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影响及其对策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影响及其对策开题报告
第一篇: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影响及其对策开题报告
《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影响及其对策》开题报告
我校申报的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影响及其对策》已由宣城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定批准立项,结果已于2008年9月23日在《宣城市教育局文件(教研【2008】 16 号)》上公布。

该课题的研究得到了市区教学研究部门领导的悉心指导,同时也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

经过一段时间的论证和研讨,现已形成了初步方案。

下面我受课题组的委托,向与会领导、专家们作开题报告,请予以审议。

本报告内容包括课题的价值与意义、研究综述及突破预测、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的过程(课题的组织、分工、进度)、经费来源、预期成果、完成任务的可行性分析等方面。

一、课题的提出--价值与意义
1、学术价值
本课题属于理论性较强的研究,它的理论依据是思维与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母语与外语是不同的语种,思维方式也不同,母语思维对学外语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汉语思维对学英语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只有在理论层面上分析出这种影响,才能研究出较好的对策。

我们所研究出的理论对指导英语教育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它能预测Chinglish并预防Chinglish,评价英语学习和英语教育教学,因此我们的课题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2、实践价值
(1)本课题的研究初级阶段是从实践到理论。

在初级阶段,我们广泛地从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或英语交际中收集或获取实证材料,再分析使之上升为理论。

(2)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把所得到的或建立的理论用于指导实践或在实践中检验,发展与完善。

语言是理论性很强的,但是,交际运用才是学语言的根本目的,即语言的根本属性是交际运用性的。

用所
得的理论进行预测并预防Chinglish,用来评价英语学习和英语教育教学。

(3)由于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影响是普遍的客观存在的,研究出的对策便具有广泛的指导语言实践的价值。

我们的目的是尽量减少Chinglish的发生,趋利避害。

(4)另外,我们的探错——防错流程操作性很强,应用价值很高。

由此可见,我们的课题源于实践而运用于实践,有着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研究综述及本课题的突破预测
本课题组经过认真查找文献资料和网络信息等,发现了一些相关资料。

它们要么只注重简单罗列现象,片面而无系统性;要么只有实例分析,零散而没有理论性;有的只是旁敲侧击,盲目而无针对性;只有点滴提示,而没有提出相应对策;有的虽有理论,但晦涩难懂,无推广应用价值;更令人失望或可恶的是,许多网络上的资料只是片断转载,毫无创新性。

本课题预计有以下突破:
1、我们的研究将更全面更系统,将会把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2、我们不仅要研究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影响,还要能趋利避害,并提出对策;
3、我们将采用行之有效的探错→防错流程,具有可行性,更有科学性和创新性;
4、提出一种评价教学英语的方法,评价师生英语水平,评价英语教学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的标准;
5、汇编成一本书(含电子版),而不只是论文或片断资料,甚至可以分层级编,作为不同水平英语学习或工作者的参考用书或辅助教材。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思维、汉语思维、汉式英语和对策等。

在张厚粲主编的《心理学》中有“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
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划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其中抽象逻辑思维的中介是语言,决定了它是高级的思维形式,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


汉语思维是指以汉语为中介的抽象逻辑思维,它的特点是以汉语为介质,因此,汉语拼音、汉语词汇、汉语语法、汉语文化、汉人的习俗、体态语、心理特征、甚至方言等,都是汉语思维的综合表现。

汉式英语Chinglish:它是英语的汉化,是有汉语思维特征的英语,从发音到语法,从文化习俗到心理特征,从口语到书面语,再到体态语都有汉语思维的“烙印”。

对策:是指为解决某问题而提出或采用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策略、措施、方法或途径。

本课题中对策主要是指:
1、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

实践是起点,也是终点。

2、采用了探错→防错法:即探错→集错→析错→防错。

3、用英语(母语)教学,用英语思维,或尽量用直观教学法。

4、分析Chinglish,趋利避害。

5、建立新的评价标准。

6、推广应用。

四、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由于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英语在中国出现本土化,即Chinglish是必然的。

它的存在相当广泛,这不利于我们用英语对外交流,常常导致笑话或误解。

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分析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影响,分析Chinglish的形态和错误规律,从而找到解决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影响的对策,以便能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利用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促进作用,而尽量避免或减少干扰作用。

我们的目的是与Chinglish告别,尽量使学习者能用英语思维,能得体地运用英语,能说更地道的英语,能更方便地与英语人士交谈,尽量减少笑话和消除误会。

研究意义:
由于我们的英语老师、学生以及其他英语工作者基本上是说汉语的,因此我们的分析研究、我们的方法和结果便具有广泛适用性,对英语教与学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至少能起一定的启发和提醒作用。

我们的研究结果对Chinglish 会有预测性和预防性。

另外,我们甚至可以确立一种新的评价学英语、教英语、教学方法的标准,我们的努力或许可以抛砖引玉。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首先,阐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中介,是思维方式的外在表现形式。

语言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

其次,汉语思维会对学英语产生双重影响:促进和干扰。

这种影响既有普遍性也有特异性。

特异性的影响是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其中年龄是个重要因素,其次有观念、认知特点等。

初学者自觉地或不自觉地用汉语与正在学的英语对比,即倾向于利用汉语来学英语。

我们要将汉英分析比较,以求趋利弊害。

由于英汉相同之处有很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好汉语也有利于学好英语,只要用得恰当。

英汉差异很大,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它们的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根源大不相同。

产生语言上差异的原因有很多。

凡是能影响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也势必影响思维方式,随之影响语言的内容和形式。

由于地域、气候、观念、生活方式、社会形态等的不同,长期以来,中西方人所崇尚的对象差别很大,这也必然使思维方式有差别,从而使语言也有差别。

幸运的是,全球一体化,使得语言和思维也在一体化。

再者,英语的本土化是普遍的社会现象,Chinglish是英语的中国化。

Chinglish有其发生规律,只要我们比较剖析汉英思维,就可以研究出对策,预测和预防Chinglish。

我们有很多有效的办法,尤其是培养英语思维教学法和探错—防错法!我们可以确立一种以Chinglish的理论为依据的评价学英语、教英语、教学方法的标准。

五、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研究过程
A、研究准备阶段(2008.3.1-2008.4.1)
(1)采用文献法,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并对课题中核心概念、思维、汉语思维、汉式英语、对策等作出初步界定;
(2)了解国内外对《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影响及其对策》的研究现状,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3)组建课题组,落实人员分工,撰写课题综述(论文),填写《立项申请书》,拟定课题实施方案;
(4)进行理论为学习,在专家指导下,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形成全面而详细的操作性强研究方案。

该阶段,由胡霞、郑敏志负责,夏经旺具体操作。

B、研究实施阶段(2008.4-2010.12.31)
(1)前期阶段:资料收集阶段(2008.4-2009.12.31)
落实课题的内容与方案,写开题报告。

所有成员均参与资料的收集,可以分项收集,不同成员有所侧重(发音、语法、日常口语等),可以确定资料形式(如论文,相关片断文献、学生作业、活动摄相、录音等),可以建立错题集,建立个人档案袋等,广泛深入实践中,采用探错→集错→析错方法。

多开展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表达,以利于探错与集错(口语/书面表达/演讲等,即兴的更好),也可以进行专项训练等。

此阶段收集各种原始材料,越杂越细越好。

总结写出《常见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影响调查分析》(调查报告)。

该阶段由夏经旺负责,胡霞、郑敏志指导配合,全员参与。

(2)中期阶段:整理阶段(2010.1.1-2010.4.30)
本阶段继续收集各类材料,以便更充实,更注重分类分析,总结并发现规律,形成初步理论,越清晰越好,列出《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影响及对策》的大致目录。

此阶段完善探错防→错过程,将形成初步理论用于预测和预防Chinglish进行初步检验。

本阶段成果有课件、磁带、分类装订的资料集、并写出《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影响理论及对策》等系列论文或讨论稿。

本阶段的负责人是夏经旺,胡霞、郑敏志指导配合,其他老师参加讨论、分类、整理,可以形成个人资料库。

(3)后期阶段:编撰阶段(2010.5.1-2010.8.31)
该阶段把所有理论系统化,把所有材料精选、编撰成册,先是手稿(部分电子稿),有录音,课件等相关成果形式。

写出《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影响及对策》一书。

负责人:杨跃宣、胡霞、郑敏志、夏经旺等配合。

(4)未期阶段:校稿阶段(2010.9.1-2010.9.30)
请专家校稿,提建议或意见,并使之完善,电子版的《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影响及对策》,有课件、录音等、也可以刻录光盘等。

负责人:杨跃宣、胡霞、郑敏志、夏经旺等配合。

C、研究总结阶段:(2010.10.1-2010.12.31)
本阶段主要是对课题研究的情况进行汇总,审核电子版的书籍《汉语思维对学语的影响及其对策》,在专家引领或帮助下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递交结题验收申请书,做好课题的鉴定和验收工作。

确定其推广价值。

途径和策略,并在省、市、区教研部门指导下,进行成果推广。

负责人:胡霞、郑敏志、教研室负责具体操作。

2、研究方法:本课题将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活动研究法、讨论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

六、研究阶段与成果一览表.doc 其它形式为磁带、录像、光盘等。

七、完成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I、条件分析: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料准备、科研手段和经费保障等)
参加人员有初、中、高级职称,其中杨跃宣、胡霞、郑敏志、郭健是中学高级教师,夏经旺、陈金花是中学一级教师,张伟是中学二级教师。

资料前期准备如下:
1、广泛参阅英语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书籍,如《中学英语教学法》;《心理学》等;
2、广泛阅读报刊杂志上的相关文章,如《英语辅导报》、《英语通》、《学英语》等;
3、上网查相关资料;
4、收集学生作业,学生活动(特别是口语活动)材料,进行录音或录像;
5、收集各位教师的心得资料。

研究的方法手段:
1、继续广泛参阅与研究英语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书籍,如《中学英语教学法》;《心理学》《外语教育语言学》《英文正误用法手册》等;
2、继续广泛阅读与研究报刊杂志上的相关文章;
3、上网查相关资料;
4、收集并分析学生作业,学生活动(特别是口语活动)材料,进行录音或录像;
5、开设《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影响及其对策》系列讲座或类似的专题活动;
6、注重课堂思维比较和训练。

特别是口语和书面表达。

源于教学实践,并指导教学实践。

按探错—防错流程进行。

7、尽量为学生多创造学英语的机会。

如开创英语角或英语俱乐部。

8、收集各位教师的心得资料。

定期开教师会,谈谈写写心得体会,记录分析整理资料。

9、进行交流试推广;
10、编撰成册;
11、结题推广
经费保障:a.部分自费;b.学校支援;c.希望得到上级支持。

II、政策分析:上级主管部门对宣城八中评价较高,鼓励和支持我们的发展,包括教育教学与教研。

因此,上级希望我们能提高教研能力,申报课题。

III、能力、态度、成绩分析
宣城八中英语组有着教强的教育教学与教研能力,特别是胡霞、郑敏志和夏经旺。

其中胡霞、郑敏志是宣城名师,是宣城市英语英语教育学会理事。

夏经旺是教研组长,勤于钻研,热爱教育教学与教研,写过多篇论文,参加编写过安徽省八九年级英语寒暑假作业,制作过
九年级英语课件Units5-8,以上传到K12平台。

胡霞、郑敏志、郭健、夏经旺,张伟、陈金花等的教学能力很强,教学成绩突出。

胡霞、郑敏志常送教下乡,深受社会的好评。

夏经旺,陈金花曾先后被评为课改优秀教师。

我们课题组成员的敬业态度更是赢得学生与家长的较高的赞誉。

我相信我们课题组会完成该课题的!
第二篇:网络文化对汉语母语教学的影响与对策
互联网对中小学汉语学习的影响与对策探析
深圳市南山区同乐学校(学号:80)蒋和勇
【内容摘要】: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世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汉语教育也必然受到其影响。

本文针对当前互联网环境下的种种现象,从文化视角进行了透析,并结合实践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加强基础教育的汉字教育教学;二是提倡良好的书信写作以及“勤动手、勤动笔”习惯;三是尝试开展“汉语四六级”国标测试;四是有针对性地在各级教育展开一些以“汉语学习和教育”为主题的活动。

【关键词】:互联网汉语对策
一、互联网对汉语教育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在我国迅速普及,上网人数急剧增加。

互联网在带给人们资讯共享、沟通联络等方面的便捷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带来很大冲击,有的甚至可以用颠覆来形容。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有感于实践中对汉语教育的一些感受,就互联网对汉语或汉语学习等的影响予以了关注,并形成了有关思考。

现象一:互联网对书信通信方式的冲击
在十几年前,书信还是大家通信方式的主要形式之一。

这一传统的书信沟通方式在现代社会的进程中倍受冷落起来。

最近有调查显示:“手机短信是普通人向亲朋好友问候和祝福的最常用方式(68.3%),其它方式依次是打电话(19.7%)、QQ和MSN等即时通讯工具(8.8%)、电子邮件(2.8%),而传统的写信方式仅有0.5%的人还在用。


现象二:互联网时代“提笔忘字”
互联网时代,书写已越来越成为一种奢侈的技能,电脑、打印机普及,生活工作中手写的机会越来越少,提笔忘字成为平常事。

最近一项调查显示,83%的人有提笔忘字的经历,74.2%的人在工作生活中手写机会不多,68.8%的人有一年以上时间没收到过别人的手写稿。

据联合国定义的新世纪文盲标准,不能读书识字的人,称为“传统文盲”;而另一类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也即“现代文盲”。

电脑的普及在扫除了“现代文盲”同时,却带来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互联网时代“传统文盲”,“提笔忘字”的现象出现在大多数人的生活中。

现象三:学生作文充斥着大量的互联网语言
在最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了互联网语言,如一个初中生在某次作文中写的一段话:我只是一只菜鸟(初上网的人,这里指初一新生),一晃三年,已是初三的大虾(能够熟练上网的人,这里指初三老生)了。

在我的主页(这里指学习生活)上找不到“欢乐”。

铺天盖地的练习,折腾得我毫无办法。

我真想趴在桌上Zzzz……(睡觉),或给自己设置防火墙(防木马、黑客的程序。

这里指不做练习的想法),让练习远离我。

真羡慕初一的菜鸟,他们可以在操场某个聊天室,畅谈自己。

7456(气死我了)……。

除此以外,甚至连一些类似“:)”(笑脸)、“o_o”(戴眼镜的人)的符号也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学生的作文中了。

这些互联网化语言的使用,给多少年来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的书面语言写作,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但也对一直以来在学生写作中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的正规书面语言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

现象四:互联网文化中的手机短信
“手机短信”仿佛一夜之间成为了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人们用它进行商务洽谈、感情交流、戏语调侃和谈情说爱。

手机短信以其费用低廉、使用便捷、个性丰富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据报道,2001年12月全球短信息量达到了200多亿条,也就是说全球无论男女老少,每一个人平均发了三条短信息。

2002年除夕一天,从互联网上发出的短信超过2000万条,把手机短信的使用率2 推向了
高潮。

手机短信已经融入我们的精神世界,成为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有力工具。

但勿庸讳言,就互联网文化本身而言,也有其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

与此上述四个现象紧密相关的还有林种种,其无怪乎反映了这样的道理:从语言学习行为来讲,互联网的出现,减少了人们“动手动笔”的习惯,手写的汉字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正在逐渐得到弱化;从语言思维角度而言,网络造就的网络语言在提升汉语生动性、丰富性、多样性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怪异”和“变形”、“生造”,使得汉语作为中华文化传承工具原本的严肃性受到严重挑战,这种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加以研究和规避,这也是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二、互联网对中小学汉语写作带来的异化
当学生们在互联网语言的新奇中把粗俗的互联网语言当成有个性,把怪词、别字当作了幽默,把不规范的语言变成了调侃,我们不得不承认互联网语言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学生对传统语言的学习,影响了他们的写作习惯。

主要表现在:
(一)学生作文中大量错别字的出现
随着互联网不断改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考习惯,互联网语言开始以一种强势的姿态扩张开来,大规模地侵入了传统汉语的领地,攻城略地,影响大有不断壮大之势。

由于多数网民采用拼音输入法,在输入的过程中,贪图速度与便利,就忽视了对正确字形的选择,加之许多人的普通话不标准,拼音又水平不高,并受方言的干扰,甚至故意使用错别字,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热衷和追捧互联网语言,开口闭口“酱紫”(这样子),把“我”写成“偶”,把“美女”写成“霉女”,把“人”叫“银”,将“睡觉”写作“水饺”,把“喜欢”称为“稀饭”等。

从08年开始,作文中的错别字已经成为高考作文中的一个失分点,一个错别字就要扣去一分,这类错误是那些已经把互联网错字当成日常用字习惯的学生所不可避免的。

(二)使用词语的畸型变异让作文目不忍睹
互联网语言中,词汇变异是主流。

互联网语言大量利用字母、数字、符号表达意思,任意改变构词语素的意义、书写方式和读音,写
出的作文让人难以接受。

3 如:“反对”叫“拍”,“惭愧”叫“汗”,“吃惊”叫“寒”,“好看”叫“养眼”,“提意见”叫“扔砖头”,“3X”表示“thanks”(谢谢),更有甚者,不少中小学生喜欢在作文中用“TMD”“TNND”等脏话缩写来显示自己的性格,或者故意在文后多加几个:^-^、【:-(】表情符号以显高超,等等,五花八门,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三)作文语言运用规则的失范
互联网语言随意的成分太大,存在着大量的不合乎语法规范的现象。

互联网语言多是短句,具有非语法性的特点,“有字无句,有句无篇”,生搬硬造出许多不合语法的句子,导致作文中出现大量诸如:“我走先!”、“我汗”、“真雷人”等的句子。

造成学生对句子构成成分的模糊,词性概念的异化。

这种现象使得目前已经淡化的语法教学更是如入水火之中,教师教学难度进一步的加大。

在作文中出现类似的句子,会影响学生正确地表情达意,造成句法成分残缺、词性的变化,规范的语言被所谓的幽默调侃取代。

部分教师由于年龄以及生活工作条件的差异,很难掌握不断更新的互联网语言,他们根本搞不清学生写的是什么意思。

这无疑是阻断了中小学生学习、形成语言能力的途径,使学生们缺少了观察生活、认识世界、分析事物,形成独特情感体验的复杂意识过程。

(四)作文表意的模糊化
学生在作文中极力模仿或乐此不疲地引用大量的互联网流行语,以表示自我的个性,殊不知正是这样,反而千篇一律,落入了俗套。

如写道“相遇”,说成:“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

”写到“珍惜”,就是“曾有一份×××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失去后才追悔莫及,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将……”一样的句式,相同的口吻、固定的表情传递出来的不会再是独特的生活体验,从而失去自我,难以表达完全属于个人的真实感受。

另外,互联网语言更新快、稳定性弱,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流行语,还未等大家都接受和使用就遭淘汰,新的互联网词汇取而代
之。

这使得充斥了互联网用语的写作一时间只能让很少的一部分人理解,削弱了语言表达、交流的功能。

(五)文化审美由雅文化走向俗文化
互联网语言的简单直接破坏了作文的内涵和美感。

如孟浩然《春晓》互联网模仿诗:“春天不洗澡,处处蚊子咬,打上敌敌畏,不知死多少。

”“将男踩死”(江南才子)、“四裤全输”(四库全书)、“大痔若鱼”(大智若愚)、“不醉乌龟”(不醉无归)等等,这些俗文化无不代表着学生的审美疲劳,预示着思想的颓废、积极情操的瓦解!汉语粗俗之风弥漫于写作空间,形成了一种“语言公害”,充斥着学生的写作。

人们越来越担心丰厚而典雅的中华古老文化是否会被这种俗文化所取代,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绝不能听之任之。

三、对策与建议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打基础(语言素养的基础、科学素养的基础、完善人格的基础等等)的时候,如果不对互联网语言尤其是那些品位低下,乱造的词语加以规范、引导和控制,对传统正规语言的学习、对科学精神的培育、对健美人格的养成,均很可能成为不规范互联网语言的受害者。

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规范汉语的使用,让语言的稳定性得到传递。

所以在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排斥互联网语言,还要引导学生在正式场合不使用互联网语言。

这是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要增强对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汉语,被唐诗、宋词、元曲等典雅的文学样式不断擦拭,温润过我们诗意心灵,照亮过我们文化期待的古老而优美的语言;汉语,带领我们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的母语,承载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中华文明。

汉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作为文化和信息的载体,它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

当前,世界汉语热正在持续升温,全球有一百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到3000万。

在法国巴黎的街头就矗立着这样的广告牌:“学汉语吧,那将是你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