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的十年对峙单元总结 人教课标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别提示 内战属于阶级矛盾,“外战”属于民族矛
盾,由内战转为“外战”是中日民族矛盾 激化的必然结果。
国共十年对峙从1927年南昌起义至1936
年西安事变,历时10年。在此期间世界 历史的重大事件主要包括: (1)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取得重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问题,并形 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①1927 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确立了农业集 体化的方针。②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 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 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
(2)资本主义国家。1929~1933年资本主
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在经济危 机的打击下,美国1933年实行罗斯福新 政;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并进行疯狂 的侵略扩张。世界历史的主要矛盾演变为 世界人民和法西斯侵略势力的矛盾。 (3)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德意日积极进 行对外侵略扩张活动:意大利法西斯在非 洲点燃了侵略战火,日本在亚洲进一步扩 大侵略,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等。 由此,亚非欧出现以反法西斯侵略为特征 的民族解放运动。
(4)共产国际的活动。1935年七八月间,
共产国际在莫期科召开“七大”,号召建 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在此背景下,中共 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关于南昌起义中打出国民党旗帜的问
题 此问题是史学界争论的热点,目前主要有 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南昌起义打 出国民党旗帜是我党坚持统一战线的反映, 表明共产党坚持孙中山革命旗帜的坚定决 心,是我党在十分严峻的形势下坚持第一 次国共合作的努力。第二种观点认为:南 昌起义中我党打出国民党旗帜是一大失误, 不仅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反而引起人民群 众在认识上的误会。第三种观点认为:对 于南昌起义打出国民党旗号这个做法,
5.关于九一八事变是否成为抗日战争起点问题 长期以来,通常把七七事变作为中国抗日战争 的起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这一观点不 少人提出异议。有人主张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 争的起点,其理由是:第一,九一八事变改变 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第二,九一八 事变后,中共及全国人民、爱国官兵立即投入 抗日战争,抗日救亡运动成为全国政治生活的 主流。第三,毛泽东在有关文件中称其为“抗 日时期”。因而主张把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投降 的十四年看作一个整体,九一八事变自然成为 抗战的开端,否则即产生以下负面影响:第一, 忽视九一八事变作用,
关于共产国际与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
策形成的关系:一种意见认为,这一政策 是中共独立自主制定的,与共产国际七大 制定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策略只是一种巧 合。另一种意见认为,这一政策是在共产 国际的帮助下,独立自主制定的,是从接 到共产国际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 方针和“八一宣言”后开始酝酿,在瓦窑 堡会议上制定的。
要对其作具体的历史分析”。另外,还有
一种观点认为是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对当 时国民党的性质认识不足造成的。
2.关于南昌起义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问题 对此问题主要有三种看法。第一,南昌起 义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它不 仅从理论上、原则上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 下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 者之间的联系,而且在具体行动中对上述 三方面作了实践。第二,南昌起义没有实 行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更没 有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 者有机结合起来,它只是开始了对土地革 命的最初探索和提出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 地的设想,只是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不
来自百度文库 (1)有人认为“标志着中共从幼年达到成
熟”;(2)有人提出质疑,认为“成熟说 不符合中共遵义会议前后的历史事实”; (3)还有人认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成熟 力量,在遵义会议期间不折不扣地实践着 我们党坚持马列主义同本国实践相结合的 原则,并结出丰硕成果;但遵义会议并非 标志着党在政治上的成熟,而只是刚摆脱 教条主义影响,进一步把马列主义与中国 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 熟。
4.“左”倾错误使革命受挫 由于共产国际的“左”倾策略和王明的
“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失败,被迫长征。 5.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在长征初期革命形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 召开了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 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使党、 红军和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为了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红军必须转
移,党中央用半年时间做了准备。三是九 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 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我党及其领 导下的红军,为挽救民族危亡,不得不调 整政策,实施转移,冲出国民党的重围, 北上抗日。
4.关于遵义会议的几个问题 遵义会议是我党在生死攸关的紧急关头召开的 一次重要会议,它在我党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近几年来,史学界对遵义会议的研究 取得了重大进展,同时在许多问题上也存在着 不同的看法。如关于遵义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标 志的表述问题,多数人认为遵义会议“确立了 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但也有人指 出这一表述不甚确切,认为“毛泽东虽进入中 共中央最高领导核心,但未能确立最高领导地 位。其确立是有一个过程的,直到瓦窑堡会议 才算正式为全党所公认”。再如遵义会议是否 标志着党的成熟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
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那种脱离 实际、照抄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或者只 凭主观热情而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虽然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由于“左”倾错误 而导致革命遭受严重挫折,但党能依靠自 身力量来改正各种错误,特别是在民族矛 盾和国内阶级矛盾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能 够把握形势,制定出正确的政策和策略, 充分说明中共已从幼稚发展成为成熟的革 命政党。
二、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1.制造惨案: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蓄
谋已久,1928年日本制造“济南惨案” 和“皇姑屯事件”企图阻挠中国的统一, 由于张学良“东北易帜”,其阴谋未能得 逞。 2.九一八事变: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 的困境,逐步加紧侵华,1931年制造了 “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3.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 变,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 盾。
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和高涨的主要原因是主
要矛盾的变化,即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 要矛盾。由此可见,事物的发展方向是由 主要矛盾决定的。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 1.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
农村 (1)1927年10月毛泽东率军队到达井冈山, 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表明中共在实 践上已开始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2)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工农武装割 据”思想,表明中共的工作重心转移已上 升到理论高度。
中国革命的新时期,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其中,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 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 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 义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由城市转入
2.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道路 (1)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
三、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高涨 1.中共领导的抗日救亡斗争 (1)“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提
出“发动群众斗争……直接给日本帝国主 义以打击”的号召。 (2)中共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后来发 展为东北人民革命军,又发展为东北抗日 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3)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召开瓦窑堡
第三,“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
反动派的第一枪”,充分体现了南昌起 义在对中国革命道路探索中的历史地位, 但是,南昌起义并没有解决土地革命和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问题,这是它的两 大致命弱点。
3.红军长征的原因 以前都把红军的长征归结于王明的“左”倾教 条主义的危害,直接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实际上这是红军长征的 直接原因,其根本原因是当时中国国内政治形 势的变化,这个变化有三点对红军进行长征有 着重大的影响。一是国民党新军阀统治在全国 范围内确立,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统一,使中 央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 要条件消失了,红军只有转移才能生存下去。 二是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已经深入人心,红军和 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及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危 及蒋介石统治之势,故蒋介石必然集中兵力消 灭红军。
阿安普罗克特在写作中我只是对我看到的现实做出描述我每天都很忙碌写剧本谈生意我认可现实同时要自己填头苦干我的心情不错根据常识一个人怀抱梦想做出计划并眼看着梦想在奋斗中慢慢变成现实时他至少应该是较振作较乐观的吧如果失去梦想人类将会怎样
《国共的十年对峙》 单元总结
一、中共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1.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开始 (1)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了独立领导
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 星之火。 (2)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由此,中 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开辟了一条 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 路。
3.革命形势重新高涨 (1)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引
下,井冈山的星星之火迅速成为燎原之势, 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十几块农村革 命根据地,革命武装力量达10万人。 (2)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三次反革 命“围剿”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 央政府成立,后来又粉碎了国民党对中央 苏区的第四次“围剿”。
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 针。 (4)领导著名的“一二·九运动”,掀起了 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5)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促使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东北人民自发的抗日斗争:东北人民
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成抗日义勇军,沉 重打击了日伪军。 3.国民党内爱国力量的抗日活动 (1)冯玉祥在北方同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2)蔡廷锴等爱国将领在南方成立“中华 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领导抗日斗争。 (3)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是 这一时期抗日民主运动的最高潮。
2.中共的最高决策由错误转移到正确 (1)1927年的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
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正确方针。 (2)1935年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等“左” 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 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 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随着日本对华侵略不断扩大,日本帝国主
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逐渐上升, 到1935年华北事变,民族矛盾成为主要 矛盾,阶级矛盾降至次要地位。主要矛盾 的变化对中国国内局势,包括国共两党的 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共由对峙走向合 作,在特定的条件下,“民族矛盾高于阶 级矛盾”的历史结论,在这一时期得到充 分的体现。
就会抹杀1931~1937年间的中日民族矛盾。
第二,轻视九一八事变的作用,势必会割 断日本侵华政策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掩盖 日本侵华野心。第三,不利于正确认识蒋 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的形成
对于其形成的时间,学术界有不同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其形成的标志是1935年中 共发表的“八一宣言”。第二种意见认为, “八一宣言”发表时党中央正处在长征途 中,不可能对策略总方针作根本改变;这 一转变是在瓦窑堡会议上实现的。还有一 种意见认为,由于瓦窑堡会议没有改变对 地主的政策,没有把地主买办资产阶级营 垒中的亲英美派集团包括在统一战线中, 并把蒋介石中央军这支主要的军事力量排 除在外,因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仍未最终 完成。
3.中共中央和红军由南方转移到北方 (1)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
开始长征,表明“转移”开始。 (2)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会宁会 师,表明“转移”完成。
4.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外战” (1)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共倡导“停止
内战,一致对外”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表明“转移”开始。 (2)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 介石答应停止内战,共同抗日,表明转移 初步形成。 (3)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表明“转移”正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