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长春市中小学教师继教培训数学答案1-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长春市中小学教师继教培训数学答案1-4
第一篇:2013长春市中小学教师继教培训数学答案1-4
数学测试题答案
测验一
1、在几种常见的综合性习题类型中,“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根据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的现象、实物、数据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估计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练习类型是:(操作实践型)
2、理解(数的意义)是建立正确的数的概念的基础。

3、强化是教师经常使用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强化的点有:其余选项都正确
4、以下说法不符合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是:(学习是一个单向建构的活动)
5、对于算理的教学,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其余选项都正确)
6、下面关于数学课上创设情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创设情境是引入学习的唯一方法
7、(抽象)是在思想上抽取事物一般的、本质的属性,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的思维过程。

8、为了保证数学课堂互动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取以下教学策略:①②③④⑤⑥
9、小学阶段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不包括以下的:(创造性)
10、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包括四个要素,分别是:数学课程目标、数学课程内容、学生的数学学习、数学学习活动的系列设计及教学策略
11、“好”的情境创设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②③④
12、对于数的认识,第一学段的重点是: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
13、数学多元表征主要分为(符号表征、言语表征、图像表征、体验表征)
14、在数的运算学习中要处理好以下关系:(①②③④)
15、(概括)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属性联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上去的思维过程。

16、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17、整体把握策略注重数的运算知识的整体性,把握数的运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其价值主要表现在:(其余选项都正确)
18、关于估算的功效,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其余三项都正确)
19、在学校教育场域中,学科及其学与教的独特价值在于:育人及学生的发展
20、数的认识包括四条主线,分别是: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数的应用
21、下面关于教学策略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教学策略等同于教学理念和原则
22、数的运算包括四条主线,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包括获得运算的结果(必须是精确计算))
23、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要经历如下几个方面的抽象概括过程:(①②③④)
24、算法多样化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学生学会选择出最佳方法,择优而用)
25、(教学策略)是在某种教育教学理念和原则的指导下,根据特定的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基于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特点,对教学任务的诸要素进行的系统谋划,以及根据谋划在执行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措施。

26、运算包含很多种,小学阶段主要学习:(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四则计算)
27、(抽象与概括)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两个思维过程与方法,是逻辑思维能力的核心。

28、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在于: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29、(学习观)是指主体对学习活动的基本看法,它会直接影响主体的现实抉择与学习参与。

30、《课程标准》对于学生运算能力的要求不包括:(应强化对运算熟练程度的要求)
测验二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的全过程正确顺序为:(②④③①)
2、波利亚将“问题解决”分为四步,思维程序表现为:(弄清数学问题→拟定解题计划→实施解题计划→回顾解题过程)
3、在教授“式与方程”时,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方程知识进行反思,包括:(①②③④)
4、下面关于问题表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问题表征是把内部心理符号转变为外部物理刺激的过程)
5、下面关于问题分析解决策略的描述正确的是:(问题分析解决策略分为一般的和特殊的)
6、在解决应用问题时,(画图策略)是利用“图”的直观来表征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结构的一种策略。

7、美国心理学家弗莱维尔认为,(元认知)是个人对自己认知系统的内省知识,即认知的认知。

8、(反思)是认识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重要形式
9、以下哪项不是课程标准对于小学学段式与方程的具体要求:(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复杂的方程)
10、确定等量关系的基本方法有:(①②③④)
11、要培养学生的反思策略,(明确反思的内容)是前提和基础。

12、小学数学应用问题表征存在不同的基本策略,(直接转换策略)是指当学生面对应用题时,并不过多考虑问题表述中的语义和词序是否符合正常的逻辑顺序,只关注题目中的数字和关键词,对数字进行加工。

13、下面关于问题表征基本策略的描述不正确的是:(不良的问题解决者倾向于使用问题模型策略)
14、小学阶段,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①②③④)
15、符号策略在小学阶段“式与方程”的学习中表现在很多方面,不包括以下的哪项:(能用符号进行复杂的分析和推理)
16、(符号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能用数学符号简明、抽象、清晰、准确地表达数学现象的一种学习策略。

17、关于数学建模策略,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方程建模策略的形成让学生经历将数学问题抽象成实际问题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
18、下面关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所谓分析法,就是从所设的未知数出发,根据该数与其他各已知数和未知数的关系,列出代数式,然后依题意找出等量关系,最后列出方程)
19、《数学课程标准》关于问题解决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不包括:(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20、下面关于问题分析解决策略的描述正确的是:(应用类推策略时,个体先在熟悉的领域把问题解决,而后把问题解决的方案与新的问题情境建立联系)
测验三
1、以下哪项不是《课程标准》对于第一学段“图形的运动”的要求:(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2、在“图形的认识学习策略”专题中,介绍了操作策略,规范的操作常规主要包括:(①②③)
3、合作学习的学习效果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②③)
4、皮亚杰认为,学习是一种(自我建构)
5、在抽象策略的运用中,经常要进行必要的比较。

基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的比较,其价值在于:(①②③④)
6、数学直观可以解释为:(视觉化、形象化)
7、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其他选项都正确)
8、小学生的几何学习往往是从(观察具体对象)开始的
9、对于几何直观的描述,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利用几何直观,可以把简单的数学问题变复杂)
10、《学习策略方法教学问题诊断与导引》教材,在“图形的运动学习策略”中介绍了“操作策略”,下面关于操作策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操作策略的基本内涵是在学习中把生动具体的物转化成抽象化的数学知识)
11、不同的学段,教师要有不同的动手操作要求和难度,包括:(其余选项都正确)
12、在几何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多样的观察体验,下面关于观察的说法正确的是:(①②③④)
13、在图形的认识学习中需要由几何图形想象实际物体,不包括:(观察实物,舍弃非本质属性,对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抽象)
14、在生活情境策略的使用中,教师可以:(①②③④)
15、下面关于推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演绎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它包含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16、小学几何课程内容的性质实质上是:(直观几何、实验几何)
17、在三个学段中,认识同一个或同一类图形的要求有明显的层次性,包括:(其余选项都正确)
18、在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思想进行学习时,教师要:(①②③)
19、有效的操作策略主要表现在:(其他选项都正确)20、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内容不包括:(用数对确定位置)
21、图形的测量在不同学习阶段应该有不同的侧重,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其余说法都正确)
22、下面关于转化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是:(其余说法都正确)
2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具体问题中一定要精确测量)
24、《课程标准》将第一学段推理能力的目标设计为:(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25、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对认知心理学批判和反思的过程中,建构主义得以迅速发展,其核心是:(研究学习者知识建构的机制问题)
26、《课程标准》关于图形的认识部分,在第一学段的要求不包
括:(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27、《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28、在使用操作策略时,教师要合理把握操作的形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②③)
29、生活情境策略要体现:(①②③④)30、小学数学中的图形测量主要研究的是图形的大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其余说法都正确)
测验四
1、获取信息的策略主要体现在:(如何主动去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的科学。

3、在《学习策略方法教学问题诊断与导引》教材《综合与实践学习策略》中,关于课堂教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②④)
4、合作学习方式有很多种,其中(课堂讨论)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学习内容或活动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

5、从信息分析的整个工作流程来看,信息分析的功能有:(①②③④)
6、以下哪项不是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的内容要求:(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
7、统计与概率的学习价值主要体现在:(①②③)
8、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和学生一定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①②③)
9、(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系统地引导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10、下面对于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行为论关注内隐反应)
11、(统计学)是关于收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和艺术。

12、从“综合与实践”的内涵看来,要有两个“突出”,分别是:(突出“综合”与突出“过程”)
13、下面关于数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数据和数的区别在于数有实际背景,而数据没有)
14、统计与概率的主要任务是:(其他选项都正确)
15、下面对于自我调节学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自我调节学习者依赖教师、家长或其他教育机构)
16、下面关于质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怀疑性质疑是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17、下面关于培养学生质疑的方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必须在问题开始时质疑)
18、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策略,养成自我调节的习惯,教师需要:(①②③④)
19、信息的获取过程中,作为个体要:(①②③)20、(信息)一般是指反映活动或事物状态的消息和讯息。

第二篇:2013长春市中小学教师继教培训答案数学一
数的运算包括四条主线,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选择一项:b.包括获得运算的结果(必须是精确计算)
题目2 在几种常见的综合性习题类型中,“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根据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的现象、实物、数据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估计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练习类型是:()选择一项:d.操作实践型
题目3 下面关于教学策略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b.教学策略等同于教学理念和原则
题目4 以下说法不符合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是:()选择一项:b.学习是一个单向建构的活动
题目5 对于数的认识,第一学段的重点是:
选择一项:a.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题目6 为了保证数学课堂互动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取以下教学策略:①给出学生思考和做出判断的时间②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并捕捉价值③促进生生交流保证互动的广度和深度④对学生出现的困难提供有效帮助
⑤有意识培养学生耐心倾听、乐于表达、善于反思等技能⑥鼓励学生进行反思
选择一项:c.①②③④⑤⑥
题目7 对于算理的教学,下面说法正确的是:()选择一项:a.其余选项都正确
题目8 数学多元表征主要分为()
选择一项:b.符号表征、言语表征、图像表征、体验表征
题目9 算法多样化的最终目的应该是:()
选择一项:d.让学生学会选择出最佳方法,择优而用
题目10()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两个思维过程与方法,是逻辑思维能力的核心。

选择一项:b.抽象与概括
题目11 《课程标准》对于学生运算能力的要求不包括:()选择一项:c.应强化对运算熟练程度的要求
题目12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要经历如下几个方面的抽象概括过程:()①对数学概念、规律等进行抽象概括②把概括的数学对象具体化
③在已有概括的基础上进行更广泛、更高层次的抽象概括④在概括的基础上把数学知识系统化选择一项:c.①②③④
题目13 小学阶段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不包括以下的:()选择一项:c.创造性
题目14 数的认识包括四条主线,分别是:
选择一项:a.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数的应用
题目15 强化是教师经常使用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强化的点有:选择一项:b.其余选项都正确
题目16()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属性联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上去的思维过程。

选择一项:c.概括
题目17()是指主体对学习活动的基本看法,它会直接影响主体的现实抉择与学习参与。

选择一项:b.学习观
题目18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等方面的感悟。

选择一项:a.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
题目19()是在某种教育教学理念和原则的指导下,根据特定的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基于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特点,对教学任务的诸要素进行的系统谋划,以及根据谋划在执行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措施。

选择一项:c.教学策略
题目20 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在于选择一项:a.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题目21 理解()是建立正确的数的概念的基础。

选择一项:a.数的意义
题目22 在数的运算学习中要处理好以下关系:()①算理直观和算法抽象的关系②算法多样化和算理优化的关系③技能训练和思维训练的关系
④注重计算与日常生活以及解决问题的关系选择一项:
b.①②③④
题目23 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包括四个要素,分别是:
选择一项:c.数学课程目标、数学课程内容、学生的数学学习、数学学习活动的系列设计及教学策略
题目24 关于估算的功效,下面说法正确的是:()选择一项:c.其余三项都正确
题目25 在学校教育场域中,学科及其学与教的独特价值在于:选择一项:d.育人及学生的发展
题目26 整体把握策略注重数的运算知识的整体性,把握数的运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其价值主要表现在:()选择一项:a.其余选项都正确
题目27()是在思想上抽取事物一般的、本质的属性,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的思维过程。

选择一项:b.抽象
题目28 运算包含很多种,小学阶段主要学习:()选择一项:d.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四则计算
题目29 下面关于数学课上创设情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选择一项:d.创设情境是引入学习的唯一方法
题目30 还未回答满分1 标记题目题干
“好”的情境创设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情境应具有指向性
②情境应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
③情境应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④情境应当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选择一项:c.①②③④
第三篇:2017长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初中物理答案谈谈你在物理规律教学中常使用的教学策略。

物理规律的教学大体经过提出问题、探索规律、讨论规律和运用规律4个阶段。

1、对于提出问题的教学,要创设便于发现问题的物理情境
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教学开始阶段要创设好便于发现问题的物理情景。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联系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物理现象或借助于演示实验,也可让学生亲自做实验等,使学生通过体验获得探索物理规律所必要的感性知识,为研究问题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例如,在“电磁感应现象”这一节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电流、磁场等基本的概念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演示或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可获得如下感性认识:当导线在磁极间作某种运动时,闭合电路中有电流产生;当磁铁插入或拔出线圈时,闭合电路中也有电流产生等等。

于是,通常学生脑海里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导线和线圈要运动?如果导线和线圈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电路中还会有电流吗?为何线圈和导线之间一定得有相对运动?其中含的物理道理是什么?等等。

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创设的物理情境既要能提供探索物理规律的感性材料,又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对于探索规律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加工,建立规律
在中学阶段,探索并建立规律主要运用实验归纳法和理论分析法来进行。

(1)实验规律的教学方法
中学物理实验规律的教学中,通常使用以下3种实验方法进行教学,即实验探究法、验证实验法以及演示实验法。

①实验探究法。

实验探究法是根据某些物理规律的特点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例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中,实验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看实验器材、步骤,然后提示学生在光具座上透镜的两侧用铅笔标出二倍焦距的位置,以便在实验中能迅速、准确地找到相应的位置,并能对物的位置形成深刻的印象。

要求学生每做好一步实验都要将实验结果填到对应的表格中,填好后再做下一步的实验。

实验完毕后,让学生总结出3点成像规律,画出对应的3个光路图。

这种方法不但能使学生将实验总结出来的规律深刻理解,牢固记忆,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法可使学生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②验证实验法。

验证实验法是采用证明规律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具体实验时,可先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提出问题,再将物理规律直接告诉学生,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并和学生一起通过观察分析有关现象和实验结论,验证物理规律。

③演示实验法。

演示实验法就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

根据实验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这种实验要求老师事先要精心准备实验,确保实验现象明显。

(2)理想规律的教学
理想规律是在物理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推理至理想情况,从而总结出物理规律。

在物理教学中应注意使用“合理推理法”。

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在不同表面上做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实验,让学生发现:“平面越光滑,摩擦阻力越小,小车滑得越远。

”接着,教师顺水推舟,让学生想象:“如果推理得到平面光滑、没有摩擦阻力的情况下,小车则将永远运动下去,且速度保持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从而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

(3)理论规律的教学方法
理论规律是指由已知的物理规律经过推导,得出的新的物理规律。

因此,在理论规律教学中应采用常用的理论推导法和数学表达式法教学。

例如电学中电流、电压分配规律的推导问题。

3、对于讨论规律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对物理规律进行讨论,加深理解
对物理规律的讨论,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
许多物理规律通常是用公式来表示的,因此,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是应用公式的基础。

例如,欧姆定律R=U/I反映的是导体两端电压U与通过导体电流I之间存在的关系,即二者的比值用一个常数R来表示,它代表导体的电阻。

(2)规律表述式中的关键词及公式中各字母的物理意义
规律中的关键词句是学生正确理解规律和运用规律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加以强调。

例如,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这里的“相对运动趋势”中的“相对”二字就十分重要。

否则,学生会得出传送带上传送的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与物体运动方向不一致的错误结论。

(3)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
物理量都有单位和物理意义,不同的单位对应不同的数量。

教师要在教学中强调它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将物理量中数量与单位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的习惯。

(4)规律的使用条件和范围
由于物理规律都是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一定范围内总结出来的,因此,如果不考虑公式的适用范围而胡乱套用,就会导致错误。

例如,运用库仑定律解题的适用条件是电荷为点电荷。

4、对于运用规律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规律的理解与掌握
学习物理规律的目的在于运用规律。

因此,教师在物理规律教学过程中,典型例题选讲和习题练习必不可少。

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规律,并且还能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练习的核心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精选练习题。

对于习题的选择教师应把握以下几点:首先,选择的练习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其次,所选题目要有
典型的代表性、启发性和灵活性。

最后,由于物理规律教学一般具有阶段性,某一阶段只要求学生掌握到一定的程度,因此,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阶段,对学生提出适度的要求,切不可随意对知识加深和扩展,从而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最终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生物理实验设计能力培养的意义是什么? 物理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目标的需要,物理新课程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探究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和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重中之重。

在光学中,什么是实像?什么是虚像?
实像:物体上某点发出(或反射、折射)的光,经过面镜、透镜的反射,折射的实际光线如果是会聚的,其会聚点我们叫物体上某点的实像点.对应于物体上每一个物点都有一个实像点.与物体上各物点相对应的所有实像点的集合,就是物体的实像.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出来,如照相机底片上所成的就是实像.(2)虚像:由面镜成透镜反射或折射的实际光线如果是发散的,则它们不可能会聚,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就是虚像点.所有虚像点的集合,就是物体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但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到.一般面镜或透镜都能成虚像.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等大;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比物体大,像与物在透镜的同侧,像的大小与物距有关.凹透镜和凸面镜所成的虚像比物体小.凸透镜和凹面镜既能成虚像,也能成实像.答:实像和虚像的区别(1)成像原理不同:物体射出的光线经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重新会聚所成的像叫做实像,它是实际光线的交点.在凸透镜成像中,所成实像都是倒立的.如果物体发出的光经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发散,则它们反向延长后相交所成的像叫做虚像.(2)承接方式不同:虚像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但不能用光屏承接;实像既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看.人看虚像时,仍有光线进入人眼,但光线并不是来自虚像,而是被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的光线,只是人们有“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