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骑桶者》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骑桶者》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章“情节:摇摆的秋千”,第一节《骑桶者》。
详细内容包括:分析小说《骑桶者》的情节设置、人物刻画、象征意义等方面,探讨作者卡夫卡如何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表现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小说《骑桶者》的情节结构,分析其独特之处。
2. 掌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理解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现代派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卡夫卡的叙事手法。
重点:分析小说情节、人物刻画及主题思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卡夫卡的生平照片和简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与小说情节相关的短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小说的氛围。
3.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
4.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象征意义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例题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
1. 《骑桶者》
2. 情节结构:起承转合
3. 人物形象:主人公、桶、老板娘
4. 象征意义:现代社会、异化、孤独
5. 主题思想: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结合小说《骑桶者》,谈谈你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6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卡夫卡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文学风格。
组织课后讨论,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例题讲解的详细内容。
3. 小组讨论的主题思想。
4.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解析
教学难点主要在于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卡夫卡的叙事手法。
卡夫卡的叙事手法独具特色,通过寓言式的叙事,以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现实生活中的荒诞性。
这种手法使得小说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教学重点在于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刻画及主题思想。
情节结构方面,要关注起承转合的安排;人物刻画方面,要分析主人公、桶、老板娘等形象的象征意义;主题思想方面,要深入探讨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二、例题讲解解析
1. 情节结构:讲解小说的起承转合,分析各个部分的关联性,以及如何推动故事发展。
2. 人物形象:详细剖析主人公、桶、老板娘等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
例如,主人公代表现代社会中底层人民的悲惨处境,桶象征着命运的无常,老板娘则反映了社会对个体的冷漠。
3. 象征意义:讲解小说中的象征元素,如冰桶、煤、老板娘的店铺等,分析它们在小说中的作用和寓意。
4. 叙事手法:分析卡夫卡如何运用寓言式叙事、夸张与变形等手法,表现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三、小组讨论解析
1. 现代人的生存困境:讨论小说中主人公所面临的困境,以及这种困境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2. 社会异化:探讨小说中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异化现象,以及这种现象对个体的影响。
3. 孤独与寻求救赎:分析主人公在困境中的孤独感,以及他寻求救赎的过程。
四、作业设计解析
1. 作业题目:结合小说《骑桶者》,谈谈你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认识。
a. 分析小说中主人公的生存困境,以及这种困境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b. 探讨小说中社会异化现象的表现,以及这种现象对个体的影响。
c. 从主人公的孤独感出发,讨论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寻求救赎之路。
3. 答案评价: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能结合小说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时要注重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在关键知识点处适当加重语气,提醒学生关注。
二、时间分配
1.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进行都有充足的时间。
2.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时间要充足,让学生充分消化吸收。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时要注重问题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鼓励学生提问,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短片、图片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入内容要与课程紧密相关,避免偏离主题。
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方面
1. 是否涵盖了课程的所有重点和难点,讲解是否透彻。
2.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实际,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教学方法方面
1. 教学手段是否丰富多样,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是否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课堂互动方面
1. 课堂提问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是否高。
2. 小组讨论是否充分,学生是否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四、作业设计方面
1. 作业是否具有挑战性,能否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程内容。
2. 作业批改和反馈是否及时,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是否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