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淮海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pd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海中学2016届高三11月考考试(2015.11.5)
语文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位置,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各句的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战士们毫不畏惧,怀着 ▲ 的决心,英勇地冲向敌人。
②她的目光从我身旁扫过,一直移到窗子, ▲ 着窗外,好像在想着什么。
③在这次游泳比赛中,不少少年选手 ▲ ,获得了好成绩。
A.破釜沉舟 窥视 脱颖而出 B.孤注一掷 凝视 崭露头角
C.破釜沉舟 凝视 崭露头角 D.孤注一掷 窥视 脱颖而出
2.“广场一枚铜币悲伤地很隐密 / 它在许愿池里轻轻叹息”这句歌词“移情于物”,给人以“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之感。
下列歌词,也运用这种手法的选项是A.回忆是抓不住的月光 / 握紧就变黑暗B.戒指在哭泣 / 静静躺在抽屉 / 它所拥有的只剩下回忆
C.新的一天是一匹忠诚的马 / 总是准时到达D.飘荡在春去秋来的日子里 / 是苦苦隐藏的心事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阔别家乡多年,如今刚一踏上故土,那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百感交集之情难以言表。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竞争进一步加剧,不确定性增多,潜在风险积聚,许多国内企业管理者感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否则,“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虽勇气可嘉,却是鲁莽和不可取的。
纵观人生世事,推陈出新是不可更改的自然规律,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切都会过去,希望总在前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注】①此词是秦观贬徙郴州途中夜泊湘江时作。
②蓝:形容江水的清澈。
③兰桡:兰舟。
④妃:指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
(1)“月高风定露华清。
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3分)
(2)“遥闻妃瑟泠泠”句中的“遥闻”该如何理解?(3分)(3)请简要赏析结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4分),此时无声胜有声。
,了却君王天下事,。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五代距今百有余年,故老遗俗,往往垂绝,无能道说者。
史官秉笔之士,或文采不足以耀无穷,道学不足以继述作,使五十有余年间废兴存亡之迹奸臣贼子之罪忠臣义士之节不传于后世来者无所考焉。
惟庐陵欧阳公,慨然以自任,盖潜心累年而后成书,其事迹实录,详于旧记,而褒贬义例,仰师《春秋》,由迁、固而来,未之有也。
至于论朋党宦女,忠孝两全,义子降服,岂小补哉,岂小补哉!(节选自陈师锡《五代史记序》)
20.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21. 后世有三部注释《春秋》的书,合称“春秋三传”。
请写出书名。
(3分)
22. 作者对欧阳修编撰的《五代史》有什么评价?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呐喊》中的孔乙己和陈士成,命运相似。
前者为了科举奋斗半生,“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被打断腿后最终消失在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中;后者连考十多次,次次落榜,最后精神错乱中去掘藏宝而失足淹死。
B.《三国演义》中,曹操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
未曾想,一笑笑出张翼德
,二笑笑出赵子龙,三笑笑出了关云长;幸亏关羽念旧,使曹操得以狼狈地回到江陵。
C.《边城》中,傩送远走他乡,爷爷溘然长逝,翠翠痛苦悲伤但并没有倒下,她谢绝住进船总家,依然守着渡船,苦等傩送归来,表现了她性格坚强的一面,体现她柔中有刚的美。
D.《哈姆莱特》中,克劳狄斯唆使雷欧提斯,用一把涂了致命毒药的剑向哈姆莱特挑战。
王后乔特鲁德忘记了国王事先对她的关照,误喝下那杯准备给哈姆莱特庆祝胜利的毒酒而倒地身亡。
E.《老人与海》通过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内心独白,深刻揭示了主人公坚毅的品格、乐观的精神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丰富了小说的思想内涵。
24.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离去时与贾母告别,“只见一个小丫头拿着个成窑盅子来递给刘姥姥,说
:‘这是宝二爷给你的。
’刘姥姥道:‘这是哪里说起?我哪一世修来的,今儿这样!’说着,便接过来。
”
这个“成窑盅子”原本是谁的?宝玉为什么要把它送给刘姥姥?(5分)
(2)读下面《茶馆》中人物的台词,然后回答问题。
(5分)
①这是哪个人物的台词?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什么?(3分)
②这是哪个人物的台词?他挖苦的是谁?(2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
(15分)
25.请具体解释“以实说虚”在文中的意思。
(3分)
26.作者对《列子》这部书,肯定了哪些方面?(6分)
27.材料中有哪些信息可以证明《列子》“可能书出于魏晋”?请分点加以概括。
(6分)
A.暗喻C.暗喻D.通感4. A(②③与前文明显不衔接,排除C、D;⑤是对②④句的深入分析,排除B;)
5. B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此处误用为指身处危险境地。
)
6. C(趣,通“促”,催促)
7. C(宾语前置的标志,其他项均为第三人称代词)
8. 廉洁自律,公正严明,果敢善断,体恤百姓(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得满分。
)
9.(1)假使让贼人发动袭击,州郡尚且可能不能保全,何况小小的城邑呢?(每句1分。
“使”“张”都译对得
1分;“保”1分;“且……况”1分)
(2)有多年都不能决断的案件,全都把它们交付给林运使,没有不迅速决断的。
(每句1分。
定语后置句1分
;“属”1分;“靡”1分)
(3)(前面)广南的任命已经辞掉了,反而接受现在的任命,推辞远处的任职而愿意近处就职,这不是做臣子应有的节义。
(每句1分。
“辞”1分;“顾”1分;“乐”1分;最后一句意思对即可。
)
10.(1)(3分)清寒(冷)、幽静。
孤独、悲凉的心情。
(3分)
(2)(3分)远远地听到(1分);确有闻其声,通过想象把它幻化为娥皇、女英在鼓瑟(或理解为特定情境中的历史联想产生的错觉或幻觉)。
(2分)
(3)(4分)以景语作结(1分),言有尽而意无穷(1分)(或化用前人诗句1分,自然贴切,1分);含蓄蕴藉地表达了曲终之后词人更深一层的寂寥和怅惘(1分),体现了他刚毅不屈(高洁)的性格(1分)。
【赏析】此词当为作者由郴州贬徙横州途中所作。
词中描写了泊舟之地——潇湘浦的夜色,以及作者独倚船桅的凄清心绪。
起两句总叙:千里潇湘江上,浦口水色似揉蓝。
桡,船桨。
兰桡代指木兰舟,这是对舟船的美称。
《九歌·湘君》:“桂棹兮兰。
”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有寄》有“骚人遥驻木兰舟”之句。
这首词中的“兰桡”即指骚人屈原所乘的舟船。
这一带正是当年诗人的兰舟曾经经过的地方。
首句写眼前景,却从“千里潇湘”的广阔范围带起。
次句由眼前景引出“昔日”楚国旧事,显现出朦胧的历史图景,暗示自己如今正步当年诗人的足迹,千里潇湘之上走着迁谪的行程。
接下来“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三句续写泊舟潇湘浦所见:夜深了,月轮高挂中天,风已经停息下来,清莹的露水开始凝结。
眼前的潇湘浦口,微波不兴,澄碧的水面荡漾着一股寒气,满天星斗正静静地浸水中。
这境界,于高洁清莹中透出寂寥幽冷,显示出词人贬谪南州途中的心境。
风定露清,波平水静,一切都似乎处于凝固不动之中,但词人的思绪并不平静。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
”说这清寂的深夜,词人泊舟浦口,独倚高樯,内心正流动着无穷的忧思,隐约中,似乎听到远处传来清泠的瑟声。
此处用舜妃娥皇、女英之典。
“遥闻妃瑟泠泠”是特定的地点和清泠的现境触发了词人的历史联想,并由此产生一种若有所闻、似幻似真的错觉,这潇湘深夜的泠泠瑟声都曲折地透露了词人自己凄凉寂寞的心声。
“新声含尽古今情”写作者对江上瑟声的感受,说词人与湘灵一样,有着无穷的幽怨。
瑟中所奏的“新声”,包含了古人和今人的共同感情。
古,指湘灵;今,指词人自己。
结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全用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成句,如同己出,活化出作者曲终之后更深一层的寂寥和怅惘,也透露了词人高洁的性格。
全词渗透着楚骚情韵,通篇写景寄情,情景交融,运笔细腻,意境幽深,委婉蕴藉,韵味无穷。
11.(1)肇锡余以嘉名 (2)氓之蚩蚩(3)别有幽愁暗恨生(4)蚕丛及鱼凫
(5)赢得生前身后名(6)陟罚臧否(7)巧言令色 (8)业精于勤荒于嬉
12. 城里的月光暗淡、短暂、呆板(没有神采)、稀少。
(可结合“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分析)(每点1分)
13. ①都将视觉上的月光写成听觉上的,化静为动,使用叠词、拟声词(答到其中一点即可);(1分)②“叮叮当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轻盈灵动,诗意盎然;(1分)③“哗啦哗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的情态;(1分)④表现了作者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终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身心俱醉、无比惬意
之情。
(1分)(手法共1分,特点2分,情感1分。
)
14. 内容:①凸显月光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显要标志。
(2分)②写出作者对于乡村月光的喜爱和自豪。
(2分) 结构:③统领全文,引出城市和乡村的月光的对比。
(2分)
15. ①“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侧面写出月光的皎洁、明亮。
②“山谷里一声长啸”,衬托出乡村月夜的宁静。
③再次点题,将读者带进宁静而美好的月夜,暗指“人应怀着虔诚的心与大自然亲近”这一主旨。
④景语作结,富有诗意而又耐人寻味。
(每点2分,答出其中的任意三点得满分)
16. ①苏轼最早在诗文中表达出那种人生空漠感和厌倦感。
②苏轼在美学上追求一种质朴平淡的美,他发现陶渊明的美与真谛,并将之抬高到极高的境地,使陶诗自此以后备受关注,广为流传。
③苏轼的美学理想和审美情趣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浪漫主义思潮具有重要的先驱作用。
(每点2分)
17. ①首先提出自己的看法: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不是谨守儒家思想,而是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比前人更深刻的人生空漠之感;②接着进一步阐述苏东坡的人生空漠之感比任何前人都要更深刻、更沉重的原因;③最后得出结论: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将人生空漠之感充分透露出来。
(每点2分)
18. ①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
②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③古今诗人中,只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诗句契合了苏轼所追求的质朴平淡的审美趣味和退避社会的人生理想。
(每点2分)
19. 作文审题:
人需要走出去,才能知道世界有多大,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人只有走出自己的小天地,才能变得更博大。
人不必为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可惜,也不必为自己未拥有的东西伤神。
写作指导:
1.从赞成“不可惜”的角度:保持淡定的心态。
没有吃过鱼的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没有什么可惜的,因为人不可能尝尽所有美味;把沉香木当柴烧,也由于自己的不知道,因为人不可能穷尽所有知识,亦不可惜。
对于既已发生的事实“不知道”,追悔是最愚蠢的选择;直面而向前,是最聪明的的做法。
“不可惜”以前,但有改于以后。
人生会因淡定而从容。
2.从反对“不可惜”的角度:
①人在“不可惜”中退化。
在蔡澜先生的原文中,展示了这位印度人的生活在“不可惜”理念下的生活状态:“到印度深山拍外景,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和当地的工作人员一块儿吃饭。
管饭的人在我们的面前各铺一张香蕉叶子,几十个人排成一排。
再下去便在叶上各添了一大匙米饭,其实哪像是饭,没有一粒米完整圆胖,简直是碎米……我跟他们一起吃了一个月,天天是黄汤泡碎米,一点变化也没有,怎样吃也吃不出一点味。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茶水的供应非常周到。
印度人重视饮茶,大概是英国人遗留给他们的习惯。
”这些山里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这山、这水、这生活方式,让我感受到的不是“敬佩”,而是忽发奇想:如果这个世界都如他们一样生活着?人类将永远停留在茹毛饮血的阶段!所以“不可惜”的思想,就是因循守旧,就是不思进取!
3.从辩证的角度看:
①“不可惜”--让心灵变得简单。
而简单会让我们生活变得轻松,如同印度人的吃着简单的饭食,过着清净的山中生活。
而“不可惜”的心态这恰是对我们当今某些人“穷奢极欲”生活的“拨乱反正”。
但是印度人的这种“不可惜”是在“不知道”的情况下产生的,如果是“知道”后,会是怎样的图景呢?
“鱼”是山外之物,食之则要走出深山;烹食美味之鱼,要到城里小巷餐馆,就要走向城市……人的欲望在“鱼”之外膨胀,由简单变得不简单,这都是由于“可惜”产生的结果!
附:参考译文
林公名孝泽,字世传,是莆田人。
年轻时喜欢词章,卓越不凡,一时间同辈人没有不推崇举荐的。
宣和六年,考中进士。
建炎初,调任南剑州顺昌县尉。
恰巧有人报告某贼想要侵犯城邑,林公不跟同僚商讨,不发檄文请求援助,独自谋划认为可以(在贼人)为发动袭击之前就先擒住敌人,他带领士兵趁夜出发,黎明到达贼人所在的地方,贼人正杀牛斟酒,聚集在神祠中,于是林公等人突然袭击他们,没有一人幸免。
没过多久,遭遇他母亲的丧事,应当论定功劳,却有个郡僚阻止此事,通判吴建说:“假使让贼人发动袭击,州郡尚且可能不能保全,何况小小的城邑呢?这不能不奖赏!”于是把这件事上报朝廷,服丧期满,林公被授予左承事郎,监管建阳县麻沙镇税务。
任期届满,调任泉州晋江县丞。
太守器重他处事周详完备,有多年都不能决断的案件,全都把它们交付给林运使,没有不迅速决断的。
人们心里很佩服他。
担任漳州知州,林公年龄越大,决断越精明。
北边有战事,林公在漳州征兵来守边。
前太守税收匮乏,按照旧例戍边的人出发后,家里人可以补贴些餐钱,但州郡却不能按时给予。
那些守边的人聚集在庭下不肯离开,有狂怒神色,林
公不为所动,缓缓地说:你们想要造反,就先杀了我。
餐钱肯定寥寥无几,唯独不能以强硬方式取得。
林公大声呵斥他们回到军营,将其中一、二个闹事最凶的人按军法处置,令他们按月赔偿,众人都很佩服他从容(处置突发事件)。
有一年发生大的疫情,林公准备了稀粥、药物,在各地区救济百姓。
已经死亡不能掩埋的,官府提供棺材收殓。
督察人员上报考核林运使为最优,提拔林公为提点广南东路刑狱,林公竭力推辞不上任。
天子重视他,改任直秘阁,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
训词说:守法循理的官吏是我所看重的,知道满足的人是我所尊敬的,秘阁重臣的正直是我所爱惜的。
朝廷正推行综合考核管理的政策,对贪官污吏切齿痛恨。
有人对丞相说:林公虽然年纪大了,在乡部为官,扫除障碍,难道不可以么?丞相认为他说得很对,向皇帝报告,让林公担任本路转运副使。
诏令下达,八郡惊恐说:这是真正的监司啊。
林公就以乡里避嫌请求退避,有圣旨催促林公入朝向朝廷禀告,林公对了解内情的人说:(前面)广南的任命已经辞掉了,反而接受现在的任命,推辞远处的任职而愿意近处就职,这不是做臣子应有的节义。
奏章两次呈上,朝廷知道不能用强力使他上任,又使他担任祠禄,这一年是乾道六年。
第二年正月十八日生病去世,享年八十三岁。
林公本性淡然,没有别的嗜好。
和人交往,坦诚无私;一旦有事务要处理,就凛然不可侵犯。
南康、临漳每年倚靠山泽收入来增加官费,林公将它全部捐献来帮助百姓。
遇到经过此地的公差,林公用酒食款待他们,既节俭又恭敬,宾客们也很高兴满意。
林公为官自律,清廉节俭,一天晚上办理公务结束,有人举着蜡烛送林公到大门口,林公说:这是公家的蜡烛,让他赶紧拿走。
淮海中学2016届高三冲刺市一统模拟考试
语文20. (5分)使五十有余年间/废兴存亡之迹/奸臣贼子之罪/忠臣义士之节/不传于后世/来者无所考焉。
21. (3分《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或:《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等历史通称,均可)
22. (2分)①记事详细②褒贬有宗(记事有褒贬,褒贬的标准是从《春秋》而来)(2分)忠孝两全义子降服23.(5分) BD(B.张翼德赵子龙D.国王事先没有关照王后乔特鲁德那是毒酒。
24.(10分)(1)妙玉(1分);因为刘姥姥用过这个茶盅,妙玉嫌脏,要扔掉;(2分)宝玉觉得不如送给刘姥姥,就向妙玉讨了来。
(2分)
(2)松二爷(1分),善良软弱、胆小怕事(2分);②崔久峰、秦二爷(秦仲义)(各1分)
25.(3分)以实事或故事来说明难以讲清楚的道理。
(3分;如写“以实事或故事讲道理”,得2分)
26.(6分)①有浓厚的文学意味,②有明显的民间色彩,③表达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意义。
(6分,每点2分)
27.(6分)①《列子》中有佛经故事,公元前后佛教始传入中国,所以列子的成书时间应该在汉代以后;②现存《列子》的最早版本是由晋人张湛编订作注;③《列子》不属于“先秦诸子”。
(6分,每点2分)。