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第3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人教八年级地理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教学设计
(第3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三部分,一是从整体上介绍了我国河流和湖泊的概况,以内外流区域的划分和河流水文特征的对比为重点;二是重点介绍了黄河的泥沙产生的原因及治理问题,最后以“水能宝库”、“黄金水道”、“长江水患”为重点介绍了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
每一部分专题的介绍都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选取该专题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作全面细致的讲解,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运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读图说出黄河的长度、发源地、流经的省区、注入的海洋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2.掌握黄河上、中、下游存在的问题及治理黄河的措施。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黄河的忧患及治理。
难点
探究黄河“地上河”的成因。
四、教学准备
制作PPT。
五、相关资源
黄河水系图
课本“黄河的忧患”相关图文资料等
六、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教师:我们古中国文明的发祥与哪条河流有关?
回答:黄河
过渡: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母亲河——黄河。
【新知讲解】
一、黄河的概况
多媒体出示“黄河流域水系图”,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并问题下列问题。
问题设置:
1.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地是哪里,及黄河的形状像汉字中的哪个字?
2.黄河自上而下依次流经的省区。
3.黄河的主要支流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4.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5.著名的旅游景点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河哪一河段?
6.在黄河上、中游已建成的有哪些水电站或水利枢纽工程?它们各位于哪个省区?
7.黄河流经哪个干湿区?
学生读图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以上知识点并板书。
1.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形状像“几”字。
2.黄河自上而下流经的省区有: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3.上游:源头-河口;中游:河口-桃花峪;下游:桃花峪-入海口。
4.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5.黄河著名的旅游景点黄河户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
6.青海省内有龙羊峡、李家峡;甘肃省内有刘家峡;宁夏有青铜峡;河南有三门峡、小浪底等。
7.干旱—半干旱—半湿润。
活动:对比分析,为什么说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长河?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长江与黄河流量和年径流量,说明黄河为什么是我国第二大河,并简单阐述原因。
二、黄河的奉献
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的分布图”和“中国干湿地区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黄河的奉献。
教师承转: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学生回答,黄河的贡献有:
1.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可供人们饮用和灌溉农田。
2.上中游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可供人们发电。
3.塑造了肥沃的冲积平原,使“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成为“塞上江南”。
教师及时点评学生回答,做适当讲解。
讲解:几千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正是在黄河的哺育下才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三、黄河的忧患
承转: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很大!这是它的“利”。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多次给沿岸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它是中国的一大忧患。
那么,黄河的忧患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分小组交流,合作讨论后发言,教师引导总结。
师生总结:黄河的忧患主要表现在下游的“地上河”,容易决口泛滥。
小组讨论:“地上河”的形成。
黄河干流泥沙沿途的变化
提问:1.黄河在流经哪个地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这是为什么?
2.“地上河”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A: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到暴雨,大量泥沙被雨水冲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学生B:黄河过了黄土高原,进入下游的华北平原,流速减慢,河水携带的泥沙沉积,使河床抬高,人们不断地加高堤坝,成为“地上河”,汛期时容易决口改道,泛滥成灾。
教师总结:面对黄河的种种忧患,我们并不惧怕,只要我们遵循自然规律,加上科学的治理措施,就能将黄河的最大价值发挥出来!
过渡:黄河的忧患,历史上多是指它的水患问题,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黄河面临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水患问题,还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探究活动
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忧患”图文资料。
师生合作完成教材中的活动“认识黄河的忧患”。
1.黄河的忧患在上、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现?
学生:黄河的忧患在上游的表现主要是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初春季节凌汛严重;在中游的表现主要是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在下游的表现主要是地处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淤积较多,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易产生洪涝灾害;初春易发生凌汛;近年来断流现象严重,影响了流域内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2.这些忧患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各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和补充。
自然因素:气候十燥,纬度位置偏北,冬季气温偏低。
人为因素:过度开垦、放牧。
3.这些因素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分别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学生: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黄河下游经常断流现象,而且断流的天数越来越多,长度越来越长,严重影响两岸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由于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的泥沙量增多,形成“地上河”,暴雨季节,易发生洪灾。
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兴修水利设施;
中游:在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典型例题
例1.黄河干流流经的地形区有()
A.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东北平原
D.内蒙古高原、四川盆地、华北平原
答案:B
解析: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干流先后流经青海四川等9个省区,注人渤海。
黄河自西向东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依据题意,B为正确选项。
例2.“治黄百难,唯沙为首。
”说明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
A.上游兴建大中型水库B.下游加固大堤
C.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D.中下游疏通河道
答案:C
解析:“治黄百难,治沙为首”,这句话说明了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中游治沙,其措施是植树种草,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故选C。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黄河的开发和治理,了解了黄河的概况,黄河对中华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同时,黄河自古多忧患,在历史上也多次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所以今天我们对黄河的开发和利用首先治理好黄河。
七、板书设计
河流第3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一、黄河概况
二、黄河的贡献
塑造平原、提供灌溉、水能资源
三、黄河的忧患
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中游:土质疏松、植被破坏、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四、黄河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