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政治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八下复习资料
一、心中要有杆秤
1、含义:公平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
2、意义:
(1)、对社会而言,公正、公平的对待每一位社会成员,这个社会才会变得更和谐。
(人的力量有大小,智力有差距,每个社会成员最终的地位、财产都不相同,但一个公平社会的关键在于他把获得这些地位和财产的机会平等,公正的摆在绝大多数人的面前。
)
(2)、对个人而言,公正,公平的对待周围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信赖尊重。
(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能否公平的对待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将会对他人产生很大的影响,人们也能够从我们为人处事的方式中看到我们的价值标准和道德素养。
)
3、公平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
4、学会公平待人:
(1)、我们一方面要努力追求公平,为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而尽我们所能,一方面要学会接受,学会宽容,学会泰然处之。
(2)、我们追求公平,要求社会与他人公平的对待自己,享受自己应有的权利,这是应该的。
(3)、但在我们要求别人对我们公平的同时,我们也要公平的对待别人。
5、正义的基本要求:一是不要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
二是面对不良社会现象,要勇敢地加以制止。
6、意义:
(1)、个人:人们只有心怀正义,才可能驱除内心的贪婪自私和恐惧,敢于同不良的社会现象作坚决的斗争,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2)、社会:人们只有维护正义,才能使邪恶无处藏身,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7、如何维护正义:维护正义,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道德义务。
(1)、维护正义,也就是维护社会的规则和秩序。
(2)、维护正义要有一颗同情心。
(3)、维护这一要勇于同不良的社会现象作斗争,否则就必然会助长邪恶势力的气焰,也必将最终伤害到自己。
8、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要注意保护好自己,既要做到见义勇为又要做到见义智为。
(1)、关于匡扶正义,也是我们良知的体现。
(2)、但对于我们未成年人来说,由于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在面对直接危险时就应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帮助。
9、判别是非的依据是法律和道德的要求。
10、是非不分的危害:
(1)、个人:价值观扭曲,行为失范,甚至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学校:影响学校的文明与和谐。
(3)、社会:影响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破坏社会风气,扰乱社会秩序,危害社会安全。
11、要分清是非不难,难的是再随大流的时候保持一份清醒与独立,在面对权势的时候能够不委曲求全,在有利益冲突的时候,勇于主持公道,维护正义。
12、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
(1)、一个为人正直的人,也是诚实的人。
(2)、一个正直的人,不会因为一己之力而丢掉做人的尊严。
(3)一个正直的人能够以国家民族的大义为重,因而能够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脊梁。
二、面对诱惑学会说“不”
1、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由自主的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的心理现象。
2、从众心理影响:从众心理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和发展。
一方面从众心理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和经验,扩大视野,客服固执己见,盲目自信的缺点。
另一方面,从众心理又可能抑制我们的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缺乏主见。
(影响具有着双重性,一分为二)
3、正确对待从众心理:我们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不故步自封。
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不迷信,不盲从。
4、好奇心,是指与惊奇情绪相联系的,有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探索的心理状态。
5、好奇心的双重性:
(1)、好奇心,使人对感兴趣的新事物充满探索的欲望,激励人们去接近新事物研究新问题,是学习、科研不断进步的动力。
(2)、好奇心既可以激发我们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也可能把我们引上岐路,关键是我们如何去把握和利用他。
(3)、好奇心指向美好事物时,他会造福于社会,而一旦与恶结缘,他就可能又使我们走向深渊,甚至陷入死亡的沼泽。
6、如何正确对待好奇心:一方面我们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探究,发挥其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我们要克制那些超越道德和法律范围的好奇心,防止其消极影响。
7、嗜好有好坏之分,有度的区别:有些嗜好本身不属于不良行为,有些嗜好本身没错,但如果把握不住度,最终也会成为妨碍身心发展的不良嗜好。
8、意义: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不但关系到个人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整个民族和社会的前途。
9、青少年吸烟的危害:
(1)、青少年吸烟可能导致早衰早亡,以及影响下一代的发育。
(2)、吸烟成瘾,可能引起思维能力得严重退化和智力功能的损伤,严重的会导致思维中断和记忆障碍。
(3)、吸烟还会助长青少年追求享乐的生活态度,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促成不良交往,诱发不良行为,甚至引发犯罪。
10、饮酒过量的危害:
(1)、饮酒过量有害健康,严重的会出现酒精中毒的死亡。
(2)、酗酒者身体许多部位癌症的发生率也比一般人高。
(3)、酗酒者妨碍社会,害人害己,青少年酗酒,则可能荒废学业,甚至蹉跎一生。
11、正确利用网络:
(1)、网络既可能是孩子成长中的知识宝库,也可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电子海洛因。
(2)、正确利用网络会给中学生的成长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若沉溺于网络,尤其是网络上的游戏,色情,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可能会导致学习退步,甚至走向歧途。
12、网络成瘾的危害:不仅影响人的心理健康,还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他会引起人的精神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时,免疫功能降低。
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同时由于上网时全神贯注,身体始终处于一种姿态,眼睛长时间注视显示屏会导致视力下降,青光眼,颈椎病等。
13、诱惑的分类:
(1)、有的诱惑对个人的成长有积极意义,在这种积极诱惑的吸引下,采取正当有效的行动是要求进步的表现。
(2)、有的诱惑,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关键要看实现的途径和手段是否恰当,投入的程度是大是小。
(3)、有的诱惑则完全是有害的。
14、毒品的危害:
(1)、吸毒是一种违法行为,贩毒是国家严厉打击的犯罪行为。
(2)、毒品泛滥作为当今世界的重大公害之一。
(3)、吸食毒品不仅会消耗巨额的财富,直接影响身体健康引发各种疾病,而且会带来些社会问题,甚至引发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4)、吸食毒品一旦上瘾,很难戒除。
(5)、正确态度:青少年要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15、赌博的危害:
(1)、赌博是一种不正当的娱乐方式,是一种恶习。
(2)、赌博的危害:赌博上瘾,就很难回头,往往是倾家荡产,家破人亡,最终是害人害己害家害国。
赌博毒化人的灵魂,泯灭人的良知。
(3)、中国明令禁止赌博,对参赌,聚赌人员将进行严厉处罚。
16、黄毒的危害:
(1)、一些色情淫秽书刊录像带光盘等黄色出版物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2)、危害:未成年在涉及黄毒后,轻者会使人想入非非,精神萎靡,无心学习。
重则极易诱发违法犯罪,害人害己。
(3)、青少年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坚决抵制这些有害物品的侵蚀,拒一切黄毒于千里之外。
17、邪教的危害:
(1)、邪教是披着宗教外衣的歪理邪说,其实他们并不是宗教,且具有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的特征。
(2)、他宣扬歪理邪说,蒙骗群众脸财害命,挑动制造事端,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3)、青少年学生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拒绝邪教。
18、面对不良诱惑的正确态度:青少年要善于鉴别身边的不良诱惑,鼓起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并学会用科学的态度,正确的方法摆脱他们的干扰,避免其对自身和他人造成危害。
三、多一点情趣多一点高雅
1、休闲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功效。
(1)、一是解决体力上的疲劳,恢复生理的平衡。
(2)、二是获得精神上的慰藉,使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
(3)、休闲行为不只是寻找快乐,也是寻找生命的意义。
(4)、在旅程中还可以结识新朋友,获得新知识和审美体验。
(5)、提高我们对美的鉴赏能力和自身的品味。
2、休闲的方式
3、学会休闲:
(1)、学会休闲,要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休闲方式。
(2)、要求我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乐趣。
(3)、做到科学合理有度(休闲的原则)原因:有益适度的休闲活动,不仅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维护和发展良好的社会风气。
低俗,过度的休闲活动,不仅不利于消除疲劳,缓解压力,还会使人染上一些不良习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情趣的含义:情趣又称生活情趣,他是通过人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
5、情趣的作用:
(1)、高雅情趣不但能使我们因学习而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疲劳得以解除,还能使我们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使我们即使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中也能让生活充满快乐。
(2)、经常读书看报,可以使我们目光远大。
(3)、参加音乐美术活动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陶冶我们的情操。
(4)、参加体育活动,观光旅游可以使我们增强体质,磨练意志。
(5)、使心情得到愉悦,生命变得充实,生活充满情趣。
6、高雅情趣的由来:高雅的生活情趣,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和美的积极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唱歌,跳舞,绘画,书法,阅读,下棋等都可以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7、幽默的含义:幽默也是一种生活情趣,幽默的谈吐,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机智豁达和乐观,一段幽默的话语能使人在笑意中有所领悟。
8、教养的含义:教养,主要是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有教养的人都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9、教养的作用:教养可以润泽人的所有其他美德而使之光彩夺目,为美德的拥有者赢得周围人的尊重。
没有教养的人就会变得骄狂,自负愚蠢。
10、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1)、有教养的人,懂礼节,有礼貌。
(2)、有教养的人,有宽广的胸怀,不盲目自大。
(3)、有教养的人懂得尊重别人。
(4)、有教养的人,注意生活细节。
(5)有教养的人能够将人类的各种优秀品质如真诚,勇敢,勤奋节俭,见义勇为,坚贞不屈,尊老爱幼等,转化为自身的内在品质。
(6)、教养不是天生的,我们只有通过学习和锻炼才能提升自己的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现代人。
四、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1、法律的三大特征(法律为什么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3)、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1)、来源:国家制定法律,就是通常所说的立法及国家立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具有各种不同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2)、国家认可法律是指国家对社会上已经存在的风俗习惯道德,规则等,加以确认赋予其法律与效力。
(3)、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所以我们又常常把法律称为国法。
(4)、中国最高立法机关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法律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1)、中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人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
(3)、都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4)、国家不允许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
任何人无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违反国家法律,就要负法律责任。
(即违法必究)
4、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5、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1)、所谓国家强制力,主要是指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
(2)、原因: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和要求,法律不可能被所有的社会成员自觉接受。
国家为了保证法律的实施,维护国家利益,就必须依靠国家强制力,迫使全体社会成员毫无例外的遵守法律。
6、道德的作用: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约束着人们最基本的行为。
7、道德和法律的相同之处:道德和法律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都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8、道德和法律的区别:
(1)、表现形式不同:道德通常存在于人们的认识和社会舆论中,而且大多数是不成文的。
法律则是明确严格和具体的,他通常表现为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法令,条例等规范性文件。
(2)、实现方式不同: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的约束和教育的力量,依靠人们的觉悟来保证对他的遵守。
法律也依靠公民的自觉维护和遵守,但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道德所约束的范围几乎涉及到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行为,违反道德的思想和言行都会受到舆论的批评。
而法律只调整人们的行为,没有行为表现的思想活动,不属于法律调整的范围。
9、法律强制力的表现:一方面表现在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理和制裁。
另一方面又表现在对先进行为,为保护人民利益和国家财产作出贡献的公民进行表彰和奖励。
10、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总)互相作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1)、法律使正义得到伸张,正义得到弘扬,从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
(2)、人们的道德水准提高了,不但自己会自觉的遵纪守法,而且使一切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的揭露和有力的抵制。
(3)、道德则涉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深入人们的心灵,以特定的方式在更广的范围内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11、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我们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注重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12、如何树立法治观念,提升道德素养:青少年学生,既要弘扬法制精神,树立法治信仰自觉守法护法,又要增强法制和道德底蕴,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
13、法律的作用(总):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
(1)、法律维护公共秩序。
(2)、法律维护公共安全。
(3)、法律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4)、违法贩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14、中国的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法规,也是人们同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作斗争的有力武器。
15、公共安全的重要性
(1)、公共安全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重要问题,它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关系到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和声誉。
(2)、维护公共安全是保护公民合法权利的需要,也是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16、法律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1)、原因: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者追求本低价高,经营者总想贱买贵卖,消费者却希望物美价廉,因此必须由法律来约束和规范各种经济活动,否则经济活动就会混乱不堪,依法规范经济行为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客观要求。
(2)、三大基本经济规则: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17、违法犯罪要受到制裁。
(1)、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和做出法律禁止行为。
(2)、犯罪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接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3)、刑法是由国家制定,颁布的,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处何种刑罚的法律。
18、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共同行使国家权利,
履行打击犯罪,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职责。
19、中国的检察机关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组成。
最高人民检察院是中国的最高检察机关。
在中国法院的组织体系中,有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是中国的最高审判机关。
五、神圣的宪法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原因:
(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制定和修改宪法的程序最为严格。
2、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位置,它规定国家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普通法律则是在宪法指导下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问题的法律。
3、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表现。
(原因)
(1)、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
宪法在中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位置,因此又被称为“母法”。
(2)、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3)、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原因:
(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制定和修改宪法的程序最为严格。
5、我们每个公民要进一步增强宪法观念,自觉的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
6、公民的含义: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他通常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
7、中国宪法规定中国公民享有以下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经济权利,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获得赔偿的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婚姻家庭妇女老人儿童受国家保护的权利,保护华侨和归侨以及侨眷的权利等等。
8、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游行,示威和结社自由。
9、公民的经济权利是指公民享有经济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
他对于提高公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保障公民其他权利的实现,有着重大意义。
(经济权利主要包括劳动权,休息权,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和获得物质保障权。
)
10、人身自由权利:
(1)、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或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实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式非法剥夺和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2)人生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
11、中国宪法规定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12、文化教育权利的作用: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
大的意义。
13、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权利和义务互为条件,互相依存。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行使权利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力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该原则体现了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
14、义务的特点和违法后果:义务具有强制性,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5、中国宪法规定,公民应履行以下义务: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遵纪守法,和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依法纳税。
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父母有抚养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意义:祖国统一,人民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事业必定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
17、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19、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意义:依法服兵役,对于维护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保障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是十分必要的。
20、依法纳税的义务:原因:
(1)、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国家调节社会生产监督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
(2)、中国的税收原则: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3)、公民依法纳税既为国家积累了资金,援助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自己也将从中得到利益,充分体现了国家利益和公民利益的一致性。
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1、含义: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指消费者所享有的、有法律法规确定、受法律法规保护的权利。
中国于1993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于1994年1月1日起实施。
2、中国法律规定,消费者有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有关知识权力,人格尊严和民俗习惯受尊重的权力,监督权。
3、安全权: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全国统一规范食品市场准入标志--QS
4、知情权: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5、公平交易权: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6、求偿权: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受到人身财产损失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7、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权益保护法的颁布实施,不仅有力的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唤醒了消费者的自我维权意识。
8、商品或服务存在缺陷:双倍赔偿
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三倍赔偿
9、消费者要依法维权。
10、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1、协商和解: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摆明事实,分清是非,经营者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商业惯例履行其应当承担的义务,从而使争议得到解决,使消费者满意。
1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向消费者协会和其他分支协会投诉,请他们居中依法进行调解。
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要提供文字材料和投诉人签字盖章的详细口述笔录。
13、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有关行政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技术监督部门,卫生部门,药品管理部门,物价部门。
14、提请仲裁机构仲裁:经营者与消费者采用仲裁的方式解决消费争议的前提条件是,当事人双方必须达成仲裁协议。
1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人民法院的审理活动,对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发生的消费权益争议作出判决,以国家的强制力解决。
(1)、消费者应当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增强防范意识。
(2)、进行消费后,消费者应主动索要发票。
(3)、消费者要尽量到正规的商店购物,少购买流动摊点的物品。
(4)、消费者要善于识别各种消费陷阱,提防上当受骗。
(5)、理智和成熟的消费可以主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烦恼,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18、发票的重要性:消费者所持有的发票是获得售后服务必不可少的凭据,也是发生消费纠纷时,消费者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证据。
19、购买流动摊点物品的可能后果:当消费者受害后,一是找不到经营者,二是找到经营者,求偿权却不能实现,三是在索赔过程中,一些厂家和经销商突然消失。
20、价格游戏:价格游戏是不法商人最基本的欺骗方式,是某些经营者,针对顾客追求便宜,或者说贪图便宜的心理而设置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