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医学博士的经验集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士苦短难过五,何必长恨十年愁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游戏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当然也包括博士生涯!
国内主流医学院校医学博士顺利3年毕业,不顺利最多5年毕业,所以博士苦短难过五。

我们是成年人,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考博前就必须明确自己的目的,必须认识到博士生活肯定是艰苦的。

所以如果你已经是一个博士了,就不要再抱怨苦,因为所有的博士都苦。

科研型博士大部分时间在实验室,熬到凌晨一两点是常事,实验10次有5次失败也是正常现象,科研型博士一般都要经历选题1-3个月,预实验3-6个月,顺利的接着做下去,不顺利的还要换课题重新做,还有更不顺利的换了2次课题才找准自己的方向,如果换了2次还没找到方向只能说明你的能力不够。

博士一般都有半年理论课,怎么过得充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计划,但是衡量是否充实的标准有2个:
1. 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了全面的认识(博览文献,自己写综述);
2. 掌握了最新的技术或方法(实验技术、统计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与人的交流,记得多交几个好朋友。

理论课结束了,要开始痛苦的科研生活了,正对自己所在单位的科研平台,评估一下自己可以做到什么水平的实验。

毕竟你在的平台基本决定了你的产出,并不是每个博士都能做高大上的实验,发高大上的文章,比如你的同学老板很有钱,做大规模标本的筛查,前期投入可能就要话费接近100万,而你的老板没这么多钱,所以你就不要好高骛远了,从实际出发,可以做个小样本筛查;再比如你在平台只能做普通动物实验,什么构建各种转基因动物模型就不要想了。

总之,要充分利用自己平台的优势。

当然,也有同学连自己实验室都没有,老板或自己联系去科研院所做实验的,同样道理,也要评估一下自己要去的这个科研院所的实验室能做什么实验。

接下来就要按部就班,合理安排时间去做实验了,没有捷径,就是提高效率,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大部分人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刚开始实验,人比较兴奋不觉得累,而且实验初期往往比较顺利(大部分人是这样),过了半年,实验变得乏味,因为各种不顺利的事情接踵而来,这时开始感到累;过了10个月,实验变得揪心,就像一个泥潭,越挣扎陷得越深,让人看不到希望,这时不要抱怨,冷静一下,再坚持一下也许就豁然开朗了,如果过了这个槛,后面的实验就会有的放矢,如火如荼了。

再到后面,基本上进入一个麻木状态,天天加班加点做实验,实验结果也会有不如意,但此时会看淡,偶偶自嘲一下。

等到博士第三年的开学的时候,大部分顺利的博士生进入冲刺阶段,边做实验边写文章,大概在圣诞节前后能将自己的实验文章投出去。

当然有一些同学在平时利用实验休息之余,收集一些临床资料,写了一些临床研究的文章,实现多产,但对大部分学生生来说,没有那么多精力。

普通人认为的成功的博士大概分为2类:1.毕业前发了高影响因子文章的;2.毕业前发了很多篇文章的。

的确这是一个看文章的年代。

但是细数这些成功的博士毕业以后,还能有多少继续发高影响因子文章,继续发很多文章。

其实很少的,我们评价别人成功的时候,不要忘了自己的初衷,评估一下自己是否通过3-5年的博士生活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如果达到了,那么你也是成功的。

博士文献阅读一般规律(读临床文献follow杂志,读科研文献follow实验室):
医学博士生基本需要阅读2类文献:1. 自己专业的临床文献;2. 与自己科研有关的基础研究文献。

对于临床文献,每个专业都有业内几个固定的专科杂志,一般不会太多就那么几个,美洲1-2本,欧洲1-2本,亚洲1-2本,你可以订阅这几本杂志的RSS源,随时跟踪临床研
究进展,毕竟自己以后要做临床医生。

临床文献看什么?两点:1.看最新的诊疗结果,2.看临床研究方法。

对于科研文献,相对较难一些,因为基础杂志除了本专业领域的杂志,还有一些公共杂志,还有一些交叉学科的杂志。

那怎么办呢?跟踪在自己相关研究领域做的非常出色的著名实验室,把这几个实验室发表的文章浏览一遍,你会找到方向感。

科研文献主要读思路和方法,别人的研究结果可以为自己的实验提供研究理论基础,别人的研究方法可以为我所用,达到异曲同工之妙。

养成属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习惯
博士时间因为短,所以高效利用,养成高效率的习惯很重要。

可能和自己最相关的就是3个:
1.锻炼身体的习惯;
2. 安排实验时间的习惯;
3.交流学习的习惯。

第一点,人人都明白,但真正能做到按时锻炼身体的人不多,如果你做到了,说明你很有毅力,而且一定会受益匪浅,保持锻炼,才能保持清醒,才能抗得住压力。

第二点,合理安排好一天的实验时间,有的人白天看文献,喜欢晚上做实验,有的人白天做实验,晚上看文献。

因人而异,但我还是推荐后者,毕竟比较符合人的生物钟,晚上看完文献后,睡一觉,给大脑充分的时间去消化吸收文献,第二天不觉得累。

第三点,现在这个年代,单凭一己之力很难完成惊天伟业。

一定要和同学多交流,往往在不经意的时候,他人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就启发了你的灵感,在你陷入困境时,尤其显得重要,一定要主动,其实每个人都有想和别人交流的潜意识,换位思考一下,你的同学和你一样,也许也遇到了同样的困境,大家经常相互交流,这样不觉得在孤军奋战,大家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这就是战友的力量。

尽量多汇集原著论文资料(建立好自己的文献库);按自己理解的“思路”(idea)进行层次分明、合逻辑的归纳(可分几个节、段写;忌零乱堆积);“描述式”的语言;资料要准确、正确(不确切不要收入);不要直接发表评述,可用资料归纳的方式反映出作者的观点。

读博不易,且行且珍惜
没有一点点防备
也没有一丝顾虑
你就这样出现在我的世界里
带给我惊喜情不自已
但你从没在我不知不觉中消失的消失
你就这样随着时光流转融入我的血液
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我灵和肉
———记我在南京读博的日子
你是一枚神奇的种子,在我还是懵懂青年时候就被埋入了我的脑海。

为之我曾不顾车马劳顿一路向东,在大雪飘零的日子里来到南京,不为其他只想敲一敲梦想之门。

虽然开门的人给了错误的信息,让我少了三年与你在一起的时间。

但正因为这三年的蹉跎岁月,我才更珍惜今天能与你朝夕相处的日子。

也正因为有了这三年的艰难过渡,我已经熟悉南京、爱上南京,我经历了刚入社会的青涩、幼稚,犯错和醒悟。

在一山之隔的地方经历了很多,成长了很多,收获了很多。

今天站在你眼前的已不是五年前那个为了一份情缘愿意远走他乡的我,今天站在你眼前的仍然是五年前那个心中埋下了一颗理想种子的自己。

佛家云“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缘起则聚,缘灭则散。

爱已成往事,随风扬之,抓不住的是指尖萦绕的温度,留下的只有沉沉的伤痛。

经历过伤痛的心更坚毅,真正爱过的人更懂爱。

当伤痛用时间这剂良药治愈以后,抹去内心阴霾,看见的是那颗已经在生根发芽的种子,它指引着我。

又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我把自己深埋在清冷的教室。

没有战友陪伴,只有一盆绿萝静静守候在窗前;没有太多的嘘寒问暖,只有每天两点一线,按时吃饭睡觉。

2013年南京的冬天异常的寒冷,窗外常常飘着鹅毛,我就这样抱着水杯过了一个月。

身体冻得不行但我的心窝暖暖的,我能感觉到流过种子后充满能量的血液在我身体里循环,它正滋养着我的心灵。

有了这股力量,我便不再害怕一个人寂寞,不再害怕一个人睡医院。

我唯一想的事情就是一定要考上,为了当初一句情话,为了这些年他乡求学的艰辛。

这条路不太好走,但还是走过来了,结果还行。

这样的结果让我坚信“付出就有回报”、“只要坚信,你就能成为自己坚信的那个人”。

是这的考验让我明白了很多,为我今后的读博生涯奠定了一个新的高度。

即使我什么技术都不会,但我有信念,我相信技术都是熟能生巧,相信勤奋是成功地一条捷径,相信今天受的苦都会变成明天的甜头。

人都是这样痛并快乐着。

记录生活中的伤痛与忧虑,算是给青春的尾巴留点纪

2014-02-13 22:26
第一天,淡淡的忧伤。

来北京也算半年了,没有任何成就,也没有任何paper
昨天发现处女作被rejected了。

挺伤心的。

不过呢,生活还要继续,我还得面对,作为临床型硕士转攻科研博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面对一无所有的科研基础,一切都从头再来吧。

痛苦,说明,自己在成长,如此而已。

为了成长,痛苦就痛苦吧
不付出代价,怎么能化蛹为蝶??
化蛹为蝶,从某种意义上还是可行的
这也算是自己新的思想寄托,只为某天能化蛹为蝶
而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谬论或许是无论如何也行不通的。

小时候读童话读多了,总是相信丑小鸭努力后就可以变成白天鹅
所以,一路走来,虽然一直在努力,也在不断提高,不断成长
可,到头来发现,丑小鸭再努力,最后还是丑小鸭
而白天鹅,再不努力,长大后,最后还是白天鹅。

曾经为此失落过,甚至愤怒过
最后依旧无法现实
既然,无法改变,也只能学会接受现实
慢慢的
丑小鸭明白了丑小鸭有丑小鸭的生活,何必要去追求白天鹅的生活
过好自己的生活,面对现实,懂得珍惜眼前,不对挫折低头,不被失败打倒就好
自己不是白天鹅,为何非要羡慕白天鹅的生活,或许,白天鹅有着白天鹅的烦恼
有如这么忧伤,不如,就做一直快乐的丑小鸭。

丑小鸭,算是禽类,不算鸟类??都不是一个类别的怎么转换呢
额。

看来,如今的比喻混乱了。

难怪实现不了呢。

从此抛弃丑小鸭化成白天鹅这个童话
在2014-02-13晚上开始,活在新的童话世界里:化蛹为蝶!
此刻,我证处于茧中煎熬,被折磨着。

改变不了痛苦,改变不了现实
那就在茧中享受痛苦与折磨,储备力量吧。

2014-02-15 00:07
从家里回到学校已经一周多了,从来了到现在,基本没有做出实质性的东西,课题也没有进展,整个人不再状态,或许,这就是假期综合症吧。

一个寒假十天的时间,感冒了一大半,基本上从27睡到年初一。

感冒好了之后不是同学聚会就是同学结婚,直到初六,算是在家呆了一天,然后初七从家里返回北京。

整个十余天的荒废,使得自己的状态从顶峰直接下滑到低谷。

回来时,想做很多事情,又总是拖拉,半天下来进展极为缓慢。

用了八天的时间,才把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大致翻了一遍,若是在年前的状态,估计三天足够了。

明天就过了十五了,年也远了,也该脱离假期综合症了,更该全面进入状态了。

从年前到现在,生活极不规律,从明天早晨开始,不论晚上多晚睡,还是要坚持早晨七点以前起床,上班的时候,六点半起床。

调整好作息,提高睡眠质量,提高学习效率,更提高斗志,以便全面恢复自己的状态,然后可以融入新学期。

早日收集好标本,早日全面开展课题。

时间很快,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若不抓紧时间,自己只会越来越被动。

青春无悔,读博无悔,只要自己对得起自己,做到问心无愧。

新学期,一切再次,从零开始。

2014-02-16 00:49
journal这么多,IF 值这么耀眼。

哪一个会是我的突破??
慢慢长夜路,绵绵无绝期。

一个人走路
陌生了美丽
一颗心被缚
伤害了无辜
虽然,paper被拒,sadness挥不去
但是,
再大的风,再大的雨,我必须撑得起!
2014-02-18 19:06
今天又打开曾经备考GRE用的账号,再去看看小马过河,G托天下,还有对应的材料,才发现自己老了。

曾经那个血气方刚的自己,变得低沉了,考虑的更多了,也不敢这么义无反顾、毫无顾忌的去闯去拼了。

很多路,没有对和错,选择了,只能一路往前,哪怕是黑暗,也得坚持走过,毕竟,不突破黑暗就会一直活在黑暗中。

看着这么多曾经一起备考GRE的战友,基本都在国外发展了,而自己因为一些原因,选择放弃出去,在国内发展。

眼前面对的困难是我当初没有想到的,不过,所有的困难都是机遇吧,只是,看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实现突破了。

如果自己能突破,将是机遇,不能突破,就会再次沦落被动。

曾经被动一次,受伤一次,而今,还早,必须克服曾经的失误,尽早走上自己的轨道,重新站起来,发展起来。

明天又要早起门诊,课题却没有任何进展,也无法向导师汇报。

不过呢,自己在努力摸索着。

回忆我国内顶级学校的土博士生活
曾经我也是这个版的拥趸,
每天看各种考博信息和经验,
上了博士之后,就逐渐远去了,
因为这里确实没有我再需要的信息了。

但我觉得自己该为这个版做点什么,
或者说自己也是过来人,
该留给后人点经验。

曾经本版为我服务,如今为本版填瓦。

有人说“读博是个坑,跳进毁一生”,
也有人说:“不是读博的料,别上博士这条船”,
也有人说不想后悔一辈子,退学了,
还有人站在楼上什么也没说,就跳楼了,
还有人没有按时毕业,延期了。

写写我的博士生活吧,
因为我跳进了这个坑,
上了这条船,
没退学,没跳楼,没延期。

知道自己考上博士那会确实是挺兴奋的,
牛校+牛导。

刚到学校那会也很HIGH的,
可惜这种感觉没有维持多久,
因为入学教育就提到毕业发SCI文章的事。

虽然学校没规定具体分值,
但自己医院要求是最低2分。

之前没有发过文章,从没搞过什么基础实验,
确实觉得2分,真是有得拼啊。

很多人都认为你们那么好的学校怎么也得要求个5分毕业吧?
我说,但凡是考到这里的学生,都是刻苦努力的,对自己未来有很高追求的,哪个不是希望自己发个高分文章毕业的,
哪个会只希望定位个发个核心毕业的。

但确实,博士期间,也见过混日子的,这真实罕见的少数,所占比例<0.001。

没办法,生化和分子生物学什么的还得看啊,
不弄懂点基本的东西,文献也看不懂,
临床方面的文献还行,英文的1小时也能看一篇。

基础的就真看不懂了,随便一篇2分左右的英文文献,
查着金叶的新编医药大辞典,
看了1天还是不懂。

只有不断的google。

但还是糊里糊涂的,这个不懂,那也不懂。

博士的生活当然不止SCI和文献了,
其实学校的资源还是不错的,
虽然不像某些地方院校的楼那么新,
食堂的饭菜也不错,至今也是很怀念。

美女呢,也不少的,
各种年制的学妹,3年制,5年制,和8年制的,其中不乏白富美与甜素纯,虽然近视,也觉得她们很养眼。

爱党爱国爱师妹,
防火防盗防师兄。

一个永恒的主题。

可是,博士的永恒主题也有科研,逃不开科研的。

大多数的博士都是为了一纸名校的毕业文凭,
出去能找个好工作,
极少数是真的为了一个学习的理想。

于是博士就是人生中一段非常特殊的日子,
毕业压倒一切。

还得说学校资源不错,数据库齐全,想下的文献都能下。

看文献吧,英文的,一篇一篇看,看5分以上的杂志,
我看一年文献,总是糊里糊涂的,
直到有一天,发现本领域10左右杂志的文献,
随便找一边,全都能看懂了。

又过了大半年,我终于能看懂《Cell》上发表的本领域的文献了,
至此文献关是过了。

除了看文献,大部分时间我都为拥有一篇IF2.0的SCI而奋斗,
其实,我也希望是5.0,或者10.0,最好是20.0以上的,
但,那些发大文章的,确实不是一般战士,
SCI 2.0的分值,在很多人看似一个简单的分值,
但确实是一个非常难以逾越的鸿沟。

实验结果非常好的,希望再做深入点,不甘心只发2.0,最好做到10以上。

而结果不好的,是非常难发到2.0以上的。

科研,或许是我没什么天赋吧,
当毕业不远,就业来临,
我还没有文章在手,
纵然壮志依旧在胸。

此时才明白,20分和30分的大文章,
那文献看了是很过瘾,
但日子还得过啊,太先进的凭我这基础一时半会山寨不了。

彼时之情形,不是狼狈,不是郁闷,
这种感受就是深夜了,大脑疲惫,但内心彷徨,无法入眠。

详见拙贴毕业求职是条布满荆棘的路,惟坚韧者胜出- 丁香园论坛
自己也知道愁其实没用的,
但还是没办法开脱。

自己是个学生,就必须要搞好学术,否则就得延期。

写到这里估计很多人都以为我是写血泪史的,
其实不是,我觉得读博对人生确实是种提高,
人生观的改变,
近乎偏执的把事情做好的风格,
还有就是最重要的一点:
“读博一定要找个好老板”,
绝对的肺腑之言。

我庆幸,我遇到的是好老板,
于是我的博士,除了应有的苦难以外,
也有很多乐趣。

科研不是每个人都能吃的饭,
但人生只要做好一件事就能成功,
虽然和电影太极有些相似,
这是俺老板的风格。

老板也确实非常成功,
一个苦孩子凭借自身努力,
成为院长,成为主任委员。

这是博士期间最好的励志电影。

我经常看到老板在科室办公室待到很晚,
具体有多晚,半夜12点到1点之间吧。

常常见他手捧着英文书,
或者在IPAD上看文献。

还有一次,我自觉做实验很晚了,大概半夜1点半回宿舍,遇到他刚从手术室出来,
最狠的是第二天早6:30,
他就又去科里查房了。

我老板,没有硬逼着去发5.0,
找工作方面,老板也推了我几把,
直到文章受的那一刻,内心的压力开始有了消退。

很快,工作也尘埃落定,
随后是毕业答辩,双证到手。

博士找工作那会,也曾去找过硕士老板,
他也尽力帮了我,但是因为其他原因我没有回去。

老板肯帮你,真的要感谢。

我也见过学生怒称和老板老死不相往来的,
过去说一日为师,众生为父,当今的社会可能吗?
现在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就是会员制,
考上了,也就算是就入会了,
作为学生的你多在老板那露露面,
老板就会对你印象深刻些,
多换位思考帮老板做点事,
老板也许就把你列为VIP级学生了,
不是VIP也不要紧,
就当普通会员吧。

读期间迫于毕业压力的心态,
感觉就像个蜜蜂,一直在嗡嗡着,
大千世界就在周围,却无心多去留恋昙花般的美好。

强大的内心,一丝不苟的认真,
疯癫一样偏执的坚持,
都是博士压力下赋予我“能力”,
这与工作后迫于生活的压力是不一样的,
进入社会工作后,你的见识和理解完全是不一样的。

社会上什么样的活法都有,
但钱和位置很关键。

人生这样的机会很多,
只有坚持渡过了最为的艰难那段险路,
才有坦途供你把酒言欢,千里婵娟。

博士就是艰难的那段,
一段考验心智的人生之旅。

走上博士之路的科研规划
昨天和一位学妹聊起了科研之路,颇有感慨,遂总结了哈自己的一点拙见,望各位博友不要拍砖!
学妹是研二结束后因为发了SCI被保送读博的,而且是他们学校的第一个,意义非凡。

但是读了博士后因为学校要求较低,两篇国家核心就可以毕业。

手头有两个导师的国家自科和一个省级课题,按道理说应该很忙才对。

但是课题涉及的均是代谢组学方面的高大上的课题,病例入组后抽血、离心后送生物公司分析,然后就是数据的报告和分析,过程很简单,似乎也没有什么科技含量。

所以学妹感觉课题做得很无聊,并且课题的设计基本上都是师兄们写的标书,导师也似懂非懂的。

其实对于这种学术现象我自己倒是很理解这种由专门的公司做标本的处理和分析的,这跟医院里的医生只负责开化验单和分析化验结果没有什么分别,毕竟一个医生没有必要会看病的同时一定要学会去照片和做检验科的操作是同样的道理。

一个科学家泡在实验室去鼓捣那些瓶瓶罐罐的的仪器做实验的年代已经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渐渐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现在的科学家要的是科学的思维和灵敏的捕捉本专业发展前沿的嗅觉,利用现代化的医学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科研假设的构建(construction)。

一个课题的设计如果不能用最快的现代化方法去实践它,可能你所做的工作会被那些利用高科技手段(短平快的技术平台,像基因组学、代谢组学、ncRNA等)所做的成功所淹没。

这好比是一场战争,当美国鬼子们和西方列强们拿着飞机大炮来轰打我们时,我们还用原始的弹弓和刀剑等和他们战斗,其结果不言自明。

所以读博伊始,我们需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至少5年的规划是有必要的。

第一个学期修完学分后,第二个学期开始接触导师的科研或者你认为自己能够胜任的科研,当然这期间科研设计和统计学方法的学习和积淀必不可少,学习几种软件是必须的,像SPSS、SAS、易侕、R语言、graphpad、Adobe Illustrator CS6、Endnote、Origine Lab等,不仅可以让你对很多有关的科研的东西不用求助于别人,他们甚至都是帮助你完成科研工作的利器。

设计一个课题,需要至少十个以上专题的文献,对Endnote驾轻就熟的使用可以让这个过程变得轻松自如,而且可以无限制的拓展;
掌握至少两种以上的数据分析软件可以互相印证数据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并不是所有杂志都认可某一种统计学软件分析的结果,有时候需要用几种软件进行分析印证后才能给做到真正可靠,且具有可重复性;
掌握两种以上图片加工的工具,毕竟统计学分析软件分析制作的图片比较粗糙也难以达到直接发表的要求,这需要进行很好的加工处理,包括统计量在图片中展现及各个杂志对图片几乎均有特殊的要求,而这种软件就是干这活的。

如果读博之前,你对专业领域内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有一定的积淀,甚至有一些自己认为正确的科研假设,那么恭喜你。

可能你会在科研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

毕竟不是每一个考上博士的人都是抱着真正的想在科研的道路上能够走很远的人。

相信很多考博的人也有同样的心理。

抱着能够发一篇文章达到毕业要求就了事了。

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三年时光,转瞬即逝。

但是如果你抓住这三年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去做事情,相信可以完成很多你认为不可能的事情。

英语中有句谚语说得好:Never underestimate your power to change yourself!(永远不要低估你改变自己的能力!)因此建议你在考上博士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自己的最近五年要做的科研做一个科研规划。

看看你的导师或者师兄师姐们所做的研究课题跟你的初始想法有没有想通之处或者能够桥接起来的连接点。

找到它,把它当成自己打开属于自己的科研之门的缺口并不断的完善它,最后当你沉浸其中并有很多想法开始迸发出来时,说明你的科研思维被激活了,请抓住这想法并记录下来,任由这种思维往外拓展、驰骋,然后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让这些想法变得成熟,思路越来越清晰,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科研假设。

然后用细节性的实验模型去实践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