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登勃朗峰教学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为什么作者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因为天气炎热,徒步的人可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可那些乘车骑骡的 人不行。他们认为“既然花了钱坐车,就一定要使他们的旅行物有所值” 。
2.为什么“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髙”?
“我们”不断地攀登,离勃朗峰越来越近,“我们”跟它相比越来越小,给人 的感觉就是“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髙”。
“我”的“小”和这里冰塔林的巨大形成对比,表现自然的伟力。
品读赏析
1.“在逗留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我们曾仰面遥望 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 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用“游丝蛛网”比喻白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云给人的“精美柔细”的 感觉。
事物。
字词积累
记词义
颠簸:一连串的突上突下的上下震荡。 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 物有所值:物品用处和它的价值很相符。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胜,尽。 轻歌曼舞:音乐轻快,舞姿优美。交相辉映:各种光亮、
色彩等互相映照。 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纷,众多,杂乱;沓,多,重
皑皑 缭绕 妩媚 蔓延 颠簸

gé shè
沟壑 打嗝 拾级而上
字词积累 写字形
陡qiào( 峭) wēi( )峨 巍 轻歌màn( 曼)舞 纷至tà( )来沓 名fù( 副)其实
字词积累
记词义
翌日:次日。 焦炙:形容心里十分焦急、如同火烤一样。 俯瞰: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穹顶:悬垂的半球体空间或面积。 拾级:逐步登阶。拾,轻步而上。 巉峻:险峻陡峭。 皑皑:形容洁白的样子。常用来形容雪和为雪所覆盖的
八年级 下册 语文 部编 RJ
19 登 勃 朗 峰
课堂导入
观察以下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课堂导入
你知道登山运动的来历吗? 1786年8月8日,法国医生巴卡罗与石匠巴尔玛结伴,第一次登 山上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07米)。次年,由青 年科学家德·索修尔率领的十九人登山队再度登上勃朗峰,世 界登山运动从此诞生。因此项运动首先从阿尔卑斯山区开始, 故也称为“阿尔卑斯运动”。从1786年至1865年间,阿尔卑斯 山脉海拔3000—4000米以上的高峰,相继为登山运动员登上, 国际登山史上称此一时期为“阿尔卑斯的黄金时代”。 勃朗峰是一座怎样的山峰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写作特色
2.虚实结合,张弛有度。
作者在描写叙述中,多处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拓展了文 章的内涵,使文章疏密有致、张弛有度。 如写山色云朵,“色 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 如游丝蛛网一般”,实写与虚写相结合,形象逼真,给读者以身 临其境之感。
课堂导入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还有短篇 小说《竞选州长》《哥尔斯密的朋友 再度出洋》和《百万英镑》等。马 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 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被誉 为“美国文学之父”。
写作背景
选自《远处的青山》(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版)。林文华 译。
问题探究
3.这些美景真的是从肥皂泡中见到的吗?
不是。这是作者由眼前景色的色彩绚丽、变幻无穷联想到在肥皂泡中看 到的美景,表现所见景色的美丽虚幻。
4.课文的标题是“登勃朗峰”,为什么还要写下山的经过?
下山过程中,作者遇到了怪异的车夫,车夫车技娴熟,镇定大胆,带着他 们有时“疾驰向前”,有时“腾空而起”,一路超越别的旅客。这些奇人 奇事,使文章有了传奇色彩,增加了可读性,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 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
品读赏析
1.“的确,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 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采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拉丹冬山峰的壮美。
2.“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 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
1867年,马克·吐温受《加利福尼亚高峰》报社的委托,乘坐 “贵格号”游轮赴欧洲采访,回来出版了第一部重要作品《傻 子出国旅行记》(又译《海外愚夫》),记叙了他旅游欧陆时 的种种趣闻逸事和自然美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字词积累 读字音

suì
kàn chán

翌日 隧道 俯瞰 巉峻 独踞
ái
liáo

yán

复。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①): 交代我们前往勃朗峰途中的情况。 第二部分(②—⑥): 描绘登勃朗峰时的所见所感。 第三部分(⑦—⑩): 叙述下勃朗峰遇到的奇人奇事及惊险
旅途。
新课讲解
1.文章首段写了哪两种登山方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徒步和坐马车。徒步上山可以避暑纳凉,轻松惬意;马车 内的男女要忍受“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的痛苦。在两 种登山方式的对比中,流露出作者徒步登山游玩的情致之高、 意趣之浓。
2.“那位镇定而善良的狂车夫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神情威严地 冲我们说道:“哈,看到了吗?如我所说吧——我可是名副其实 的车夫之王啊。”
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描述车夫的“镇定而善良”,表现车夫的自信。
写作特色
1.笔法多变,妙趣横生。
本文前半部分主要写徒步登勃朗峰途中见到的山野胜景, 侧重写景状物,写得极其细腻生动,用的 是散文笔法;后半部分 侧重写乘敞篷马车下山的奇人奇事,侧重写人记事,写得十分诙 谐传神,用的是 小说笔法。前半部分用散文笔法,引出无限感 慨,后半部分用小说笔法,富有传奇色彩。
新课讲解
4. 作者在上山和下山的过程中有着怎样不同的体验? 上山徒步而行,惬意自然,山中奇景,让人心旷神怡。下山
坐车疾驰,惊险刺激,“车夫之王”豪爽幽默,车技娴熟,为旅 程增加不少趣味。
5.第6自然段,作者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对美好事物的赞叹之情,以及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之情。
问题探究
新课讲解
2.第②段,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写景?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从视觉角度描绘岩壁峻峭,丘岗葱绿的特点,从听觉角度描 绘路途瀑布轰鸣的特点,表现了勃朗峰的山中美不胜收的 奇景。 3.第⑤段中“稍作”“顷刻”“骤然” 在句中有什么表达 效果? “稍作”“顷刻”“骤然”等词表明时间之短,形象地 表现出了勃朗峰光影斑驳、变幻无穷的情状,勾勒出了 一幅光与影变化多端的美丽图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