家已是傍晚时分,在路上,我制定了一个咨询的计划。

可阿辉会不会来找我呢?家访以后的几天,我一直处于矛盾之中,很想去找阿辉,但又更希望他来找我,如果他能主动来找我的话,那么事情就成功了一半,但如果他不来,那一切都将化为泡影,我该怎么办呢?
没过多久,事情有了转机。

我和他签了一份君子协定,每周的周三,我都会在心理咨询室值班。

那个周三,我坐在咨询室里,心里一直盼望着阿辉的到来。

时间在一点点过去,我的希望也在一点点破灭。

“金老师,我可以进来吗?”阿辉出现了。

“当然,当然,快请进。

”我真有些高兴得不知所措了。

“我很高兴你来找我。


“金老师,你是不是觉得我很讨厌,同学们都是这么认为的,他们说我很臭,还是个暴力主义者,我觉得没有人喜欢我。

我觉得我根本不应该离开家乡到这个学校来。

”阿辉一口气说了很多
“初三毕业的时候,是谁选择到这个学校的呢?”
“我自己,我觉得来市区可以学到更多,而且会有更多的机会。


“看来你是一个很上进的人。


我分明看到了阿辉眼中有了一丝光彩。

“高一刚来时,一切都很好,但渐渐地一切都变了,同学们都离我远远的,我也不愿意读书了,脾气也变得越来越暴躁。


“我认为一个人只要自己想改变,并且能够坚持的话,是一定能够成功的。


“是吗?那我该怎么办呢?”
“我们来制定一个计划,你看怎么样?我们试试看,好吗?”
“好,老师,我愿意试试。


于是,我决定采用行为契约方法与阿辉共同制定计划。

具体计划如下:
(1)每周制定学习计划,一式两份,一份交老师以备监督。

(2)每天晚自修保证两小时学习时间,晚自修结束后向老师汇报。

(3)如有不交作业或迟交作业现象,自愿上交武打书一本。

(4)每周必须洗两次澡,少一次,自愿不吃夜宵两天;两次都不洗,不吃一星期的夜宵。

以上四条组成一份契约,与阿辉经过反复商议后马上实施。

我想回学校
第一个契约制定以后,我和阿辉的见面固定在每周一次,几次下来,他都表现得很好。

“老师,我想回学校住,住在外面我觉得离同学们太远了。

但是,学校能同意吗?”在一次会面中,阿辉说出了他的想法。

“你这些天的表现一直很好,我很高兴,你想回学校住,说明你很想融入同学们中间,虽然作为心理辅导老师我不应该做一些超出咨询范围的事情,但这次我会帮你想办法的。

但是,你要想清楚,你能不能像这些天这样坚持下去?”
“老师,你相信我,我一定不让你失望。

”阿辉近乎恳求地说。

“我相信你。

”我坚定地看着阿辉。

于是,在我的提议下,学校同意阿辉回到学校住宿,我和阿辉的咨访关系也在他搬回学校两个星期后结束了。

当我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的时候,事情却又陷入了僵局。

同事们说“你怎么能相信他”。

阿辉又打人了。

很快地,这个消息传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我希望这只是一个谣传,因为我实在不愿意相信,付出了如此多心血,阿辉最终又回到了起点。

直到政教主任告诉我,我才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

那段时间我的心情坏到了极点。

一些同事劝慰道:“你怎么能相信他?现在的学生可不像从前了,阿辉不知道撒过多少次谎了,骗骗你这样的年轻老师,简直易如反掌。

别管他了,他已经无药可救了!”
不止一位同事这样劝告我。

这时的我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自己工作的意义。

我找到了我的大学老师,真的应该感谢她,从进大学以来,每一次失意的时候,我总能从她那里得到有力的支持。

她微笑着听完了我的叙述,并没有像我预期的那样帮我分析个案情况,而是开始讲述自己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历程,刚开始我有些奇怪,但慢慢地入了迷!是啊,他人的生活环境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往往倾注了很大力量做的个案,会因为某些事件的刺激而使咨询工作前功尽弃。

同时,老师也指出了我在处理阿辉个案时有些操之过急,用行为契约方法缺少足够的监督,而心理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为一名心理辅导教师需要有笑对挫折的勇气。

离开老师的办公室,独自走在点点星光的大学校园里,深吸着微凉的空气,心情异常舒畅。

让我们再努力一次
阿辉出事后,再次被停宿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