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1年普通高校职教师资班和高职班对口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真题解析(教师评讲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密★启用前
四川省2021年普通高校职教师资班和高职班
对口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题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

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页,共8页。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1.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2. 第I卷共3大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一、(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夯.筑(hāng) 休憩.(qì) 踽踽
..(yú) 独行迥.(jiǒng)乎不同
B.皱褶.(zě) 笑靥.(yè) 残羹冷炙.(zhì) 袅.(niǎo) 娜多姿
C.吮.(shǔn)吸烹.饪(pēng) 不谙.(ān)世事锲.而不舍(qì)
D.窠穴.(xué) 濒.(bīn)临自惭形秽.(huì) 锱.(zī)铢必较
【答案】:D【解析】:A项,踽踽独行,jǔ jǔ dú xíng,踽踽:孤零的样子。

孤零零地独自走着。

形容非常孤独。

B项,皱褶,zhòu zhě,指衣物上折迭的纹路。

C项,锲而不舍,qièér bù shě,意思是不停地雕刻。

比喻有恒
心,有毅力。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斑斓慷慨礼尚往来虎视耽耽
B.贻误膨胀大有裨益喧宾夺主
C.瞻养磨砺欢度佳节元气大伤
D.胡诌推崇遮天敝日风尘仆仆
【答案】:B
【解析】:A项,“虎视耽耽”应为“虎视眈眈”,hǔ shì dān dān,意思是像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

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C项,“瞻养”应为“赡养”,shàn yǎng,供给生活所需,特指晚辈供养长辈。

(瞻养:zhān yǎng,怀着崇高的敬意、严肃而恭敬地看着某人或某物。

)D“遮天敝日”应为“遮天蔽日”,zhē tiān bì rì,遮蔽天空和太阳。

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

(胡诌:hú zhōu,随口乱说。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了中国。

(2)为庆祝建党100周年,5月14日,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赛的“红色专项活动”开幕式在四川大学隆重。

(3)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一历史性成就不是取得的,而是千千万万同胞8年倾力付出、持续接力所换取的光荣成果。

A.印迹举办偶尔
B.形迹举行偶尔
C.印迹举行偶然
D.形迹举办偶然
【答案】:C
【解析】:印迹:痕迹、踪迹;形迹:人的举动和神色;指仪容礼貌。

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在火星上留下的应该是“印迹”,排除BD项。

举办:指举行活动;
办理事业;举行:进行[某事]。

“举行”与“开幕式”搭配更恰当。

排除A项。

偶尔:不时;偶然:突然的,意想不到的。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崇高精
神和高尚品格鞭策自己,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
....。

B.与大型博物馆相比,中小型博物馆更注重从细节和特色入手,在主题创意上别出
..
心裁
..,积极增强与观众的互动交流,提升观众的体验感。

C.广大青年抓学习,既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无旁骛
....、静谧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

D.“国货发光”活动以多种形式传播中国品牌挑战创新的动人故事,分享消费者对
国货的喜爱和支持,带给消费者精彩纷呈、独树一帜
....的品牌体验。

【答案】:D
【解析】:A项,蔚然成风,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B项,别出心裁别:另外;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

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

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C项,心无旁骛,旁;另外的;骛:追求。

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D项,独树一帜,树:立;帜:旗帜。

单独树起一面旗帜。

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与“体验”搭配不当。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徐霞客游记》主要以日记的形式详细记述了徐霞客1613年至1639年游历期间观察地理、水文、地质、动植物等具有很高科学价值的地理学著作。

B.大广高速北起黑龙江大庆,南至广东广州,是连接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的交通大动脉,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南北跨度最大的高速公路。

C.2021年,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决定在全国持续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的活动,活动内容包括讲文明、铸健康、守绿色、重环保。

D.据我们了解,在琼江边的油菜花景区,除了游客可乘热气球俯瞰万亩油菜花的壮丽景色外,还可以在琼江上乘船观花,在湖畔草地上搭帐篷野营。

【答案】:B
【解析】: A项,成分残缺,可在“动植物等”后面加上“现象”。

C项,成分残缺,可在“持续”后面加上“开展”。

D项,“除了游客”语序不当,“游客”充当后面三个句子的主语,应将“除了游客”改为“游客除了”。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美的无用之用
①美的、丑的,真的、假的,善的、恶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有几种看法。

同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②比如看一棵古松,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个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

我们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个人所知觉到的其实是三种不同的东西。

你脱离不了你作为木商的习性,你所知觉到的只是拿它做某种器物要用值多少钱的木料。

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习性,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种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

我们的画家朋友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

我们三个人的反应和态度也不一致。

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

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同,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

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聚精会神地观赏它苍翠的颜色、盘屈的线纹,以及它那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③由此可知,这棵古松的形与相会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

各人所见到的
古松的形与相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

古松的形与相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人为的。

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④美也是如此。

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

⑤就“用”字的狭义来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

关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塑、音乐等都是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

然则我们又何必来讲美呢?人性本来是多元的,需要也是多元的。

人性中本有饮食欲,渴而无所饮,饥而无所食,固然是一种缺乏;人性中本有求知欲而没有科学的活动,本有美的嗜好而没有美感的活动,也未尝不是一种缺乏。

对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

疾病衰老的身体才没有口腹的饥渴。

同理,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⑥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就是因为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追求,美就是其中之一。

是壶就可以贮茶,何必又要求它形式、花祥、颜色都好看呢?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沥血去作诗、画画、奏乐呢?“生命”与“活动”是同义的,活动愈自由,生命也就愈有意义。

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

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

(摘自朱光潜《谈美》)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看法不同,同一事物在不同人心中的呈现可美可丑,可真可假,可善可恶。

B.不同的人把同一事物知觉为不同的东西,是因为他们]的性格和情趣各不相同。

C.人对客观事物的知觉,既是客观事物在心灵中的投射,也是心灵对它的加工。

D.“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是说只有聚焦于事物有关美的品质才能知觉美。

【答案】:A
【解析】: A项,由第③段“由此可知,这棵古松的形与相会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

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与相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

”可知,A项“因看法不同”的表述太片面。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美的无用之用”,第一个“用”指的是实用,第二个“用”指的是能满足人的某种高尚的精神追求。

B.科学活动产生于求知欲,意在求真;审美活动产生于对美的嗜好,意在求美;二者都由精神饥渴引发。

C.“有所为而为”有目的,“无所为而为”无目的,无目的也是目的,故审美活动与实用活动有类似目的。

D.实用活动是不自由的,审美活动是自由的,自由赋予生命以意义,所以审美活动使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答案】:C
【解析】:由第⑥段“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可知C项“审美活动与实用活动有类似目的”说法错误。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使用了例证法,用木商、植物学家和画家看古松反应不同之事论证客观事物的形与相会因人而变。

B.本文使用了喻证法,用疾病衰老的身体没有口腹的饥渴来比喻疾病衰老的心灵没有精神上的饥渴。

C.本文使用了引证法,引用了“用”字的狭义,以论证纯粹的美在“用”的狭义方面没有任何用处。

D.本文使用了对比法,将实用活动与审美活动进行对比,论证人的实用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的道理。

【答案】:A
【解析】:A项,本文使用了例证法,用木商、植物学家和画家看古松反应不同之事论证“同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从而得出事物的“形与相会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的结论,引出“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的观点。

三、(共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0题。

①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教,合从
..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

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

”得十九人,餘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

门下有毛逐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臭,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遥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使递蚤得处囊中,乃颍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②毛逐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

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

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

”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

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日:“客何.为者也? ”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

”楚王叱曰:“胡不下!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

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

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

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

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

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

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 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

”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

”遂定从于殿上。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合从
..于楚合从:合纵,与“连衡”相对。

B.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目:递眼色。

C.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臣:使……臣服。

D.而王弗知恶.焉恶:罪恶。

【答案】:D
【解析】:恶:羞耻。

(而王弗知恶焉:而大王却不知道羞耻)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必得定从而.还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B.客何.为者也夫子何.哂由也
C.兴师以.与楚战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D.合从者为.楚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答案】:A
【解析】:而:表顺承。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 120分)
注意事项:
1.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本部分共四大题,12小题,共120分。

四、(共20分)
11.把第一部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6分,每句3分)
(1)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3分)
【参考答案】:假使我早能(像锥子)放在口袋中,就会全部露出来,不只是锥尖露出来了。

(2)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

(3分)
【参考答案】:现在(你离我)不到十步,大王不可能倚仗楚国人多,你的命掌握在我的手里。

【参考译文】:秦兵围困邯郸的时候,赵王派遣平原君请求救兵,到楚国签订“合纵”的盟约。

平原君约定与门下既有勇力又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

平原君说:“假如用和平方法能够取得成功就太好了;假如和平方法不能取得成功,那么,(我)就在华屋之下用“歃血”的方式,也一定要‘合纵’盟约签定再返回。

随从人员不到外边去寻找,在门下的食客中选取就够了。

”平原君找到十九个人,其余的人没有可以选取的,没办法补满二十人(的额数)。

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毛遂(我)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

可是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先生来到(我)赵胜门下到今日(有)几年了?”毛遂说:“(有)三年了。

”平原君说:“贤能的士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

如今,处在(我)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赵胜(我)也没有听到(这样的)赞语,这是因为(你)没有什么才能。

先生不能(一道前往),先生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

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我)就会像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不单单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

”平原君最终与毛遂一道前往(楚国)。

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却都没有说出来。

毛遂到了楚国,与十九个人谈论,十九个人都折服了。

平原君与楚国谈判“合纵”的盟约,(反复)说明“合纵”的利害关系,从太阳出来就阐述这些道理,到太阳当空时还没有决定,那十九个人对毛遂说:“先生上去!”毛遂手握剑柄登阶而上,对平原君说:“合纵’的利害关系,两句话就可以决定。

今天,太阳出来就谈论‘合纵’,日到中天还不能决断,(这是)为什么?”楚王对平原君说:“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平原君说:“这是(我)赵胜的舍人。

”楚王怒斥道:“为什么不下去?我是在同你的君侯说话,你算干什么的?”毛遂手握剑柄上前说道:“大王(你)敢斥责(我)毛遂的原因,是由于楚国人多。

眼下,十步之内,大王(你)不能依赖楚国人多势众了,大王的性命,握在(我)毛遂的手里。

我的君侯在眼前,(你)斥责(我)是为什么?况且,毛遂(我)听说汤以七十里的地方统一天下,文王以百里的土地使诸侯称臣,难道是由于(他们的)士卒众多吗?实在是由于(他们)能够凭据他们的条件而奋发他们的威势。

今天,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持戟的士卒上百万,这是霸王的资业呀!以楚国的强大,天下不能抵挡。

白起,不过是一个小子罢了,率领几万部众,发兵来和楚国交战,一战而拿下鄢、郢,二战而烧掉夷陵,三战而侮辱大王的祖先。

这是百代的仇恨,而且是赵国都感
到羞辱的事,而大王却不知道羞耻。

‘合纵’这件事是为了楚国,并不是为了赵国呀。

我的君主在眼前,你斥责我干什么?”楚王说:“是,是!就像先生说的,谨以我们的社稷来订立‘合纵’盟约。

”毛遂问:“‘合纵’盟约决定了吗?”楚王说:“决定了。

”于是就在大殿上签订了“合纵”的盟约。

12.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两个小题。

(8分)
登小孤山①(节选)
陈大章
小孤突起插天畔,百川砥柱为之东。

磴道虚无动寒色,渔舟一叶傍绝壁。

蛟鼍当昼吼风霾,泱漭孤云天地白。

参差楼观丽朝霞,绣鞶②珠箔颜如花。

阴崖咫尺蓄雷雨,怪树千岁盘龙蛇。

吴楚雄关此第一,折戟沈沙莽萧瑟。

[注释]①小孤山:位于江西彭泽县北、安徽宿松县东南的大江中。

②鞶【pán】:革带。

(1)简析诗中“插”字的妙处。

(4分)
【答案】:①突出了小孤山高峻挺拔、笔直陡峭的形态特征。

②化静为动,表现了小孤山傲立江中的雄伟气势。

(2)诗中“折戟沉沙”有什么含意? (4分)
【答案】:①诗人由此想到小孤山发生过战争,说明这里为兵家必争之地,表现了小孤山地理位置的重要。

②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悟,抒发了历史变迁的沧桑之感。

五、(共3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6分,每空1分)
(1)静女其姝,。

爱而不见,。

(《诗经·静女》)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
发,。

(李白《将进酒》)
(3) 。

惊涛拍岸,。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答案】:(1)俟我于城隅搔首踟蹰 (2)奔流到海不复回朝如青丝暮成雪 (3)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
五、(共3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19题。

看菜
白金科
①徒弟是半道上检的。

木匠在早起上工的路上。

碰见了这个十三四岁的孩子。

孩子衣移褴褛,正站在雪地里瑟瑟发抖,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

木匠停下来细问,敢情这孩子是无家可归的。

木匠于心不忍。

说,跟着我吧,做我徒弟。

孩子“噗通”跪在雪地里,磕了个头,就跟他来了。

②木匠是这一带方圆几十里有名的木匠,木匠的活儿做得扎实精致,木匠尤其善雕刻,在家具上雕刻一些吉祥的图案,无论是飞禽走兽还是花鸟虫鱼,总能做到相棚如生,方圆几十里的人家都喜欢找木匠做活儿。

③木匠现在在榆树沟一户姓殷的人家做活儿。

殷家只有母女俩,闺女叫梅,十八岁了,母亲为她招了个上门女婿,需要做些家具,好成亲过日子,就请了木匠。

④教会一个徒弟是需要时日的,这要看徒弟的天资和领悟能力,还要看他的上进心。

木匠有了徒弟,便带来上工,安排做一些边边角角的活儿,顺便看看徒弟的
天资。

木匠知道,学艺这事急不得,一招一式都得慢慢来。

⑤但有些事说晚了就容易出岔子,比如说这吃饭上的事,木匠一个说不及,就出岔子了。

⑥手艺人,上门做活儿,不住宿的,主家要管两顿饭。

木匠的家离着榆树沟十里挂零,一早一晚打来回就行,用不着住宿,再说了,殷家只有母女俩,住下也不合适。

通常的,上工第一天,午饭和晚饭都会上四个菜,这叫开工饭,再往后,年饭就只有两个菜了,但晚饭会保持四个菜。

这几乎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⑦有的菜是可看不可吃的,手艺人管这叫“看菜”,比如说这鱼。

几乎所有的主家会在晚饭时上一条咸鱼。

这条咸鱼手艺人是不会动筷子的。

如若保存得当,咸鱼好些日子也坏不了,让主家完整地搬下去,明晚上再端上来,好凑齐四个菜。

日月艰难,大家都懂的。

⑧殷家没有男人,也就没人陪木匠吃饭。

前些天都是木匠一人一桌,今天木匠有了徒弟,那就师徒俩一块用饭了。

⑨木匠好酒。

先呷上一口酒,微闭双目细细品着,等到睁开眼来,要去夹菜的时候,才发现徒弟已经破了鱼身了。

⑩木匠赶紧制止,赶紧给徒弟说一些饭桌上的规矩,徒弟羞愧难当,只是于事无补了。

⑪盘子里是一条白鳞鱼,大约有三两重,全黄色的鱼身,缀以白色的鳞片,煞是好看。

现在,朝上的这面的中间部位已经被徒弟夹走了一块鱼肉,有了一个不大的豁口,已经不是一条完整的鱼了。

这样的话,这条鱼就成了剩菜,以后主家就不好意思再端上桌了。

⑫徒弟自然不敢再去动那鱼。

⑬吃完了饭,木匠用筷子夹起那条鱼,翻个个儿,在盘子里摆好。

⑭师徒俩走后,股家母女开始收拾碗筷。

细心的母亲一眼就看出了那条鱼的端倪。

母亲知道这是木匠在体谅她们母女,木匠这是告诉她这条鱼不需换,以后再端上桌就是。

⑮于是,这条鱼又被来来回回地端了十多天。

⑯殷家的活儿做完了。

这天晚上,师徒俩在殷家吃收工饭。

拿起筷子,木匠对徒弟说,孩子,今天晚上,别的菜都别动,咱爷俩只吃鱼,把这条鱼吃完。

⑰吃完饭,师徒俩要走了,殷家母女送至院门口。

在院门口,木匠扔下一句话:一个小玩意儿,留着耍。

⑱母女俩面面相觑。

⑲等到去师徒俩吃饭的屋里收拾碗筷的时候,方才明白了木匠的话,一饭桌上四个菜原封未动,完完整整地摆在那儿。

⑳日月如被。

一转眼,梅的儿子也十八岁了。

梅要为儿子娶媳妇,要做家具。

这时候木匠已经老了,做不动了。

木匠的徒弟不成才,只能做一些粗枝大叶的活儿,梅便请了一个新木匠。

○21新木匠是个年轻的后生,自幼就去城里了,在城里学的徒,那是见过大世面,见过洋玩意的。

上工第一天,后生看了梅用的家具,脸上有些不屑。

就拿了许多早画好的新样子给梅看。

梅就说,咱庄户人家,结识耐用就行。

后生就有些郁闷。

○22吃午饭了。

这第一顿饭是开工饭,按规矩上了四个菜,梅的男人陪着后生,入了席。

○23一开吃,后生就看上那条咸鱼了。

盘子里摆着一条白鳞鱼,大约有三两重,金黄色的鱼身,缀以白色的鳞片,然是喜人。

后生可不懂“看菜”这一说,他的师傅就没教过他。

他一伸筷子便去夹那鱼。

○24却是怎么也夹不动。

○25梅的男人脸上露出许多尴尬来。

○26后生明白了,这是一条木头鱼,是人工雕刻的。

○27后生的脸腾地红了。

○28自此,后生少了话语,活儿却是做得格外用心了。

14.概括分析小说中木匠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6分)
【答案】:①技艺精湛,活儿做得扎实精致,雕刻作品能以假乱真;讲行业规矩.吃饭时严格遵守“看菜”的不成文规矩。

②有同情心,收留无家可归的孩子;与人为善,体谅别人难处,委婉地告诉主家不用换菜,后来做了一条精致的假鱼送给主家。

15.徒弟这个角色在小说中有何作用? (6分)
【答案】:①徒弟在小说中是次要人物,但可以衬托主要人物“木匠”这一形象。

②徒弟这个角色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吃饭时出的岔子,使木匠的优秀品质得以展示;因学艺不精退出故事,使前文埋下的伏笔(以假乱真的木鱼)得以显现,并使木匠的形象得以塑造完整。

16.新木匠在开工饭前后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6分 )
【答案】:①开工饭前,新木匠有些骄傲: 一是瞧不起乡下木匠的手艺。

二是因自己手艺得不到展示而感到郁闷。

②开工饭后,新木匠学会了谦虚:一是因没有看出是木头鱼而感到惭愧,二是看到了与木匠的差距,佩服木匠的手艺,话也少了,干活也格外用心了。

17. 篇末“这是一条木头鱼”出人意料,实际上前文已有伏笔。

请指出这些伏笔。

(6分)
【答案】:①伏笔一:小说开头交代“木匠尤其善雕刻”,其作品“总能做到栩栩如生”。

②伏笔二:木匠师徒吃掉了收工饭上的咸鱼,走时木匠却说留下了一个小玩意儿,而殷家母女发现四个菜原封不动。

③伏笔三:新木匠开工饭上的白鳞鱼,跟当年木匠晚餐上的白鳞鱼一模一样。

18. “看菜”这一不成文的规矩,体现了哪些传统文化内涵? (6分)
【答案】:①对主家而言,生活再艰难也要凑齐四个菜,以此表达对手艺人的感谢和尊重。

②对手艺人而言,他们只看不吃,体现了艰难时期对主家的体谅和理解。

③文中“看菜”规矩的沿袭,体现了人们对某种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

19.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小说的主旨是,手艺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职业道德,其他方面反倒不那么重要。

B.木匠给殷家做活儿但不住宿,一是因为木匠离家近,二是因为怕住下惹闲话。

C.新木匠无意中识破了假菜,梅的男人感到尴尬是因为他怕别人笑他家贫。

D.新木匠看不起梅的家具,这说明他还没有看出这些家具做工的精致扎实。

E.小说主要通过行动描写塑造木匠形象,通过心理和肖像描写塑造新木匠形象。

【答案】: BD
【解析】:由⑥段“手艺人,上门做活儿,不住宿的,主家要管两顿饭。

木匠的家离着榆树沟十里挂零,一早一晚打来回就行,用不着住宿,再说了,殷家只有母女俩,住下也不合适。

”可知B项说法正确。

由○21段“新木匠是个年轻的后生,自幼就去城里了,在城里学的徒,那是见过大世面,见过洋玩意的。

上工第一天,后生看了梅用的家具,脸上有些不屑。

就拿了许多早画好的新样子给梅看。

”可知D项的说法正确。

A项,“其他方面反倒不那么重要”的分析有误;C项,“梅的男人感到尴尬是因为他怕别人笑他家贫”的分析有误;E项,“通过心理和肖像描写塑造新木匠形象”的分析有误。

20.请仿写下面这段歌词。

要求:①采用比喻手法,以“我的祖国和我”作为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