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八年级(下)月考历史试卷(有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八年级(下)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75分)
1.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

这里的“工作”是指()
A.创建新中国
B.实现祖国统一
C.进行土地改革
D.恢复国民经济
2. 新中国成立初期起过临时宪法作用的重要文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共同纲领》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
A.促进朝鲜统一
B.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C.为了保家卫国
D.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
4. 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

文中“最可爱的人”是指()
A.中国工农红军
B.八路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
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的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

上迷材料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6. 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A.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
B.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C.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D.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7. 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

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A.实行土地改革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与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了()
A.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B.它是由全国人民制定的
C.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D.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9. 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个体生产缩小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10. “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

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

”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作用
11.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这次会议()
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D.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 新华书店中有一本名为《共和国最大冤案》的书,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应该是()
A.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党籍
B.江青一伙对谭震林等人进行批判
C.邓小平被排挤出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D.邓小平被诬陷为“四五运动”的后台
13.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感动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

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邓稼先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和象征。

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A.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精神
B.不怕牺牲、乐观主义精神
C.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精神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
14. 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资产阶级自由化
C.“两个凡是”的方针
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15. “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单为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税收,还
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
A.建立的原因
B.建立的目的
C.发展的过程
D.发挥的作用
二、综合题(第16题15分,第17题10分,共2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
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现状之间的
矛盾。

材料二: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多长时间!何况我们自己还耽误了
二十年。

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
不起!从现在(1992年)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什么。

分析中国
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有何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
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的指引下,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1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八年级(下)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75分)
1.
【答案】
A
【考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解答】
据“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

”可知,这里的“工作”是指创建新中国。

为了筹
建新中国,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故选A。

2.
【答案】
C
【考点】
新中国成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识记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的内容。

【解答】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3.
【答案】
C
【考点】
抗美援朝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知识。

【解答】
题干里的“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是解题的关键。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侵略者打到鸭绿江边,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所以,中国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

故选C。

4.
【答案】
D
【考点】
抗美援朝
【解析】
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

【解答】
据所学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舍生忘死,英勇作战,连续重创美国侵略者,涌现出邱少云、黄继光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故选D。

5.
【答案】
A
【考点】
土地改革
【解析】
本题考查土地改革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相关知识。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题干的中心意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不合理。

农民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

这种封建土地制度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改变这种现状,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进行土地改革。

所以A符合题意。

故选A。

6.
【答案】
D
【考点】
土地改革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土地改革。

【解答】
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原有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中国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成了土地真正的主人。

故选D。

7.
【答案】
B
【考点】
“一五”计划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

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就是发展重工业。

【解答】
根据所学可知,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就是发展重工业。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
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8.
【答案】
A
【考点】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解答】
根据题干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可知,这主要是体现了宪法制定的民主性,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9.
【答案】
C
【考点】
三大改造
【解析】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

【解答】
土地改革后,我国的农业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故选C。

10.
【答案】
A
【考点】
三大改造
【解析】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知识点。

【解答】
材料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的国内形势,也就是改造的背景。

故选A。

11.
【答案】
A
【考点】
中共八大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八大的内容和意义。

【解答】
1956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正确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指出
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
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
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故选A。

12.
【答案】
A
【考点】
“文化大革命”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知识点。

【解答】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不久,刘少奇含冤病逝。

这是共和国最大冤案。

13.
【答案】
D
【考点】
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
【解析】
本题考查了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
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解答】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
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

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精神。

14.
【答案】
C
【考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革”结束后,国家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主张,为了解放思想,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通过讨论,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思
想主张,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故选C。

15.
【答案】
D
【考点】
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经济特区设立发挥的作用。

【解答】
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

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题干反映的是经济特区发挥的作用。

故选D。

二、综合题(第16题15分,第17题10分,共25分)
【答案】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中共八大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内容及意义、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中共十四大的内容的相关史实。

重点掌握党召开的重要会议及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相关史实。

【解答】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应该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据材料二“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可知,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的指引下,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大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