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监测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流域监测报告
**********************
2013年4月
目录
1 基本概况 (2)
1.1 自然概况 (2)
1.1.1 地理概况 (2)
1.1.2 地质、地貌 (2)
1.1.3 土壤 (3)
1.1.4 植被 (4)
1.1.5水文、气象 (4)
1.2社会经济状况 (5)
1.3水土流失状况 (5)
1.4 项目建设规模 (6)
2水土保持监测目的、依据及监测时段 (7)
2.1监测目的 (7)
2.2监测依据 (7)
3监测内容、时段及监测原则、方法 (8)
3.1监测内容和监测指标 (8)
3.2监测时段 (9)
3.3监测原则 (9)
3.4监测方法 (10)
4 水土保持效益监测 (11)
4.1直接经济效益分析 (11)
4.1.1 经济效益监测 (11)
4.1.2监测方法 (11)
4.2生态效益 (12)
4.3社会效益分析 (15)
5 水土流失防治的经验和特点 (15)
5.1工程管理制度明确 (16)
5.2严把施工关,提高工程质量 (17)
5.3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17)
5.4加强宣传和预防监督、搞好工程管护 (17)
6 项目综合评价及建议 (18)
6.1 综合评价 (18)
6.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9)
6.2.1存在的问题 (19)
6.2.2建议 (19)
1 基本概况
1.1 自然概况
1.1.1 地理概况
***小流域位于四川省******腹心地带,米仓山脉西、岷山山脉东、龙门山脉东北三尾端的余脉,属嘉陵江流域上游。

区属低山地貌,山高坡陡,沟谷交错。

流域距***城北4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5°31′45″至105°48′21″,北纬32°16′55″至32°33′12″之间。

1.1.2 地质、地貌
1、地质:***小流域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属龙门山、米苍山和盆地三大地貌交汇地带,又正值我国西部地槽和中部地台的过渡地区,地质构造主要由侏罗系的千佛岩组、沙溪庙组和三叠系组成,地层岩性为粘土
岩类,北部山区有少量碳酸盐岩类。

2、地貌:地貌形态两侧为叠置式单斜低山,属单面山倾向主河谷,岩层大部向南、北倾斜,倾角多在25~60°之间,山川向主河谷发育。

顺倾向坡缓,一般与岩层倾角相当;逆倾向坡陡,河沟深狭,坡度陡峭,海拨450~1053.4米,相对高差一般150-300米间,局部可达350米以上。

漫滩及一级阶地构成了小流域的一些河谷平坝的侵蚀堆积地形,零星分布在嘉陵江、***及一些小溪沟沿岸,以***工农至建设面积最大。

长恒状单斜丘陵主要分布在小流域内漫滩及阶地上,由南向北呈渐次上升,岩层多向西北、东南倾斜,倾角在20~45°之间,山川向主河谷发育,由于独特的地表形态,加之历史上的原因,植被遭到大量破坏,水土流失也较为严重。

1.1.3 土壤
小流域内土壤资源丰富多样,可分为水稻土、新积土、紫色土、石灰岩土、黄棕壤五个大类,六个亚类,十九个土属。

适宜农作物生长的主要有水稻土、新积土、紫色土三大类十余个土种,适宜林业发展的土壤有新积土、紫色土、黄棕壤等。

从土壤质地上分:一般有沙土、沙壤土、中壤土、砾石土和粘土等。

土层厚度一般在3 —4级左右,即15—70cm之间,有一些地方土层较薄,仅在15cm以下。

根据全区土壤普查测定,土壤肥力属中等偏上水平,养分含量为:有机质占19.5%;全氮占0.19%;
全磷占30.2%;全钾占2.2%。

有机质含量一般多随地貌,海拨高程度化。

1.1.4 植被
小流域由于渐次过渡的地形地貌,再加之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壤资源丰富多样,比较适宜于多种植物生长。

根据现场调查和全区林业资料,现已保存有木本植物57科,170余种,其中乔木113种、灌木43种、藤木7种;竹类7种;草本植物65种;蕨类植物17种。

植被按省的分区基本属东部湿润森林植被区,常绿阔叶林植物带。

从地理位置条件上划分,以中部河谷走廊为界划为中、北两个部分,北部为深丘低山区,树木以栎类、马尾松、华山松和次生灌丛马桑、黄荆为代表,中部以柏树、慈竹、马桑为代表。

而人工植被有桤木、侧柏、杨槐、紫花苜蓿等十余个种类。

种植植被对地面覆盖率达65.7%以上,能起防护作用的时间仅占全年雨季的一半,地表裸露时间长,防护作用极差。

1.1.5水文、气象
***小流域由于地处秦巴山区,在温暖冬干型和寒冷冬干型过渡地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位于暴雨区边缘,西南为龙门暴雨区,东南为大巴山暴雨区。

冬季因北方冷空气沿嘉陵江河谷侵入四川盆地,所以流域一带多风,风向为北风,最高时速可达39米/秒左右。

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寒,且冬春少雨盛行大风,蒸发特大,几乎历年都有冬干春
旱发生,伏旱不明显。

多年平均降水量1085mm,最大年降水1502.0mm (1961年),最小年降水量588.2mm(1965年)。

雨量主要分布在5—10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8%左右,其中七、八、九三个月最突出,降雨量占全年的60%以上。

这样就形成了冬干、夏洪、秋涝、春旱的一般常见现象。

二十年一遇24小时降雨量200 mm,十年一遇24小时降雨量172mm,十年、二十年一遇3—6小时最大降雨量分别为107、132mm,多年平均径流深464mm。

区域内多年平均气温+16.9℃,年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8.7℃,大于10℃积温4765.4℃。

无霜期263天,年日照时数1389.1小时,最高达1603.7小时,最少年仅1058.3小时,农业光热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4—9月,能满足多种农作物生长。

根据其观测,小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1600.73万m3。

1.2社会经济状况
***小流域幅员面积42.18km2,涉及工农镇千佛、联盟、小岩、亮垭、枫香、虎星、三颗7个行政村,总人口20502人,其中农业人口18698人,农业人口密度443人/km2名,人口自然增长率4‰,农业劳动力5603人,粮食总产量822万kg,农业人均纯收入3560元。

1.3水土流失状况
该流域属浅丘带坝中度侵蚀区,水土流失形态以面蚀、沟蚀为主,主
要发生在坡耕地上,坡度越大流失强度越强。

流域内丘高坡陡,林草覆盖率低,径流量大,土壤抗蚀性弱,水利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病险工程多,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水土流失面积达1742.8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1.3%,其中轻度流失面积535.14hm2,占流失面积的30.7%,中度流失面积966.8hm2,占流失面积的55.5%,强烈流失面积240.86hm2,占流失面积13.8%,土壤侵蚀模数3658t/ km2.a,年土壤侵蚀量6.38万t。

1.4 项目建设规模
***小流共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90km2,其中坡改梯89.40hm2 (石坎15.40hm2,土坎74.00hm2),栽植水保林138.43hm2(用材林83.88hm2,薪炭林54.55hm2),发展经果林87.67hm2 (经济林30.52hm2,果木林57.15hm2),封禁治理791.44hm2,保土耕作383.06hm2。

修建排灌沟渠4.13km,蓄水池20口,沉沙池23个,作业便道4.06km,完成总土石方19.17万m3。

表1 小流域治理规模统计表
2水土保持监测目的、依据及监测时段
2.1监测目的
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目的在于通过对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完成情况和植物措施实施效果进行动态监测,从而为项目水土保持专项验收提供依据,积累项目建设期水土保持方面的数据资料和监测管理经验。

寻求更好的治理模式。

为客观评价农发水保项目提供较为客观、准确、真实的基础数据,
2.2监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第120号令)。

3、《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水利部第12 号令)。

4、GB/Tl6453.1—16453.6—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5、SL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6、GB/Tl5773——l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

7、SL276--2002《水文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标准》。

8、SL21—90《降雨观测规范》。

9、《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金雷项目区雷家河小流域初步设
计报告》2009年。

3监测内容、时段及监测原则、方法
3.1监测内容和监测指标
(1)监测内容包括:
①水土保持措施保存完好数量
②水土保持措施效益
③降雨量
(2)水土保持监测指标
①水土保持措施保存完好数量指标包括:
A、石埂坡改梯保存率
B、土埂坡改梯保存率
C、排水沟保存率
D、水保林成活率、保存率
E、经果林成活率、保存率
②水土保持措施效益指标有:
A、粮食增产(kg/h㎡.a)
B、项目区人均增收(元/年)
C、土地利用率(%)
D、人均纯收入(元/人.a)
E、整治山平塘每万元增蓄水量(m3/万元)
③降雨量监测指标有:
A、年降雨量
B、最大日降雨量
3.2监测时段
监测时段的确定原则是:对于春季造林或种草的,在秋季进行成活率调查。

保存率在所有治理措施完成一年后进行全面调查。

监测指标采用标准地调查法及观测法。

***小流域监测期为一年,监测时间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

3.3监测原则
(1)全面调查与重点监测相结合
(2)定期调查和动态观测相结合
3.4监测方法
(1)水土保持措施保存完好数量指标
对土梗、石梗坡改梯、排水沟保存率、水保林成活率、保存率,经果林成活率、保存率等指标通过现场测量、典型农户调查方法得到。

(2)水土保持措施效益指标
坡改梯、水保林、经果林、种草、封禁等治理后减少水土流失量,可以根据样方监测测定的数据计算得出。

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减少侵蚀总量可以分析计算得到。

粮食增产(kg/hm2.a):在***对已进行的坡改梯、保土耕作等增加粮食产量调查按照面积进行随机抽样,设置无治理措施的相近地块作为对照,在规定范围内,按“田”字形的纵横9个交汇点上分别各选9个2m ×2m样方,测定其粮食产量,再分别推算整个大田产量,用有措施大田的产量减去无措施大田的产量,算得各项治理措施的增产量;经济林按照面积进行随机网格抽样,设置30m×30m样方,样方内再按“田”字形选9株果树,测定每株果品产量,进而推算每公顷的果品产量。

取各抽样点所得产量平均值,推算规定范围内的果品总产量。

小流域人均增收(元/年)、人均纯收入(元/人.a):利用典型农户调查,随意在实施的小流域选定10户作为调查对象,着重调查农户增收增效情况,统计家庭常住人口,人均收入,投劳,薪柴消耗,碳排放等指标。

计算出项目区人均增收量。

(3)降雨量监测指标
多年平均降雨量、最大年降雨量、最小年降雨量等指标通过***气象站收集资料,计算得出。

在***小流域或工农镇设置人工雨量计两个,按24小时1段制进行雨量观测年降雨季节分布(春、夏、秋、冬、汛期降水量)、年均暴雨次数、最大一次降雨量、年降雨量等指标,均通过雨量点观测分析得出。

4 水土保持效益监测
4.1直接经济效益分析
4.1.1 经济效益监测
经济效益监测包括耕地面积、基本农田、人工造林种草、舍饲养畜、粮食产值、生产投入与产出情况、农户经营收入情况、农户劳动力作用情况等。

4.1.2监测方法
采取典型农户调查方法进行,经过对项目区内典型农户调查统计,各项措施实施后各业产值增加为143.6万元。

***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效益监测成果表
填表时间:2013年3月25日填表人:
4.2生态效益
经过坡面治理,小流域林草面积由治理前2136.72公顷增加为2346.72公顷,林草覆盖度提高到71.47%。

由于林草植被的增加,使小流域的生态条件得到改善,增加空气温度,制约小范围的温度变化,降低风速,增加有机质,提高牧草生物量,经过监测可知干物质量为0.0362kg /m2。

生物量的增加,可以调节小气候,减少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有利于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发展,可以改善野生动物的生存条件。

项目实施后,土地利用状况得到改善,改良土壤,使土壤发育良好,增加抗蚀、抗冲能力,逐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小流域地形地貌和地表组成物质监测成果表
填表时间:2013年3月25日填表人:***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保存完好数量监测成果表
填表时间:2013年3月25日填表人:
小流域各项措施实施后,林草面积大幅度增加,基本做到了蓄水保土,改善降雨入渗条件,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地表径流状况,降低了洪水流量。

最大年降水1502.0mm(1961年),最小年降水量588.2mm (1965年)。

***小流域降雨监测成果表
填表时间:2013年3月25日填表人:
4.3社会效益分析
小流域各项措施实施后,可为当地社会做出许多贡献。

除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外,还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水土保持可以起到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的作用。

林草覆盖度增加,可以使土地具有良好的贮水和渗透功能,在雨季直到显著的滞洪作用,加之坡面小型水保工程及各项沟道工程的联合配套,起到调节径流,减轻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及防汛经费的投入,压缩洪涝给群众带来的经济损失。

在固定水的同时,还起到固土的作用,农田跑水、跑肥、冲刷、沙压问题明显减轻,生态环境日益好转,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5 水土流失防治的经验和特点
该流域治理在实践中注重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的有力结合,治理效益较好,群众积极性高,主要经验和特点有:
5.1工程管理制度明确
为了使治理工作顺利实施,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县委、政府根据工作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标准质量高的特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管理制度:
①行政管理制度
重点项目由县政府一把手担任项目领导,小组组长为项目第一责任人,负责项目的规划、实施计划上报的审定、签发以及上报拨款资金的金额到位,工程实施中如有突发事件,追究其领导责任。

②拟定部门管理制度
负责统筹规划,编报年度实施方案,参与财务管理,严格按照“三专一封闭”制度实施报帐制,负责健全项目档案。

③施工管理制度
建立多种形式的水土保持治理机制,加快治理步伐。

并引入工程招投标机制。

建设单位经过招投标制,把各项工程建设承包给有一定施工技术施工条件的单位,拟定承包范围,签定承包协议,完成一片,验收一片,验收合格由水利局统一给予决算兑现。

④财务管理办法。

严格实行“三专一封闭"制度。

5.2严把施工关,提高工程质量
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设计,从实际出发,集中连片,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合理布局。

对施工质量除以合同形式加以明确外,将工程的规格尺寸及定额以图标形式印发给各施工作业组,同时施工技术人员坚守岗位,跟班作业,跟踪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少返工或不返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5.3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该流域治理采取工程、生物措施相结合,对山、水、林、草、路综合治理,合理布局,形成从上到下层层防护的梯级防护体系。

经调查小流域降雨量较小,蒸发量大,土壤条件差,因此不宜造大面积的乔木林。

本工程在土层较厚的阴缓坡选择落叶松与沙棘混交;在阴坡选择沙棘;在土层较厚的阳、半阳缓坡选择山杏作为经济林;在阳坡选择柠条;在土层较厚缓坡地段上种植以沙打旺和草木樨为主的优良牧草;在l5度以上土壤植被条件较差的、牧荒地,由专人看护;在发生沟底下切、沟岸扩张的支沟扣主沟上游修建谷坊,在侵蚀沟沟头采用围埂蓄水沟式沟头防护工程。

5.4加强宣传和预防监督、搞好工程管护
在项目区内进行《水土保持法》等一系列与生态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宣传工程项目建设的意义、目标、要求和对群众的利益,调动了
他们参加项目建设、管理的积极性,提高了项目区干部群众的认识,对项目的顺利实施发挥了舆论导向作用。

在加大治理力度的同时,县委、政府非常重视水保监督检查的执法工作。

专门成立了“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水保监督检查工作。

水利局成立了“水土保持监督检查站”,配备了4名监督检查员,各个行政村配备了1名专职管护员,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监督管护网络,加强工程管护,让各项措施发挥应有效益。

6 项目综合评价及建议
6.1 综合评价
该流域治理过程中注重工程、生物措施的结合,对山、水、林、草、路综合治理,形成了从上到下层层防护的梯级防护体系。

在土层较厚的阴缓坡选择落叶松,在立地条件较差的阴坡选择沙棘起到保土、改良土壤作
用,适应性较好;在土层较厚的阳、半阳缓坡选择桃树和核桃为经果林,增加了植被覆盖,效果较好。

6.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6.2.1存在的问题
(1)严重干旱使林木成活率较低
有些地方土质较差,林草的成活率受到一定的影响。

(2)缺苗、死苗现象严重
经监测,虽然当时监测成活率很高,但因连续干旱,不少苗木成活后又旱死,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活率。

有待于抓住有利时机全面对缺苗、死苗地块进行补植。

6.2.2建议
(1)加大水土保持执法力度,加强管护
完善健全预防监督机构,落实层层责任制,有专人负责管护,采取管护与责任挂钩,调动管护人员的积极性。

严格实行禁牧,巩固治理成果。

(2)严把苗木关、种植关和抚育关,提高成活率
在实际治理中把好苗木关(一级苗木)、种植关(按造林规程)和抚育关(浇水、禁牧、平茬等),可杜绝缺苗、死苗现象,提高防护性和效益。

(3)注重精品意识,创造样板工程
以重点治理为主,创造样板工程,形成点面结合的防治格局,样板工程使资金得到集中使用,并起到示范作用,对同类地区的治理可产生强烈的辐射效益。

(4)认真查验,适当补植
在项目验收工作开始之前,建设单位要认真查验,抓住有利时机全面对缺苗、死苗地块进行补植。

精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