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各章节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教案
新生命的诞生
新生命的诞生
走向成熟
走向成熟
1.3动物的生长时期
1.3动物的生长时期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引入
1、复习:什么是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的生命周期有何意
义?
2、引入:而新个体是通过生命周期的哪个生长时期产生的?
各种动物的生殖方式都一样吗?
二、新课教学
(一)、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1、有性生殖的概念
我们已经学习了人的生命周期,你在课本图中试着填出人的
生殖过程。

概括:像人那样,通过精子和卵结合,形成受精卵产生新个
体的生殖方式,称为有性生殖。

2、动物的受精方式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动物(如右),提问:下面这些动物能进
行有性生殖吗?
追问:这些动物的有性生殖有什么不同?
3、动物胚胎发育的方式及特点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胚胎发育的图片:
提问:卵生和胎生这两种主要胚胎发育方式本质的不同具体
表现在哪里?
引导归纳出:卵生和胎生的不同点你能举出常见的一些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吗?
补充:卵胎生的胚胎发育方式的具体表现,在自然界中只有少数的动物如鲨鱼、蝮蛇等。

投影出课本上动物胚胎发育的表格
投影放在培养皿里的打开的新鲜鸡蛋,让学生观察,认识到卵生动物的卵很大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
a、体外受精的动物所形成的受精卵一般在什么环境中发育?
b、这两种受精方式哪一种更优越(有利于受精卵的形
讨论:a、卵生动物的卵比胎生动物的卵要大得多,这对胚胎
成)?
发育有什么意义?
b、胎生和哺乳,对哺乳动物的繁殖有什么意义?说说理由.
(二)、无性生殖
利用多媒体展示变形虫和水螅的生殖过程的录象和图片
引导归纳:出芽生殖、分裂生殖的特点
问:这两种生殖方式有什么共同点,与动物的有性生殖方式
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归纳:像变形虫和水螅那样,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结合,直接
由一个母体产生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

【课堂小结】动物的生殖方式具有多样性
【布置作业】作业本B P5-6
【板书设计】
1.3动物的生长时期(2)
(一)、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通过精子和卵结合,形成受精卵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有性生殖。

a、动物的受精方式
b.动物胚胎发育的方式及特点
(二)、无性生殖
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结合,直接由一个母体产生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

如出芽生殖、分裂生殖
注重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发展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突出STS的教育思想教学
反思
1.4植物的一生
1.4植物的一生
1.4植物的一生
1.4植物的一生
1.5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1.5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1.5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植物上已用此种方法进行工厂化育苗。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在马铃薯、兰花、菊花和草莓等植物上得到应用,产生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板书设计
1.5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3)
(一)营养繁殖的方法
植物的根、茎、叶也有一定的繁殖作用,植物体靠营养器官繁殖新个体的过程叫营养繁殖。

1.分根法:夹竹桃、腊梅等灌木,它们的丛生茎下各自有根,可以直接把它们分开,成为独立的植株。

2.压条法:
3.扦插法:
4.嫁接法:
(二)组织培养
植物体的任何一个活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都有分化发育成完整植物体的能力。

这叫做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课后反思
学生课下准备营养繁殖的材料,如课后的马铃薯块茎实验、芦荟、吊兰等,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但是短时间内很难见分晓,这种例子很多,不妨让学生举一些。

例如: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指的就是扦插。

例如:如何种葡萄等果树,要强调:选取的枝条要新鲜、爆满。

有些植物不宜形成不定根,成活较困难,可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浸润。

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课题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教学目标
1.能说出细菌的结构及分类
2.能说出细菌分裂的方式
3.能区分细菌和真菌的区别及了解常见的真菌的繁殖方式
4.了解细菌真菌的利弊
5.知道食物保存的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1.细菌真菌的繁殖方式
2.细菌和真菌结构上的区别
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







改导入:是什么使食物变味或发霉呢?
(细菌、霉菌等)
新课
一、使肉发臭的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细菌。

细菌很小,用放大镜看
不到单个的细菌,但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细菌繁殖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菌
团,即菌落。

在猪肉块上看到的每一团细菌就是一个菌落。

二、细菌
1.细菌的结构
(1)细菌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属于原核生物;
(2)细菌没有叶绿体,也没有摄食结
构,要依赖现存的有机物生存。

2.细菌按形态分类:
螺旋菌、球菌、杆菌
3.细菌的繁殖
细菌分布广,数量多,繁殖快.细菌的繁殖方式:分裂生殖;无性
生殖
4.细菌的利与弊
弊:1 .有些细菌会使食物腐烂变臭
2 .有些细菌会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利:1. 能治病;如大肠杆菌能合成对人体有益的
维生素B和维生素E
2. 利用细菌可以制成酸奶,酸乳酪,醋,泡菜,
酸菜等。

3. 细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环境物质再循环;
三、巴斯德消毒法
有些食物不能用高温加热(如奶),否则会影响它们的营养和味道。

对于这
些食物,我们可快速将它们加热至一定温度(一般为80℃),持续半分钟,然后迅速冷却。

这样既能杀死食物中的大部分微生物,又能保持原有的味道。

这种加热法叫做巴斯德消毒法,是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发明的。

四、真菌:使面包发霉的是一种霉菌——面包霉。

1.霉菌的结构(与细菌结构比较)
真菌在细胞结构上,它与植物细胞相似,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植物、动物、真菌
2.真菌的种类:霉菌、食用真菌、酵母菌
3.霉菌繁殖、食用菌的繁殖——孢子繁殖
酵母菌的繁殖——出芽生殖(结构)(由于还没教参所以课件中的有关这里的两幅图我只写了页数,需要看书本内容)
4.真菌的利与弊
弊:1 .有些真菌会使食物发霉;2 .有些真菌会引起皮肤病(如指甲病等);
利:3 .蘑菇,木耳等可以食用;4 .真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环境物质再循环;
5 .利用酵母菌可以发酵面包,酿酒;
6 .利用青霉菌可以制造青霉素;
五、微生物
细菌和真菌,通常也称为微生物。

几乎所有的食物上都有微生物。

1.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是什么?
(1)适宜的温度
第二章对环境的观察
感觉世界
课程资源的
课件
准备
教学预设调控对策[准备引入]
播放一段录像,看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可能的答案: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看到的片段,对影片中有关情节的描述,有关语
言的评价。

[课题揭示]
这些现象说明人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能作出相应的反应,即人能对感觉环境世界
的各种刺激——感觉世界
[新课展开]
让学生说出刚才对影片中的各种刺激是通过人体的哪一个器官去感觉的?分别形成
以哪些感觉?
可能的答案:视觉——眼听觉——耳
讨论: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讨论人体还具有哪些感觉?是用身体的哪些结构来感觉
的?
一、人的感觉
看图讨论:出示教材图2-1“人的感觉”让学生分组讨论
①图片中的人感觉到了什么?
②分别是用人体的哪一结构或器官来感觉的?
③如果图中的人是你,你会有什么相应的反应?
思考1:1、以吃棒棒糖的人为例:是不是任何人都会有与你一样的感觉?是不是你
吃什么东西都会有相同的感觉?
2.以听音乐的人为例: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同一首歌?你是不是喜欢每一种类型
的歌曲?
思考2:1、不同的人对同一种环境刺激的感觉是否完全一样?
2.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对同一种刺激是否会产生相同的感觉和反应?请你举
例说明。

讨论:1.你最喜欢和最讨厌的环境刺激分别是什么?
总结: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

最后总结,感觉的产生图2-2
刺激——感觉器官——大脑
二、皮肤和皮肤的感觉
回顾皮肤的结构: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各层分别分布有哪些组织?有些什么功能?(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
思考:图中拿冰块的人,感觉冷觉的结构是皮肤的什么结构?
设问:你是否知道冷觉是怎么形成的呢?根据皮肤你结构你认为人的皮肤还具有哪些感觉功能?分别由什么结构来完成?
可能的答案:热觉、触觉、痛觉……
(一)皮肤的触觉
实验一、以同桌为实验小组,其中一生闭上又眼,将双手往后放,另一生拿出事先准备的:玻璃球、金属块、木块、橡皮等物品,让同桌同学摸,通过手的触摸,让对方同学说出此物体的:形状、大小、表面粗糙程度、物品材料、物体冷热程度等一些物品的特点。

思考一:实验时,你是用手的哪一部位去触摸物体的?为什么不用其它部位?由此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手指与手背、身体背部等人体不同部位的触觉的敏感度的差异。

实验二:分别用一支铅笔,用同样大小的力试触对方同学的手背、手指的指尖、手掌、身体背部等处,让对方感觉各部位对铅笔的感觉的敏感度的差异。

交流合作:请同学们将两个实验的现象,加以分析比较,得出皮肤具有什么功能?哪一部位皮肤最敏感?
结论:人的皮肤具有触觉、痛觉。

手指的指尖触觉较敏感。

图片欣赏:出示教材图1-2“盲人用触觉阅读盲文”。

思考:你现在观察这幅图靠的是哪一个感觉器官,根据你观察到的现象你认为此图告诉了你人的皮肤具有什么功能?你知道他为什么用手指去触摸盲文吗?
(二)皮肤的冷、热觉
小实验:请你用简单的方法,测试你的同桌体温是否正常?
上台表演:让几个同学上台表演:用手测试额头体温的方法,并指明正确的测试方
法:用手背测试体温。

思考:你认为用手背而不用手心测试体温的原因是什么?
实验结论:手背上热敏感的神经末梢比较丰富。

小实验:教师出示一个玻璃球和一块小木块。

让一位学生分别用左右手摸两个物体,然后说出两手对物体冷热程度的感觉。

学生的可能答案:玻璃球比较冷,棉花比较热
演示并设问:将两物体取回放到讲台桌上,问,两个物体所处的环境是否一样,温度是否有高低?
学生的可能回答:都放置在同一个教室的讲台桌上,应该与室温相同,因此两物体的温度相同。

思考:由此实验请你分析,皮肤对外界物体感觉的是热的还是冷的,是不是物体本身的温度的高低?
学生可能答案:皮肤对外界物体冷热觉的感觉并不是物体本身温度的高低。

设问:你认为皮肤对外界物体冷热觉的感觉应该是什么因素?
实验:教师分别三杯水,一杯冷水,一杯热水(约60℃),一杯温水。

让两位学生上台实验:一学生先将一手指浸入冷水中,再将手反映取出浸入温水中,说出浸入温水后,手指的感觉
让另一位学生先将手指浸入热水中一会儿,再取出浸入温水中,说出浸入温水中后手指的感觉。

实验现象:二位学生的感觉不同:一个形成冷觉,一个形成热觉
实验证明:皮肤形成的冷、热觉并非物体的温度高低。

(因为同一杯水的温度应该是相同的。


实验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①先浸入热水再浸入温水的学生的手指皮肤,浸入温水后,手指在散热,散热越快,感觉物体越冷,先浸入冷水,再浸入温水的学生的手指在吸热,吸热越快感觉物体越热。

②皮肤感觉到的冷觉和热觉是皮肤散热或吸热速率的快慢程度。

实验结论:皮肤具有散热和吸热功能,散热和吸热速率随环可以变化,冷觉和热觉的形成是散热或吸热的结果。

举例说明:
教学预设调控对策 [课题揭示]
观察并讨论:观察图2-5,让学生讨论,人是怎么闻到蛋糕的香味的?
[新课展开]
三、鼻和嗅觉
交流:让一到二个小组代表发言交流“用鼻子闻蛋糕香味”的讨论结果。

教师提示:
①人体的嗅觉器官:鼻②鼻腔:鼻腔内有鼻粘膜,鼻粘膜内有嗅神经末梢
③嗅神经末梢连接嗅神经,嗅神经与大脑相连,大脑中有嗅觉中枢。

④蛋糕内有一些有香味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继续讨论:根据教师睥提示让同桌同学分析分析讨论鼻腔是怎么闻到蛋糕香味的?
结论形成:蛋糕的香味,通过_________,刺激_________,_________将香味传到
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开成了嗅觉。

注意:嗅觉不是在鼻腔内形成的,而是在大脑皮层中的嗅觉中枢中形成的。

嗅觉的特点
观察并思考:图片2-6
①手提带鱼的的商人与放学进入市场的学生的嗅觉会相同吗?你还能举出类似的
生活中的实例吗?这些现象说明嗅觉有什么特点?
②图中的妈妈和小孩对鲜花的感觉谁更敏感些?你能举出一些你与你妈妈的实例
来证明这种现象吗?这一现象又能说明嗅觉有什么特点?
③图中的警察为什么带警犬而不带山羊?还有什么实例可以说明这一现象?这些
现象说明了嗅觉有什么特点?
③图中的猫对鸡和老鼠有什么不同的反应?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嗅觉的特点:
①大脑嗅觉会产生疲劳现象:由于大脑的嗅觉中枢会疲劳
②人的嗅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③不同的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④动物对不同物质气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

讨论:我们可以把气味收集和保存起来吗?请你说说你的理由?
四、舌和味觉
(一)舌的结构
观察:让学生用镜子观察自己的舌的表面,你能观察到些什么?
描述:让学生描述自己舌的表面的结构:小凸点内有些什么呢?为什么能用舌感受不同的味觉呢?
读图:出示图片1-5“味蕾的构造”让学生判断:
①“红色小凸点”应该是图中的哪部份结构?
②你认为形成觉味的前提是由图中哪个结构来接受外界刺激的?
③根据“舌头表面大约有1万个微小的味蕾”这一描述,你认为人的味觉有何特点?
④讨论:根据图1-5味蕾的结构特征请你分析图1-1中吃棒棒糖的人形成甜味的过程。

(二)味觉的形成
食物进入口腔----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溶解于唾液中这些化学物质刺激味蕾中的味觉细胞------味觉细胞产生兴奋------味神经传递兴奋到脑部--------大脑分析传来的信息形成味觉
教师介绍几种味觉在舌的不同部位的敏感程度:
舌根:苦味敏感区舌尖:甜味敏感区舌两侧中间部:酸味舌两侧前部:咸味演示:出示辣椒请一位学生来品尝味道。

描述:麻、辣、涩等味道是多种味道的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提问:根据你平时的日常生活经验,你觉得你在什么情况下用餐感觉不到菜的美味?学生的可能答案:心情不好时;生病时……
讨论:这一现象你觉得说明了什么?结论:人的味觉形成受一定条件的控制。

小实验:每位学生同时准备两种水果,一只苹果,一只橙子,将橙子放于鼻前,同时吃苹果,请你说出此时的味觉是苹果味?还是橙子味?还是两者的混合味?
思考:你对上述实验的现象有何感想?结论:人的味觉和嗅觉是相互影响了。

课堂小结:1、嗅觉的形成的特点2、味觉的形成的特点3、味觉的不同区域
板书
作业布置;作业本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课题 2.2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日期
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发生的条件:物体的振动
2、知道声音传播条件: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重点
难点分析1、重点:声音发生的条件,声音传播的条件
2、难点: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实验演示
课程资源的准备教师准备:图片,幻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有实验仪器水槽一只、铅笔、蜡烛、火柴
学生准备:橡皮筋、纸杯两只、棉线一条、(每两人做好一个土电话)尺一把、梳子一把、竖笛一支
教学预设调控对策
[准备引入]
放一段有关聋哑人的生活片段。

讨论:与你的日常生活相比,你有什么感想?
[课题揭示]
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没有声音的世界将是一个可怕的世界。

举例:让学生举出一些没有声音的场所或星球。

(月球、太空、宇宙飞船)
设问:声音是怎么发生的?又是怎么传播到我们人的耳朵的呢?
[新课展开]
一、声音的发生和声源
小实验1:让学生用手头的橡皮筋按书上实验描述进行操作。

并根据实验填写书上有关空格。

并增加一步:当皮筋停止振动后,能否继续听到声音?
①你听到声音了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橡皮筋有做怎样的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当橡皮筋停止振动时,你还能听到声音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实验2:让学生用一把尺,想办法使发出声音,然后观察尺在发声时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现象。

当尺停止振动时,观察能否听到声音?
小实验3:让学生用一把梳子,想办法让其各梳齿发出声音,并观察发出声音时,梳齿的现象。

当梳子的齿停止振动时,能否继续听到声音?
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发出声音。

亲身体验: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手指按住自己的喉部,齐声朗读: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然后完成书本上的空格:
固体振动能发出声音,液体和气体振动能发出声音吗?
实验设计:你能否用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你如果有机械手表可以将手表放于桌面上,然后将耳朵贴着桌面听声)音。

小实验4:桌面能传播声音吗?按书本上实验设计两人合作完成实验,并填写空格。

你站在桌的一端,另一位同学用手在桌上轻轻地敲击,你能听到敲击声吗?此声音是由什么物体传播的?你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你能听到敲击声吗?此时的声音又是由什么物体传播的?
小实验5:用土电话打电话:请一个学生对着杯子轻声说一句话,让对方同学听,最后让对方同学说出话的内容。

分析土电话:你认为是什么物体将声音传到对方耳朵的?
实验小结:请你根据上述两个实验总结,除了空气能传播声音,还有哪一类物质也能传播声音?
引导: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固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针对这个结论,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吗?
设计实验:四人为小组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液体能否传播声音?
演示:在学生设计的基础上教师演示:将一个小灵通置于盛有水的玻璃缸中,用另一只手机拔通小灵通,让学生观察,能否听到铃声?
分析:让学生分析小灵通的铃声通过几种物体才传到人耳的?
总结: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

介质——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思考总结:你认为这些物体是在什么条件下发出声音的?
二、声波
实验演示:用口径较大的音响喇叭对着邻近的烛焰播放音调很低的声音时,喇叭将发生什么现象?你看到烛焰发生什么现象?针对这个现象你作如何解释?烛焰发生偏转说明烛焰周围的空气在_____________。

模拟实验:水槽中盛有平静的水面,水面上浮着一个软木塞。

用铅笔有节奏地点击水面某处。

观察水面出现什么现象?远处的软木塞怎样运动?
解释:用笔点击水面后,由于笔的上下振动,引起水面的振动,水面出现波纹,而且波纹从中心向四周传播出去,引起远处的木塞浮动。

但木塞只在原地附近浮动,并不向远处移动开去。

分析讨论:请你用水波实验的现象来解释,烛焰发生偏移的原因?
喇叭振动引起周围空气振动,空气振动引起空气中的烛焰振动。

深入思考:根据物体振动能发出声音,空气、水能传播声音和刚才的两个实验现象,请你分析:物质传播声音是通过什么形式完成的?
演示实验证实:音叉共鸣,另一音叉弹起乒乓球。

声波:声音是通过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的。

这个波叫声波。

声波的应用:超声波粉碎仪、超声波粉碎担结石、声呐。

课堂小结:1.让学生总结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2.教师小结:
产生:声源的振动(声源有:固体、液体、气体)
声音传播的实质:声源的振动的传播开去。

传播的形式:通过介质以声波形式向外传播。

三、声音传播的快慢
对于图2-18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比较速度应该在相同温度下,所以应将空气中的速度进行计算。

2.要求学生记住:空气中15℃时的速度为340米/秒。

3.形图表示法的介绍
1.阅读后让学生再次解释为什么队员们要贴着耳朵听
举例:北宋时代的沈括,估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龚敌人的马蹄声,这是为什么?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种会出现许多有趣现象。

现象1:有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一个人在管子的一端喊一声,另一人用耳朵贴在另一端,此时,他应该能听到几次声音?
2:在雷雨交加的夏天,一声彻雷后,往往是雷声轰轰不断。

这又是什么现象呢?回声: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思考:现在老师在讲课你们能听到回声吗?我发出去的声音遇到障碍物了吗?能被反射回来吗?可为什么听不到呢?
人耳区分原声和回声最小时间间隔为:0.1秒
计算:以空气中每秒340为的速度为标准,人耳能区分出原声和回声和最短距离是多少?(340×0、1=34米,34/2=17米)
结论:人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有17米。

让学生讨论:在哪些生活环境中你听到过回声。

课件:北京天坛回音壁。

回声的应用:1、测距离:L = vt/2 2、测深度:h = vt/2
例1 某学生对着悬崖喊了一声,0、4秒后,听到了自己的回声,由此人离悬崖的多远?
课堂练习:
1.常言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其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什么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这些声音又是通过什么物质?利用什么方式传播的?
2.“小蜜蜂嗡嗡叫,飞到东来飞到西。

小蜜蜂和叫声是怎么发出来的?当蜜蜂停留在花上采蜜时,能听到嗡嗡的声音吗?为什么?
作业布置;
思考:在高山中,对着高山喊话,你会听到什么?为什么?请查资料解释原因。

作业:作业本
2.3耳和听觉
课题 2.3耳和听觉(1)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