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家名作Famousworks
2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文/梁兆江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而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共同富裕。
现代所提的共同富裕并不是横空出世,而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文学名著《诗经》中对大同进行了阐释: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这样美好的理想社会是千百年来代代中国人所共同追求的目标,无论是魏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还是近代以来康有为的《大同书》中所描绘的大同之世:“大同之世,人人皆居于公所,不须建室,其工室外则有大旅舍焉。
”
又或是近现代中国共产党人所不懈追求的马克思主义,这些先进的思想当中都包含着朴素的大同理念。
大同就是指的我们今天的共同富裕,指的就是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大同社会的美好理想,顺着历史的小舟来到了我们这一代中国人面前,这属于代代中国人的古老的理想,化作一颗种子,深植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自强不息,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在“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不懈地奋斗,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大同的种子,希望它有一天能长成参天大树,为中国人民遮风挡雨。
功夫不负有心人,于是我们惊喜地看到中国有了让世界瞩目的脱贫成绩。
“十三五”期间,我国超过5000万的农村人口,摆脱了绝对贫困;我国的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30%,由2016年的4124元到2019年的9054元,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解决,突出问题得到基本解决;960多万贫困民众乔迁新居,并且农村的贫困率下降至0.6% 2019年,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340个贫困县脱贫摘帽,“三区三州”贫困人口由2018年
的172万减少到2019年底的43万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显著,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即将消除农村绝对贫困。
按照我国农村现行扶贫标准,2013-201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000多万人,每年减贫人数都保持在1200万以上,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1.7%。
832个贫困县已脱贫摘帽436个。
中国的脱贫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世界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因为中国对世界的减贫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70%。
中国取得脱贫的经验,也为其他国家所借鉴;中国所走的道路,也为其他国家指明了一条光明的方向。
中国共产党怀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赤子之心,向脱贫道路前进;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组成钢铁长城,向着脱贫道路前进;中国社会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无所畏惧。
这样的势头让中国人离脱贫的梦想越来越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
2020年是中国的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们取得了非常喜人的成绩,但是要进一步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还需要不懈地努力。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过去的成绩固然可喜可贺,但是不能一味躺在过去的功劳苦衷,麻痹,自我止步不前,历史的车轮向前滚动,追逐的脚步也要永不停歇,我们要在新的历史征程中书写新的辉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我相信,拥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中华民族,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向历史和时代交出一份优秀的答卷,会用这份优秀的成绩单向千年来的奋斗目标献礼!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梦!
(作者单位:益群中学)
地方高校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思路
文/郑金兰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地方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下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用国际化的视角和创新思路探索出一条适合地方高校发展的路径,关乎到每一个地方高校的命运。
本文探析了实现高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意义,并针对地方高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与国际化教育步调一致的措施策略。
关键词:地方高校;高等教育;国际化思路
1 地方高校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意义
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下高等教育的参考模板,目前我国的教育模式也实现着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地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市场化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是内部竞争,还要面临着外部竞争,并且外部竞争更严峻。
坚持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路径,意味着推动高校展开对外交流和合作,抓住时代契机,实现跨越式发展。
作为现代化教学重要的理念和手段,社会经济发展迫切地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掌握国际教育背景,用国际化视角去完善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国际化的思维,做好地方院校“内强”的同时,要有“走出去”的宽广视野,借鉴国外成功的教育经验,推进学科建设、学科研究、人才培养等核心工作,通过国际化发展战略弥补地方高校短板,是践行高校现代化理念的必然需求。
也是衡量地方高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打造国际化的知识结构体系,能够从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学习能力、交际能力。
另外高等教育国际化能够充分体现地方高校的职能,面对一些跨国企业合作,需要加强交流与合作。
除此之外,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地方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外动力,目前地方高校普遍存在着学术研究起点不高、学科建设水平不高、教师素质队伍建设不健全等等问题,这些都是影响高效办学的重要因素。
2 地方高校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思路探析
地方高校需要与时俱进,与国际化的发展相接轨,用国际化的视野全面拓展教师队伍,完善人才培养国际化模式,遵循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实施地方高校教育拓展性工程
首先第一步是要培养学生国际化的前瞻性思维和理念,倡导工学结合的理念模式,邀请海外专家、国际化的学术讲座等调动学生积极性,开拓国际合作化项目,开展具有国外特色的社团活动,推动中外文化的融合。
国际化视角要求高校教学要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注重语言类教学的应用性和实际性,培养和引导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基础。
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的理念,鼓励学生参与外语应用能力测试,间接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同时还要开拓国际化课程体系,开展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样化课程,提高学生跨文化理解力和交往能力,掌握国外先进的科学知识研究成果,在保证课程学习实用性的基础上,为国内教育做好补充性工作,不断补充国外教育资源。
2.2 树立前瞻性的且具有国际化思维的人才培养理念
根据地方高校的实际办学情况,树立科学化、专业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以主题宣传的形式开展国际交流的合作,尽可能与国际型资源充分接轨,不仅是老师,学生也要了解到接触国际化教育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另外,不要忽略网络宣传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手段将交流互动的作用充分发挥,挖掘课程资源价值。
达成师生之间的共识,力争实现从教学到科研再到人才培养的特色化。
2.3 创新国际化的教育外事工作
除了教育工作本身以外,还包括新形势视角下教师的服务工作,比如教师的外出考察、出国进修,以及一些学术活动等等,外事工作者都要做好时间的规划和妥当的安排。
除了老师以外,还要做好学生方面的服务,比如说学生的国际化活动、文娱体验等等,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下转7页)
Literarytheorytoexplore 文艺理论探索
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7
工笔花鸟画色彩的写意性研究
文/雒冲
摘要:自宋徽宗创立宣和画院以来,宋代院体花鸟画在赵佶的领导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画师所绘制的工笔花鸟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物象的刻画极为细致入微,将宫廷绘画推向了一个高峰。
“写意性”是推动工笔花鸟画发展的主要因素,使花鸟画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和丰富,创新了工笔花鸟画的绘画技法,也创新了画家的思想观念。
本文将着重对工笔花鸟画色彩的写意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色彩;写意性;研究色彩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传达画面情感的作用。
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设色是艺术创作中的关键环节,古人对工笔花鸟画的着色有着较高的要求。
如果画家在创作时不能根据画面的需要来进行着色,就会导致作品被客观物象色彩所干扰,所以画家要重视色彩创作的写意性与主观性。
当代画家要主观的运用色彩,激发新的创作灵感,打破工笔花鸟画千篇一律的局面,赋予工笔花鸟画新的艺术生命,使工笔花鸟画创作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更加契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
1 工笔花鸟画色彩写意性的重要性
艺术表现的关键是色彩的运用。
我国绘画设色的基本原则是“随类赋彩”,主要是指画家在进行上色时,要根据自然事物的颜色来进行不同的着色,目的是将不同的自然事物区分开来,使画作可以因环境、感知和内心色彩而不断变化,进而体现画家内心情感的表达。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色彩变化是需要通过人的感知来认定的,这是一种遵循内心情感的主观行为,画家如果忽略对写意的表现,仅仅依靠客观事物的特点来进行着色,就会使画作失去精神和灵气。
由于不同的自然事物具有不同的色彩,在进行色彩创作时也要考虑外界环境、季节等多方面的因素,根据画面的色彩需要来进行艺术创作,进而实现在艺术创作主客观的完美统一。
当代工笔花鸟画家在表现画作的写意性时往往使用色彩创作的手段,遵循内心的艺术创作理念,根据万物色彩的变化去主观地运用色彩,然后表现出内心的创作精神,解决用色时的被动局面,打破了客观物象色彩的创作局限,真正实现了画家内心情感的传达,同时也能够让画作欣赏者感受到画家的精神追求,从而使两者之间产生精神层面的思想共鸣。
2 工笔花鸟画色彩写意性的体现
在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创作过程中,画家们更注重对色彩的运用及把握,利用不同色彩的特点来使观者产生不同的艺术感受,如通过色彩的冷暖、明度、纯度的变化与搭配,从而形成符合画家自身审美观的创作,实现契合创作者内心精神和追求的艺术表现形式。
利用不同色彩的搭配可以使作品形成鲜明的色调,有利于引导观者更好的感受画家的精神世界,从而实现心灵上的共鸣。
现阶段,工笔花鸟画在传统绘画理论的基础上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当代画家们注重光的运用,通过色彩浓淡的变化来塑造画面的空间感。
以贾广健老师的作品《碧水金荷》为例,画家在进行创作时使用石青色来呈现水的表面,然后再为荷花上色,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体现画面的视觉冲
击,虽然颜色变化夸张,但整体十分和谐、唯美。
与宋画《出水芙蓉图》相比,《碧水金荷》即使在选题上相同,但设色方面完全不同,所呈现出的艺术效果也截然不同。
再比如,莫晓松老师创作的《荷塘清韵》,其创作的大部分作品均为工写结合的作品,如这幅作品中荷花和水草用细笔勾绘设色完成,背景用墨色晕染,形成画面氤氲气息,从而达到工和写的完美演绎,在描绘客观物象的同时,与主观结合通过艺术表现从而达到以形述意的艺术形式。
工写相结合的绘画技法更讲究作品的造型、韵味和情致,重点在于写意,色彩上致力于产生清雅、浑厚的色彩效果;审美上追求淡泊、高雅;造型上追求真实、细节;笔墨上追求符合传统工笔画的审美标准。
“写意性”是贯穿工笔花鸟画的关键,对推动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与传统工笔花鸟画相比,当代画家早已突破了工笔花鸟画的创作限制,尤其在写意性的方面,所以现代画家应该追求写意的精神,大胆的表达出自己内心精神世界的追求,主观地去创作艺术作品,通过个人的艺术审美观为作品色彩的搭配和画面艺术手法的表现来提供滋养,进而呈现出具有个人风格特征的艺术形式。
3 结语
工笔花鸟画作为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其色彩的运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色彩不仅可以赋予花鸟生命和活力,还能够提升画面的整体效果,现代画家在进行工笔花鸟画设色时要遵循内心的想法,注重色彩的写意性,凸显创作者本身的写意性,从而实现内心情感的寄托和传达。
参考文献:
[1] 杨斌.论工笔画写意性发展之路[J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2012(11).
[2] 霍云芳.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J].艺术教育,2012(08).
[3] 王进.元末文人雅集中的绘画创作研究[J].美术观察,2010(08).[4] 徐玥.当代工笔画“情”和“意”的表达[J].美术大观,2010(06).[5] 张船.追求工笔画中的写意性[J].美术大观,2009(05).[6] 唐勇力.再谈工笔画的写意性[J].美术,2009(04).[7] 纵兰凌.写意花鸟画解读[J].剧作家,2008(04).
[8] 欧阳慧龄.略论写意花鸟画[J].理论与创作,2008(01).作者简介:雒冲(1989—),男,陕西咸阳人,艺术学硕士,研究方向:花鸟画创作与研究。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上接2页)积极性和热忱。
还要做好教学科研服务,切实提升高职院校科
研层面的水平。
做好高校学科服务工作,提升地方高校的影响力,创设良好的国际化氛围和环境。
2.4 建立国际化科研教学平台
要从学科专业着手,从每一个学科特性出发,建立面向国际化标准的平台,强化学术组织的构建与国际化交流的深度合作,搭建稳固的国际化平台。
同样选拔优秀的学科人才参与中外合作的项目实践研究,实施人才化的战略培养目标。
发挥优势学科的带动作用,吸引国外同行的深度合作。
强调品牌化建设的提升,以专业特色为主线,进行区域性市场经济调研,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从而更深层次地带动科创平台建立。
2.5 地方高校高等教学内容与国际教育课程接轨
顺应国际化趋势,不仅要做好高校课程与国际课程的融合,还要增设国际教育课程,开展国际教育课程的渠道,与国内课程实现无缝对接。
根据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国情和国际眼光培养综合性人才。
尽可能多地开展国际教育课程,礼仪教育、文化教育、环境教育等等,培养出具有爱国之心,同时还具有国际情怀的高校人才。
提高地方高校学生汉语文化
水平,通过多种渠道开创合作办学的模式,开办短期培训班,与国外一流大学合作办学。
3 结语
如今,地方高校的发展备受全社会的重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国际化新思路的探索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从地方高校实现教育国际化的意义出发,用前瞻性思维发挥国际化教学的内生动力,从国际化战略制定的角度上进行深入探讨,涵盖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和国际化的理念,创新国际化形势下各项教育工作的开展,建立国际化的教学科创平台,实现高校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翁明丽.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的障碍及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4).
作者简介:郑金兰(1977—),女,辽宁沈阳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