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管理学基础:教学设计(教案)文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管理学基础:教学设计(教案)文稿
第一篇:大学管理学基础:教学设计(教案)文稿
教学设计文稿
学科门类:管理学
专业类别:全校公选(通识教育类)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沟通中的非语言提示适用对象:本科、非经管类专业
一、教学背景
1、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开设的通识教育类公共选修课,学校规定除经管专业外的其他专业要选修6学分的经管类课程。
2、授课对象是全校跨学科、跨专业自由选课的学生,大
一、大二学生居多,专业覆盖理、工、文、法、艺术、教育等,不具有管理学专业知识基础。
3、学生对管理学基础课程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想要通过通识课的学习对管理学有一个基本的概念认知和了解,乐于接受活泼有趣、易于理解的教学内容设计。
4、本微课是根据《管理学基础》第九章沟通中的第三节人际沟通部分的内容设计的,该知识点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容易引发共鸣。
5、沟通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非语言提示更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人际沟通中承载了大量的、真实的信息,无论是对于大学生们目前的学习、生活,还是未来的工作,都具有无比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非语言提示的含义。
2、了解非语言提示的类型和特点。
3、理解非语言提示与语言沟通的关系。
能力目标:
1、更好地理解沟通中大量存在的非语言提示,在沟通中更好地表达非语言信息,从而提升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引导学生将教材之外的现象和素材与管理学知识相结合学习和理解的能力。
情感目标:
1、理解沟通中非语言提示的重要性。
2、激发对沟通中非语言提示的深度认知。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思路
1、设疑导入:采用设疑导入的课堂导入方法,建立旧知识(语言沟通)与新知识的联系,引发学生对沟通中的非语言提示的思考,对本部分知识点的学习目标产生指引作用。
2、创设情境:采用情境教学法,先用2018年央视春晚小品《提意见》的片段情节展开,通过对小品中人物表现的观赏和分析,使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有共鸣,达到交互。
3、情境导入,引出知识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对视频情境进行分析,通过其体现的沟通中非语言提示的重要性,进一步导入系列知识点,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指示。
4、动画演示,拓展知识点:采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法,展开讲授非语言提示的概念、非语言提示的类型、非语言提示的特点、非语言提示与语言沟通的关系等各个知识点。
5、视频案例分析:采用实例解析法,用一分钟左右的影视片段作为素材,立体化展示上述知识点,对片段中四个沟通瞬间的分析,既是对沟通中非语言提示的基本知识点的多次强化记忆,又是对知识点的应用举例。
6、自然式、总结式、激励式结课:承接视频案例分析,自然地对沟通中的非语言提示的一系列知识点进行总结巩固、重点说明,并激励学生要善于观察和理解沟通对象的非语言行为反应,进而更好地实现有效的沟通。
四、教学特色与总结
沟通除了是管理者最基本的技能之外,对于任何人、任何角色都非常重要。
良好的信息沟通会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人际关系,如果因为对沟通知识和技能的不熟悉、不了解未能实现有效的沟通,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良的后果。
对沟通进行认识了解并加以分析是必需要
进行开展的一项教学任务。
本节微课的教学内容具有独立性、完整性、示范性和代表性,沟通中的非语言提示作为人际沟通中独立的知识点,要通过一段微课呈现完整的知识点,设计难度很大。
本节微课综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按照设疑导入-创设情境-知识点导入-知识点讲授和演示-知识点应用-知识点巩固-课程总结的逻辑展开。
教学形式新颖,教学过程深入浅出,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适用于选修管理学基础通识课程的非经管类专业、本科低年级的学生特点。
还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学习资源、启发思维。
1、问题情境体现生动有效性和适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境导入使学生快速建立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的学习目标,辅助导入本节知识点学习。
2、教学资源设计体现生动有效性和适用性,针对本科低年级学生特点,精心选取和设计教学素材,通俗易懂、形象生动,针对性强,有较好的吸引力,视频案例等素材的使用对于知识点的呈现和理解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3、课件制作体现精细化和适用性,每一张课件的内容都经过反复推敲,从内容到形式力争完美,有条理、形象化地展示出本节内容的各个知识点,文字、图片、动图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快速理解相关知识点。
4、知识建构体现出逻辑性和完整性,主题明确,聚焦沟通中的非语言提示,从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到内涵、类型、特点及与语言沟通的关系,再到案例分析对知识点的巩固和应用,环环相扣。
5、教学过程设计体现出整体性和实效性,注意系统设计、整体推进,用问题引导、情境教学法与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吸引学生快速引入主题;内容讲授线索清晰,突出主干,明了易懂;总结收尾快捷,让学生清晰感觉到通过本节微课学到的知识。
6、微课视频具有相对短小精悍的特点,有的地方播放比较快,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对象等的需求采用差异化的使用方法。
如,本节内容注重基础,可以用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与复习,可以反
复观看学习,也可以在学习时随时暂停使用,既有普遍适用性,又可以根据个人特点个性化应用。
还可以用于教师课堂讲授插播视频,在课堂教学使用时,情境导入部分可以暂停后启发和引导学生讨论,更好地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目标的作用;视频案例演示后也可以暂停,作为学生知识点应用练习素材,并承接下面的分析内容形成即时反馈,能起到非常好的知识点巩固记忆和应用探究的作用。
第二篇:《管理学基础》电子教案
《管理学基础》电子教案
(授课人:鲁延霞)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便学生了解管理的含义,了解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掌握管理的性质和管理的基本职能。
教学重点:管理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管理的职能与作用,组织外部环境的特征与构成,研究对象与方法。
授课形式:采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1.举例“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
引出管理的概念。
2.列举多个国家管理家对管理概念的描述,总结出管理的准确定义。
导入新课。
3.授课结束,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4.布置作业:请大家下去搜集成功管理专家的案例。
课堂组织:1.关闭手机,注意课堂纪律,点名考勤。
2.提问,列举常见的管理的例子,采用启发互动式教学。
3.插入幽默气疯,活跃气氛。
时间分配:第一节:上课前准备5分,管理概念5分钟,管理性质5分钟,管理与边境的管理10分钟。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及性质
一、管理及其起源
(一)、概念:是管理者为有效的达到组织的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二)、起源:人类文明初期,协作劳动
虽无管理理论,但有管理思想
二、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
2、管理的科学性
3、管理的艺术性
三、管理与外边环境的关系
(一)、外部环境的特征
(二)、组织外部环境的构成
(三)、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1、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
2、组织对环境的适应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及作用
一、管理职能
(一)、计划
(二)、决策
(三)、组织 (四)、人事
(五)、领导
(六)、鼓励
(七)、控制
(八)、协调
二、管理的作用
1、管理可以维持组织的存在
2、管理可以提高组织的效率
第三节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总结的方法
2、比较研究的方法
3、历史研究的方法、
4、案例分析法
5、实验研究的方法复习与思考
1、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管理的八项具体职能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
第三篇:《管理学基础》电子教案
《管理学基础》电子教案
经济教研室
何晓玲
第一章第一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五章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计划与决策目标管理预测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便学生了解管理的含义,了解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掌握管理的性质和管理的基本职能。
教学重点:管理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管理的职能与作用,组织外部环境的特征与构成,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第一节管理的概念及性质
一、管理及其起源
(一)、概念:是管理者为有效的达到组织的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二)、起源:人类文明初期,协作劳动
虽无管理理论,但有管理思想
二、管理的性质
1、
1、管理的二重性
2、
2、管理的科学性
3、
3、管理的艺术性
三、管理与外边环境的关系
(一)、外部环境的特征
(二)、组织外部环境的构成(三)、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1、
1、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
2、
2、组织对环境的适应
第二节
一、管理职能
(一)、计划
(二)、决策
(三)、组织
(四)、人事
(五)、领导
(六)、鼓励
(七)、控制
(八)、协调
二、管理的作用
1、
1、管理可以维持组织的存在
2、
2、管理可以提高组织的效率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及作用第三节第三节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
1、观察总结的方法
2、
2、比较研究的方法
3、
3、历史研究的方法、
4、
4、案例分析法
5、
5、实验研究的方法复习与思考
1、
1、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
2、管理的八项具体职能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
第二章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便学生了解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了解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论点,掌握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几种管理理论的内容,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第四节第四节管理理论的萌芽
一、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1、顺道
2、重人
3、人和
4、守信
5、对策
6、法治
二、西方朝气的管理思想
第五节第五节古典管理理论
一、泰罗科学的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之父-泰罗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知道思想
(1)、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管理代替传统的管理(三)、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1、
1、秩序科学的作业方法
2、
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
3、
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作制
4、
4、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
5、
5、实行职能工长制
6、
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经常管理理论之父
①、①、企业的经营有六项不同的职能②、②、管理处于核心地位
③、③、重视管理原则的系统化
三、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组织理论之父
特点:①、明确分工
②、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③、人员的使用
④、职业管理人员
⑤、遵守规则和纪律
⑥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四、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
英国、林德尔、厄威克美国、卢瑟、古利克
《管理的要素》《管理备要》主要成就:组织原则的系统化
《管理科学论文集》
主要成就:提出“POSDCRB”管理七职能论。
第六节第六节行为科学理论
一、梅噢及霍桑实验
梅噢《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霍桑实验四个阶段:
1、
1、工厂照明试验:照明度与生产率无直接关系
2、
2、继电器装配试验
3、
3、谈话研究
4、
4、观察试验
二、人际关系学说
1、
1、职工是“社会人“
2、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提高生产效率关键
3、
3、企业存在“非正式组织“
三、行为科学理论
(一)、个体行为理论
(二)、团体行为理论
(三)、组织行为理论
第七节第七节现代管理理论
一、管理过程学派
创始人:亨利、法约尔
特点: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
二、经验学派
代表人物:戴尔
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案例教学“
三、系统管理学派
代表人物:卡期特
认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四、决策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西蒙
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五、管理科学学派
认为: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计划决策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求出最佳方案。
六、按变理论学派
主张:灵活运用各学派的学说观点
第八节
一、企业战略
二、企业文化
企业精神
制度文化
物质文化
三、学习型组织
四、企业再造
第八节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复习与思考:
1、什么是霍桑实验?
2、六大学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三章
计划
教学目的:理解计划工作的含义,掌握计划工作的种类,程序、方法特征. 教学重点:计划工作的特征,种类,程序,编制计划的方法。
第一节
计划工作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一、
一、计划工作的概念
根据实际情况权衡需要和可能通过科学预测提出一方法
内容:5W+H :why 为什么做
what 做什么
who 谁来做
when 何时做
where 何地做
how 怎样做
二、
二、计划工作基本特征
(一)、目的性
(二)、主导性
(三)、普通性
(四)、效率性
第二节
计划的种类
三、
三、
一、按计划内容的表现形式分类
宗旨
目标
策略
程序
规则
规划
预算
二、按企业管理职能分类
生产计划
财务成本计划
三、按计划的内容分类
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
四、按计划所涉及的时间分类长期计划
中期计划
短期计划
第三节
计划工作的程序
一、
一、机会分析
二、
二、确定目标
三、
三、制定计划的前提-环境四、
四、制定可供选择的方案五、
五、评价各种方案
六、
六、选择方案
七、
七、制定派生计划
八、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
第四节
编制计划的方法
一、
一、滚动计划法
二、
二、网络计划法
三、
三、线性规划法
复习与思考
1、
1、计划工作的含义是什么?
2、
2、计划工作的程序如何?]
第四章
第四章目标管理
教学目标:了解目标管理的产生和了展,掌握企业目标的性质,特点和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
教学重点:目标的性质,确定目标的原则,目标管理的特点,发展,实施过程,应用与评价。
第一节
目标的建立
一、目标的含义
二、目标的特征
1、
1、目标是组织经验思想的集中体现
2、
2、目标具有多重性
3、
3、目标具有层次性
4、
4、目标具有变动性
三、确定目标的原则
1、现实性
2、关键性
3、定量化
4、协调性
5、权变
第二节
目标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一、目标管理的含义
1、
1、定义: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名誉吧,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组织管理任务的过程
2、
2、特点:
1、运用系统化的思想
2、调自我管理的制度
3、实行“能力至上”
二、目标管理的产生
德鲁克《管理实践》
三、目标管理的发展
1、
1、企业目标通级确定,个人目标要能激发工作积极性。
2、
2、通过参与到激发工作积极性
3、
3、业绩评价的自我参与
4、
4、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
5、
5、是全面系统的管理方法
第三节第三节目标管理的应用
一、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
(一)、目标建立
企业目标制定分解过程
1、
1、略高于当前生产经营能力
2、
2、质与量有机结合
3、
3、期限适中
4、
4、数量适中
(二)、目标分解:总目标分解成各部门目标、个人目标1、
1、逻辑要严密
2、
2、突出重点
3、
3、职工参与变“要我做”边成“我要做”
4、
4、审批严格
(三)、目标控制
自我控制
领导控制相结合
1、
1、领导的充分信任完善的自检制度相结合
2、
2、建立控制中心
3、
3、保证反馈渠道的畅通
4、
4、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四)、目标评定:
自我评定
群众评定
领导审议
1、
1、自我评定
2、
2、全面公正
3、
3、与人事管理相结合
4、
4、及时反馈信息
二、目标管理理论的应用及作用(一)、应用
日本
1、
1、范围广
2、
2、以企业系统管理的形式加以应用
3、
3、财务领域应用广泛
(二)、作用
优点:
1、提高管理的效率
2、有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
3、激励职工完成企业目标
4、减少无效劳动
局限性:
1、目标制定为困难
2、职工与费时,费力
4、
4、考核奖惩,难以完全一政
5、
5、职工寻质差异,影响管理方法的实施
复习与思考
1、
1、目标管理具有哪些特点
2、
2、进行目标成果考核时,如何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
板书设计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五章
预测
第一节预测的含义及其类型教学目标:了解预测的含义及预测的基本步骤,掌握预测的程序,了解简单的预测方法教学重点:预测的作用,类型,方法,时间模型,回归分析法。
一、预测的含义和作用
(一)、含义
(二)、作用
1、
1、提高决策准确性
2、
2、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
3、
3、制定科学的技术创新策略
4、
4、提高应变能力
二、类型
(一)、范围
宏观经济预测
微观经济预测
(二)、内容
市场预测
技术预测
经营绩效预测
经济形势预测
(三)、性质
定性预测
定量预测
(四)、时间
短期预测
中期预测
长期预测
第二节第二节预测的程序与方法
一、预测的程序
确定预测目标→查询收集整理资料→选择预测方法→进行预测→评价预测结束→提交预测报告
二、预测的方法
(一)、定性预测法
1、
1、头脑冈暴法
2、
2、特尔菲法
3、
3、销售人员判断预测法
4、
4、管理人员判断预测法
5、
5、群众评价法
(二)、定量预测法
1、时间序列法
(1)、简单平均法
(2)、移动平均法
(3)、指数平滑法
2、回归分析法
3、计量经济学模型
4、投入产出法
5、替代效应模型
三、选择预测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1、
1、适应范围
2、
2、经济性
3、
3、收集资料的难易程度
4、
4、对准确的要求复习与思考
1、运用预测方法对未来经济形势进行预测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案例简述:一个老头和他的孙子要去县城,他们准备骑着驴去。
老头儿先骑着驴,孙子跟在后面走,走了一会儿,碰到一位当了母亲的女子,那位母亲责怪老头儿不关心儿童,不应该让孙子走着,于是,老头儿就下来让孙子骑着驴,自己走着。
走了一段路,有碰到一个和尚,和尚则责怪孙子不孝顺爷爷,不应该自己骑驴。
没办法老头就和孙子一起走路,有过了一会儿,又碰到一个学者,这位学者就笑他们,
有驴不骑,偏要走路。
老头儿和孙子没办法就一同骑着驴。
结果,走了一段路,就碰到了一个外国人,这个外国人责怪他们虐待动物!问题:究竟应该由谁骑这头驴呢?
将这个问题分解一下:
老头儿和孙子是这个问题的决策者。
骑驴和走路是他们去县城的两种方法。
当了母亲的女人、和尚、学者、外国人都是影响决策四个因素。
到达县城是老头儿和孙子的目的。
第6章决策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决策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决策的类型和决策过程,掌握决策基本方法。
内容结构:
6.1 决策概述
6.2 决策过程
6.3 决策原则
6.4 决策方法
第三章决策(学时数:6)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按各种不同的标准对决策所进行的分类,决策过程通常所包括的几个步骤,常用的决策方法。
掌握:满意原则与最优原则的区别,决策过程每个步骤所要注意的问题,各种决策方法的基本思想与优缺点。
应用:学会按照决策过程的步骤进行决策。
•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本节主要介绍决策定义、原则、了解决策依据,重点:掌握决策定义、原则;难点:对决策原则的理解。
一、决策的定义
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理解决策注意点:
1、2个以上方案中选择
2、选取方案是满意方案,不是最优方案。
3、决策是一个过程
4、决策主体是管理者
5、决策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6、决策是针对现在或未来作出的
二、决策的原则满意原则
三、决策的依据适量的信息
决策的类型
•本节根据决策的不同标志,介绍决策的类型。
重点:掌握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确定型、风险型、与不确定型决策。
难点:是对追踪决策、风险决策及不确定型决策的理解。
一、从决策影响的时间看,把决策分为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
二、从决策的重要性看,把决策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
三、从决策主体看,把决策分为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四、从决策的起点看,把决策分为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五、从决策所涉及的问题看,把决策分为程序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六、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看,把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决策的过程
本节专门介绍一个问题,即决策过程。
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
识别目标
拟定备选方案
评估备选方案•••••••作出决定
选择实施战略
监督和评估
•决策的方法
本节针对组织不同业务、介绍对应的决策方法。
重点:掌握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和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
难点:确定型决策方法的量本利分析法,风险型决策方法的决策树法以及不确定型决策方法的4个原则方法。
一、集体决策方法
1、头脑风暴法。
创始人为英国奥斯本。
该方法主要用于收集新设想。
2、名义小组技术。
小组成员互不通气,也不在一起讨论、协商,从而小组只是名义上的,它可以激发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德尔菲技术
这是兰德公司提出的,用来听取有关专家对某一问题或机会的意见。
二、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
1、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
该法由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创立,其思想是,大都企业有2个以上的经营单位,每个经营单位都有相互区别的产品——市场片,企业应该为每个经营单位确定其活动方向。
2、政策指导矩阵,该法由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创立。
它用矩阵来指导决策。
三、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
1、确定型决策方法,主要掌握量本分析法
2、风险型决策方法。
——决策树
3、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小中取大法。
大中取大法
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
□ 本章关键词初始决策追踪决策非程序化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决策树法后悔值
复习思考题•
1、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各自特点。
2、决策过程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