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_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通过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2.能够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科学知识:
1.知道米饭在口腔中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2.知道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重点:
米饭、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反应实验。
难点:
分析米饭、淀粉和碘酒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准备:
培养皿、滴管、镊子、碘酒、木块、刀片、抹布、米饭、馒头、淀粉、各种蔬菜、水果、课件、实验记录单……
教学设计:
一.生活切入导新课:
教师:同学们,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图片?
学生:米饭、馒头。
教师:大家都吃过米饭、馒头吧?
学生:吃过。
教师:那我们来思考一下:多媒体出示
学生:思考、交流。
教师:今天,老师把米饭、馒头带到了课堂上。
咱们一起来慢慢品尝一下,好不好?
学生:好。
板书:粘贴米饭、馒头图片
二.师生互动学新课:
活动一:会变味的米饭、馒头:
教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实验要求。
多媒体出示:实验提示。
学生:阅读实验提示,领取材料。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开始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音乐响起,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米饭、馒头是甜的吗?
学生:汇报、交流。
师生总结:
板书:米饭、馒头中都含有淀粉。
活动二:米饭、淀粉和碘酒
教师:下面,我们做一个实验。
多媒体出示:实验要求
学生:小组合作,实验。
汇报员汇报小组实验成果:变蓝
师生小结
教师:多媒体出示:观察、实验任务,实验要求。
学生:观察淀粉,小组合作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多媒体出示实验结果:变蓝。
师生小结:
板书:淀粉加碘酒变蓝色
活动三:寻找淀粉的踪迹:
教师:我们在米饭中找到了淀粉的踪迹,那么其他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呢?下面,我们利用淀粉加碘酒变蓝这一特性,来寻找淀粉的踪迹。
多媒体:出示实验用水果、蔬菜图片,实验规范操作视频,实验要求。
学生:领取实验材料,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实验。
音乐响起,小组代表在展台上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多媒体出示实验结果表格。
板书:粘贴蔬菜、水果图片
活动四:课堂练习
教师:多媒体出示问题:想一想、考考你
学生:思考、回答
三.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顾并总结
四.课外探究:
教师:多媒体出示:制作神秘的信件
学生:观看、阅读
五.情感教育:教师寄语
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科学研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学习的能力基础以及知识基础。
对于胶头滴管,也能做到正确规范地使用。
对于米饭,学生们非常熟悉,对其味道了如指掌,有一部分的学生还有这样的经验,咀嚼米饭的时间长了,口腔内的米饭还会出现甜味,甚至于有些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知道米饭里有淀粉,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色;并且学生已经熟悉了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器官进行细致观察的探究方式。
再加上本课的活动内容生动有趣,所以我认为只要教师组织合理,整堂课里学生自始至终会在比较轻松的情形之下进行学习。
与此同时,学生对于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却知之甚少,所以本节课要让学生细细咀嚼馒头和米饭,使学生体会它们在口腔里发生的化学变化。
效果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米饭在口中咀嚼时间长了会变甜,这是因为生成了一种有甜味的新物质。
此外,我们还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征,检验了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通过本课的科学探究活动,学生能够做到:
3.能够通过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4.能够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实验活动中培养孩子们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同时我还注重科学联系生活,让孩子们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制作一封神秘信件。
真正做到: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课。
本课的科学知识目标为:
3.知道米饭在口腔中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4.知道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重点:
米饭、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反应实验。
难点:
分析米饭、淀粉和碘酒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本课有四部分组成,分别是“会变味的米饭,米饭、淀粉和碘酒,淀粉的踪迹,制作神秘的信件”。
会变味的米饭,平常吃饭的时候感觉不到甜味,只有细细品尝才会感觉到米饭产生了甜味,用这样日常生活中经历却不大注意到的活动,导入这节课的第一部分内容。
米饭、淀粉和碘酒,让学生利用感官对淀粉进行观察,在淀粉上滴上碘酒进行实验,对其产生的现象,教科书进行了明确的告知。
淀粉的踪迹,利用淀粉与碘酒的颜色变化,可以来检验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制作神秘的信件,是一个有趣的活动,是寻找淀粉的踪迹活动的延续。
一、填空题
1.把碘酒滴在米饭上,米饭会立即变成()色。
2.我们口腔内的唾液中有一种帮助消化的酶---唾液淀粉酶,这种酶能将()转化为(),所以我们在咀嚼馒头时过一会儿后会感觉到甜味。
二、简答题
如何判断一种物质中是否含有淀粉?
课后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的主动学习,再好的教师也是教不好的。
科学探究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
这节课活动量不是很大,所以应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经历和体验。
学生无论是观察碘酒,还是观察淀粉,或是鉴别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时,教师都应亲身介入并认真观察学生的活动,随时掌握他们在活动中所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
教学过程中,我应该让更多的孩子提问问题,学生来回答问题,教师多引导,尝试让孩子们自己思考、提问、回答。
科学探究需要老师的指导参与,这样才可以形成浓厚的科学学习氛围,由于个人没能把握好每个小组的参与时间,可能对一些小组的探究活动参与时间不够充足。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改进。
课标分析:
科学探究目标:
5.能够通过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6.能够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科学知识目标:
5.知道米饭在口腔中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6.知道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重点:
米饭、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反应实验。
难点:
分析米饭、淀粉和碘酒反应产生新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