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
学能力通关题库(附答案)
单选题(共30题)
1、教师在编制历史初中试题时,要关注难度与区分度。

为保证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试题难度应控制的区间是()。

A.0.1~0.2
B.0.2~0.4
C.0.4~0.6
D.0.7~0.9
【答案】 C
2、马丁.路德认为.只有虔诚的信仰,每个俗人都有资格出现在上帝面前,为他人作祈祷,相互传播有关上帝的道理。

这说法实质是( )。

A.宣扬人人平等观念
B.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
C.主张限制教皇的权力
D.反对教会垄断教义的解释权
【答案】 D
3、唐朝科举制度中最重要的两科是()。

A.明经、进士
B.秀才、进士
C.明经、明法
D.明法、明书
【答案】 A
4、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

然而,夷又哪有那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治华’给你看。

”中国近代史上迫使西方列强采取“以华治华”政策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 C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

下列各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答案】 C
6、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

董仲舒主张“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

盐铁皆归于民。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

”据此推断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答案】 B
7、某学者在书中写到:“美国占有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量的三分之二,外贸出口额的三分之一,黄金储备的四分之三,拥有世界百分之八十四的民用飞机。

”这种情况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A.19世纪前期
B.19世纪后期
C.20世纪前期
D.20世纪后期
【答案】 D
8、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

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

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答案】 B
9、20世纪中期,有作家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按照那些微尘纷纷坠落到人们头脑中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追踪它们的这种运动模式”。

该作家主张()。

A.以写实手法来塑造人物
B.注重描写社会底层心声
C.弘扬启蒙时代理性精神
D.发掘人内心深处的奥秘
【答案】 D
10、20世纪上半期的一份历史课程标准规定,历史课程要“叙述中华民族之演进,特别注意各支族间之融合与其相互依存之关系,以阐发全民族团结之历史的根据,而于历史上之光荣,以及近代所受列强之侵略与其原因,尤宜充分说明,以激发学生复兴民族之意志与决心”。

A.北伐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C
11、最能体现历史学科特点的教学原则是()。

A.史论结合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答案】 A
12、有人说:“天安门见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胜利。

”与此说法相关的是()。

A.①②
B.①③
D.③④
【答案】 C
13、《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记载:“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

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

”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面纱主要依赖进口
B.面纱产量大量积压
C.经济危机已经出现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答案】 D
14、下列选项属于梭伦改革在政治方面的措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⑧④
D.②③④
【答案】 A
15、19世纪初提出“用进废退”的早期生物进化思想的科学家是()。

A.胡克
B.施莱登
C.达尔文
【答案】 D
16、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下列理论著作按时间先后排列.准确的是()。

A.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②①④
【答案】 A
17、下列选项中属于宋代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是()。

A.设立内阁
B.推行三公九卿制
C.设三司
D.推行三省六部制
【答案】 C
18、1930年,美国通过了《斯姆特一霍利关税法》,对2万余种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立即引起欧洲国家对美国产品的报复措施,使全球贸易几乎终止。

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

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许多国家对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减小了。

据此我们可以推测()。

A.美国的关税法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的伤害
B.1913年一1938年期间经济全球化趋势被改变
C.面对全球性危机,人类缺乏必要的合作认识
D.经济实力的增长使得“许多国家对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减小了”
【答案】 C
19、现实主义画家列宾的代表作是()。

A.《日出·印象》
B.《自由引导人民》
C.《格尔尼卡》
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答案】 D
20、1972年考古学者在一古墓中发掘出大批帛书,涉及古代哲学、历史和科技等许多方面,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资料。

该墓是()。

A.云梦睡虎地秦墓
B.江陵张家山汉墓
C.临沂银雀山汉墓
D.长沙马千堆汉墓
【答案】 D
21、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要力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寓论于史”.这里的“史”是指()。

A.史实
B.史德
C.史观
D.史法
【答案】 A
22、史载:“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

”文中“习俗”指的是()。

A.郡国并行
B.内阁专权
C.地方割据
D.门阀政治
【答案】 D
23、提出“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的理学家是()。

A.朱熹
B.陆九渊
C.张载
D.王阳明
【答案】 D
24、19世纪中期西方现实主义美术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A.大卫
B.莫奈
C.梵高
D.米勒
【答案】 D
25、 6~15岁儿童用药剂量折算是
A.成人剂量的1/2
B.成人剂量的1/5
C.成人剂量的1/8
D.成人剂量的1/4
E.成人剂量的2/3
【答案】 A
26、1936年,沈钧儒等人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强调“中国共产党于去年……主张停止内战,联合各党各派,共同抗日救国”。

该“主张”最早见于()。

A.“八一宣言”
B.《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C.“国共合作宣言”
D.《论联合政府》
【答案】 A
27、1917年4月,美国总统威尔逊说:“这是一种与全世界各国为敌的战争,美国船已被击沉,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其手段令我们听到大为激怒。

”威尔逊所说的“手段”指的是()。

A.闪电战
B.无限制潜艇战
C.海空一体战
D.大规模消耗战
【答案】 B
28、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标志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B.太平洋战争爆发
C.《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D.斯大林格勒战争胜利
【答案】 C
29、1912--1936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

与其相关的因素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30、秦朝时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二者的最大差别是()。

A.对犯罪的惩处力度
B.法律规定的立足点
C.立法的完整全面性
D.打击犯罪的效果
【答案】 B
大题(共10题)
一、下面是某教师在“宋明理学”一课教学开始时的情况: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明理学的内容。

宋明时期出现了理学并逐渐走向成熟,使儒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对中国的学术思想和社会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现在请同学们分为三个小组进行讨论。

第一组讨论什么是理学;第二组讨论什么是心学;第三组讨论宋明理学的影响。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分组进行讨论。

问题:(1)这位教师的做法是否合适请说明你的理由。

(6分)(2)在历史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应注意哪些问题(10分)手动评分:本题共16分,您的得分保存
【答案】(1)不合适。

首先,讨论问题不符合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不能落实历史教学目标。

其次,小组讨论问题并不是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讨论,题目过于宽泛,无针对性、探究性,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最后,教师没有对讨论方法做出指导,讨论后没有进行交流评价,达不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的要求。

(2)课前准备。

①有效组合,组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小组讨论法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

讨论小组构成注意层次搭配、性别协调。

还有性格互补。

②课堂讨论的内容务必符合课程标准相关培养目标,教师要根据三维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确定教学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历史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

③精心设题,注重课前调查和探究。

小组讨论法教学是“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表明讨论是有一定目的性、方向性的。

是为了增强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

所以讨论问题必须富有挑战性、趣味性、启发性、探究性、批判性,进而激发他们在课堂上讨论、探究的欲望。

课堂讨论。

①课堂讨论的过程要坚持民主性、全面性、有效性和鼓励性的原则。

②创设问题情境,形成良性循环。

古人云:“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

”我认为,“诱”在这里体现的就是教师引领、指导的策,“思”则体现学生的参与内质,只有把“诱”调谐到“思”的频率上,才能发生谐振,才能使教与学和谐一致,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当然,学生如何思、思什么,就要看教师“诱”的艺术和水平了,即问题的设计是关键。

③教师变主导为指导,彰显学生主体参与地位。

需要提醒的是采用小组讨论法教学,教师就应该变主导为引领和指导,把课堂的主人翁权利还给学生,不要经常向学生暗示你心中所谓的正确答案,也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结论是什么,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

课后活动——课外延伸,学以致用。

二、(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课文摘录: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在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的道路。

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r日-1的矛盾化解。

后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

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在强制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的同时,又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

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这就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经
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答案】一、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关于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视频资料和信息)师:20世纪80一90年代,中国提出了多极化概念,国内学术界对多极化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和形成了一批丰硕的成果和共识。

所谓“极”是指具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较强大的综合实力.对国际事务具有较大影响的相对独立的力量中心或国家集团。

当一个国家的力量遥遥领先,远远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时,体系就是单极的。

当两个大国势均力敌,它们处在高于其他大国的一个力量层次时。

这样的一个结构就是两极结构。

三个或三个以上大国或国家集团力量大致接近时,体系就呈现出多极化的状态。

关于多极化的理解,有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极论(美日欧俄中),还有六极论(前五极加印度),还有人认为东盟、巴西等也有可能成为一极。

那么,这些说法到底哪一个更符合事实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来一起解决。

二、讲授新课师:请同学们迅速阅读教材各子目标题.回答有哪几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可能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生1:欧盟。

生2:在亚洲还有中国和日本。

(其他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师:大家请不要忘记,中国现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各方面来看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所以.请大家把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也算作是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

(教师通过课件介绍发展中国家的含义)师:在国际关系领域,发展中国家也被称为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或南方国家,泛指亚非拉和其他地区原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的民族,在独立后所形成的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的总和。

这是二战后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支新兴力量。

这些国家在地域上多位于南半球,因而也常常被称为“南方国家”。

(教师将同学们分成三组,组成上述三个代表队,分组自主研习教材对应的子目。

然后由各代表展示研习成果并阐述该代表队可能成为其中一极的理由)(学生按照分组认真准备需要展示的内容)教师:哪个代表队首先来展示呀西欧队:
三、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力排众议,全面推行“养廉银”制度。

具体做法是将原由州县私征之耗羡(注:耗羡,即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耗羡”或“火耗”。

)提解归公,收贮于各省司库。

各省长官根据下属不同级别、各地事物繁简程度定立分数,从司库提取相当部分作为“养廉银”分发各官,以为各级官员的“日用之资”,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上不误公,下不累民”的目的。

——摘编自吴敌《雍正时期养廉银制度简论》材料二作为高薪养廉的典范新加坡的做法应当是具有示范意义的。

新加坡总理年薪22.84万美元,而同期美国总统年薪是10万美元,而新加坡政府内第四级公
务员(从事体力劳动的打字员、司机、杂役人员等)的收入是产业工人的16倍强。

除此之外,新加坡的公务人员还有厚的福利待遇没有计算在上列数据内(如退休金、假期、医疗照顾、在职培训、贷款等等)……在新加坡要成为高级官员是非常不容易的,新加坡从早期教育就开始寻找从政人才,对他们进行严格培训,并常常派他们到国外深造,并不计较家庭背景,而重实际能力。

……在新加坡,由于立法周全而明确,执法严明,使贪污行为很容易被查处,而且还要为此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腐败的成本远大于收益。

——据《检察日报》(2004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雍正时期实行养廉银制度的主要特点。

(6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新加坡的养廉政策较雍正的养廉银制度有哪些不同之处(10分)
【答案】(1)“养廉银”的实施与耗羡归公相辅相成;“养廉银”是按官职高低、事务繁简等来决定的;“养廉银”制度相’对减轻了人民负担。

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对整饬清代吏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不同:政府官员的待遇更高;对政府官员实行高标准选拔、严格培训,以保障其高素质;“高薪”与“严惩”相结合。

四、材料一:今日特派本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李克农同志传达微忱,并提出下列问题以资讨论:一、从本月十六日起,我军即下令撤出甘泉肤施之围,双方停止敌对行动,同谋抗日;二、目前各就原防.作抗日的一切准备……——摘编自1936年1月红军第一方面军彭德怀、毛泽东致张学良信材料二:双方同意在最近将来之适当时机。

向各党各派各界各军提议共同发起抗日救国代表大会,讨论抗日救国统一战线之总斗争纲领,并产生联合战斗之机构;在抗日作战时,双方军事力量各担任一定战线,取得互相联系与协同动作,以此去配合全国抗战力量在统一指挥下之一致的坚决的动作。

——摘编自1936年4月周恩来面呈张学良的红军与东北军的《抗日救国协定》材料三:赵年同志从赵联处回,根据赵联同志的意见,根据二、四方面军北上、西南事变发展、日本对绥蒙进攻等情况,我们认为兄部须立即准备配合红军,选定九、十月间有利时机,决心发动抗日局面,占领甘凉肃,完成打通赵联的任务……八个月来的政治关系,证明了你我之间的完全一致。

这封信的意见以及今后我们提出的一切意见,都是同志建议的性质,是在和衷商酌之下产生的。

(注:赵年即潘汉年的代名,赵联即苏联的代名)——摘编自1936年8月中共中央领导人给张学良的信问题:
【答案】(1)表现:中国共产党秘密同国民党将领接洽,谋求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双方停止一切敌对行为,并且制定相应文件,为国共合作抗日奠定基础;国共双方各自为抗日备战,并且积极配合参与抗日行动。

(2)内部因素: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险(根本原因);张学良等爱国将领具有强烈的御辱爱国思想和自我牺牲精神;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让认识到该政策实质的张学良与蒋介石矛盾激化。

外部因素:被中国共产党此时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所感召,也受到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

(3)影响: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

中国共产党出于各方考虑,提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经过谈判,迫使蒋介
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促进了国共合作局面的出现,也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五、据统计,公民大会每隔八九天便召开一次,讨论国家安全、对外政策、粮食供应、国家债务、官员审核、惩罚和罢免;执政官抽签和十将军选举也在公民大会上进行……当此民主政治鼎盛之际,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任何政务大事。

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

则无论其功勋威信多高,皆依法惩处,从罢官放逐直至处死。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古代史》上卷(1)依据材料概括雅典政治制度的特点。

(8分)(2)结合所学从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对该制度进行全面评价。

(8分)
【答案】特点: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大事。

评价:其差额选举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但雅典民主是本城邦男性公民的民主,具有历史局限性;用抽签的办法任免公职人员也存在很大弊端,其忽视参政人员政治素养问题。

六、莱位教师在讲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有学生突然站起来提问“为什么在蒋介石杀害了众多共产党人后,共产党仍选择和平解决”。

针对这一突发状况,老师首先肯定了学生的认真与积极,接下来根据学生对这一事件的理解,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赞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另一组强调应该杀摔蒋介石。

在同学们激烈的讨论中,结束了这节课的教学活动。

问题:(1)你如何评价这位教师的做法? (2)如果你是该教师,你如何处理课堂中的这一突发状况?
【答案】(1)首先,这位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遭到学生的突然提问时,能以肯定的形式应急处理是值得赞扬的;其次,利用学生的知识盲点与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深入展开讨论,因势利导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值得倡导;再次,面对突发状况,教师的教学机智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既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按时按质完成既定的教学计划是教师应当关注的重点。

材料中,这位老师在同学的讨论声中结束了课堂教学活动,既没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也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计划的完成。

该教师应在面对课堂突发状况时,合理把控活动时间,以确保既能拓展延伸,也能按时完成教学计划。

(2)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教师要学会因势利导,把突发问题变成课堂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许多自己的想法,此时教师要看准学生思想的症结和可能的走向并随时调整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轨道。

所以面对课堂中的突发状况,教师首先要保护当事人的尊严,不能使突发的事件损伤学生的身心健康。

其次要不影响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活动,巧妙而果断地将突发事件转化为有益的教育因案,使全体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这种灵活应变的教育艺术是厚积薄发的结果,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七、材料:青年教师在进行有关北伐战争的教学时,用课件展示《北伐誓师词》:国民痛苦,火热水深。

土匪军阀,为虎作伥。

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

保我平等。

还我自由。

实行主义,牺牲个人。

有进无退,革命精神。

嗟我将士,同心同德。

然后带领学生朗读.接着讲述北伐战争的具体经过。

问题:(1)请评述该教师的教学行为。

(2)根据上述《北伐誓师词》设计两个课堂提问,并写出预设答案。

【答案】(1)该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北伐誓师词》,并带领学生朗读的方式讲述北伐战争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但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和引导,教师在展示课件后,并没有设置问题,积极地进行引导.而是直接进行后面内容的讲述。

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不够,师生间的互动不够。

(2)①誓词中的“军阀…‘本军’’分别指什么预设
【答案】
“军阀”是指北洋军阀,“本军”是指国民革命军。

②结合誓词回答,北伐的目的是什么预设
【答案】
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国。

八、材料:某校历史教师在命制期末考试题中,找到如下一段史料:“国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日大班,次日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

据此,该教师命制了一道单项选择题:史载:“国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

此材料反映了“国朝”的经济政策是:A.严禁通“番”B.限制外贸C.打击走私D.杜绝外贸答案:B问题:(1)该题考查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各是什么(2)指出该题在命制技术上的合理性。

【答案】(1)知识目标: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表现,理解广州十三行的内容和作用.能力目标:提高阅读和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2)①题型选择恰当。

针对清朝前期的经济政策——闭关锁国政策这一需要理解的知识内容以及期末考试这一考试形式,选择了材料阅读选择题这一题型,考查知识的同时考查相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