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压预制桩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编制说明 (1)
二、概述 (2)
三、适用范围 (2)
四、准备工作 (2)
五、施工工艺流程 (4)
六、静压桩施工控制要点和质量要求 (5)
6.1 一般施压先后顺序 (5)
6.2 记录 (5)
6.3 垂直度 (5)
6.4 接管桩 (5)
6.5 特殊情况 (6)
6.6 压桩完毕 (7)
6.7 质量标准 (6)
七、施工质量检查 (8)
一、编制说明
由集团工程设计中心结合基础工程实际情况综合编制了《静压预制桩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本标准为试行版。
各运营公司、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如有疑问和建议,请与集团工程设计中心联系。
二、概述
液压静压桩就是通过液压静压桩机,利用其本身的重量(包括配重)作为反作用力,克服压桩过程中,桩周土侧壁摩阻力和桩端土的阻力,将桩徐徐压入土中(设计指定位置)。
三、适用范围
3.1 覆盖层宜压穿、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全风化、;硬塑-坚硬的黏性土;中密- 密实的(卵)石土、砂土、粉土层的地质条件。
3.2 下列地质条件不宜采用静压桩或应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采用:
1 现场地表土层松软且地面承载力特征值≤120KPa 又未经处理的场地;
2 覆盖层中含有较多球状风化体(孤石)或其他障碍物;
3 桩端持力层为中密-密实的砂土层且其覆盖层几乎全是销密-中密实的砂土层;
4 覆盖层中含有难以压穿的坚硬夹薄层;
5 基岩面起伏较大且其上没有合适持力层的岩溶地层;
6 非岩溶地区覆盖层为淤泥等松软土层且其下直接为中风化岩层或微风化岩层;
7 桩端持力层为扰动后易软化的风化层;
8 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且建筑场地类别为Ⅲ、Ⅳ类的场地;
9 地下水或地基土对桩身砼、钢筋及钢零部件有强腐蚀作用的场地。
四、准备工作
4.1 施工图纸会审并形成图纸会审纪要:
4.2 调查施工场地及毗邻区域内的地下和地上管线、建(构)筑物及障碍物,并根据受影响的程度作出相应处理;
4.3 对可能受压桩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特别是老、旧居民房),应由有资质的鉴定单位对其作出鉴定,做好记录(拍照或录像);
4.4 《静压桩专项施工监理实施细则》、《施工组织设计》或《静压桩专项施工方案》得到总监理工程师的批准;《监理规划》(可根据项目进展进行优化)得到监理公司技术负责人的批准。
4.5 压桩机校正或检定后的压力表读数与压桩力的对应关系;
4.6 每台压桩机上必须装置”压桩自动记录仪“,以便自动记录每根桩的入土深度和桩压桩力,并能打印出两者的关系曲线即压桩灌入阻力曲线。
五、施工工艺流程
六、静压桩施工控制要点和质量要求
6.1 一般施压先后顺序
6.1.1 对于密集桩群,自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四周对称施压;
6.1.2 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时,由毗邻建筑物处向另一方向施压;
6.1.3 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宜先深后浅;
6.1.4 根据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6.2 记录
压桩时,监理人员必须旁站监理施压桩过程,必须及时如实地填写《监理旁站压桩记录表》。
施工方必须从压桩机上打印出(或记录)每桩的《入土深度和桩压桩力表》当日当班提交给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必须对照《监理旁站压桩记录表》复核无误后当日当班确认。
否则逾期无效!
6.3 垂直度
压桩过程中应经常观测桩身的垂直度。
当桩身垂直度偏差大于 1%时,应立即找出原因并设法纠正;当桩尖进入较硬土层后,严禁用移动机架等方法强行纠编;
6.4 接管桩
6.4.1 管桩的接长可采用桩端板圆周坡口槽焊接,上下节桩接头端板应用钢丝刷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
6.4.2 接桩时,上下应对中,错位不得大于 2mm。
若下节桩身略有倾斜,上节桩身应与下节桩身保持顺直,两端面应精密贴合,不得在接头处出现间隙,严禁在接头间隙中填塞焊条头、铁片、铁丝等杂物;
6.4.3 当采用手工电弧焊时,施焊必须由两个持证上岗的焊工对称进行,焊条宜采用 E4303 或 E4316。
焊接应进行,层数不得少于 2 层。
当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时,施焊宜用两台焊机对接进行。
焊缝应连续饱满,焊缝高于管面不少于 1mm,边缘不低于管面;
6.4.4 焊好的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方可继续施压桩。
手工电弧焊的接头自然冷却时间不应少于 8min;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的接头自然冷却时间不应少于 5min,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后立即压桩!
6.4.5 当桩端持力层为遇水易软化岩(土)层时,压桩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往管桩内孔灌注封底砼。
第一节桩到压接桩位置时,宜浇捣 1 米高砼。
终止压桩后再浇捣 1 米高砼。
6.5 特殊情况
遇下列情况应暂停压桩作业,及时与设计、监理、建设等单位协商处理;
6.5.1 压力表读数骤变或读数与地质报告中的土层性质明显不符;
6.5.2 桩无法穿透软弱土层下的硬夹层时;
6.5.3 实际桩长与设计桩长相差较大;
6.5.4 桩身混凝土出现裂缝或破碎;
6.5.5 土中桩身出现蹦裂声等异常现象;
6.5.6 桩头混凝土剥落、破裂;
6.5.7 桩身突然倾斜、跑位;
6.5.8 夹具机构打滑;邻桩上浮或桩头位移;压桩机下陷;
6.5.9 地面明显隆起、附近房屋及市政设施开裂受损;
6.6 压桩完毕
当一根桩施压完毕后,露出地面的桩段必须在移机前截除。
桩头截除后必须采用水准仪等仪器测出其桩顶标高,待全部工程桩施压完毕,再复测一次标高以检验桩是否上浮。
6.7 质量标准
6.7.1 预制桩桩位的允许偏差
6.7.2 静力压桩质量检验标准
七、施工质量检查
7.1 压桩前主要对对桩身及桩尖的检查和检测;
7.2 压桩过程中的工程质量检查和检测主要对
7.2.1 桩位的复测;
7.2.2 压桩机具的检查;
7.2.3 桩身垂直度检测及桩身裂缝的监控;
7.2.4桩接头质量监控;
7.2.5压力值、终压次数和稳压时间的监控;
7.2.6压桩记录的监督和检查;
7.2.7压桩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监测;
7.2.8基坑开挖和截桩头的监控。
7.3压桩成桩后质量检查和检测主要对
7.3.1桩身垂直度检查;
7.3.2截桩后的桩顶标高检查;
7.3.3桩顶平面位置检查;
7.3.4桩身完整性检查与检测;
7.3.5单桩承载力检测。
7.4竣工验收应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工程项目副总组织,参加单位为:建设、监理、施工、质监站、设计、地质勘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