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备忘录》的读书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情备忘录》的读书心得
《国情备忘录》的读书心得提要:作为80后的新生力量,我们即将登上历史舞台,秉承前辈,继续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我们面临的问题更为艰巨,更为复杂
更多资料
《国情备忘录》的读书心得
回顾历史,直面矛盾,梳理教训,继往开来
学了那么多年的历史,同时又天天关注时政要闻,一直自以为对国情的了解绝对是深刻透彻的。
今日一睹《国情备忘录》,方知自己是夜郎自大。
责备自己浅薄的同时,也被书中的内容深深震撼了。
以往对国家的认识,不外乎“五千年文明泱泱大国”、“地大物博”、“祖国江山一片红”……但随着手中的书一页页被翻过,紧迫感和危机感不禁油然而生。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迅速提升,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要面对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压力是如此之大。
是强国、也是弱国、是富国,也是穷国。
这就是中国国情的复杂逻辑。
痛定思痛,我们需要反思,更需要行动。
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发生了太多的大事。
汶川地震、奥运会、神舟七号……,所有的大事面前,中国给世界展现的都是光明灿烂的一面。
地震面前,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国家总理亲赴现场,救援速度神速;奥运会更是展示出一片太平盛世的繁华;神舟七号更是
彰显国人的智慧和雄厚的科技实力。
等到2008年即将结束,百年不遇的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了,全世界的焦点又一次落在了中国,这个经济大国,能否拯救世界。
的确,经历了三十年高速发展,中国实现了在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而不受影响,98年如此,2008年依然如此。
但中国离真正走向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地带还有一定的距离。
中国本身复杂的国情决定了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强国,还有很多路要走。
首先要面对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人口问题。
几十年的计划生育国策,的确很大程度遏制了人口飞速增长。
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的惯性效应依然十分明显。
拥挤的车流、涌动的人群。
面对密集的让人透不过气的生存空间,泱泱大国如何善待这些芸芸众生。
同时,计划生育这项国策本身也经常被西方国家所谓的人权报告肆意炒作。
虽然其用心昭然若揭,但我们是否有必要反思一下,这项国策是否真的存在人道主义泯灭,是否无意中充当着独生子女道德沦丧和生存能力降低的帮凶,如果不是国策造成的,那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
拥挤,短时间内还会继续,但尽管拥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充满着亲情、爱情和友情的情感,也许就是靠着这种情感,我们相互支撑、寻找美好,使得这个拥挤的环境依然充满着和谐。
也许和谐就是解决人口问题的密钥。
中国的五千年历史从来没有跳出过农业。
农业发展史贯
穿着中国发展史。
现代化发展的今天,农业依然是这个国家的支撑,民生之大计所在。
虽然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中国仍然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农民和农村。
农民、农村、农业的三农问题依然是不可回避的历史难题。
站在当今的历史节点,农业农村农民的去向在何方?农民之痛、痛在何处?谁能增加农民的财富?谁能保障农民的幸福?什么才是田野的希望所在?中国农民占中国人口总数的近80%,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约占世界农业人口的35%。
中国农民的这种数量特征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有根本性改变的。
而社会主义建设现阶段的基本任务就是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因此这一历史进程中,农民仍将是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现代化首先是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现代化,相反,离开了农民这一社会最大群体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是不完整的。
除了农民和农业,土地也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
960万平方公里,是我们国人的疆土。
平原、坡地、沙漠、沼泽……无论是肥沃还是贫瘠,枝繁叶茂或是寸草不生,都是我们国人赖以生存的根,“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将中国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占用耕地量进行对比,中国GDP每增加1%所占用的耕地几乎是日本的8倍。
而就在经济增长占用耕地的同时,严重的土地沙漠化也的侵蚀着宝贵的土地。
该不该守住18亿亩耕地的警戒线,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说
简单一点,决定了14亿中国人能否再像从前一样自给自足而不依靠粮食进口。
当大型钻机一次次刷新中国的油井深度的时候,我们正在思考一个问题,资源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
人类对于资源的渴望,对我们深深立足的地球,挖地三尺、挖地万尺,从开始的地表资源开采,到浅层资源再到深层资源,并且不知道挖到什么时候是个尽头。
人类掠夺性的消费资源,这种不可遏制的欲望,身不由己,对我们必须跻身期间的地球,持续进行着不知未来的刺激。
中国,与世界面临着共同的生存话题。
中国的资源到底枯竭到何种程度?资源型城市如何承受短暂繁荣后的重症?谁动了中国的资源?我们改如何打响资源保卫战?未来的资源版图我们将如何抉择?这是我们面临的一系列急需解决的资源问题。
环境问题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困扰地球已久,中国也未能幸免。
大自然在以其特有的方式警醒着人类,无度的索取、肆意的破坏,带来的必定是无情的惩。
物种在消失,蓝天白云在黯淡、中毒事件层出不穷……一切都在警示人们,发展经济是否要以牺牲环境位代价?我们留给子孙后代可供呼吸的氧气还有多少?地球母亲可以忍受的极限是什么?当什么漂浮着大片垃圾,我们是否还可以安然的生活与工作,并憧憬着明天的鸟语花香?我国目前的体制仍然是赶超式的压力型体制,不少地方政府面临GDP增长的考核压力。
无论是从公共利益还是个人仕途出发,他们都会把经济利益摆在第一位。
为了拉动地方经济,吸引投资,地方政府拿出了“不惜污染环境”的砝码。
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的不作为,大大增加了环境监管的难度。
人为的意识障碍,把环境监管的难度放大了很多倍。
这就是我们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
改革开发三十多年,中国的富裕速度和富裕程度,让一些西方观察家瞠目结舌。
拔地而起的高楼、川流不息的车流、沸腾喧嚣的建筑工地、富丽堂皇的购物中心……构成了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奇观。
然而这幅盛世图景中只是中国的一个面而已。
我们看到了歌舞升平,却也不能忘了下岗失业的家庭、渴望上学的孩子或者农村残缺的医疗保健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这些都是真实的同时存在与一个国家的现实。
尽管三十年来,中国已经把亿人拉到了温饱线以上,但目前仍有1479万人在及其恶劣的自然居住环境中等待救助。
在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785元的绝对贫困人口还有很多。
然而需要保障的不仅仅是这些穷乡僻壤,大城市也有大批的城镇失业人口、丧失劳动力的老年人等城市低保户。
我们树立了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但这已经比德国晚了105年,比瑞典晚了85年,甚至比印度晚了63年。
我国有%的群众有病不去就诊,有%应住院而不住院。
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
《国情备忘录》的读书心得提要:作为80后的新
生力量,我们即将登上历史舞台,秉承前辈,继续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我们面临的问题更为艰巨,更为复杂更多资料
卫生资源仅占2%,且80%在城市,20%在农村。
医疗资源不仅总量不足,分配也不均衡。
如何最终实现“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谁来承载庞大的就业人群,谁为中国人的健康买单,谁能保障人民的幸福指数?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两弹一星,举世瞩目,我们国家具备了强有力的科技实力。
但不可否认,我们在科技进步上遇到了瓶颈。
金融危机像一个放大镜,放大了我们在创新方面的种种软肋。
珠三角,这里聚集了大量的“mADEINcHINA”,由于缺乏创新,难敌金融海啸的肆虐。
“世界工厂”的发展模式是否依然可行?中国的创新到底处在世界金字塔的什么位置?自主创新有什么历史意义?中国的专利是否在领跑?中国1000多架民用客机几乎全部进口,中国数码相机95%来自国外品牌,中国每年要花费6000亿元从国外进口高新技术设备,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只能赚取5%~6%的利润,中国手表的出口价格不及瑞士的1/300……科技创新是我们的唯一出路。
作为80后的新生力量,我们即将登上历史舞台,秉承前辈,继续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我们面临的问题更为艰巨,更为复杂,要想在这场博弈或是战争中击败困难
取得最终的胜利,我们需要理性的思考,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梳理现实中的种种矛盾,学习前辈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经验并将其发扬光大,位中华民族之崛起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