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一等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时,小灯泡才会发光;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2.能对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进行假设,并用实验进行验证。
3.对电路初步认识,并产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当电形成回路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手电筒,提出问题
1.学生观察手电筒的构造,尝试解释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
2.提出问题:你能用这些材料点亮小灯泡吗?
(二)提出假设,实验验证
1.PPT出示学习任务一:
(1)在学习卡片上画出你认为能够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
(2)实验验证你画出的连接方式能否点亮小灯泡。
(3)时间:12分钟。
2.分发材料,学生进行学习任务一
3.PPT出示学习任务二:统计小组内有几种能够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和几种不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注意:重复的算一种)
4.汇报展示:选择一个小组,将组内统计出来的连接方式分别用放大的小灯泡和电池图片展示在黑板上,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三)分析现象,了解电路
1.分析能够点亮小灯泡的各种连接方式,找到相同点,了解"回路"的特点。
2.PPT出示电流动的路线及小灯泡的剖面图,解析回路及小灯泡内部构造。
3.教师演示去掉金属外壳的小灯泡连接在电路中的方法。
4.分析不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认识短路及断路现象(PPT出示)。
(四)课堂小结,安全教育
在本单元的研究中,我们使用1.5伏干电池作为电源,发电厂发出的电,通过导线
传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伏的交流电,这是非常危险的电!
点亮小灯泡是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前一节认识了生活中的静电,学生知道了电荷流动起来会形成电流,对于电学生们并不陌生,因此这节课的实验学生都能够把灯泡点亮。在做实验之前,我带领学生认识了灯泡以及电池的构造,让学生明白如何使用电池和小灯泡,点亮小灯泡的方法很多,对于能够把灯泡点亮的学生均给予肯定,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出现的最大问题是在连接过程中出现了短路现象,还好电池的电压不大,没有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但是这是我工作中的一个失误,以后的稍微有危险的实验应该把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这是我这节课最大的失误和收获。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很懂事了,但是也很贪玩,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出现了做完实验就走的情况,实验室一片狼藉,纪律也是一个问题,对于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我相信我以后的科学课一定可以上的更好!
连接电路是小学《科学》各版本和《自然》教材都涉及的内容,课前,我进行了相关的文献研究,阅读了许多老师的教学设计,发现有很多可资借鉴的地方。例如,都非常重视对实验器材特点的观察,特别是小灯泡的构造进行了解,这就为接下来的电路连接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点亮小灯泡,对于成人来说很简单,但是对于中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大多是没有实际操作过的。而且大多数学生对于小灯泡、电池的结构没有进行仔细观察认识,这就为顺利点亮小灯泡留下了障碍。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能量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一般都是通过观察用电器的工作状态来感受、认识电的,电流是怎样通过导线、灯泡的,学生无从知道,本节课,我利用一个虚拟软件,希望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电流是怎么流过小灯泡的,从而更好地了解通路、短路和断路。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看一看、画一画、连一连、议一议。看一看: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灯泡、电池、电线等材料的结构特点,了解各自的作用。画一画: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小灯泡,电池的结构图,并尝试画出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要求只用一节电池、一根电线。连一连:根据自己设计的.电路图尝试点亮小灯泡。在此环节中,有些
同学点亮了小灯泡,有些同学却没有成功,这是什么原因呢?进入了议一议的阶段:解释和反思。这时候,我向大家介绍了虚拟实验软件:连接电路,让大家在电脑上代替实物连接电路。动态、直观的电流路径和方向,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通路、短路和断路。第一次让学生点亮小灯泡的时候,只有3个小组成功了,通过虚拟软
件的帮助理解,再次连接几乎全班每组都成功了,效果十分显现。在课的结束部分让学生完成一个挑战任务:能否用电脑软件设计一个电路点亮两个小灯泡?学生饶有兴趣。
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连接电路和电脑虚拟软件深感兴趣,这也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但怎样连接电路,电在电路里是怎样流动的缺乏深入思考。在下次上课时,考虑先把电池、导线装在信封里,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每组发2个小灯
泡,一节电池,一根电线。材料简单了,干扰的因素会更少,教学会更有成效。利用学生虚拟软件中连接的电路图、各种不同的连接方法,充分交流讨论,做到学以致用。
《点亮小灯泡》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下册《电》单元的一篇课文,教材要求学生从观察小灯泡构造入手,再尝试点亮我的小灯泡,会观察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猜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寻求多种方法点亮我的小灯泡,对电路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一)明确目标、融洽氛围、师生投入、勇于开拓实践。我在教学中实行教学民主,做到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师生在互动中交流,教师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教学相长,共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二)对“科学分组”
的探究看了《点亮小灯泡》一课内容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挺简单的,于是我给每位学生提供了一个小灯泡,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自己动手操作。在学生操作中大部分学生都能点亮,个别学生却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我吸取失败的教训,再利用采用平时常用的前后小组合作学习,且男女生搭配,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注重了组内的互助,组间的交流,比较顺利地点亮了小灯泡,学生非常有成就感。由此我想,对学生进行分组也真是一门学问,在给学生进行分组时,既要考虑学生自身的交往能力强弱,也要考虑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还要考虑男女搭配。只有选择最合适的小组形式,才能让探究得到最大的收获。(三)对“生成
问题”的思考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电》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预设为
主的,但有时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自然生成的问题。当出现这些问题时,教师是置之不理呢还是随之改变教学策略?这也是我思考的一个问题。为了能灵活应对生成问题,我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生成问题作了探究。假如学生在第一次尝试时把小灯泡全点亮了,该怎么办;假如没有一组学生点亮,又该如何继续。没想到在教学过程中果真出现了问题。在组织学生接亮小灯泡时,却出现了小灯泡坏掉,电池没有电的情况,学生在做的过程怎么接也没办法把它接亮,而小灯泡不能接亮,后面的内容也无法进行。“这是怎么一回事?”我把这个“生成问题”还给了学生,让
它作为学生探究的又一起点,让他们在课外的时候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同时提出“他能点亮的灯泡你能点亮吗?”作为对内容的补充。以便于接下去的进一步研究。最后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使小灯泡发亮,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我们还掌握了使小灯泡发亮的不同的连接方法。同学们可能对有关电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要很严肃地给大家一个忠告: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的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
的电。所以我们千万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插座中的电做实验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