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曹诗品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曹诗品之我见
作者:张悦
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09期
摘要:锺嵘《诗品》中对曹氏三父子的诗品评价似乎已成为定论,本文试图从诗歌体裁、题材和风格上进行分析比较,重新定位三曹的诗品,并得出初步结论:曹操诗歌属上品,曹丕诗歌为中品,曹植诗歌为下品。

关键词:曹操;曹丕;曹植;《诗品》
锺嵘《诗品》将三曹父子诗歌划分为三等:陈思王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为上品;魏文帝曹丕“鄙直如俚语。

惟‘西北有浮云’十余首,殊美赡可玩”,为中品;魏武帝曹操“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为下品。

锺嵘对三曹父子诗歌的品评似乎已成定论,后世多引《诗品》语。

但我对三曹诗歌品级的评判有着不同的观点。

我认为,曹操诗歌为上品,曹丕诗歌为中品,曹植诗歌为下品。

一、上品曹操
锺嵘评价曹操“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是中肯的;宋代敖陶孙在他的《诗评》中说:“魏武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锺嵘所说的“古直”,“古”不仅指曹操诗歌体裁之古,也指其诗歌语言风格之古朴质直。

从语言风格来看,在建安诗人中,曹操的诗与汉乐府最为接近,语言十分朴素,几乎完全不加修饰。

正因其朴素、天然、直抒胸臆而不加修饰,更突显其内容的充实、感情的真挚,如《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薤露行》、《苦寒行》等等。

诗风悲凉慷慨,念之断人肠。

曹操的诗虽直白,却让读者有联想、有思考,回味无穷。

曹操的诗歌,有四言诗、五言诗和杂言诗等,体裁很多。

他的五言诗艺术上大都注重结构的完整性,都以写实为主,同时也善于运用比兴的手法。

杂言诗和四言诗则多是依乐府曲调作的,“依曲调填词”,所以其句子的“长短杂凑”,都与曲调有关。

在语言风格上,也与汉乐府相近,不加修饰,直白质朴,甚至不怎么在诗篇章法上作安排,任情抒发,曹操意在学习乐府民歌的真朴。

可以说,在建安诗人中,在神理上接近于汉乐府诗的就是曹操。

在这些诗歌里,曹操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加任何修饰的和盘托出,展现在众人面前。

鲁迅说曹操的诗风“通侻”,是很恰当的。

二、中品曹丕
同样作为政治人物,曹丕的诗与其父亲相较,更像是文人诗。

曹丕身份贵为储王、帝主,却有一种忧郁的文人气质。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这样评价曹丕:“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

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

”的确,曹丕的诗不像曹操的诗那样气韵沉雄、悲凉慷慨,而是有些女性化倾向。

他的诗歌学习汉魏乐府民歌,风格清新秀丽,抒情悲婉凄清,语言
通俗流畅,形势变化多样。

他的代表作《燕歌行》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文人七言诗。

《燕歌行》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拟写闺中少妇在秋夜思念出门未归的丈夫,倾诉自己独守空房,对月伤情的怀抱,最后以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故事比喻自己相思的衷肠。

全诗融写景、抒情为一体,秋天的凄清气氛为少妇孤独的心绪起了烘托与渲染的作用;而一韵到底、句句押韵的形式,婉转流丽的舒缓旋律,流畅的语言、抑扬的节奏,也使得一种感伤的情调和声韵和谐的美感跃然而出。

曹操与曹植的诗大都体现了他们作为权力中心领袖人物的内心世界。

但是,曹丕的诗似乎是有意在回避政治,从建安诗歌政治主题中淡出。

他的诗歌,浸润着一种闲逸自适的雅趣,偏重于感性体验。

他写乐府,与其父曹操一样,都是要付之乐工的。

他本人又精通乐理,能调筝作歌。

所以他的诗,乐感很强,诗乐相生。

三、下品曹植
曹植的诗作很多,现存诗九十余首,且绝大部分为五言诗。

提起曹植,人们大多会同情他的遭遇,他遭到曹丕父子的打压,抑郁不得志,报国无门。

锺嵘更是对曹子建大加赞赏,将其列为上品。

但是有的时候读曹植的诗似乎没有那么精彩。

我对曹植诗歌的第一感觉是:细碎、拖沓。

他不像曹操詩歌那样慷慨豁达,“辞达而已”,而是要把一件事情细细讲来,尽管对方已经明白他要讲的意思了,但曹植还要用大量细碎繁琐的文字去细细描绘,反而令人生厌。

曹植诗歌给我的第二感觉是:满纸怨气。

这当然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

青少年时期为曹操宠爱,几乎立为太子。

但因“任性而行,不自雕励”,终致失宠。

曹丕即位后,曹植遭到了严酷的迫害和打压,脍炙人口的《七步诗》即作于此时。

曹植被一再贬爵徙封,虽名为王侯,然实同囚犯,抑郁不得志。

魏明帝曹叡继位,身为叔叔的曹植在政治地位上仍然没有起色,虽然几次上书请求任用,却屡屡遭到拒绝,无奈只生活在愤懑困顿、郁郁寡欢之中。

这使得他有更多的时间从事文学创作,他的诗歌也充满了各种不得志的抱怨与愤慨。

较之其父兄的诗歌,曹植诗终究是羸弱一些。

而人们偏爱曹植的诗歌、抬高曹植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恐怕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受尽排挤和压迫而产生的同情心理。

四、结语
也许笔者对三曹的诗歌评价过于感性和主观,但这就是我作为一个诗歌阅读者的真实感受。

我认为,曹操诗歌格调上高于曹丕诗歌,曹丕诗歌理性、简丽于曹植诗歌。

操诗上品,丕诗中品,植诗下品。

这就是我对三曹诗歌的定位。

参考文献:
[1][清]沈德潜.古诗源[M].北京:中华书局,1963.(第1版).
[2]余冠英.汉魏六朝诗论丛[M].上海: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第1版).
[3]钱志熙.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第1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