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乞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版三年级下册语⽂《乞巧》
《乞巧》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教版语⽂三年级上册29课《古诗两⾸》之⼀《乞巧》
教学⽬标:
1.学会“乞、巧、霄、渡”四个⽣字,体会“字形字义相联系区别同⾳字、形近字”的⽅法。
2.理解《乞巧》这⾸诗诗句的意思,渗透“利⽤注释,抓重点词语,通过故事,背景资料袋”等读懂诗句的重要⽅法。
3.讲民间传说⽜郎织⼥的故事,了解乞巧节的来历和民风民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蕴涵的丰富民间⽂化的魅⼒。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诵、积累与七⼣有关的古诗。
教学重点:朗诵背诵本诗,理解诗意,体悟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含义,了解古诗中的传统⽂化,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课前准备:
学⽣预习《乞巧》这⾸诗,了解⽜郎织⼥的故事。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故事导⼊
1.导⼊:看图讲故事。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今天⽼师给⼤家带来了⼀个民间故事(⽜郎织⼥)(相传织⼥本是天上的仙⼥,因偷着下凡洗澡,与勤劳忠厚的⽜郎相爱结为夫妻,男耕⼥织,情深意重,并⽣下了⼀⼉⼀⼥。
但是好景不长,王母娘娘亲⾃下凡强⾏把织⼥带回天上,⽜郎拉着⾃⼰的⼉⼥,上天追织⼥。
眼看就要追到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簪⼀挥,划出了⼀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将⽜郎和织⼥隔在两岸,相望⽽泣。
他们的忠贞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他们相会。
王母娘娘⽆奈,只好允许两⼈在每年的七⽉初七⽇于鹊桥相会。
)
2.解诗题
这就是⽜郎织⼥的故事。
好听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郎织⼥有关的古诗《乞巧》,请认真地看⽼师写课题。
(“乞”最后⼀笔是横折弯钩,“巧”左半部分的“⼯”字要写得⼩⽽偏上,第⼆横变提,右半部分的竖折折钩要写长⼀些)
(1)⾳:(给“乞”、“巧”注⾳)“乞”读第三声,“巧”也读第三声,两个三声字连在⼀起读的时候,第⼀个字要发⽣变调,变成第⼆声——“乞巧”,⼀起读,再读⼀遍。
(2)形:“乞”字跟以前学过的哪个字长得很像?(⽓,师板书)它们有什么不同?(“⽓”的中间多了⼀横,⽽且“乞”的最后⼀笔是横折弯钩,“⽓”的最后⼀笔是横斜钩)
(3)义:什么是“乞巧”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22页,我们可以借助注释理解诗题。
谁来读⼀读注释⾥⾯的内容。
(指名读)原来这是古时候的⼀个节⽇,⽜郎织⼥相会的⽇⼦——农历七⽉初七,就是乞巧节,⼜名七⼣。
我们借助注释理解了诗题。
3.知诗⼈
(1)这⾸诗的作者是——林杰(师板书)有谁课前搜集了诗⼈的资料?(林杰是唐代诗⼈,⾮常聪明,六岁就能写诗,⼜精通书法棋艺,⼈称“神童”,可
惜⼗七岁就死了。
《全唐诗》存其诗两⾸。
今天我们学的这⾸《乞巧》就是林杰在6岁时写下的。
)
让我们带着敬佩的语⽓⼀起再读读诗题和作者——齐读。
想知道古时候⼈们是怎样过乞巧节的吗?(想)
⼆、读诗⽂
1.初读:请同学们⾃由地读读古诗,反复地多读⼏遍,注意读准字⾳,读通诗句。
2.指名读,指导正⾳:读得很专⼼、很投⼊,很好!读书要的就是这种状态!谁来读⼀读这⾸诗?(指名读)
3.评价:不错,读得字正腔圆。
⽐如,“织⼥”的“织”是翘⾆的,“红丝”的“丝”是平⾆的,都读得⼀丝不苟!
4.指导书写“霄”: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第⼀⾏有两个字读⾳是⼀样的,字形也很像(宵——霄)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区分他们吗?(“今宵”的“宵”是宝盖头,碧霄的“霄”是⾬字头)他们的意思相同吗?有谁课前预习了吗?(宝盖头的“宵”,是晚上的意思,因为晚上⼈们要在房⼦⾥⾯睡觉,所以是宝盖头;⾬字头的“霄”是天空的意思,⾬从天上来)
B指导书写:请看⽼师在⽥字格中写“碧霄”的“霄”:这个字要写得上宽下窄,注意⾬字头作部⾸时,横折钩要变成横钩。
C练习书写:请同学们拿出写字书,把每个⽣字写两遍。
注意写字的姿势。
头正,肩平,背直,臂开,⾜安)请⼀位同学到⿊板上来写。
D指导评价:
5.谁还想来读读这⾸诗,不但字正腔圆地读,⽽且有板有眼地读。
6.师⽣合作读:有味道!不⽤我说,⼤家⼀定听出了这⾸诗的节奏和韵律。
来!我们⼀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
好!味道出来了。
我们再读⼀次,现在,前后顺序调换⼀下,我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
7.男⼥合作读:味道更浓了!下⾯男⼥⽣来合作读。
男⽣读⿊⾊的字,⼥⽣读红⾊的字(七⼣今宵看碧宵——看碧霄……)味道越来越浓了。
再换⼀下,⼥⽣读⿊⾊的字,男⽣读红⾊的字(七⼣今宵看碧宵——看碧霄啊看碧霄)
(⼆)明诗意
1.复习理解诗意⽅法:刚才我们把诗已经反反复复地读了好⼏遍。
古⼈云:书读百遍,其义⾃见。
多读是我们理解诗意的好⽅法,那除了多读,我们还有哪些好⽅法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呢?(看插图、看注释、查⼯具书、查资料、问⽼师、问同学……)
2. ⼩组合作读诗,交流⾃⼰最喜欢的⼀句诗,并谈谈⾃⼰的理解或体会。
温馨提⽰:可以看插图、看注释、结合课后资料袋和课前搜集的资料、查⼯具书、问⽼师、问同学……
3.汇报交流
(三)悟诗情
在七⽉七⽇这天晚上,⼈们看着“碧霄”,什么是“碧霄”?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样⼦吗?(学⽣说)
出⽰课件:夜空图。
这样的夜空,美吗?(学⽣说)指名读
看着这浩瀚⽆际的夜空,⼈们不禁想起了——牵⽜织⼥渡河桥!⽼师这有⼀
⾸杜甫的《⽜郎织⼥》,谁愿意来读⼀读!(指名读:牵⽜出河西,织⼥出其东,万古永相望,七⼣谁见同)
盼啊盼啊,七⽉初七到了,⽜郎织⼥⼀家就要团聚了,他们的⼼情怎样?带上这份喜悦,读
织⼥在招⼿,孩⼦在飞奔,他们多激动呀,⼀起再读
⼀个美丽的传说牵动了⼀颗颗善良美好的⼼灵,唤起⼈们丰富的想象。
那乞巧的⼈们⼜在做些什么呢?——家家乞巧望秋⽉,穿尽红丝⼏万条你是从哪知道的?(资料袋)出⽰资料袋,并教师拓展织⼥介绍
(2)教师介绍织⼥的巧⼿:
是啊,织⼥是天上的仙⼥她聪明、善良、美丽,更重要的是她⼿巧,她织的锦缎⼜光⼜亮,⼈们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
瞧,织⼥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啊!(图)从同学们的惊叹声⽼师体会到了你们对织⼥⼼灵⼿巧的羡慕。
(3)引读:
于是便有了这样⼀幅画⾯——家家乞巧望秋⽉,穿尽红丝⼏万条。
是啊,不管是陈家的姑娘,还是王家的姑娘,或是李家的姑娘,都在穿针引线,这正是——家家乞巧望秋⽉,穿尽红丝⼏万条。
瞧,在⼩院⾥,在家门⼝在⽥野,在⼭坡,在河边,在花园……在所有能够看到⽉亮的地⽅,少⼥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这正是——家家乞巧望秋⽉,穿尽红丝⼏万条。
⼈间的⼥⼦除了向织⼥乞取智巧,还有别的愿望吗?
出⽰《乞巧歌》,齐读:乞⼿巧,乞容貌;乞⼼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
他们还会乞求些什么?(指名说)
那⽼⼈、孩⼦、男孩⼜会有什么愿望呢?
如果这些愿望都能实现,⼈们会过上什么样的⽣活?(幸福的⽣活)看来,⼈们不仅仅是在乞巧,⽽是在乞福。
(板书:追求幸福)
(7)⼩结引读:
(⾳乐起)让我们把这美好的⼼愿都融进这⾸诗中,⼀起来吟⼀吟——齐读七⼣节到了,我们会想起⼀⾸诗——《乞巧》
会想起⼀个⼈——林杰
会情不⾃禁地吟诵起——
(四)展成果
1.背:我发现有的同学在朗诵古诗的时候已经闭上眼睛,好像沉浸在诗中了,⽼师猜他⼀定是已经背下来了,我们来试⼀试好吗、?七⼣之夜,我们仰望美丽的夜空,不禁想起了;仿佛看见了
《⽜郎织⼥》这个美丽的传说故事感动了许多⼈,七⼣也成了⼀个浪漫美丽的节⽇,引得⽆数⽂⼈墨客为之挥毫提咏,寄情抒怀,留下了许多脍炙⼈⼝的经典名句,我们⼀起来欣赏⼀下。
☆(汉《古诗⼗九⾸)迢迢牵⽜星,皎皎河汉⼥。
☆(唐杜牧《秋⼣》)天阶夜⾊凉如⽔,卧看牵⽜织⼥星。
☆(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五)作业布置
课后,请同学们:
1.把《乞巧》吟诵给⽗母听。
2.搜集描写七⼣的古诗读⼀读
最后,⽼师送⼀⾸歌给同学们,这⾸歌的歌名就叫《乞巧》,在《乞巧》的歌声中,我们今天的课就结束了,下课。
板书:
乞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