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类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Ⅰ类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讨论Ⅰ类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2013 年 1
月~ 2015年4月期间,621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对以上患者
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感染的情况。

结果:本组的621例Ⅰ类切
口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为3例,发生率为0.48%。

结论:Ⅰ类切口感染是
可以预防的,Ⅰ类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用药、基础疾
病等密切相关,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控制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是降低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Ⅰ类切口;感染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398-02
手术切口感染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医院中常见的感染类型。

Ⅰ类(清洁)切
口定义为: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
上述条件者。

Ⅰ类切口为无污染切口,也是手术中常见的切口类型,但是如果术前、术中、
术后各种操作及护理不当也会出现感染的情况。

切口感染情况较轻的会影响患者的恢复,延
长住院时间,如果情况较严重的会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
为了研究Ⅰ类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预防对策,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4 月期间621例Ⅰ类切口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 1 月~ 2015年 4月期间621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男性患
者为386例,女性患者为253例,年龄2~87岁,平均年龄为(30.5±3.7)岁,其中,实施闭
合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为286例,实施乳腺手术的患者为22例,甲状腺手术的患
者为13 例,腹股沟疝气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为234例,眼科白内障手术66例。

1.2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的手术切口均为Ⅰ类切口。

(2)所有患者在术前的任何指标均正常。

(3)排除患有恶性肿瘤、传染病等疾病的患者。

(4)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

1.3方法
回顾性分析621例Ⅰ类切口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判断切口感染.
2结果
患者感染情况,本组的62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为3例,发生率为0.48%。

患者感
染情况与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性质等因素有关,详情见表1.
3讨论
3.1感染原因
经过本文研究可得出,Ⅰ类切口感染发生情况与年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用药、基础
疾病等密切相关。

(1)年龄因素:患者的年龄越大,自身的抵抗力越差,再加上其身体各
方面的机能已经降低,所以在手术后,可出现伤口感染的情况。

(2)手术时间:手术时间
越长,其切口暴露在空气的时间越长,空气中的细菌很容易导致患者的切口出现感染。

(3)手术性质,急诊手术的患者由于情况比较危及,所以各方面准备工作做的相对欠缺,导致患
者在手术后会出现感染的情况。

但是本文的研究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仅仅是针对于Ⅰ
类切口,还有可能会与患者的基础病情、生活水平、心理等因素有关,还有待研究[4]。

3.2预防措施
3.2.1术前:(1)心理护理,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及时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并且对患者
的心理进行评估,与患者讲解该疾病的相关知识,同时告知患者和家属手术的方式以及效果,
多多与患者讲解成功的案例,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降低患者术后
的应激反应。

(2)手术前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感染机会。

(3)术前准备,手术前,护
理人员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协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对患者手术的部位做好清洁和消毒
工作,手术备皮:毛发稀疏部位无需剪毛,毛发稠密区可以剪毛,应在进入手术室前进行。

根据医嘱作好相关准备工作。

(4)有连台手术时,应先安排Ⅰ类(清洁)切口手术。

3.2.2术中护理:(1)环境及用物准备:手术间及手术用物准备符合要求并完备,减少
术中因用物准备不齐而进出走动。

(2)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全
面的配合医生进行手术,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对手术的时间进行记录,以观察伤口在
空气中暴露的时间。

(3)尽量不放引流装置,确需放置应使用闭合性引流装置,并尽早拔出。

3.2.3术后护理,(1)病情护理,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要密切的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
变化,仔细观察患者切口的情况,观察切口是否出现红肿、疼痛等情况,保证患者切口周围
皮肤的清洁,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并且在护理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
无菌操作,如果发现患者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应及时的告知主治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5]。

(2)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保障患者居住病房的干净与整洁,定时通风,保持环境清洁。

3.2.4 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1)预防用药: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不宜联合用药;下列情况考虑预防
用药:
A、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
B、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
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
C、异物植入术,如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

D、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营养不良者。

E、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

(2)正确给药方法:
A、严格把握预防用药时机。

应于切开皮肤(粘膜前)30分钟或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
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应在术前2小时给药,在麻醉诱导开始前给药完毕,以保证发生细
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

B、预防用药应静脉滴注,溶媒体积不超过100毫升,一般应在30分钟给药完毕,以保
证有效浓度。

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另有规定,按说明书及有关规定执行。

C、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

选择半衰期短的
抗菌药物时,若手术时间超过3个小时,或失血量超过1500毫升,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
时还可以用第三次。

一般为短程预防用药,若患者有明显感染高危因素,或应用人工植入物时,可再用一次或数次至术后24小时,特殊情况可延长至术后48小时。

4小结
手术是临床中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综上所述,Ⅰ类切口切口感染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提高手术治愈率,维护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杨锡瑶,惠锦林,李丹,等.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安徽医药,2011,15(12):1560-1562.
[2]陈祥建,尤和谊,蔡华杰,等.肝胆手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华医院感
染学杂志,2012,22(6):58-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