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复习资料
社会学复习资料
一、选择填空
社会学创始人:法国哲学家孔德,名著《实证哲学教程》
在孔德看来,对社会现象的研究主要包括社会静学和社会动学
孔德的研究四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历史法
迪尔凯姆(又译涂而干)是法国社会学家,名著《自杀论》
文化元素指文化中的最小而有意义的单位
(多)文化的功能:整合功能、导向功能、维持秩序功能、传续功能
(填)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多)人社会化的必要条件:人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人有语言的能力
负向社会化(代沟):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
帕森斯对社会行动的结构做了深入分析,他认为作为“单元”的社会行动包括下列要素:行动者、目的、手段、条件和规范社会互动的三种类型:合作、竞争、冲突
“集体行为”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帕克提出的(例:地铁里的乘客为偶发集合体)库利提出“镜中自我”的概念
(熟读)托马斯认为,人们在自觉的行动之前总有一个审视和考虑的阶段,即要对他所面对的情景作出解释,赋予这一既定情景以意义,他称此为“情景定义”。

托马斯认为,一个人对情景的主观解释(或定义)会直接影响他的行为
戈夫曼提出“印象管理”
加芬克尔提出“常人方法学”
(选)现代社会交换论的代表人物是霍斯曼和布劳
霍尔提出“空间距离”
由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多种角色叫做角色集
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为了描述群体成员对自己人与他人的感情而使用了“内群体”和“外群体”两个概念(又称心理归属)库利提出“初级群体”
初级群体的特征:规模较小、持续的直接而全面的交往、人际关系亲密、非正式控制(后两个并称规范)
主干(直系)家庭指:三代或四代同堂,每代至多只能有一对夫妻但最小一代上面那一代的一对夫妻必须健全
家庭功能包括:生物功能、经济功能、抚养功能、赡养功能、休息与精神满足
韦伯提出科层制(又称“官僚制”)
社会分层是一种客观现象,各阶级、各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得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性社会分层的机智——平等的机制,即机会平等
理想结构模型——在发达国家,社会结构是形成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而极富有群体和
极贫穷群体都相对较小。

在这种社会结构中阶层之间在经济、权利方面的差距(不平等)较小,内在冲突也较小,社会结构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中
按照流动的参照基点,社会流动可分为代际流动和一生流动
帕雷托提出精英循环理论
(填)内在控制就是社会或组织成员用内化了的价值规范约束和知道自己行为的过程
二、名词解释
1、社会唯名论:社会唯名论的观点与社会实在论相反,它认为个人和个人行动是实际存在的,个人及其行动相对与社会来说是先在的,社会只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对社会的认识是以对个人的认识为基础的,人是社会的目的最终也是为了认识个人。

2、社会唯实论:社会实在论认为,社会是实在的、是客观的。

社会是由各种规范和制度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超越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社会实在论认为社会并不简单地是个体之集合,
而是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

3、印象管理:人们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左右他人,以在他人那里建立良好印象的过程成为印象管理。

4、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

5、社会化:社会中所讲的社会化主要是指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6、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是发生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

7、组织目标:组织目标是组织奋力争取达到的所希望的未来状态,它包括使命、目标对象、指标、定额和时限等。

8、社会学:社会学是对社会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学科,它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9、继续社会化:继续社会化使人们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以适应社会生活、适应角色变化的过程。

10、社会个性:同一群体中多数成员共同具有的心理特质和性格特点成为社会个性。

11、冲突:冲突是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各自获得共同珍视的目标而采取的斗争、压制、破坏以致消灭对方的互动方式。

冲突是一种反对或对立关系,它以共同珍视的目标物的稀缺为基础。

12、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有三个基本假设:第一,人们根据他们赋予客观事物的意义来决定对其所采取的的行动。

第二,人们所赋予事物的意义是社会互动的结果,而不在于事物本身。

第三,人们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通过内部解释去运用和修改这些意义。

在此基础上,符号互动论形成了如下观点:第一,人类的最本质的特征是用符号表示各种体验的能力,人是符号的使用者。

第二,人类运用符号彼此沟通,符号在人们的社会互动中发挥着中介作用。

第三,人们通过解释他人行动中所具有的符号意义进行交流和互动。


四,在互动过程中由于互动情境的变化,人们也在不断地修改对事物的定义。

第五,角色扮演是最基本的互动方式,在角色扮演中人们不断进行内部解释,即想像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其行动的意义。

大题
一、艾利克森的人类成长阶段说
1.美国心理学家艾利克森把人生分为八个阶段,即婴儿阶段、幼儿阶段、学前阶段、学龄
阶段、少青年期、青年期、或成年早期、成年期或中年期、成熟期或老年期。

2.每个阶段的特点:
婴儿期:婴儿需要得到家人或者其他人的照料,如果他得到了良好的照料,他会对周围的人产生信任感,反之则会产生不信任感。

幼儿期:幼儿期的重要任务是对自己的肢体进行自我控制,如果父母过多限制和责怪他,它会产生羞耻感。

学前期:学前期的孩子多于游戏,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持负面态度,孩子会产生内疚感。

学龄阶段:在学龄期,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活动会使其勤奋,压抑它会造成自卑心理。

少、青年期:少青年要学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实现角色认同,社会化不足会出现角色混乱。

青年期:青年期人将经历求爱和建立家庭,如果遭遇挫折就会产生孤独感。

中年期:人到中年要养家,教育子女,成功则有成就感,不成功则会产生停滞感。

老年期:人到老年常常会回忆和总结自己的一生,如果认为自己的一生是令人满意的,就会产生完善感,反之就会陷入追悔和绝望的情绪之中。

(举个例子)
3.观点:他认为,在这八个阶段会遭遇不同的人生任务,因此也就需要心理成长以对特定
的社会要求作出反应。

如果人能够成功地对特定的社会要求作出反应,就会得到积极的评价,从而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并进而对未
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反之,如果他不能成功滴对人生任务作出积极的反应,就会产生负面心理,从而对未来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二、社会行动
1.定义:这种指向他人、并以他人的符合自己预想的反应为目的的行为被成为社会行动。

韦伯认为,这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是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社会行为的分类:韦伯把人的社会行动分为四类:目的理性行动、价值理性行动、情感
行动和传统行动。

目的理性行动也称工具理性行动,它是人们对作为手段的自己的行动和达到目标的可能性都进行过认真计算的行动,这种行动的核心是最有效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这里,自己和对方的行为都是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或工具。

价值理性行动是为了追求某种价值---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信仰而采取的行动。

情感行动是基于情绪、尤其是感情而采取的行为。

传统行动是由传统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所决定的行动。

在韦伯看来,目的理性行动具有最高的合理性。

(前两种是理性行为,后两种是非理性行为。

)3.运用韦伯理论对下列行为进行分析理性行动与非理性行动的意义。

(1)祈祷、宗教-------价值理性行动
(2)妈妈严厉批评-------情感行动
(3)清明扫墓--------传统行动
三、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1.定义:社会分层是根据某种标准将社会成员分属为相应的社会阶层的过程。

2.韦伯认为社会阶层的划分有三重标准:财富----经济标准,权力----政治标准和声望---社会标准。

(1)财富是指社会成员在经济市场中的生活机会。

这种生活机会实际上是人们在市场上以其经济收入和财富来交换商品和劳务的能力,即满足自己需要的能力。

(2)社会分层的政治标准是权力。

在韦伯看来,权力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行动者即使在遇到反对时也能实现自己的意志的可能性。

(3)声望是社会分层的社会标准。

声望是指个人在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所得到的声誉和尊敬。

韦伯认为,声望与人们的身份有关,也与知识教养、生活方式有关。

3.社会各阶层各阶级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得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3.社会各阶层各阶级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得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