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人教版)第一单元 物质及其变化 第1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变化
第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复习目标
1.了解分类法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3.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6.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一、物质的组成1.物质组成的相关概念(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①元素:具有相同01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②物质:宏观上物质是由02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03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③元素――组成04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05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2)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游离态:元素以06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化合态:元素以07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3)微粒与物质的关系
(4)同素异形体
①同种元素形成的10性质不同的单质叫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式:a.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b.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②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11化学变化。
(5)混合物和纯净物
①纯净物:由12同种物质组成。
②混合物:由13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③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混合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14有固定的熔、沸点15无固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
2.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二、物质的分类
1.树状分类法
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如:
2.交叉分类法
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示例如下:
请指出下列各说法的错因
(1)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错因:例如FeCl2与FeCl3混合。
(2)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是阳离子。
错因:AlO-2是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
(3)冰水混合物属于混合物。
错因: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4)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错因:不一定,比如NO2、Na2O2。
(5)已知NaH2PO2属于正盐,其水溶液呈碱性,则H3PO2属于三元弱酸。
错因:H3PO2属于一元弱酸。
1.纯净物和混合物判断中的特殊情况
(1)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红磷和白磷。
(2)结晶水合物属于纯净物,如CuSO4·5H2O、KAl(SO4)2·12H2O等物质。
(3)由同位素的不同原子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纯净物,如H2与D2、H2O和D2O。
(4)分子式为C5H10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5)有机高分子属于混合物,如聚乙烯、淀粉等。
2.氧化物的类型
(1)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的氧化物,如SO2、CO2、SO3、N2O5、P2O5等。
(2)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的氧化物,如Na2O、CaO、CuO、Fe2O3、FeO等。
(3)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Al2O3。
(4)不成盐氧化物:如CO、NO等。
(5)特殊氧化物:如Na2O2等。
角度一物质的组成
1.下列物质中一定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
①冰水混合物②爆鸣气③铝热剂④普通玻璃⑤水玻璃⑥漂白粉⑦二甲苯⑧TNT⑨溴苯⑩C5H10⑪含氧40%的氧化镁⑫花生油⑬福尔马林⑭密封保存的NO2气体⑮王水
A.①⑧⑨⑪B.②③④⑥
C.⑦⑩⑫⑬⑭D.①④⑧⑨⑪⑫
答案A
2.有下列物质: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臭氧(O3)
④盐酸⑤铁⑥碳酸钠⑦空气⑧氢氧化钠⑨冰水混合物⑩乙醇⑪甲醚
(1)其中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有________。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有________。
(3)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有________。
(4)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
(5)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
(6)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
(7)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
(8)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
答案(1)①②③⑨⑩⑪(2)⑤(3)⑥⑧(4)①③(5)①③⑤
(6)②⑥⑧⑨⑩⑪
(7)④⑦(8)⑩⑪
常见的混合物
(1)气体混合物:空气、水煤气(CO和H2)、爆鸣气(H2和O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焦炉气(主要成分是H2和CH4)、裂解气。
(2)液体混合物:氨水、氯水、王水、硬水、福尔马林、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盐酸、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植物油、液溶胶。
(3)固体混合物:碱石灰、漂白粉、煤、玻璃、水泥、合金、铝热剂。
角度二物质的分类
3.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如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戊是包含关系。
序号甲乙、丙、丁、戊
①常见干燥剂浓硫酸、石灰石、碱石灰、五氧化二磷
②常见合金不锈钢、青铜、硬铝、生铁
③基本营养物质油脂、蛋白质、纤维素、无机盐
④腐蚀品盐酸、浓硫酸、烧碱、硝酸
⑤碱性氧化物过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铁
⑥弱电解质次氯酸、一水合氨、水、醋酸
正确的组合是()
A.①②B.④⑤⑥
C.②④⑥D.①⑤⑥
答案C
4.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A Na2CO3H2SO4NaOH SO2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NO
C KOH HNO3CaCO3CaO Mn2O7
D NaOH HCl CaF2Na2O2SO2
答案C
有关氧化物中的“一定”和“不一定”
(1)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碱,如SiO2、Fe2O3。
(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
(3)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与转化
1.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01颜色、02状态、03气味、光泽、密度、04熔点、05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硬度、挥发性等。
(2)化学性质: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06还原性、酸碱性、金属性、07非金属性等。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宏观有01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反之是物理变化
微观有02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的是化学变化;只有化学键断裂或生成的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的熔化和溶液中晶体的析出
3.化学反应的分类
――――――――――――据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个数
复分解反应
――――――――据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
――――――――据反应的热效应
――――――――据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
――――――――据反应进行的限度4.单质、氧化物、酸(或碱)和盐的转化关系
应用实例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反应类型:①01Fe +2HCl===FeCl 2+H 2↑,02置换反应;
②03Fe2O3+6HCl===2FeCl3+3H2O,04复分解反应;
③05CaCO3+2HCl===CaCl2+CO2↑+H2O,06复分解反应;
④07NaOH+HCl===NaCl+H2O,08复分解反应。
请指出下列各说法的错因
(1)发生了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错因:如焰色试验属于物理变化。
(2)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
错因:原子核内部的变化属于核变化。
(3)两种盐反应一定生成两种新盐。
错因:如NaHCO3和NaHSO4反应只生成Na2SO4一种新盐。
(4)C、S在O2中燃烧均生成最高价氧化物。
错因:C在O2不足时燃烧生成CO,S在O2中燃烧生成SO2。
(5)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
错因:蛋白质的盐析属于物理变化。
1.物质变化的归类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三馏蒸馏、分馏干馏
两色焰色试验显色反应
五解潮解分解、电解、水解、裂解
十五化熔化、汽化、液化氧化、钝化、皂化、硝化、磺化、酯化、裂化、氢化、风化、炭化、煤的气化和液化
2.物质的转化与转化规律
(1)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相互转化①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金属单质――→O 2碱性氧化物――→H 2O 碱――→酸
盐如:Na ――→O 2Na 2O ――→H 2O NaOH ―――→H 2SO 4
Na 2SO 4
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金属有Na 、K 、Ca 、Ba 等,但Mg 、Fe 、Al 、Cu 等不符合上述转化。
②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非金属单质――→O 2酸性氧化物――→H 2O 酸――→碱
盐如:S ――→O 2SO 2――→H 2O H 2SO 3―――→NaOH
Na 2SO 3
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非金属有C 、S 、P 等,但N 、Si 等不符合上述转化。
(2)常见物质的转化规律①“易溶制难溶”规律
如Na 2SO 4溶液与BaCl 2溶液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Ba 2++SO 2-
4===BaSO 4↓。
②“难挥发制易挥发”规律如浓磷酸与NaBr 固体反应:H 3PO 4+NaBr=====△
NaH 2PO 4+HBr↑③“强制弱”规律
分类实例离子方程式
酸CH 3COONa +HCl CH 3COO -+H +===CH 3COOH 碱FeCl 3+NaOH Fe 3++3OH -===Fe(OH)3↓氧化剂
Cl 2+KI
Cl 2+2I -===I 2+2Cl -
还原剂Fe+CuSO4Cu2++Fe===Cu+Fe2+
角度一物质变化类型的判断
1.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用胆矾炼铜B.用铁矿石炼铁
C.烧结黏土制陶瓷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答案D
2.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且都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
A.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冷却NO2气体
B.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
C.木炭吸附NO2气体;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
D.向酚酞溶液中加入Na2O2;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答案C
有关物质变化的几点误区
(1)电解质的电离是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
(2)同素异形体的转化(如:O2与O3的相互转化),结晶水合物形成(如:CuSO4
△CuSO4+5H2O)+5H2O===CuSO4·5H2O),结晶水合物失水(如:CuSO4·5H2O=====
是化学变化;原子核的裂变、聚变不是化学变化。
(3)蛋白质的变性属于化学变化;蛋白质的盐析属于物理变化。
角度二物质的转化关系
3.已知X和Y能发生如下反应:X+Y===H2O+盐,下列有关物质X和Y 所属种类的判断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A.X为酸、Y为碱
B.X为碱性氧化物、Y为酸
C.X为盐、Y为碱
D.X为碱性氧化物、Y为酸性氧化物
答案D
4.下表各物质中,A、B、C、D、E均含有同一种短周期元素,其中A是单质,B常温下是气态氢化物,C、D是氧化物,E是D与水反应的产物,则各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转化的是()
物质编号物质转化关系A D E
①Si SiO2H2SiO3
②S SO3H2SO4
③Na Na2O2NaOH
④N2NO2HNO3
A.②③B.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B
物质间转化的几个常见误区
(1)S燃烧不能直接生成SO3而是生成SO2。
(2)Al2O3、SiO2、Fe2O3与水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Al(OH)3、H2SiO3、Fe(OH)3。
(3)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NO2而是生成NO。
(4)Fe分别与Cl2、Br2反应生成FeCl3、FeBr3,Fe分别与S、I2反应生成FeS、FeI2,Cu与S反应生成Cu2S。
(5)Fe与H+、Cu2+反应不能生成Fe3+。
考点三分散系
胶体
1.分散系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01粒子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混合物。
(2)分类:按照分散质粒子的02
直径大小。
(3)常见分散系的比较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单个小分子或离子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巨大数目的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本质区别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性质
稳定性06稳定
07介稳性08不稳定能否透过滤
纸09能10能
11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12能13不能14不能鉴别有无15丁达尔效应
静置16分层或沉淀实例食盐水、蔗糖溶液
Fe(OH)3胶体
泥水、油水混合物
2.胶体
(1)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011~100__nm 。
(2)Fe(OH)3胶体的制备
①反应原理
△Fe(OH)3(胶体)+3HCl。
02FeCl
3+3H2O=====
②操作步骤
③注意事项
a.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后停止加热(加热时间过长导致聚沉)。
b.不能用自来水,不能搅拌。
c.书写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的胶体不加沉淀符号“↓”,应注明“胶体”二字。
(3)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丁达尔效应: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会出现一条03光亮的“通路”的现象。
应用:鉴别溶液和胶体。
请指出下列各说法的错因
(1)直径为20nm的纳米碳酸钙属于胶体。
错因:将纳米碳酸钙分散到某种分散剂中所形成的混合物属于胶体。
(2)溶液和胶体都可以通过滤纸和半透膜。
错因: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
(3)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
错因:生成的是Fe(OH)3沉淀。
(4)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 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错因:胶体不带电,胶粒带电。
(5)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错因:溶液、胶体与浊液的本质区别为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6)胶体都呈液态,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属于物理变化。
错因:胶体不一定是液态,如气溶胶、固溶胶。
1.胶体的分类
按分散剂状态
气溶胶雾、云、烟
液溶胶Fe(OH)3胶体、蛋白质溶液
固溶胶
烟水晶、有色玻璃
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1)聚沉
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叫做聚沉。
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有:①加入电解质溶液;②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③加热。
应用:三角洲的形成;明矾、铁盐溶液净水;盐卤制豆腐。
(2)电泳
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做定向移动的现象。
如带正电荷的Fe(OH)3胶体粒子向阴极移动。
应用:工厂静电除尘。
(3)渗析
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粒子可以透过半透膜。
应用:提纯胶体;血液透析。
3.对胶体性质的理解
(1)胶体粒子可以是多个微粒形成的聚集体[如Fe(OH)3胶体粒子]或大分子(如蛋白质胶体粒子、淀粉胶体粒子)。
(2)胶体属于分散系,是混合物,而很多纳米级物质的微粒直径也是在1~100 nm之间,但不属于胶体,属于纯净物,如纳米铜等。
(3)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属于物理变化。
(4)胶体不带电,胶体中的胶粒能够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粒子而使胶粒带电荷,但整个分散系仍呈电中性。
(5)胶体聚沉属于物理变化,如蛋白质的盐析就属于胶体聚沉现象。
但蛋白质的变性不属于胶体的聚沉,此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6)不是所有胶体都有电泳现象,如淀粉溶液,因其胶体粒子不带电荷而无电泳现象。
有电泳现象的胶体是因为胶粒吸附带电的粒子而带电。
角度一胶体的性质与制备
1.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蔗糖溶液、淀粉溶液属于溶液,烟、雾属于胶体
B.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后者具有丁达尔效应,而前者无此现象
C.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D.利用过滤的方法能将Fe(OH)3胶体从FeCl3溶液中分离出来
答案C
2.500mL2mol·L-1FeCl3溶液和500mL2mol·L-1明矾溶液分别滴入沸水中,加热制成甲、乙两种分散系,经测定,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nm,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
下列关于甲、乙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是()
A.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照射甲、乙,发现甲有丁达尔效应,乙没有丁达尔效应
B.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现象都是“先沉淀,后溶解”
C.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碘酸,最终现象分别是深褐色溶液、无色溶液
D.蒸干、灼烧FeCl3溶液和明矾溶液会得到对应的固体盐
答案C
角度二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3.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排放气体中的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C.一束光通过长时间保存的Na2SiO3溶液时出现光亮的“通路”
D.FeCl3溶液能使血液聚沉
答案B
4.关于胶体的性质与应用,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静电除尘器除去空气或工厂废气中的飘尘是利用胶体粒子的带电性而加
以除去
B.明矾净水是利用胶体的吸附性
C.从颜色上无法区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D.由于胶粒之间的排斥作用,胶粒不易聚集成大的颗粒,所以胶体的性质相对比较稳定
答案C
常见净水剂及作用原理
(1)常见的净水剂:KAl(SO4)2·12H2O、FeCl3·6H2O等。
其净水原理是Al3+、Fe3+水解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而起到净化水的目的。
(2)明矾不能用作水的消毒剂,因为对水消毒,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不能使海水淡化。
高考真题演练
1.(2022·浙江6月选考)下列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属于盐的是()
A.高锰酸钾溶液B.过氧乙酸溶液
C.双氧水D.医用酒精
答案A
2.(2022·湖北高考)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加入明矾后泥水变澄清
B.北京冬奥会用水快速制冰
C.炖排骨汤时加点醋味道更鲜
D.切开的茄子放置后切面变色
答案B
3.(2022·湖南高考)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下列叙述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石胆能化铁为铜”
B.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
C.科学家成功将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
D.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
答案D
4.(2021·湖南高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蛋白质均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
B.FeO粉末在空气中受热,迅速被氧化成Fe3O4
C.SO2可漂白纸浆,不可用于杀菌、消毒
D.镀锌铁皮的镀层破损后,铁皮会加速腐蚀
答案B
5.(2021·广东高考)劳动成就梦想。
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劳动项目化学知识
A社区服务:用84消毒液对图书馆桌椅消毒含氯消毒剂具有氧化性B学农活动:用厨余垃圾制肥料厨余垃圾含N、P、K等元素C家务劳动:用白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乙酸可由乙醇氧化制备D自主探究:以油脂为原料制肥皂油脂可发生皂化反应
答案C
6.(2021·浙江高考)下列物质的化学成分不正确的是()
A.生石灰:Ca(OH)2
B.重晶石:BaSO4
C.尿素:CO(NH2)2
D.草酸:HOOC—COOH
答案A
课时作业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清华大学的科学家将古老的养蚕技术与时兴的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结合,发现通过给蚕宝宝喂食含有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桑叶,可以获得更加牢固的蚕丝纤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蚕丝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石墨烯像烯烃一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C.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互为同素异形体
D.碳纳米管具有丁达尔效应
答案C
2.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混合物化合物单质盐
A盐酸NaOH溶液石墨食盐
B生理盐水KNO3晶体O3纯碱
C氢氧化铁胶体澄清石灰水铁石灰石
D CuSO4·5H2O CaCl2水银CaO
答案B
3.下列有关胶体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粒子的运动无规律
B.溶液呈电中性而胶体带正电荷或负电荷
C.CuSO4溶液中通过一束光没有特殊现象,蛋白质溶液中通过一束光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D.向Fe(OH)3胶体中滴入足量稀硫酸,胶体聚沉产生红褐色沉淀
答案C
4.(2022·皖南八校高三摸底联考)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B .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
C .SO 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
D .铁能与冷的浓硝酸反应,可用于制备氢气答案
B
5.(2022·吕梁市高三一模)下列物质间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正确的是(
)
A .S ――→O 2SO 3――→H 2O H 2SO 4――→C
SO 2
B .Na ――→O 2Na 2O 2――→H 2O NaOH ――→NO 2
NaNO 3C .Fe ――→O 2Fe 2O 3――→H 2O Fe(OH)3――→HCl
FeCl 3D .N 2――→O 2NO 2――→H 2O HNO 3――→Cu
NO 答案
B
6.已知氢氧化铁胶体和碘化银胶体混合后,出现了氢氧化铁沉淀和碘化银沉淀,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碘化银胶体中的胶粒与氢氧化铁胶体中的胶粒所带电荷相反
②该实验说
明了这两种胶体是带电的③在这两种胶体中分别加入蔗糖也可以生成沉淀④
生成的沉淀不能透过滤纸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①和④
答案
B
7.近年来高铁酸钾(K 2FeO 4)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水处理方面,高铁酸钾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于一体的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
高铁酸钾受热易分解,但干燥的高铁酸钾在198℃以下是稳定的。
高铁
酸钾在水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变化过程有()
①蛋白质的变性②蛋白质的盐析③胶体聚沉④盐类水解⑤焰色试验⑥氧化还原反应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⑤D.②③⑤⑥
答案B
解析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而起到杀菌的作用,①⑥正确;高铁酸根离子被还原得到的Fe3+能水解,产生Fe(OH)3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发生聚沉形成沉淀,③④正确。
8.分类思想是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纯净物:水玻璃、干冰、液氯
B.电解质:BaSO4、NaCl、NH3·H2O、盐酸
C.胶体:烟、淀粉溶液、果冻
D.酸性氧化物:NO2、SO3、SiO2
答案C
9.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没有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葡萄酒中添加二氧化硫
B.长途运输鱼苗时,人们常在水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钙固体
C.用过氧化氢溶液漂洗衣服上的污渍
D.夏天超市用干冰给物质降温
答案D
10.(2022·黑龙江省八校高三期末联考)如图的每一方格中表示有关的一种反
应物或生成物,其中A 、C 、D 、E 为无色气体,F 为红棕色气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F 与水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B .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可以检验
C 气体是否收集满C .M 可能是纯净物或混合物
D .D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C 发生置换反应答案A
解析
F 为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 2+H 2O===2HNO 3+NO ,氧化剂与还原
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A 错误。
11.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
“→”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
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甲乙丙丁A H 2SO 4Na 2SO 4NaOH NaCl B KCl K 2CO 3KOH HCl C O 2CO CuO C D
Fe
FeCl 2
Zn
HCl
答案C
解析
A 项,甲和乙、乙和丙、丙和丁、丁和甲均不能反应;
B 项,甲和乙、
乙和丙、丁和甲均不能反应;C 项,各反应分别是甲和乙:O 2+2CO=====点燃
2CO 2,
乙和丙:CO +CuO=====△Cu +CO 2,丙和丁:2CuO +C=====高温
2Cu +CO 2↑,丁和甲:C +O 2=====点燃CO 2,丁→乙:2C +O 2=====点燃
2CO ;D 项,Fe 与FeCl 2不反应。
二、非选择题
12.(2022·郑州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某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A 为金属单质。
完成下列问题:
(1)若C 为淡黄色固体,D 为厨房常见的调味品,则C 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上由D 制备A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 为紫红色固体,C 为黑色固体,则B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写出由D 转化为A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NaCl(熔融)=====通电
2Na +Cl 2↑(2)Cu 2(OH)2CO 3
CuCl 2+Fe===Cu +FeCl 2(合理即可)
如图转化关系中,①B 、E 、F 、Y 通常条件下均是气体;②E 、F 相遇会产生白烟;③A 、B 、G 、Y 都是常见的主族元素组成的单质,其余均是化合物;④A 、C 、H 的焰色均呈黄色。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C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
(2)以上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_______(填反应编号)。
(3)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加热条件下C 溶液与D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G与C的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Cl+NH3===NH4Cl
△NH3↑+H2O
OH-+NH+4=====
(4)2Al+2OH-+2H2O===2AlO-2+3H2↑
解析A、C、H的焰色均呈黄色,说明均含有Na元素,由于A为单质,则A为Na,能与无色液体X反应,得到C与气体单质B,且C能与金属单质G反应也得到B,则X为H2O、C为NaOH、B为H2、G为Al;黄绿色气体单质Y 为Cl2,与B(氢气)反应得到E为HCl,E、F相遇会产生白烟,则F为NH3、D
为NH4Cl,氢氧化钠与氯化铵反应得到氯化钠、氨气与水,则H为Na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