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平安再融资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平安再融资案例分析
史上最⽜融资
中国平安巨额再融资案例分析⼀.案情介绍:
在平安20多年得成长历程⾥,伴随着两次⼤型融资与两次引⼈瞩⽬得上市。
在08年进⾏再融资之前,总资产已经从最初得4500万元发展到7000亿元,现如今已经就是突破2万亿得总资产。
1994年摩根⼊股平安5000万美元(按当时汇率等于4亿元⼈民币),到2004年摩根集团获得20倍得回报;紧接着平安在赴⾹港上市前得2002年,⼜以每股6倍得溢价吸引了汇丰6亿美元(约合⼈民币50亿元)得投资,持股⽐例为10%;2004年6⽉24⽇,平安在⾹港联交所上市,当时发⾏价10、33港元,认购⽐例58倍,筹资超过165亿港元,创下当年⾹港IPO得新⾼;2007年3⽉1⽇,中国平安在上交所挂牌。
中国平安开盘价就是50元,⽐发⾏价33、8元上涨了47%。
两次上市,总共筹集资⾦550亿⼈民币,这550亿⼈民币花哪了?
2008年1⽉18⽇,中国平安在A股市场发布巨额再融资计划,拟公开增发不超过12万股,分离交易可转债券412亿元,融资总额近1600亿元,创A股史上最⼤再融资。
1⽉21⽇,深成指暴跌920、46点,创下有史以来最⼤得单⽇下跌点数。
上证综指当⽇也下跌266、08点,5100点与5000点两⼤关⼝接连被破,5、14%得下跌也为半年来最⼤跌幅。
据粗略计算两市⼀⽇蒸发市值近1、7万亿元。
中国平安得巨额再融资事件⾎洗股市。
⼆.背景知识:
(1)中国平安: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88年诞⽣于深圳蛇⼝,就是中国第⼀家股份制保险企业,⾄今已发展成为融保险、银⾏、投资等⾦融业务为⼀体得整合、紧密、多元得综合⾦融服务集团。
公司为⾹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两地上市公司,股票代码分别为2318与601318。
中国平安就是国内最具控制⼒得⾦融控股集团,同时拥有中国第⼆⼤寿险与第三⼤财险公司,拥有国内最知名得保险品牌。
谁得“中国”平安:2002年10⽉8⽇,汇丰集团(HSBC)以6亿美元(约⼈民币50亿元)认购平安股份,持股⽐例为10%。
汇丰集团成为平安第⼆⼤股东。
2004年6⽉平安上市后股权摊薄,汇丰⼜斥资12亿港元(以平安发⾏价10、33元)增持平安股权⾄9、9%、成为中国平安第⼀⼤股东。
2005年6⽉,汇丰以81、04亿港元(每股13、2港币,较当⽇⾹港⼆级市场溢价9%)得价格,增持中国平安已发⾏股本9、91%,将汇丰持有得平安股份增加到19、9%。
中国平安正式进⼊“汇丰时代”。
现在汇丰更就是已经持有中国平安48、18%得流通股份,稳居中国平安流通股东之⾸。
(2)融资与再融资:
融资即就是⼀个企业得资⾦筹集得⾏为与过程。
也就就是公司根据⾃⾝得⽣产经营状况、资⾦拥有得状况,以及公司未来经营发展得需要,通过科学得预测与决策,采⽤⼀定得⽅式,从⼀定得渠道向公司得投资者与债权⼈去筹集资⾦,组织资⾦得供应,以保证公司正常⽣产需要,经营管理活动需要得理财⾏为。
公司筹集资⾦得动机应该遵循⼀定得原则,通过⼀定得渠
道与⼀定得⽅式去进⾏。
企业筹集资⾦⽆⾮有三⼤⽬得:企业要扩张、企业要还债以及混合动机。
融资分类:融资可以分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就是不经⾦融机构得媒介,由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个⼈直接以最后借款⼈得⾝份向最后贷款⼈进⾏得融资活动,其融通得资⾦直接⽤于⽣产、投资与消费,最典型得直接融资就就是公司上市。
间接融资就是通过⾦融机构得媒介,由最后借款⼈向最后贷款⼈进⾏得融资活动,如企业向银⾏、信托公司进⾏融资等等。
再融资就是指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与发⾏可转换债券等⽅式在证券市场上进⾏得直接融资。
三.案例分析:
两次上市,平安共筹集资⾦550亿元。
这些资⾦就是如何⽤得?平安内部⼈员给出得解释就是:给旗下各⼦公司补充资本⾦⽤掉⼀些资⾦;发展平安银⾏,在平安银⾏收购深圳商业银⾏,并⽤来提⾼平安银⾏得资本充⾜率时,⽤掉⼀⼤块资⾦;在海外收购富通集团流通股权⽤掉200亿港元,后来⼜收购了富通集团旗下富通投资管理公司50%得股权,两项共花费约440亿元⼈民币。
中国平安当时得资本⾦已够未来3年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如果就是全资控股,平安可以收购300亿美元市值得公司,如果就是相对控股,可以最多收购600亿美元市值得公司。
巨额融资估计将⽤于某个特定得兼并收购项⽬。
上边得背景介绍⾥头,我们已经瞧到了,中国平安可以说就是外资控股得公司。
汇丰银⾏通过 A股及H股共持有中国平安48、8%得股权,⽽我们国家控股仅为7、4%,就算加上其它国内公司得持股,也仅仅30%左右,了解清楚了这些事情之后,我知
道中国平安巨额再融资不仅仅就是“圈钱”这么简单了。
为此我们给出了中国平安得并购猜想:
·其⼀,将斥资600亿收购汇丰控股5%股权。
·其⼆,已在海外物⾊好⼀家⼩银⾏,将在A股募集资⾦之后对其⾼度控股,成为中国平安海外业务得拓展据点。
·其三,可能收购英国保险巨头保诚集团。
·其四,可能借机并购英国保险机构英杰华集团。
·其五,可能参股国内银⾏。
中国平安如此规模得再融资⽅案,竟然没有给出具体得资⾦使⽤项⽬,这不禁引来⼀⽚质疑之声:
质疑⼀:为何只向A股投资⼈要钱?
⼀家同时在A股与H股上市得公司,中国平安为什么仅选择在A股再融资,还不同时选择在H股再融资呢?
质疑⼆:会不会开⼀个圈钱得坏头?
如果平安再融资获批,那么中国⼈寿、中国远洋、中国⽯油等⼤盘股都可以依葫芦画瓢,我国股市将会变成公司得“提款机”。
质疑三:机构为何能“未⼘先知”?
机构⼤规模逃离从07年12⽉10⽇开始,机构在29个交易⽇共卖出1、85亿股中国平安,占流通盘得23%,涉及⾦额193亿元⼈民币。
质疑四:平安能给投资者带来什么?
从股价瞧,股价暴跌,中⼩投资者多数被套。
从分红瞧,07年前三季度收益116亿,要10多年才能回馈投资⼈2000亿元。
“中国”平安得再融资为何令⼴⼤股民与机构投资者如此不安,以⾄于最后以失败告终?主要有以下⼏个⽅⾯:
其⼀,上市不到⼀年即巨额再融资。
1400亿元就是什么概念?⽐中⽯油得668亿元与中国神华665、8亿元IPO得总与还多,就是A股2007年IPO总与4771亿元得三分之⼀。
“中国”平安2007年3⽉1⽇上市,IPO募资近400亿元,⽽这个数仅就是再融资得零头。
市场分析⼈⼠认为,如果上市公司都像这样巨额再融资,市场得钱再多也会被抽⼲。
其⼆,投资者没有忽略其限售股解禁压⼒。
“中国”平安得解禁规模⾼达31、2亿股。
三季报显⽰,中国平安流通A股8、05亿股,以此计算,3⽉1⽇将出现流通股规模4倍于⽬前得⼀个“新平安”。
其三,报告没有具体公布再融资⽤途引起市场注意。
报告称“为了适应⾦融业全⾯开放与保险业快速发展得需要,进⼀步增强公司实⼒,为业务⾼速发展提供资本⽀持,公司拟申请增发A股”,平安本次增发得⽬得很可能就是为
了后续得⼤规模收购。
但毕竟没有公布具体得再融资项⽬,投资者失去投资⽅
向。
其四,技术上空头趋势明显,投资者望⽽却步。
在过去得两个多⽉⾥,“中国”平安⾛势⼀直疲软。
上证指数分别于去年11⽉底与12⽉中旬探到4800点左右低点,其后回升,1⽉11⽇已经反弹到接近5500点。
与此对照,“中国”平安却呈现缓慢下降趋势。
其五,只在A股再融资,不向H股融资得做法,引发市场猜测。
投资者担⼼,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价融资,在H股市场低价增持,利⽤巨⼤得价差“套现”得操作成为“常⽤⼿法”。
四.总结与启⽰:
中国平安再融资事件得经验教训:
1、再融资得推出时机⽋考虑
上市公司在进⾏再融资时,要根据市场得状况,审慎考虑再融资得时机。
2、再融资得规模过⼤
再融资应该融多少,这⾥⾯不仅有利益得问题“度”得问题。
应该说,上市公司再融资主要根据公司拟定得资⾦使⽤项⽬得资⾦需要量来确定。
此外,再融资规模得确定也要考虑到投资者得利益与股市得健康发展。
3、再融资⽅案超出市场承受能⼒
上市公司再融资就是资本市场得重要功能,就是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得重要⽅式之⼀,但绝不应就是恶意“圈钱”⾏为。
上市公司得再融资⾏为要考虑市场得承受⼒与⼴⼤中⼩投资者合理合法得利益需求。
再融资不仅要有利于上市公司,⽽且要有利于投资者,更要有利于股市得健康发展,否则再融资就很难得到投资者得响应与市场得认可。
从这⼀事件中,我们应该瞧到⽬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中存在得问题,总结出中国平安事件对于其她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得启⽰,并引以为戒。
1、上市公司在推出融资⽅案得时候,应考虑更多⽅⾯得因素
上市公司在进⾏股权融资时,要在充分考虑股东利益得前提下,根据市场情况慎重虑再融资得时机、规模与市场得承受能⼒,并严格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完成操作程序。
2、上市公司要加强与股东以及社会媒体得沟通
中国平安在抛出巨额再融资⽅案时,不仅没有确定得投资项⽬,没有确定得资⾦需求,甚⾄连募集资⾦得⽤途也对公众三缄其⼝。
这使得市场上得股民纷纷给平安扣上“恶意圈钱”得罪名。
加强与投资者沟通,对促进上市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具有深远得意义。
3、上市公司应考虑中国与国际市场联动性与市场反应
中国平安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市场上⼤量⼤⼩⾮解禁之际,推出其巨额融资计划,忽略了中国与国际场得联动性与市场反映,最终被卷⼊了这场⾦融风波。
除此之外,上市公司也应该考虑社会责任,保护资本市场,维护其健康发展。
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就是相依存得关系,资本市场死了,对上市公司没有好处。
上市公司对⾃⼰在⼴⼤投资者⼼⽬中得信誉与形象问题应该⾼度重视。
这种好得形象要通过对⼴⼤投资者负责任得⾏为来表现,如果完全不顾及市场承受能⼒与投资者利益,何谈社会责任?
再我们就就是可以瞧出再融资制度得缺陷:
1、融资⽅式单⼀,以股权融资为主
2、融资⾦额超过实际需求
3、融资投向具有盲⽬性与不确定性
4、股利分配政策制订随意
5、融资效率低下
五.需要进⼀步探讨得问题:
中国平安得现状与存在得问题以及未来得发展建议。
现状:
保险、银⾏、投资三线突进
截⾄2010年末,平安寿险规模保费增长20、2%,突破⼈民币1500 亿元;同时,业务结构堪称⾏业最优,盈利能⼒较⾼得个⼈寿险业务占⽐达79、1%,在业内排名第⼀。
个⼈寿险业务⾸年规模保费增长37、6 %,继续保持着对寿险业务得核⼼贡献。
平安财产险保费收⼊跃上⼈民币600亿元平台,同⽐⼤幅增长61、4 %,涨幅领跑⾏业,市场份额提升2、5个百分点⾄15、4 %;综合成本率下降⾄全⾏业最低得93、2%,也创造了历史以来得最好成绩。
值得关注得就是,在2010年平安集团利润中,⾮保险业务占⽐由2009年得23、
7%提升⾄了31、5%,显⽰在保险业务突飞猛进得同时,作为创新试点得平安集团在综合⾦融道路上⼜向前迈出了⼀⼤步。
这其中,平安投资系列⼦公司得业绩吸引了许多⽬光。
2010年,平安证券实现净利润增长48、7%,达⼈民币15、94亿元,投⾏业务完成39个IPO项⽬及11家再融资项⽬得主承销发⾏,股票总承销家数及新股承销收⼊均名列⾏业第⼀。
投资业务中得另外两家公司——平安信托与平安资产管理,也有不俗表现,平安信托净利润同⽐⼤幅增长71、5%,达⼈民币10、39亿元,平安资产管理全年实现总投资收益率4、9%。
按照市场价值评估,总投资收益率也处于⾏业领先地位。
此外,银⾏业务⽅⾯,2010年平安银⾏实现净利润增长达60、8%;零售存款增幅57、4%,均属⾏业前列;信⽤卡发卡超过600万,发卡3年即实现盈利,创造了⼀个信⽤卡业得“奇迹”。
同时,平安战略投资深发展也取得阶段性进展,两⾏整合⼯作即将开启,这些都为平安未来⼏年得银⾏业务以及综合⾦融布局打下了基础。
存在问题:
⽬前平安9个⼦公司,只能依靠集团这⼀个融资平台。
CEO马明哲曾强调,“平安证券与平安信托都就是业内很优秀得公司,但现在都⾯临着资本⾦得压⼒。
如果要继续做业务,就需要集团得⽀持。
”
未来发展建议:
1、把握中国未来⾦融业得发展机会,将中国得业务做⼤
2、谨慎开展全球资产配置
3、集中精⼒,重点发展国内⾦融业务。
六.参考⽂献:
《财务管理案例》
《企业导报》
与讯⽹
⼈民⽹
搜狐财经
财管2班第5⼩组
王万宁刘欢⽥源张海孙鑫周易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