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塌陷与地下水影响及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面塌陷与地下水影响及防治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地面塌陷分为两类:一类是岩溶塌陷,另一类是非岩溶塌陷,由地下水所导致的地面塌陷苏羽溶岩塌陷。
标签:岩石风化,全球环境
1、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一种地质现象。
地面塌陷分为两类:一类是岩溶塌陷,另一类是非岩溶塌陷,由地下水所导致的地面塌陷苏羽溶岩塌陷。
当地面塌陷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能成为一种地质灾害。
地面塌陷是覆盖型溶岩区开采地下水比较严重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塌陷对人群密集、交通枢纽城市已经造成了一定危害,其突发性往往造成人身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
2、岩溶塌陷与地下水影响
岩溶塌陷是指在岩溶地区,下部可溶岩层中的溶洞或上覆土层中的土洞,因自身洞体扩大或在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下,顶板失稳产生塌落或沉陷的统称。
岩溶塌陷的平面形态具有园形、椭园形、长条形及不规则形等,主要与下伏岩洞隙的开口形态及其上复岩、土体的性质在平面上分布的均一性有关。
其剖面形态具有坛状、井状、漏斗状、碟状及不规则状等,主要与塌层的性质有关,粘性土层塌陷多呈坛状或井状,砂土层塌陷多具漏斗状,松散土层塌陷常呈碟状,基岩塌陷剖面常呈不规则的梯状。
若岩溶位于密封的承压水中,当外部因素引起岩溶腔内的承压书一转为无压,腔内水面与松散覆岩层之间出现了空腔,空腔和水体顶部转化为低气状态,形成岩溶真空腔。
在此腔内下降的水体如同一只巨大的“吸盘”,强有力的抽吸着盖层。
与此同时,腔内外压差不断增加,引起腔外大气压对盖层表面产生一种无形的“冲压”作用。
上述两种作用同时叠加在盖层内外,加速了盖层平衡状态的破坏,致使盖层急剧下降,以至造成地表突然塌陷。
长时间干旱加剧了地下水位的降低,而随着大量雨水突然渗入地下,潜蚀作用增强,与溶洞溶隙接触部位的土粒被逐渐带入溶洞而引起地面塌陷变形。
水动力条件发生急剧变化的原因主要有降雨、水库蓄水、井下充水、灌溉渗漏、严重干旱、矿井排水、强烈抽水等。
此外,地震、附加荷载、人为排放的酸碱废液对可溶岩的强烈溶蚀等均可诱发岩溶地面塌陷。
3、非岩溶塌陷与地下水影响
非岩溶塌陷主要以人工过量开采矿物引起的。
如煤矿采空区塌陷,黄土塌陷等。
随着采空区面积增大,原来开采层的顶板(覆岩)失去支撑,顶板岩层在大面积裸露状态下弯曲、断裂、垮落。
垮落过程引发采空区周围岩体变形、松动、乃至破坏,也使采空区上覆岩层随之弯曲下沉。
覆岩层的这种弯曲达到地面后,形成地表沉陷现象。
采动覆岩层垮落和断裂过程中,将产生垂直层面的竖向裂缝。
使松散层及岩体中强含水层内原为顺层径流改为垂向流动。
强含水层的饱和流向地下巷道或采空区内。
饱和水流失使土体颗粒收缩,岩层的矿物骨架变形收缩,导致土层厚度及含水层厚度变薄,增大了地表下沉量和地表下沉的范围。
4、地面塌陷防治
预防措施是在查明塌陷成因、影响因素和致塌效应的基础上,為了清除或消减塌陷发生发展主导因素的作用而采取的工程措施。
如设置场地完善的排水系统,进行地表河流的疏导或改道,填补河床漏水点或落水洞,调整抽水井孔布局和井距,控制抽水井的降深和抽水量,限制开采井的抽水井段,重要建筑物基底下隐伏洞隙的预注浆封闭处理等。
塌陷其处理措施有:(1)清除填堵法:常用于塌坑较浅或浅埋的土洞,首先清除其中的松土,填入块石、碎石,做成反滤层,然后上覆粘土夯实。
对于重要建筑物一般需要将坑底或洞底与基岩面的通道堵塞,可开挖回填混凝土或灌浆处理。
(2)跨越法:用于塌陷坑或土洞较深大,开挖回填有困难的处理方法。
一般以梁板跨越,两端支承在可靠的岩、土体上。
据广西的经验,每边支承长度不小于1.01。
(3)强夯法:把10-20t的夯锤起吊到一定高度(10—4),让其自由下落,造成强烈的冲击对土体强力夯实。
一方面是夯实塌陷后松软的土层和塌陷坑或土洞内的回填土,以提高土体强度;另一方面可消除隐伏土洞和软弱带,是一种处理结合预防的措施。
christaln(1984)的试验:锤重1st,落距20m,将影响到地表下8gtn的深度。
利用该方法在没有其它条件限制下,可以确定4.5。
以上土洞的位置。
(4)灌注法:把灌注材料通过钻孔或岩溶洞口进行注浆,其目的是强化土层或洞穴充填物、充填岩溶洞隙、隔断地下水流通道、加固建筑物地基。
灌注材料主要是水泥、碎料〔砂、矿渣等)和速凝剂(水玻璃、氧化钙)。
水泥标号应大于45号。
灌浆方式可采用低压间歇定量式或循环式灌注,目的是减少浆液流失,间歇时间可控制在7-8小时左右。
(5)深基础法:对于一些深度较大,跨越结构无能为力的土洞、塌陷,通常采用桩基,将荷载传递到基岩上。
(6)旋喷加固法:在浅部用旋喷桩形成一“硬壳层”,在其上再设置筏板基础。
“硬壳层”厚度根据具体地质条件和建筑物的设计要求而定,一般可达10-Zom。
(7)地表水的疏、排、围、改治理:在土洞、塌陷地基的治理阶段,对地表水的治理不能忽视或放松,应在预防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8)平衡地下水、气压力法:
随着水位的升降,岩溶空腔中的水气压力产生变化,常在岩溶水库库区出现气爆或冲爆塌陷,使库水大量漏失甚至失效。
因此,在查明地下岩溶通道的情况下,设置各种岩溶管道通气的装置,平衡其水、气压力,以消除其作用。
5、结论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工程活动强度逐渐加剧,地面塌陷发生的次数明显增多,分布面积不断扩大,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有效地防治地面塌陷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本文探索地建立一系列防灾的措施和指针,希望能够为地面塌陷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地质环境”的关系做出一点贡献,做到人地和谐发展,经济腾飞。
参考文献:
[1]潘懋,李铁峰.《灾害地质学》.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地质灾害防治规范》,DZ/T0222—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