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稗类钞》的书法史料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05 No.231《宋稗类钞》的书法史料价值
内容提要:《宋稗类钞》是从前人野史、笔记、诗画中,选取有宋一代的传闻逸事、稗官野史,经文字与章节的加工处理,编辑而成。
宋代书法盛极一时,其特
辟“八法”一类记载,是书法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史籍。
本文对这一部分试做探讨,以探求其书法史料价值。
关键词:《宋稗类钞》;八法;书学观念;书家
文_高仰之
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
《宋稗类钞》是一部小说笔记类丛书,成书于康熙八年(1669)。
作者说法有二,暂无实据,一般指清代的潘永因。
潘永因,字长吉,生卒年不详,江苏常熟人,潘永元之弟。
清康熙元年(1662),官吏借口通海,大肆逮捕无辜居民,爆发“通海案”,潘永因被迫逃至平陵。
后其隐居,埋头著书,于康熙八年编成《宋稗类钞》八卷。
此书将采录的史料按内容分门别类,编辑成书。
内容涉及广泛,共8卷,凡59类。
与书法相关的内容收入“八法”,所谈多为书法要诀与书家用笔之精髓,“苏黄米蔡”皆位列其中。
开篇即言:“用笔者天,流美者地,凡庸岂知,严放随诣;妙悟八法,专精一艺,画被书衣,洵沈雅嗜,集八法。
”[1]720此外,从卷之八“古玩”一类的记载中,亦可一窥宋代金石学初步兴起之风气,一大批金石学家与著作涌现,对于研究宋代书法多有裨益。
一、《宋稗类钞》书论概述
《宋稗类钞》的“八法”中除引用了部分论书之言,亦有作者自己的观点,包含时人的书法观念与各家书法要诀。
笔者将此类言论略加梳理,简述如下:
“八法”其一开篇指出米芾书法得古人之妙,其书论亦皆中翰墨之病,后段引用了米芾《海岳名言》中的大段文字,旨在反映宋代的书法观。
米芾为宋代著名书家,《海岳名言》皆述其平日论书之语及翰墨之法,行文易于理解,未使用浮夸之词。
《论书》篇主要提及了以下四个方面:其一,米芾重视魏、晋书风,强调作字先要胸有成竹,后可“随意落笔”,写出的字须自然且古雅。
其成年时未能自成一家,时人评其字为“集古字”。
后来,米芾吸取各家之长,年老之时有了自己的风格,别人反而看不出学的是哪一家了。
其二,对于书写大字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如薛稷书慧普寺,杜甫形容其书法“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米芾则认为每一字如同蒸饼,怪异不美;又评葛洪所书“天台之观”为大字之冠,古今第一。
米芾指出楷字容易书写,但体势难于把握,世人写大字多用力抓笔,反而失了筋骨,大字要同小字一样进行细微处理,笔锋、气势一应俱全,不矫揉造作,方
为佳品。
其三,米芾指出“字之八法”仅在
真楷中得以表现。
开元以来,唐明皇多写丰
肥之字,时人为取悦之,步入肥俗,之前的
古气亦无复有也。
书家中,智永虽具备八
法,却少钟繇之精髓;丁道护、虞世南、欧
阳询趋于规整,古法殆尽;自柳公权始,便
有了俗书。
其四,提出“石刻不可学”的观
点,原因是“自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
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1]721。
例如,颜
真卿命家仆刻其字,其仆多加揣测后,对撇
捺等笔画做了修改,使颜书失真。
《杂书十篇》则体现出米芾对用笔、布
白、体势等的观点: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
秀润生,布置稳,不俗。
险不怪,老不枯,
润不肥。
变态贵形不贵苦,苦生怒,怒生
怪;贵形不贵作,作入画,画入俗:皆字病
也。
[2]362-363
此外,米芾还言“一日不书,便觉思
涩”,充分体现了其对书法的热爱。
“八法”其二收录了沈括《梦溪笔谈·
书法之道》中的一段。
众人探讨学书之道,
多谓书不必有法。
但此种说法是片面的,学
书想达到“入神”的境界,就必须经历有法
至无法的阶段。
过了这一关便入了更高的境
界,无迹可窥,最终出神入化。
文中将书法
的撇捺与西施、王嫱进行对比:
譬如西施、王嫱,容貌虽不同,而皆
为丽人。
然手须是手,足须是足,此不可移
者。
作字虽形不同,掠须是掠,磔须是磔,
千变万化,此不可移也。
若掠不成掠,磔不
成磔,纵其精神筋骨犹西施、王嫱,而手足
乖戾,终不为完人。
[1]723
“八法”其三的内容未对史料加以引
用,提出了“书贵劲健瘦硬,忌肥厚重浊”
的观点。
杜甫在《李潮八分小篆歌》中最早
提出了“书贵瘦硬方通神”这一论断,他反
对因盲目翻刻而失真的肥浊之书,认为其
因肥而失神。
宋人对此褒贬不一。
褒者一如
欧阳修,他将肥厚的书法比作厚皮馒头,为
俗物且味不佳;二如李后主对赞颜鲁公书法
端劲有法者嗤之以鼻,认为有法而不佳,并
拟作“叉手并脚田舍翁”。
而苏轼持辩证态
度,一方面批判慎伯筠的书法“似篾束枯竹
耳”,另一方面并未完全否定杜甫的观点,
认为“短长肥瘦各有态”。
二、《宋稗类钞》书家综述
宋代书法尚意,承唐继晋,上接五代,
开一代新风。
综合《宋稗类钞》中关于各书
家的记载,在了解其生平的同时,亦可略悉
该时代主流的书法特点及书学要诀。
首先,宋代宗室中善书者众。
如宋太宗
赵光义留意字书,淳化年间(990—994)
常出入于内府和士大夫家,将其所藏汉晋以
下古帖,集为10卷,刻石并置于秘阁,史
称“阁帖”。
又如宋徽宗赵佶,虽当政期
间为人所诟病,但其在书法上的成就不容小
觑。
他自创“瘦金体”,常与大臣探讨书学
之道,后世评其“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
耳”。
再如宋仁宗赵祯,事务繁忙之余仍能
留心翰墨,飞白书尤其神妙。
“至和中,有
书待诏李唐卿,撰飞白三百点以进,自谓穷
尽物象。
上亦颇佳之,乃特为‘清净’二字
以赐之。
”[1]725其次,文人志士中也有一批
醉心翰墨的书家,推动了宋代书法的蓬勃发
展。
书法成就最高的当数“苏黄米蔡”,其
余书家如欧阳修、赵孟坚等,简述如下:
《宋稗类钞》载,评东坡书者众多,
士大夫多认为其字不合古法,不知其笔法何
出也。
“东坡作戈,多成病笔。
又腕著而
笔卧,故左秀而右枯。
”[1]728东坡挚友黄庭
坚评其字:“东坡书圆劲成就。
所谓怒猊抉
石,渴骥奔泉,恐不在会稽之笔,而在东坡
之手矣。
”[1]728苏轼书迹甚佳。
他作字重在
写意,言:“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
推求。
”苏轼在文词方面亦颇有成就,其翰
墨文章为世人所重,可谓一纸妙天下。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与苏轼
并称“苏黄”。
黄庭坚兼善行、草,楷法亦
自成一家,笔法瘦劲,以侧险取势。
晚年,
因身陷党锢之祸,其被贬广西宜州,走投无
路之际,余若著雪中送炭,鲁直无以为报,
惟有为其书《范滂传》一篇。
“字径数寸,
笔势飘动,盖悼党锢之汉祸也。
”[1]732通篇
文字跌宕起伏,书风悲壮清峻,仿佛为己所
书,充分融入了其悲愤之情。
《宋稗类钞》
中关于黄庭坚被贬一事,还有一则名为“江
神嗜诗”的古代志怪故事:
75
王荣老尝官于观州,欲渡观江,七日风作不得济。
父老曰:“公箧中必蓄宝物。
此江神极灵,当献之得济。
”荣老自顾无所有,惟一玉麈尾,即以献之,风如故。
又以端研献之,风愈作。
又以宣州包鼎画虎障子献之,皆不验。
夜卧念曰:“犹有黄鲁直草书扇头题韦应物诗。
”即取视之。
傥恍之际曰:“我犹不识,鬼宁识之乎?”试持献之。
香火未收,天水相照,如两镜展对。
南风徐来,张帆一饷而济。
窃计江神必元祐迁客所为,不然,何嗜之深耶![1]733
“米元章书自得于天资,然自少至老,笔未尝停。
”[1]730米芾对书法几近痴迷,有人赠纸于他,不问多寡,即上手书写,直至写尽。
其与苏轼私交甚好。
一日苏轼自扬州还,邀之具饭,既至,只见米芾早已设好笔墨纸砚,却将饭食置于一旁,子瞻乃大笑。
米芾“家藏古帖,由晋以来者甚富,乃名其所居为‘宝晋斋’”[1]731。
众人对其字褒贬不一,贬者称其书神锋太峻,如仲由未见孔子之风气;褒者赞其行草诚入能品,可得能书之名,无负于海内。
欧阳修言“作字要熟”,因为只有熟练了,才能将神气完全展现出来;并指出,在安静的环境中书写,是一件令人享受的事情。
他将“学书废纸”与“饮酒费钱”加以对比。
旧时王文康常告诫弟子“吾生平不以全幅纸作封皮”,世人皆以晋人喜啬笑之,欧阳修却能感同身受。
“宋诸王孙赵孟坚,字子固,号彝斋,此多有记载:
东西薄游,必挟所有以自随。
一舟横陈,仅留一席为偃息之地。
随意左右取之,抚摩吟讽,至忘寝食。
所至识与不识,望而知其为米家书画船也。
庚申岁客辇下,会菖蒲节。
一时好事者,邀子固各携所藏,买舟湖山,相与评赏、饮酬。
子固脱帽,以酒晞发,箕踞歌《离骚》,旁若无人。
薄暮入西泠,掠孤山,舣棹茂树间。
指林麓绝茂处瞪目绝叫曰:“此真洪谷子董北苑得意笔也。
”邻舟数十皆惊骇绝叹,以为真谪仙人……子固复从寿翁善价得之……喜甚,乘舟夜泛而归……子固方被湿衣立浅水中,手持稧帖示人曰:“兰亭在此,余不足介意也。
”因题八言于卷首云:“性命可轻,至宝保。
”[1]734
封建社会中,女子相夫教子,基本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因而善书者更是难得,其中也有载入史籍者。
《宋稗类钞》记载,徐州有营妓马盼者,常作诗文,寄情笔墨,书亦不俗。
传闻苏轼极为喜爱她,马盼可学东坡之书,且得其仿佛。
有一天,马盼姑娘看见苏轼未完成的《黄楼赋》,便偷偷效仿,书写了其中的“山川开合”四字,东坡见之大笑,后稍加润色。
如今《黄楼赋》碑中“山川开合”四字,就出自马盼之手。
三、《宋稗类钞》书家逸闻
《宋稗类钞》卷之八的“八法”中记载了众多书家逸闻。
这些记录从不同角度表现
宋 黄庭坚 花气熏人帖30.7cm×43.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